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6 16:56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5:12
药材炮制系指将药材通过净制、切制、炮炙处理,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以适应医疗要求及调配、制剂的需要,保证用药安全和有效。
炮制药材的用水,应为饮用水。炮制药材除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有关要求。
一、净制 即净选加工。经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凡供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的,均应使用净药材。
净制药材可根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风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剔除、刷、擦、碾串火燎及泡洗等方法达到质量标准。
二、切制 药材切制时,除鲜切、干切外,须经浸润使其柔软者,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软化处理方法有:喷淋、抢水洗、浸泡、润、漂、蒸。并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分别处理。注意掌握气温、水量、时间等条件。切后应及时干燥,保证质量。
切制品有片、段、块、丝等。其厚薄、长短、大小、宽窄通常为:
片 极薄片0.5mm以下,薄片1~2mm,厚片2~4mm;
段 短段5~10mm,长段10~15mm ;
块 8~12mm的方块;
丝 细丝2~3mm,粗丝5~10mm。
其他不宜切制的药材,一般应捣碎用。
三、炮炙 除另有规定外,常用的炮炙方法和要求如下。
1.炒 炒制分清炒和加辅料炒。炒时应火力均匀,不断翻动。掌握加热温度、炒制时间及程度要求。
清炒 取净药材置热锅中,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需炒焦者,一般用中火炒至表面焦*,断面色加深为度,取出,放晾。炒焦后易燃药材,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或晒干。
麸炒 取麸皮,撒在热锅中,加热至冒烟时,加入净药材,迅速翻动,炒至药材表面呈*或色变深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麸皮10kg。
2.烫 烫法常用的辅料为洁净河沙、蛤粉或滑石粉。取河沙(蛤粉、滑石粉)置锅内,一般用武火炒热后,加入净药材,不断翻动,烫至表面鼓起、酥脆或规定的程度时,取出,筛去辅料,放凉。
如需醋淬时,筛去辅料后,趁热投入醋中淬酥。
3.煅 煅制时应注意煅透,使酥脆易碎。
明煅 取净药材,砸成小块,置无烟的炉火上或置适宜的容器内,煅至酥脆或红透时,取出,放凉,碾碎。
含有结晶水的盐类药物,不要求煅红,但需使结晶水蒸发尽,或全部形成蜂窝状的块状固体。
煅淬 将净药材煅至红透时,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淬酥(如不酥,可反复煅淬至酥),取出,干燥,打碎或研粉。
4.制炭 制炭时应“存性”,并防止灰化。
炒炭 取净药材,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煅炭 取净药材,置煅锅内,密封,焖煅至透,放凉,取出。
5.蒸 取净药材,照各品种炮制项下的规定,加入液体辅料拌匀(清蒸除外),置适宜的容器内,加热蒸透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干燥。
6.煮 取净药材加水或液体辅料共煮,辅料用量照各品炮制项下的规定,煮至液体完全被吸尽,或切开内无白心时,取出,干燥。
有毒药材煮制后剩余汁液,除另有规定外,一般应弃去。
7.炖 取净药材照各品种炮制项下的规定,加入液体辅料,置适宜的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炖透,或炖至辅料完全被吸尽时,放凉,取出,干燥。
8.燀 取净药材投入沸水中,翻动片刻,捞出。有的种子类药材,燀至种皮由皱缩至舒展、能搓去时,捞出,放冷水中,除去种皮,晒干。
9.酒制 包括酒炙、酒炖、酒蒸等。酒制时,除另有规定外,一般用黄酒。
酒炙 取净药材,加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黄酒10kg。
酒炖 取净药材,加酒拌匀,照上述炖法制备。
酒蒸 取净药材,加酒拌匀,照上述蒸法制备。
酒炖或酒蒸,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种子类用黄酒20kg,根及根茎类用黄酒30kg。
10.醋制 包括醋炙 、醋煮 、醋蒸等。醋制时,应用米醋或其他发酵醋。
醋炙 取净药材,加醋拌匀,闷透,置锅内,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醋煮 取净药材,加醋,照上述煮法制备。
醋蒸 取净药材,加醋拌匀,照上述蒸法制备。
醋炙、醋煮或醋蒸,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醋20kg, 必要时可加适量水稀释。
11.盐制 包括盐炙、盐蒸等。盐制时,应先将食盐加适量水溶解后,滤过,备用。
盐炙 取净药材,加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个别药物则先将净药材放锅内,边炒边加盐水),以文火加热,炒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放凉。
盐蒸 取净药材,加盐水拌匀,照上述蒸法制备。
盐炙或盐蒸,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食盐2kg。
12.姜汁炙 姜汁炙时,应先将生姜洗净,捣烂,加水适量,压榨取汁,姜渣再加
水适量重复压榨一次,合并汁液,即为“姜汁”。如用干姜,捣碎后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取滤液。
取净药材,加姜汁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姜汁被吸尽,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晾干。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生姜10kg或干姜3kg。
13.蜜炙 蜜炙时,应先将炼蜜加适量沸水稀释后,加入净药材中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炼蜜25kg。
14.油炙 羊脂油炙时,先将羊脂油置锅内加热溶化后去渣,加入净药材拌匀,用文火炒至油被吸尽,药材表面呈油亮时,摊开,放凉。
15.制霜(去油成霜) 除另有规定外,取净药材碾碎如泥状,经微热后,压榨除去大部分油脂后,取残渣研制成符合规定要求的松散粉末。
16.水飞 取净药材,置容器内,加适量水共研细,再加多量的水,搅拌,倾出混悬液,残渣再按上法反复操作数次,合并混悬液,静置,分取沉淀,干燥,研散。
17.煨 取净药材用湿面或湿纸包裹,或用吸油纸均匀地隔层分放,进行加热处理,或将药材埋入麸皮中,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
除另有规定外,每100kg净药材,用麸皮50kg。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5:13
中药炮制就是把药烹调下,把药性改变一下,例如地黄,有生地跟熟地的分别,药性就有差别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5:13
部分中药的原生药材需要进行再加工,如炒、炙、蒸、晒等,这就是炮制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5 15:14
中药炮制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按中医用药要求将中药材加工成中药饮片的传统方法和技术,古时又称"炮炙"、"修事"、"修治"。药物经炮制后,不仅可以提高药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而且方便存储,是中医临床用药的必备工序。
几千年以来,中国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炮制方法与技术,而且也形成了一套传统的炮制加工工具。炮制是中药传统制药技术的集中体现和核心,"饮片入药,生熟异治"是中药的鲜明特色和一大优势。中药饮片炮制技术是中国所特有的,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中药炮制历史久远,相传起源于神农时代。远古时候,人们为使药物清洁和服用方便,采取了洗净、劈块等简单的加工方法,这就是中药最早的炮制。当人类发现火以后,受到用火加工食物的启示,便用火来加工药物,因此对药物的毒性降低和调整药性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到了夏禹时代,由于酿酒的出现,为以后的酒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后来出现的盐制、醋制、蜜炙等炮制方法,更丰富了中药的炮制内容,且较好地适应了临床的需要。
中药炮制的发展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春秋战国至宋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1279年)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金元、明时期(公元1280年至14年)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清代(公元15年至1911年)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现代(1912年以后)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中药的炮制前人称为炮炙。但"炮炙"二字仅代表了中药整个加工处理技术中的两种火处理的方法,并不能概括其他中药炮制方法。为了保存古代炮炙的原意,又能更确切地反映整个中药处理技术,现统称为炮制。其中"炮"字代表各种与火有关的加工处理技术,而"制"字则代表各种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技术。
中药炮制的文字记载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在现存的我国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中记载的"治半夏"即是炮制过的半夏。到了汉代,炮制方法已非常之多,如蒸、炒、炙、煅、炮、炼、煮沸、火熬、烧、研、挫、捣、酒洗、酒浸、酒蒸、苦酒煮、水浸、汤洗、刮皮、去核、去足翅、去毛等等。同时,炮制理论也开始创立。如当时问世的中国第一部药书《神农本草经》序中写道:"药……有毒无毒,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各有法……"东汉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记述了一百余种药物的炮制,他也认为药物"有须根去茎,有须皮去肉,或须肉去皮,又须花去实,须烧、炼、炮、炙,依方炼采。治削,极令净洁。"由此可知,在汉代,人们对中药炮制的目的和意义已有了一定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