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05:3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7分钟前
湘鄂赣根据地,亦称“湘鄂赣苏区”,坐落在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带,这片区域纵横六七百里,南北绵延近千里。自1927年9月开始,农民们在十几个县组建了多支游击队,拉开了湘鄂赣边游击战争的序幕。1928年7月,彭德怀、滕代远和黄公略等领导的平江是根据地的真正发端,平江工农兵苏维埃随之成立,平江的部队改编为红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土地深入展开,1929年9月,红军支队并入红五军,随后红军在边界地区展开行动,打击武装,逐渐扩大根据地范围。
1929年冬,红色区域已扩展到十几个县。1930年6月,湘东北的平江、浏阳,赣西北的修水、铜鼓、万载,以及鄂东南的大冶、阳新等地,除少数城镇外,大部分成为根据地。1930年3月,40万群众在平江等地举行示威纪念巴黎公社59周年,随后红五军与地方武装配合,发动边境红五月总,攻克了多地县城。1931年7月,湘鄂赣成立,李宗白任,此时已有20余县建立党组织,党员数量达到4万人。9月,湘鄂赣省苏维埃成立,赖汝樵任,根据地在对抗军“清剿”、“围剿”中不断壮大。
湘鄂赣根据地扩展至湘东北、鄂东南、赣西北广大地区,其中江西境内的修水、铜鼓、万载等县成为苏区或游击区。然而,1933年9月起,红军和地方武装在军的围攻下遭受重创,到1934年8月,大部分根据地被占领。尽管如此,红军和游击队仍坚持在湘鄂赣边界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在1932年至1934年8月期间,湘鄂赣省的省级机关主要活动于修水、万载、铜鼓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