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考不过包退款”,“考公一哥”用白酒抵债,为何退钱这么难?

2024-08-29 来源:骅佗教育

“考不过包退款!”

这样的承诺在教育界也只有中公教育一家敢这么说。

而如今,中公教育的这一承诺却被狠狠打脸。

截至2024年3月30日,中公教育的合同负债高达2.88亿元。

7月份,中公教育股价跌至1.39元/股,差点触发“1元退市”预警,截止8月27日收盘,股价仍在1.7元左右徘徊,市值仅剩101.76亿元。

中公教育在2021年时,市值一度狂飙至2600亿元,对比之下,三年时间缩水了96%,蒸发了2500亿!

但与此同时,李永新和家人的持股比例从最初的六成,低至如今的16.68%,这期间李永新套现100多亿元。

“公考第一股”,真到了崩溃边缘了?

自1999年李永新创立中公教育以来,中公教育逐步构建起了一个集公务员考试培训、学历提升以及职业能力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机构。

在创业初期,李永新敏锐洞察到公务员培训市场还是一片蓝海,便将公务员的考试培训作为公司的主要业务,占据业务总量的40%。

随着市场的不断拓展,中公教育在2007年又创新性地推出了“不过包退”的协议班模式。

通过风险共担的方式吸引了大量学员,迅速扩大了市场份额。

这一创新模式助力中公教育迅速崛起。

2019年底,中公教育成功借壳亚夏汽车登陆A股市场,成为“公考第一股”。

这一年,李永新家族以1400亿元的财富,在《胡润百学教育企业家榜》上独占鳌头,胡润百富榜19位,成为中国教育首富。

但仅仅过了两年的时间,中公教育便面临了严重的现金流问题。“不过包退”几年前埋下的风险,终于炸了!

2021年,中公教育的现金流从2020年的140.71亿元急剧下降至53.44亿元。

更为严峻的是,该年度协议班退费率飙升至68.46%,涉及退费金额高达153.06亿元,退费问题已成为困扰中公教育的顽疾,持续三年未见根本改善。

网络上涌现大量学员反映中公教育长期拖欠退款,金额从数千元至数万元不等,并且持续两三年仍未收到相应学费。

有网友回应在2021年,为了能通过公考,支付了1.48万元培训费给中公教育。

但最终没能通过笔试,根据事先达成的协议条款,本应获得1.28万元的退款。

然而,直到2023年9月,这位网友没有收到任何退款,甚至联系不到中公教育的负责人了。

这样的现象并非个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超过13万条的投诉信息针对中公教育。

其中,关于退款问题的纠纷尤为突出,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面对困境,中公教育在2023年财报中提出了战略调整,旨在“降低协议班占比,提升现金实收班”,以减轻协议班模式带来的财务风险。

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仍有大量用户被退款问题所困。

为应对退款压力,中公教育在“中公易课”小程序里,上架了各种名贵白酒、电脑、二手车等商品供学员选择,可以用课时费买单,作为抵偿债务。

只可惜,多数学员并不买账。

眼看着跌跌不休的股价和退费难的问题,李永新于7月1日晚在中公严选直播间开启了个人直播带货的首秀。

直播过程中,他特别针对学员普遍关心的退费问题进行了正面回应。

向所有尚未收到退款或正处于退款流程中的学员表达了诚挚的歉意,并承诺:“请给我们一些时间,我们定会还清每一位学生的应退费用。”

李永新表示,他将积极采取行动,包括降低协议班比例,恢复业务运营,并探索多种融资渠道,以不回避任何问题的态度,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尽管态度诚恳,但具体的退费时间表仍悬而未决,中公教育的退费规模也对外界保持着一定的神秘感。

此外,在7月16日傍晚时分,中公教育对外发布了一则关键性公告,正式宣告公司创始人李永新及其母亲鲁忠芳女士,有意增持本公司的股份份额。

总资金额度最高限为4亿元,整个增持过程预计将在未来6个月内逐步完成。

不难看出,李永新对于自救的坚定决心和积极态度,但增持消息带来的效应也仅仅是昙花一现。

这次退费风波对于中公教育来说无疑构成了一次重大的公关挑战与信任考验。

如今,李永新步新东方俞敏洪的后尘,加入“失意大佬直播”赛道。希望通过打造个人IP,直播带货,带领公司转型自救。

但直播这碗饭,也不是谁都能吃的。在这个“卷”到飞起的领域,李永新下场太晚,已经失了先手,后续如何,真是很难定论。

李永新曾在为北京大学捐赠高达11.8亿元的教育经费后说过:

“品格,乃个人之最高学历;诚信,则是真实价值的体现,更是通往财富之门的必备通行证。”

如今,看这一番话颇具讽刺意味。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