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网等国考成绩,考公人太难了!

2025-01-12 来源:华拓网

国考放榜前,网友众生相

每到国考成绩即将公布的那几天,网络上就弥漫着一股紧张又焦急的气息。考生们的心情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时刻盼着能第一时间知晓自己的成绩。

各大社交平台成了他们抒发情绪的主阵地。微博上,“# 国考成绩 等一个奇迹 #”“# 国考给个痛快吧 #” 等话题频繁登上热搜,阅读量数以亿计,讨论热度居高不下。考生们在话题下倾诉着内心的煎熬,有人哭诉 “等成绩等得头发都白了,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刷官网,生怕错过”,还有人调侃 “这成绩再不出,我都要练就一手刷屏绝技了”。

备考群里更是消息不断,大家互相交流着最新 “情报”。一会儿有人说 “官网页面好像有点变化,是不是要出成绩了”,瞬间引发众人疯狂刷新;一会儿又有人分享各种小道消息,尽管真假难辨,大家还是宁可信其有。还有不少考生自制表情包,“求锦鲤附体”“考神保佑” 配上搞怪图片,成了群里的 “精神支柱”,在焦虑中透着一丝诙谐。

而在公考论坛,诸如 “今天会出成绩吗”“预感自己要凉凉” 的帖子一个接一个。大家在帖子里抱团取暖,讲述着备考的艰辛,从挑灯夜战刷题到四处奔波参加培训,字字句句都是汗水与期望的交织。有人甚至凌晨还在论坛守着,只为第一时间捕捉出分的 “风声”,那股执着劲儿让人动容。

竞争白热化,“上岸” 太艰辛

(一)报考人数创新高

近些年来,国考报考人数一路飙升,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就拿 2025 年国考来说,共有 341.6 万人通过资格审查,这一数字相较于以往年份又有大幅增长。再往前看,2024 年有 261.3 万考生考前报名确认,225.2 万人实际参加考试,而 2023 年、2022 年等年份同样呈现报考人数逐年递增的态势。随着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就业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越来越多的应届生以及在职人员为求一份安稳,纷纷涌入国考大军,使得 “上岸” 难度与日俱增。

(二)岗位竞争 “白热化”

热门岗位的竞争堪称 “惨烈”,真可谓是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像 2025 年国考中华职业教育社联络部的一个岗位,招考人数仅 1 人,报录比却高达 11889:1,其招考专业广泛,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等 9 大类,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诸多宽松条件吸引海量考生竞相角逐。类似情况在历年国考中屡见不鲜,部分位于经济发达地区、职能关键部门的岗位,因工作环境优、发展前景广、薪资待遇佳,引得考生们趋之若鹜,为争得一席之地拼尽全力。

等成绩众生相,心态大不同

(一)焦虑型:热锅上的蚂蚁

这类考生在等待成绩的日子里,仿佛置身于热锅之上,焦虑感如影随形。他们茶饭不思,每一口饭菜都味同嚼蜡,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考试时的场景,反复估算自己的分数,越算心里越没底。夜晚更是难熬,躺在床上,双眼直勾勾地盯着天花板,思绪纷飞,一会儿幻想自己高分进面,一会儿又担心名落孙山,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手机成了他们唯一的 “救命稻草”,每隔几分钟就要刷新一次官网,生怕错过成绩公布的瞬间。备考群里稍有风吹草动,就立马紧张起来,别人无心的一句猜测,都能让他们心跳加速。在社交媒体上,他们疯狂地转发锦鲤、求神拜佛,各种 “保佑上岸” 的文案发了一条又一条,只盼着能借助玄学的力量给自己增添几分好运,焦虑地煎熬着每一分每一秒。

(二)佛系型: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与焦虑型考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群 “佛系” 考生。他们秉持着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的淡然心态,考后便回归正常生活节奏。该上班的照常上班,忙碌于工作事务,把考试当作人生的一次小插曲;该学习的继续学习,为其他学业目标奋进,不将国考成绩视为唯一出路。他们觉得成绩已然定型,过度纠结无济于事,不如顺其自然。面对他人的焦虑讨论,他们只是微微一笑,偶尔还会安慰几句 “别太紧张,大不了从头再来”。在等待过程中,他们也不会刻意去关注各种小道消息,按部就班地生活,平静地等待命运揭晓的那一刻,做好了进面与落选的两手准备,内心波澜不惊。

(三)自信型:舍我其谁

还有少数考生,浑身散发着自信的光芒。他们对自己的考试表现胸有成竹,考完后便马不停蹄地投入面试准备。在社交平台上,他们分享着备考的学习经验,从行测的答题技巧到申论的写作思路,事无巨细,希望能帮到其他考生,言语间满是自信与笃定。有的还晒出自己整理的厚厚的笔记,条理清晰、内容详实,引来一片赞叹。他们积极参与线上讨论,面对他人的焦虑,会以自身为例,鼓励大家相信努力终有回报,“我都能做到,你们也行,稳住心态,胜利就在前方”,用正能量感染着周围的考友,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上岸后的光明前景。

“上岸” 执念背后,是现实考量

(一)就业 “避风港”

在当下,就业市场犹如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充满了不确定性。许多企业受经济形势、行业变革等因素影响,经营状况不稳定,裁员风波频频袭来。大厂曾是众多求职者眼中的 “香饽饽”,可如今连它们都时不时传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员工们前一刻还在职场拼搏,下一刻就可能面临失业危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务员岗位就像一座稳固的 “避风港”。工作稳定性极高,一旦入职,只要踏实肯干,基本无需担忧失业风险。薪资待遇虽不算顶级丰厚,但胜在稳定且逐年增长,还有完善的福利体系加持,从医保社保到各类津贴补贴,全方位保障生活。在这种强烈反差下,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公务员考试,期望能在动荡的就业浪潮中寻得安稳。

(二)家庭 “期望值”

在中国家庭的传统观念里,公务员一直是备受推崇的职业。家长们大多经历过职场的风风雨雨,深知稳定工作的重要性,他们期望孩子能考公上岸,捧上 “铁饭碗”,过上安稳体面的生活。在许多长辈眼中,公务员意味着社会地位高、工作轻松体面,是能光大门楣的好职业。于是,他们从孩子学生时代起,就不断灌输考公的理念,到了毕业季,更是全力支持孩子备考,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照顾,精神上不断加油打气。考生们背负着家庭的殷切期望,压力如山,为了不让家人失望,为了实现家人眼中的 “理想人生”,只能在考公路上奋力一搏,将 “上岸” 作为奋斗的首要目标,向着家人期许的方向拼命划桨。

成绩之外,考公的得与失

国考,它不仅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段成长的历练。在备考的漫长过程中,考生们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无论是行测涵盖的多领域常识、逻辑推理技巧,还是申论对时事热点的剖析、公文写作的打磨,都让知识储备实现质的飞跃。同时,日复一日的学习磨炼了意志,从清晨到深夜,在题海中咬牙坚持,抗压力、专注力大幅提升。即便最终未能上岸,这些积累也如同宝贵财富,在其他求职、深造之路发挥作用,毕竟学习能力、坚韧品质是通行各领域的 “硬通货”。

再者,考公期间对职业规划的深入思考意义非凡。了解公务员体系各岗位职能,对比自身优劣、兴趣所在,即便与公职无缘,也明晰了职业方向。有人发现自己擅长政策分析,转身投身企业战略岗;有人热衷民生服务,在公益组织找到了舞台。而且,备考结识的考友,来自各行各业,交流中拓宽视野,共享信息、经验,编织起一张助力未来发展的人脉网。所以,国考成绩固然关键,但这段考公旅程,无论成败,都在人生轨迹上留下深刻且有益的印记,为未来开启多样可能。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