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医学生期末复习资料】生理学 名词解释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23 14:56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8分钟前

生理学: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原理的科学。

反射: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规律性适应反应。

神经调节:通过神经元直接参与的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通过释放激素调节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及器官功能。

自身调节:不依赖神经、体液调节,组织自身对环境变化作出适应性反应。

正反馈:受控部分信息促进控制部分活动加强。

负反馈:受控部分信息抑制控制部分活动减弱。

反馈:受控部分信息传回控制部分的过程。

兴奋性:机体、组织或细胞对刺激的反应能力。

刺激:能引起机体、组织、细胞反应的环境变化。

反应:刺激引起的机体内部代谢与外部活动的改变。

内环境:细胞外液构成的稳定环境。

稳态:内环境相对动态稳定状态。

流体镶嵌模型:细胞膜由脂质双层基架和镶嵌蛋白质构成。

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易化扩散:协助蛋白帮助小分子物质跨膜转运。

被动转运:顺浓度梯度跨膜,无需能量消耗。

主动转运:细胞耗能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

协同转运:主动转运中,钠泵提供能量。

胞吐:物质排出细胞的过程。

胞纳: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膜电位:细胞内外电位差。

静息电位:安静时的膜内外电位差。

动作电位:神经、肌肉细胞兴奋时的短暂电位波动。

极化:安静状态下的内负外正电位状态。

去极化:静息电位向膜内负值减小。

复极化:从去极化恢复至静息状态。

超极化:静息电位向膜内负值增大。

超射:电位去极化后,膜内外电位反转。

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

兴奋:由安静转变为活动或活动加强。

阈值: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电位: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

绝对不应期:兴奋后一段对任何刺激均无反应的时期。

相对不应期:兴奋后,刺激强度需大于阈值才能引发反应的时期。

超常期:兴奋性超过正常水平,较弱刺激即可引发反应的时期。

肌肉收缩能力:与肌肉内部状态相关的内在特性。

兴奋-收缩耦联:电变化与肌丝滑动的中介过程。

单收缩:一次电刺激引起的一次肌肉收缩。

强直收缩:连续有效刺激下的强而持久收缩。

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张力增大。

等张收缩:肌肉长度缩短,张力不变。

红细胞的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的比例。

渗透压:溶质吸水力量,大小与溶质颗粒数量有关。

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等张溶液:保持红细胞正常体积的盐溶液。

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不易下沉的特性。

血沉:单位时间内红细胞下沉的速度。

红细胞渗透脆性:抵抗膜破裂的能力。

血型: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红细胞凝集:不同血型血液混合时的红细胞粘连现象。

生理止血:小血管破损后出血的自行停止。

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状态变为凝胶状态的过程。

血清:血液凝固后分离出的液体。

心动周期:心脏收缩和舒张一次的周期。

心率:每分钟心跳次数。

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时,室内压快速上升。

等容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主动脉瓣和房室瓣关闭。

每搏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输出的血量。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

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异常自身调节:心肌收缩力随前负荷变化调节每搏输出量的过程。

心肌收缩力:不依赖前、后负荷的心肌内在特性。

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心肌变力状态调节每搏输出量。

快反应细胞:钠通道为0期去极的心肌细胞。

慢反应细胞:Ca2+内流形成0期去极化的细胞。

自动节律性:细胞或组织在无外来因素下的节律性兴奋特性。

窦性心律:由窦房结控制的心搏节律。

潜在起搏点:窦房结外的自律细胞。

异位起搏点:潜在起搏点控制心脏活动。

期前兴奋:实验或病理情况下,心肌在不应期后的异常刺激。

期前收缩:期前兴奋引发的额外收缩。

代偿间隙:期前收缩后的心肌舒张期延长。

房室延搁:兴奋传导至房室交界处时的缓慢、停留现象。

心音:放置于胸壁听诊时的心脏活动声音。

外周阻力:小动脉和微动脉的阻力。

血压: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动脉血压:主动脉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强。

收缩压:心缩期内动脉血压最高值。

舒张压:心舒期内动脉血压最低值。

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

平均动脉压:心动周期内各瞬间动脉血压平均值。

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血液充盈引起的单纯压力。

外周静脉压:各器官静脉内的血压。

中心静脉压:胸腔内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

有效滤过压:滤过力量与回流力量的差值。

心血管中枢: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元群。

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通气:呼吸道出入肺的过程。

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间的气体交换。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降低肺泡表面张力的脂蛋白。

胸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

呼吸运动:呼吸肌收缩与舒张引起胸廓的规律性扩大与缩小。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