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开拓现代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之路

2024-10-25 来源:华拓网

编者按

叶圣陶先生是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是新中国语文教育的奠基者之一。2024年10月28日是叶圣陶诞辰130周年,课程周刊特约请专家撰文,探讨叶圣陶相关教育思想的价值意蕴及对今天教学改革的启示,以飨读者。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要养成阅读能力,非课外多看书籍不可。课本只是举出些例子,以便指示、说明而已

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养成阅读习惯、培植阅读能力

叶圣陶从1912年初开始做小学教师,一生从事教育工作将近80个春秋。他立足中国传统语文教育的变革实践,对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进行长期、深入的改革探索,构建了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和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语文阅读教学思想,开拓了我国现代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之路。

以下,笔者就从三个方面探讨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的发展轨迹及对现代语文阅读教学改革的启示和贡献。

1 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目标的确立

确立现代语文阅读教学目标,就是要摒弃旧式教育利禄主义的阅读教学目标。在叶圣陶看来,旧式教育“守着利禄主义: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取得功名”。这种读书是面向少数人的精英主义教育,也是利禄主义的功利之教。在利禄主义和功利主义下,作文的反复练习、多次修改被视为“有用”的。阅读教学要有用,就需要为写作、为考试服务。这种阅读让学生学会了模仿迎合,是缺乏精神和灵魂的阅读、与情思涵养无关的阅读、与文化传承无关的阅读,也是与学生终身受用绝缘的阅读。

不同于利禄主义的阅读教学目标观,在叶圣陶看来,阅读教学具有独特的基础作用,它是写作教学的基础,还是各科学习的基础,更是学生今后工作生活、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适应终身阅读需要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无论是他所言的“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还是他提及的“语文课程的‘讲读’担负着三重任务”“养成阅读习惯、培植阅读能力”,都是其阅读教学目标的核心内容。对于“养成习惯”与“培植能力”孰轻孰重,他更加看重“养成阅读习惯”。叶圣陶认为:“历练到了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这种能力。”“一贯的目的在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加强阅读能力,一辈子受用。”在他看来,“阅读习惯”是内容,“养”是手段,“成”是目的,养成习惯本质上便是帮助人们建立起一套具有积极意义的、自动运转的系统,让阅读成为日常习惯、生活方式和价值追求,这样就从外在的约束转变为内在的需求,实现阅读的自觉、阅读的自由。这里的阅读习惯,简单概括来讲,主要包括有效利用工具书、参考资料的习惯,善于看序文和目录的习惯,勤于下批加注、提要钩玄的习惯,善于做摘录和记笔记的习惯,敢于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习惯等。

2 现代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了实现“养成阅读习惯、培植阅读能力”的阅读教学目标,就需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发挥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独立阅读的本质功能。叶圣陶总结我国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精读指导和略读指导两种课型。无论是精读指导的“预习指导”“课内讨论指导”“练习指导”,还是略读的“读书前指导”“组织学生阅读、参考、研究并做笔记”“课内报告并讨论”“读书成绩考查”,都内含课前尝试预习、课堂讨论交流、课后历练应用为主要环节的基本教学模式和结构。

课前尝试自学。课前尝试自学,即是预习。预习的本意是要让学生先自己读、自己思考。“他们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甚相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都有很高的价值”。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预习不仅需要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预习,还需要教师的引导。预习形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读课文来了解领会内容,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来认识生字生语,可以通过做标记明确主要部分和有力部分,可以通过阅读参考资料、记笔记、提问题等加深对内容的理解。预习时间灵活多样,可以在课外进行,也可以在课堂进行。预习方式可以整单元进行,也可以按课文进行。教师的引导随时随机进行。为了激发预习动机,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诱导学生激发对特定新内容的求知欲和尝试心理;为了解决学生预习时茫然无处下手的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预习提示和预习任务;为了帮助学生开展预习,教师应该划一个预习范围,提出一些问题,指点一下方法,进行检查督促,开展个别指导。经由自读引导,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得到了发挥,有利于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植。

课堂交流讨论。课堂交流讨论是集体的阅读,它不仅能对预习过程中个体阅读进行“纠正”“补充”和“阐发”,还使得学生的阅读“涵咀得深,研讨得熟”。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获得切磋琢磨的实益,这种获得感会有利于培养阅读习惯。在讨论交流的内容上,在叶圣陶看来,讨论交流议题应内含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困惑、学习错误点。在《国文百八课》中,讨论交流关注文章学的相关内容,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探求。《文心》《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中,讨论交流因文而异、因语体而异、因文体而异、因作者而异。以《文心》为例,在对温庭筠和辛弃疾两首《菩萨蛮》的讨论交流中,师生明确“温飞卿的一首似乎是以境为内容的,辛弃疾的一首似乎是以情为内容的”。这些讨论交流题,难易适中、少而具体、角度多样、化大为小、从现象入手、抓住本质。

在讨论交流的方法上,叶圣陶认为,讨论交流要有准备、有规范、有指导,要与诵读感悟结合。讨论交流离不开积极的准备。这里的准备有观念准备,教师应摆脱重讲解的观念,发动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阅读;这里的准备还有预习准备,预习要充分;这里的准备还需要学生在平时具有讨论问题发表意见的习惯。讨论交流离不开规范。这里的规范要求学生能做到“听取人家的话,评判人家的话,用不多不少的话表白自己的意见,用平心静气的态度比勘自己的与人家的意见”。这里的规范要求教师改变师讲生听的状态,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多通道交流,彼此启发,每个人的思维都处在最活跃、最开放的状态,相互碰撞,相互补充。讨论交流离不开教师指导。其中,教师的角色是组织领导者、主持讨论者,是排列程序者、提出问题者,还是评判者和订正者,更是归纳讨论结果者、结束讨论者。教师的责任是“因势利导、把讨论引向深入,启发学生自求自索”“凡是学生能干的事,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对于学生的纠正、补充、阐发,教师要加以确认或进一步说明”,“有错误给予纠正,有疏漏给予补充,有疑难给予阐明”。教师的指导,特别是“讲”,要讲得客观,“就国文教学应有的观点说话”;要讲得简明,“简单扼要讲这么五分十分钟”;讲了要有总结,“发挥完毕的时候,给学生一个简明的提要”;讲要注意时机,“要在学生走不通的时候,才给他们扼要点明”。讨论交流还要与诵读感悟结合。叶圣陶认为“唯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对于讨论交流的意义在于:“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

课后练习应用。要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除了尝试学习和讨论交流外,还需要学生将阅读方法进行应用拓展,最终养成好的阅读习惯。在叶圣陶看来,练习应用有课内和课外之分,他最为重视的是课后的应用拓展,由五部分组成。

其一,从普通文拓展为文艺文,是运用拓展阅读经验的过程。文艺鉴赏当然要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但是更要了解字词中的意义和情味,这就需要在“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还要对语言文字具有“灵敏的感觉”。其二,从精读拓展为略读,他以大人教孩子学走路作喻,“学生从精读而略读,譬如孩子学走路,起初由大人扶着牵着,渐渐的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边遮拦着,替他规定路向,防他偶或跌交(现在多写作摔跤)。”其三,从篇章阅读拓展为整本书阅读。在《国文科之目的》中,他认为:“要养成阅读能力,非课外多看书籍不可。课本只是举出些例子,以便指示、说明而已。”其四,从语文学科阅读拓展为跨学科阅读。科内教材“有定量,虽足使儿童感兴趣,尚不能厌足”,日常生活中的阅读是跨学科阅读,“此等书籍,但须泛览,不必精读。然足以补充,可为参考,功用很大”。其五,从书本阅读拓展为生活阅读。“在课内,阅读的是国文教本。那用意是让学生在阅读教本的当儿,培养阅读能力。凭了这一份能力,应该再阅读其他的书,以及报纸杂志等等。这才可以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

叶圣陶现代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摒弃了旧式教育中讲解主义的阅读教学模式。讲解主义的阅读教学模式,其方式为“逐句逐句地讲”,其结果是完全否定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代替了学生亲身经历、主动探究的阅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能’读?”在这一讲一听之间,学生是不可能真正学会阅读、养成阅读习惯、获得切合生活实际的真知真能的。

3 现代语文阅读教学思想的发展

当前,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阅读教学,需要继承和发展以叶圣陶为代表的著名教育家的阅读教学思想,重新发现叶圣陶阅读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意义。

从阅读教学目标看,叶圣陶处在新旧教育的变局中,他试图突破利禄主义和功利主义的阅读教学思维模式,力图培养独立的阅读者、适应社会的阅读者、终身的阅读者。当下,站在未来数字化智能化变革的门槛上,阅读教学需要进一步突破“考试中心”“分数中心”的功利主义阅读教学思维模式,重新思考我们需要培养何种阅读者。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不难看出,优秀的阅读者当然是独立的阅读者、适应社会的阅读者、终身的阅读者,还是乐于阅读者、主动阅读者、流畅阅读者、深度阅读者和创新阅读者。这些观点,既有对叶圣陶阅读教育思想的继承,也有发展。

从阅读教学方法看,叶圣陶突破逐字逐句讲解的方式,构建了“尝试自学—交流讨论—练习应用”的现代阅读教学模式,使得阅读教学呈现崭新面貌。就教师、阅读内容、学生三者关系看,其阅读教学思想倡导学生基于自己的独立阅读、预先学习,带着对阅读内容的思考、疑惑和见解走向课堂、走向教师,让教学成为师生讨论交流的对话互动空间。就阅读教学的教与学关系看,尝试学习注重学生先学,顺势指导,注重教师后教,这样的阅读教学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的阅读教学。就阅读教学的师生关系看,更加注重从教师的讲授转变为学生独立阅读,把教转化为引导和帮助学生学,真正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理念。就阅读教学的生生关系看,注重学生的独立学习,更注重合作性学习。在讨论与交流中实现认识的深刻、思维的活跃、激发彼此的灵感、碰撞新颖的观点,实现阅读收益的增值。就阅读教学的课内和课外关系看,打开了阅读教学的场域,这为略读、整本书阅读、跨学科阅读、生活阅读、自由阅读等提供了多种可能,也为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练习的机会。总之,叶圣陶的语文阅读教学思想,对核心素养下的阅读教学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当下的语文课程改革中,无论是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还是教读、自读,都可以从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中获得深刻的启示。

当前,阅读教学中的“应试主义”和“反复讲解”的现象仍然存在。如何让学生获得“真知真能”?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思想,有其长久的生命力。把阅读的权利、学习的权利让给学生,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生活阅读、跨学科阅读、整本书阅读,这些也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培育的应有之义。

(作者分别系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育学博士、副教授,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江苏省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所所务委员)

视觉中国 供图

《中国教育报》2024年10月25日 第05版

作者:管贤强 任苏民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