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两江新区:家门口有了更多好学校

2024-10-28 来源:华拓网

日前,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联合华龙网特别推出“勇担教育强市建设新使命——沿着总书记指引方向阔步前行”专题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大力度报道教育战线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市新征程上的新举措、新成就、新气象,展现广大师生凝心聚力、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

近日,在“勇担教育强市建设新使命 沿着总书记指引方向阔步前行”专栏之“区县成效”专栏,推出重庆两江新区聚焦该区多措并举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重庆两江新区

家门口有了更多好学校

▲两江新区湖畔幼儿园农场劳动课程。

中午的幼儿园静悄悄的,重庆两江新区湖畔幼儿园教师正在照顾幼儿午睡。

这是一所位于两江新区的公办幼儿园,因为办学口碑好,交通又便利,招生范围辐射邻近的几个社区。

“现在幼儿园有12个班348名幼儿都是就近入园。”园长郑倩说。

▲一年级新生入学礼活动。

近年来,两江新区积极应对超大城市对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出的挑战,多措并举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不久前,两江新区出台《重庆两江新区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提出全面提升重点片区中小学发展水平,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两江新区是重庆市净流入人口最多的区,基础教育资源一直比较吃紧。为全力保障学校建设资金,全区基本建设财力全面向教育倾斜,全力保障创建工作急需的新校建设、老校改造经费。2022年,学校建设预算占全区基本建设预算约1/4,2023年和2024年占约1/3。新时代十年,两江新区中小学从26所增加到59所,学生从3.9万人增加到10万余人。

▲孩子们在校园摘红叶李。

▲戏剧社团表演。

“以公办幼儿园为例,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的创评标准是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但在2019年,我们这一指标仅为27.47%。”两江新区教育局局长李亭一说,“如何用最短的时间实现目标,大家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以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为抓手,该区积极增加公办园的供给。通过新建、改(扩)建、推进幼儿园“民转公”、开展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等途径增加学位供给,2024年该区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56.75%。

▲第一届传统文化节系列活动之百人书画大赛。

▲市内研学——航空梦。

“两江新区长期致力于推动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由义务教育阶段向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两端延伸。”李亭一说,教育部门通过优化布局、集团化办学等多种形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

星光学校教育集团成立以来,融合了5个校区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建立起了“优质教育发展共同体”,既充分发挥星光学校传统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引领、示范作用,又彰显各个校区的特色。

不仅满足学生有“学”上,还要上“好”学。为打造学校办学品牌,该区通过名师引领,开展教学帮扶。

▲教师节活动之一:光荣在岗30年。

入夜,重庆两江新区育才中学校教师钱泽仪的名师工作室微信群里,工作室成员咨询请教的信息仍十分频繁。重庆两江新区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文吉强发了一条语音消息:“我今天代表两江新区参加市里的教研课比赛,受到一致好评!”

“感谢‘师傅’的帮助,比赛期间不厌其烦地帮我分析教材、打磨课例、修改PPT,让我受益匪浅。”文吉强口中的“师傅”,正是钱泽仪。

文吉强最初加入工作室的目的很简单,“想看看优质学校是怎么上物理课的。”后来,在名师指导下,在与工作室成员研讨交流、项目式学习、看课评课的过程中,文吉强的教学水平和理论实践能力迅速提升。

在两江新区,不仅有名师工作站、名师工作室,还有名校(园)长工作室。为发挥名师名校长引领带动作用,两江新区教育局建立教师培训中心,以此为载体,实施“名校(园)长+成员学校”“名师+成员+学科组”建设,共享先进理念、优秀教法。

▲两江八中图书馆。

“全区21位名优教师已纳入两江新区教育局教师培训中心管理,他们将以考核指标任务为牵引,帮扶薄弱学校、农村学校。”两江新区教师培训中心负责人介绍。

走进两江八中,大气雅致的教学楼,宽阔平整的塑胶跑道,功能完备的演出剧场……高标准打造的校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市,两江新区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流动”起来,广泛引进重庆一中、重庆第八中学校、巴蜀中学、华师大附属学校等优质学校,开展合作办学,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

同时,推进“优质校+新校”“优质校+薄弱校”等多形态集团化办学,成立教育集团6个,确立集团化办学培育校10个,合作办学集团学校4个,覆盖45所学校,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广泛覆盖。

两江新区20余所学校与成都天府新区18所中小学、北京海淀区5所学校组建发展共同体,实现跨区域合作、深度融合。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