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李蹊 来源:语文习者
语文学习中语文积累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但语文积累到底应该积累什么,如何做,能不能坚持,这些都是问题,需要语文老师认真思考,细致规划,严格要求,督促学生养成习惯。
下面我谈五个问题。
第一预习新课积累语言。
第二学习之初积累文化。
第三阅读之后整体梳理。
第四生活之中积累观察。
第五总结反思积累表达。
首先,学习新课,要让学生自己阅读,积累词句,养成习惯。生字生词,凡是自己不理解的,就要整理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者相互讨论解决。写不写词义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把词写在本子上。这样可以经常看,能经常看反复看就能慢慢理解。阅读时印象深刻的句子,自己感觉特别有意味的句子,也要摘录下来,写在本子上。在上新课之前,可以要求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中词语的理解,分享自己对一些句子的理解。这种分享是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文言文的学习,尤其注重词句的积累。
其次是文化积累。每一篇课文所涉及到的时代背景、作家作品、文学样式、赏析评价等有关内容,都要求学生自己去查资料解决,把要点写下来。比如《沁园春长沙》,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特点,词牌和词的知识,毛泽东诗词,前人对作品的赏析评价,都可以归为文化类内容,要求学生自己去了解,整理要点。同样在上新课的时候,也可以让学生分享补充。
第三是文章积累,文章积累实际上是阅读积累。一篇课文学完之后,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课文的内容要点和结构思路呈现出来。或者宽泛一点,用图文的形式,将文章内容要点和结构思路呈现出来。一开始教师可以做示范做指导,逐步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加入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学习成果可以展示,让大家评论。
第四是生活观察积累。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老师要布置适合的任务,让学生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并将自己的观察思考感悟记录下来。这个要有硬性规定,比如每天至少写200字,内容不限,但要强调是自己的文字。教师不布置具体的观察内容,这样逼迫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观察。但老师要检查学生的观察积累。没有对生活的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感受,就不会有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第五是表达积累。首先是口语表达,教师要提供形式多样的口语表达场景,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也就是说语文课要让学生说话,可以是小组之间的讨论,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全班面前有口语表达的机会。在班级面前的口语表达,特别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临场反应等能力。其次是书面表达,语文学习要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看书就要动笔,养成习惯。所以语文老师要给学生提写的要求,这种写要有一定的规范性,尤其是在语言形式方面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如果说前面观察之后的写是一种自由的表达的话,那么现在的这种写就是一种有目的的训练。这种目的教师可以有自己的系列。当然教材里面已经有了很多这样的表达任务,教师完全可以按部就班,好好落实。
以上五个方面,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才能让学生接受并养成习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高一的学生,我们的重点不是要教给他什么知识什么能力,而是要培养他养成学语文的好的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就不会轻易改变,以后的语文学习就可以轻车熟路。能力好的学生就会越跑越快。这样语文老师就可以站在一边,看着学生学,做做指导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