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20:06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7:17
排行第五十三位
一、姓氏源流
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
据传,皇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
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另外,后魏时代北人独孤浑氏有的也改为杜氏。
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杜氏播迁繁衍于今山西、山东、湖北、四川等省。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杜氏在今河南境内分布较为普遍,如南阳、内黄、卫辉、登封、偃师、许昌、林县、邓州、林宝、洛阳、新野等地均有其族人;陕西西安的杜氏比较兴旺。此外,今四川、德阳、彭山、绵阳、成都,山西、永济、太原,安徽庐江霍山,浙江杭州,湖北襄阳,江苏高邮,河北临漳、正定,山东潍坊、章丘等地,也都有杜氏的聚居点。
杜氏在宋元期间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的,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
三、郡望堂号
1.堂号
杜氏的堂号主要有"诗圣堂"或"少陵堂"。由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而历史上称他为"诗中之圣"。
另外还有"京兆堂"等。
2.郡望
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等。其中,京兆郡最为著名。
京兆郡是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设置的,执掌相当于郡太守,是三辅之一。相当于今天的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襄阳郡分南郡、南阳两郡,相当于今天的湖北襄阳、南漳、宜城、远安、当阳等地。
濮阳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渭县、濮阳、范县,山东郭城等地。西晋末年改为郡。
四、家乘谱牒
五、历史名人
杜姓出自帝王,辉煌千古,一直是受人瞩目的大家族。杜氏在历史上的表现,历来十分出色,出将入侯,不仅出了很多以功武略扬名青史的杰出人物,在学术和文学方面也是人才济济,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立下功劳。
东汉有两位著名的杜氏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曾官至大司空。他更大的成就是在学术方面。他博学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推崇他为"小学之宗"。杜密,先后事恒帝和灵帝,都是位及人臣。"噤若寒蝉"这个成语就是他创造的。
到了唐朝,杜氏的表现尤为出色。大诗人杜甫,人称诗圣,可谓家喻户晓。为了和杜牧相区别,人称"老杜"。杜牧,唐代又一个著名文学家。由于他为时稍稍晚于杜甫,所以被称之"小杜"。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比起老杜并不逊色。他的文字优美,寓意警拔。被誉为中国文坛的不朽之作的《阿房宫赋》正是出自杜牧之手。杜牧的儿子杜苟鹤,在唐代末叶也是诗名满天下。他的"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的佳句,多少年来,传诵不绝。
杜鹃啼血,出自一个凄美的传说。传说古代蜀国国君杜宇,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望帝。后来归隐,让位于其相。那时正当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所以称鹃为杜鹃。小小的杜鹃鸟,也是出自帝王呢。
杜 上古周朝时,有个杜城,杜城首领叫杜伯,社伯的后代以地名为姓,世代姓杜。杜城那地方,就在现今陕西省西安东南一带。而杜柏的先祖,可追溯到尧帝。杜姓的先人如〔杜甫〕唐代大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尊为诗圣。他的诗作非常之多,涉及的生活面非常之广,艺术性非常之高,是没人能超过他的。杜甫科举不如意,而且当时的宰相也看他不顺眼,然杜甫发愤作诗,取得了那么高的成就。杜甫对老百姓充满同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就是他写的。〔杜如晦〕唐朝*家,在唐太宗执政时,他和另一位*家房玄龄一起管理国家大事,房玄龄善于计谋,杜如晦善于用谋决断,于是就是有一句成语说:“房谋杜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7:18
杜姓在宋版《百家姓》排名第129位,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53的大姓。
人口分布:
当代杜姓的人口已近520万,为全国第四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1%。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四省,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1.5%。其次分布于山东、四川、广西、山西、安徽、甘肃、广东七省区,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4%。河北居住了杜姓总人口的9.4%,为杜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冀豫鲁鄂、川甘、辽宁三大块杜姓人口聚集区。杜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47)表明:在冀京津、陕晋、内蒙古中部、辽宁大部、吉林南部、山东北端、河南西部、鄂渝北端、宁夏东部、甘肃中部和东部、喀什地区、广西南部,杜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6%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8%,居住了大约38%的杜姓人群。在河南东部、山东大部、湖北大部、皖苏北部、湖南北端、川渝大部、云南东部、贵外I西部、广西中部、广东东南、甘肃南部和西部、宁夏东端、内蒙古西部和东部、黑龙江北部、吉林北部和中部、辽宁东北、西北,杜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44%一o.6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5.7%,居住了大约36%的杜姓人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7:18
历史来源
「杜」源出;
一:出自祁姓,以邑为氏。周成王将唐杜氏移于杜城(在今陜西省西安市东南),居者以地名「杜」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云:杜氏亦日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 建国于刘,为陶唐氏,裔孙刘累能扰龙,事孔甲。故在夏为御龙氏。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而封虞,乃迁唐氏于杜,是为杜伯。居杜城者为杜氏。
二:为南北朝时鲜卑族姓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独孤浑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 改为汉字单姓杜氏。
家族名人
杜康
相传是周代善于酿酒的人。《汉.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甫
杜牧 (803~852)
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人。为人刚直有奇节,曾指时弊,深忧藩镇、吐番的骄纵,后果言中。其诗风骨遒上,豪迈不羁,文尤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在晚唐成就颇高,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着有樊川集,代表作品有《阿房宫赋》、《泊秦淮》等。
杜秋娘
唐代金陵人。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之妾。锜谋叛被杀后入宫,善诗词及唱金缕衣曲,受唐宪宗宠爱,后赐归乡,穷老无依。因此古代以杜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
地望分布
陜西省西安,湖北省汉阳,河南省洛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7:19
杜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三位的大姓。
杜,是一种树木的名,也称甘棠,即杜梨,这是杜的本义。甘棠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枝常有刺,小枝显紫褐色,叶片呈菱状卵形,或者长卵形,枝叶可以入药,枝液味涩使人很难下咽。引申之意有堵塞、断绝、排斥、拒绝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7:19
百家姓“杜”
第129位
杜阮蓝闵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7:17
排行第五十三位
一、姓氏源流
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
据传,皇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
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另外,后魏时代北人独孤浑氏有的也改为杜氏。
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杜氏播迁繁衍于今山西、山东、湖北、四川等省。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杜氏在今河南境内分布较为普遍,如南阳、内黄、卫辉、登封、偃师、许昌、林县、邓州、林宝、洛阳、新野等地均有其族人;陕西西安的杜氏比较兴旺。此外,今四川、德阳、彭山、绵阳、成都,山西、永济、太原,安徽庐江霍山,浙江杭州,湖北襄阳,江苏高邮,河北临漳、正定,山东潍坊、章丘等地,也都有杜氏的聚居点。
杜氏在宋元期间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的,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
三、郡望堂号
1.堂号
杜氏的堂号主要有"诗圣堂"或"少陵堂"。由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而历史上称他为"诗中之圣"。
另外还有"京兆堂"等。
2.郡望
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等。其中,京兆郡最为著名。
京兆郡是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设置的,执掌相当于郡太守,是三辅之一。相当于今天的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襄阳郡分南郡、南阳两郡,相当于今天的湖北襄阳、南漳、宜城、远安、当阳等地。
濮阳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渭县、濮阳、范县,山东郭城等地。西晋末年改为郡。
四、家乘谱牒
五、历史名人
杜姓出自帝王,辉煌千古,一直是受人瞩目的大家族。杜氏在历史上的表现,历来十分出色,出将入侯,不仅出了很多以功武略扬名青史的杰出人物,在学术和文学方面也是人才济济,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立下功劳。
东汉有两位著名的杜氏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曾官至大司空。他更大的成就是在学术方面。他博学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推崇他为"小学之宗"。杜密,先后事恒帝和灵帝,都是位及人臣。"噤若寒蝉"这个成语就是他创造的。
到了唐朝,杜氏的表现尤为出色。大诗人杜甫,人称诗圣,可谓家喻户晓。为了和杜牧相区别,人称"老杜"。杜牧,唐代又一个著名文学家。由于他为时稍稍晚于杜甫,所以被称之"小杜"。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比起老杜并不逊色。他的文字优美,寓意警拔。被誉为中国文坛的不朽之作的《阿房宫赋》正是出自杜牧之手。杜牧的儿子杜苟鹤,在唐代末叶也是诗名满天下。他的"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的佳句,多少年来,传诵不绝。
杜鹃啼血,出自一个凄美的传说。传说古代蜀国国君杜宇,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望帝。后来归隐,让位于其相。那时正当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所以称鹃为杜鹃。小小的杜鹃鸟,也是出自帝王呢。
杜 上古周朝时,有个杜城,杜城首领叫杜伯,社伯的后代以地名为姓,世代姓杜。杜城那地方,就在现今陕西省西安东南一带。而杜柏的先祖,可追溯到尧帝。杜姓的先人如〔杜甫〕唐代大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尊为诗圣。他的诗作非常之多,涉及的生活面非常之广,艺术性非常之高,是没人能超过他的。杜甫科举不如意,而且当时的宰相也看他不顺眼,然杜甫发愤作诗,取得了那么高的成就。杜甫对老百姓充满同情,“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诗句就是他写的。〔杜如晦〕唐朝*家,在唐太宗执政时,他和另一位*家房玄龄一起管理国家大事,房玄龄善于计谋,杜如晦善于用谋决断,于是就是有一句成语说:“房谋杜断”。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7:18
杜姓在宋版《百家姓》排名第129位,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53的大姓。
人口分布:
当代杜姓的人口已近520万,为全国第四十七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1%。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辽宁、湖北四省,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1.5%。其次分布于山东、四川、广西、山西、安徽、甘肃、广东七省区,大约占杜姓总人口的34%。河北居住了杜姓总人口的9.4%,为杜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冀豫鲁鄂、川甘、辽宁三大块杜姓人口聚集区。杜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见图47)表明:在冀京津、陕晋、内蒙古中部、辽宁大部、吉林南部、山东北端、河南西部、鄂渝北端、宁夏东部、甘肃中部和东部、喀什地区、广西南部,杜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66%以上,中心地区可达1.6%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8%,居住了大约38%的杜姓人群。在河南东部、山东大部、湖北大部、皖苏北部、湖南北端、川渝大部、云南东部、贵外I西部、广西中部、广东东南、甘肃南部和西部、宁夏东端、内蒙古西部和东部、黑龙江北部、吉林北部和中部、辽宁东北、西北,杜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44%一o.66%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5.7%,居住了大约36%的杜姓人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7:18
历史来源
「杜」源出;
一:出自祁姓,以邑为氏。周成王将唐杜氏移于杜城(在今陜西省西安市东南),居者以地名「杜」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云:杜氏亦日唐杜氏,祁姓。帝尧之后。 建国于刘,为陶唐氏,裔孙刘累能扰龙,事孔甲。故在夏为御龙氏。在周为唐杜氏,成王灭唐。而封虞,乃迁唐氏于杜,是为杜伯。居杜城者为杜氏。
二:为南北朝时鲜卑族姓氏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有代北三字姓独孤浑氏,随孝文帝迁都洛阳, 改为汉字单姓杜氏。
家族名人
杜康
相传是周代善于酿酒的人。《汉.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杜甫
杜牧 (803~852)
字牧之,号樊川,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人。为人刚直有奇节,曾指时弊,深忧藩镇、吐番的骄纵,后果言中。其诗风骨遒上,豪迈不羁,文尤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在晚唐成就颇高,时人称其为小杜,以别于杜甫。着有樊川集,代表作品有《阿房宫赋》、《泊秦淮》等。
杜秋娘
唐代金陵人。原为镇海节度使李锜之妾。锜谋叛被杀后入宫,善诗词及唱金缕衣曲,受唐宪宗宠爱,后赐归乡,穷老无依。因此古代以杜秋娘泛指年老色衰的妇女。
地望分布
陜西省西安,湖北省汉阳,河南省洛阳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7:19
杜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三位的大姓。
杜,是一种树木的名,也称甘棠,即杜梨,这是杜的本义。甘棠属于蔷薇科,落叶乔木。枝常有刺,小枝显紫褐色,叶片呈菱状卵形,或者长卵形,枝叶可以入药,枝液味涩使人很难下咽。引申之意有堵塞、断绝、排斥、拒绝等。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7 07:19
百家姓“杜”
第129位
杜阮蓝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