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引导学生敢说、会说、说好

2024-09-21 来源:骅佗教育

青岛市杭州路小学举行“赏月”主题活动,一名学生在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语文学习中,我们习惯把“说话的学问”称为“口语交际”。但在学期初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小学生存在不敢说、不会说、说不好等口语交际方面的问题。2024年秋季统编语文一年级新教材的变化之一,就是将“口语交际”栏目移入《语文园地》。同时,教材中其他一些学习任务也鼓励学生多说、多交流,重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对此,教师应精准发力,上好口语交际课,让小学生实现“敢说、会说、说好”的目标。

1主动交流,让学生善听敢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对低年级“口语交际”的要求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统编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安排的“口语交际”共有四项内容:第一项是“我说你做”,要求是“说话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听”;第二项是“交朋友”,要求“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第三项是“用多大的声音说话”,要求“有时候要大声说话,有时候要小声说话”;第四项是“我会想办法”,通过小兔运南瓜的故事教导学生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对照课标要求来看,这四项口语交际实际上是把课标进行了分解,给教师一个明确的课标实施路径,让课标要求看得见、摸得着。教师在具体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进去,真说话、真交流、真沟通,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会交朋友,学习口语交际过程中的礼仪要求,知道在什么场合用多大声音合适,明白该如何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等。同时,教师应教导学生要有耐心,不要在别人发言过程中随意插话或发表不礼貌的评论。如果学生有疑问或不同观点,也应该等到他人讲完后再发言,以免影响交流的文明氛围。

让学生敢说敢交流,有一点特别重要,就是教师在口语交际课上要正向评价学生的发言,帮助小学生树立交际的自信心,用科学的评价方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管学生讲得是否有条理,只要他(她)想说、敢说,教师都要耐心地听学生发言,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评价时,教师应先肯定优点,再指出需要改进的问题。评价切忌笼统,毫无标准的肯定和没有指导的否定都是没有意义的。说优点要说具体,给学生一个“好的标准”,如“你说话时做到了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你的发言不但有自己独特的观点,还引用了名言警句,真了不起”;说缺点要说清改进的方向,如“你的发言很完整、有层次,一共说了三点看法,老师觉得,三点看法的顺序可以调整一下,先说第三点,再说一、二点,这遵循了由主到次的顺序,你认为呢?”

教师的评价,除了鼓励和肯定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纠错意识,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发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对自身问题作及时调整,以利于今后提升。

2注重积累,让学生会说能说

有的学生说话时常常前言不搭后语、结结巴巴,这类学生往往是平时语言材料积累得少,等到用时又无法将自己的想法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造成表达不畅。对于这一类学生,要增加真实的实践活动,加强语言的积累和口语的训练,可以尝试以下四种方法。

一是早读晨诵。朗读与背诵是出声的诵读,读书就要读出声来,大量的朗读和背诵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要努力让读书像说话一样自然,让说话像读书一样生动。比如圣水学校上午的晨读一般都是提前布置诵读内容,诵读的古诗词、精美语段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储备。天天如此,久久为功,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就有了扎实的语感基础。

二是课前演讲。学校倡导师生在语文课上开展“三分钟口语训练”,每次1到2名学生上台,围绕一个话题,可进行自我介绍、介绍朋友、介绍家庭、谈感受、讲新闻、说名言等,全班轮流,人人参与。经过长期训练,学生不但积累了围绕同一主题的大量说话材料,而且口语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

三是讲故事。故事可以激发兴趣、丰富想象力,小学生喜欢听故事、说故事。教师组织学生讲故事,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情感表达力度。教师可以在班级阶段性地评选“故事大王”,增强学生的表达欲望,激励学生加强自我练习。

四是课本剧表演。课本剧深受学生喜欢,教师可以把情节丰富的课文内容搬上舞台,让学生既演又说。当课文中的语言成为“台词”,学生因为有了角色扮演的体验而加深了对语言的理解。学校举办的“读书节”设有课本剧表演,《揠苗助长》《坐井观天》《愚公移山》等故事经过师生改编后被搬上了舞台,语言艺术在课本剧的编演中得到了很好的演绎,很多平时不爱讲话的学生在课本剧编排、演出中收获了自信,勇敢地站上舞台,文本语言内化成了他们的个人话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有效训练,让学生说好说准

语言是思维的体现,语言学习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有的学生交流时抓不住重点,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说话内容,话语不连贯,缺乏条理性或者离题跑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思维训练没有到位。训练“说”的思维,一要言之有序,二要言之有物。

先说言之有序。“看图说话”是低年级口语交际的重要内容,也是训练学生言之有序的好素材。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个口语交际“我会想办法”,侧重于对“说”的要求,通过小兔运南瓜的故事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进行交流。教材中采取看图补白编故事的形式,配了三幅插图。首先,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第一幅插图上有什么?小白兔看到了什么?可能会怎么想?请注意它的表情如何?第二幅插图只有一个问号“?”,会有什么情节发生呢?第三幅插图又有什么含义?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第二幅插图中的问号代表什么,建立起三幅图的关联。然后,教师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真实想法,谁的办法好,谁的办法不好,并说明理由。这种按图索骥的做法可以把“口语交际”和“学会观察插图”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表达时知道按照图画的顺序,将观察与想象进行有序表达。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按照“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移、表达的层次、内容的主次”进行说话训练,从而实现“言之有序”的目标。

再说言之有物。有主题的连贯表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使用一些口语交际的策略。在语言文字运用中,一次言语表达大概包括四个基本要素:说话者、听话者、说出的话语、语境。言语行为的规则包括两部分,一是正确的语言系统规则,包括发音是否正确、用词是否准确、造句规则是否规范等;二是语言运用规则,说出的话语要能够圆满完成交际意图。这就需要学习和使用交际策略,比如,从听话者角度,要求说话者考虑用什么方式组织话语,从而能最大限度地使听话者理解他的表达意图,并在听话者身上产生理想效果。对听话者来说,交际策略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推测说话者的表达意图。这就需要教师创设不同的语境,在言语实践中学习、使用、强化这些口语交际策略。课堂上,口语交际课提供的虽说只是一种交际语境,但这种“模拟”增强了说话交际时的现场感,对训练如何说话已经足够了。没有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就不可能完成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交际策略的学习,教材中的“口语交际”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可能。

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在课内创设丰富有益的交际环境,让学生在有话想说的时候,能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记得我和学生学习《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在课堂收尾时,我们一起结合现实生活谈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理解,有些学生表达的愿望非常强烈。我抓住这个契机,鼓励学生踊跃表达,并且提示学生表达时要注意“先叙述你看到、想到、听到的现象,再说你的感受,同时想想要把自己的感受说给谁听,面对不同的对象该如何说话”。学生的表达欲望上来了,整个课堂出现了可喜的“你说我说”的现象,而且在教师的提醒下,学生关注了说话的对象和说话的逻辑顺序,实现了“说好说准”这一目标。

课堂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主阵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立足课堂,抓住教材,创造平等、和谐的交际氛围,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接近真实生活的言语实践情境,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度和自主权,使作为主体的学生敢说、会说、说好。

(作者系山东省青州市圣水学校校长、山东省特级教师)

《中国教育报》2024年09月20日 第06版

作者:张云杰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