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cctv世界历史纪录片哪一集讲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5 01:09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3:52

CCTV世界历史纪录片第48集彼得一世改革里提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
在*的历史上,有一位著名的女皇,那就是叶卡捷琳娜二世。如果说彼得大帝为*打开了面向欧洲的窗口,那么叶卡捷琳娜二世则把这个窗口变成了大门; 如果说彼得大帝迫使欧洲承认强大而的俄罗斯存在,那么叶卡捷琳娜二世则确立了*作为欧洲一流强国的地位。在大多数俄罗斯人的心目中,彼得和叶卡捷琳 娜两人的名字是永远连接在一起的。

  尽管*人以有彼得大帝而自豪,但是他们也不断地颂扬叶卡捷琳娜,认为这个日耳曼血统的女人给俄罗斯民族带来了荣誉。叶卡捷琳娜给人留下了这样一个印象:她就是她所统治的那个庞大、落后、令人生畏的帝国的化身。

  叶卡捷琳娜原名索非亚·奥古斯特,1729年出生于德国公爵家庭,当时家境已经破落。

   在她十四岁那年,幸运之神在向这位美丽的日耳曼公主招手。原来自彼得大帝在1725年驾崩后,*宫廷陷入长期混乱之中。从1725年彼得大帝去世到 1741年伊丽莎白上台,*共发生了五次宫廷政变。宫廷深处,血雨腥风。叶卡捷琳娜一世、彼得二世、安娜·伊凡诺夫娜、伊凡六世都是匆匆而逝的过客,然 而伊丽莎白却统治了*二十年。她在位期间,她的卧室成了国家*的工具,*宫廷浸泡在令人瞠目的奢靡中——奢华的舞会、无穷的夜宴、纵情的狂欢,可与 凡尔赛的舞榭歌台相媲美。在她成为女皇后,伊丽莎白马上就把寻找继承人作为头等大事。她的姐姐安娜远嫁德国的一个小公爵,留下一个儿子彼得·费多罗维奇。

   伊丽莎白上台不久,就把彼得·费多罗维奇召到了彼得堡,宣布他为*大公,俄罗斯王位的继承人,他就是后来的*沙皇彼得三世。这个从小生活在德国的彼 得,是普鲁士军事制度和德国文化的狂热崇拜者,而对自己的祖国却毫无感情。他甚至公开宣称:*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国家,自己对治理这个国家毫无兴趣。对俄 国的蔑视,对德国的崇拜,使彼得在皇后人选问题上,将重心偏向了德国。而出生于德国的索非亚·奥古斯特则受到了彼得的青睐。当得知自己被选定为*未来皇 位继承人的未婚妻后,少年的索非亚·奥古斯特激动万分,立即在母亲的陪同下,随身仅带两三套衣服、一打衬衣、一打袜子和手绢,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彼得 堡。正是这位美丽的日耳曼小公主,后来将彼得的命运改写了,也将*的历史改写了。

  1744年,索非亚·奥古斯特到了*,改称叶卡 捷琳娜。1745年8月,彼得与叶卡捷琳娜完婚。为了能当一个称职的皇后,叶卡捷琳娜开始拼命学习俄语,大量阅读书籍,还改信了东正教。据说当她用标准的 俄语虔诚地朗诵东正教誓言时,竟使在场的大主教和众教徒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而与她形成鲜明对照的彼得却是一个不学无术、才能平庸、头脑简单、狂妄自大的 人,彼得全部的时间几乎都是在仆役的圈子里消磨掉的,他让人们在他的房间里做傀儡戏,还把他的侍从编成一个团队,每人都领到一支火*,做各种打仗的游戏。 他对锡制玩具兵器有一种狂热的嗜好。在公开的场合,他也经常不拘小节,表现出一种傲慢的姿态。*人永远都不会忘记,在女皇伊丽莎白的国葬日中,彼得无所 事事,漫不经心,公开表示蔑视那些毫无意义的繁文缛节。但叶卡捷琳娜却一直身着丧服,显得心情沉痛,并严格遵守教会的祈祷和斋戒制度。叶卡捷琳娜的温和宽 厚,得到了众人的爱戴;而彼得的粗暴猥琐,则受到宫廷内外的非议和鄙视。

  1761年,彼得继承皇位,是为彼得三世。对*毫无感情的 彼得三世,经常以自己一时的好恶,随意改动*现行的制度和法令,推行一系列损害贵族和教会利益的*,人们纷纷表示不满。彼得的对外*,使*许多到 手的利益付之东流,引起了政界和军界的强烈反对。而颇有心计的叶卡捷琳娜皇后则开始物色和营建私党,在近卫军中,有一批忠于她的小集团。1762年,彼得 三世离开彼得堡到奥拉宁堡,准备发动对丹麦的军事进攻。皇后看准时机,发动宫廷政变。她赶到近卫军团驻地,用葡萄酒和金钱鼓励士兵为她而战。在一片“女皇 万岁”呼声中,叶卡捷琳娜身着戎装,率领装备精良的近卫军团浩浩荡荡地开向彼得堡。当彼得三世闻讯匆忙赶回时,一切已成定局。新女皇拒绝了与彼得三世平分 政权的建议,懦弱*的彼得三世即位不到一年就不得不宣布退位。这个*的短命沙皇只要求归还他的情人、猴子和小提琴,作为消遣,了却残生。7月18日, 叶卡捷琳娜正式宣布就任*皇帝,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也就是在同一天,传来了彼得三世暴死的消息。人们纷纷传说,彼得三世的死亡和叶卡捷琳娜二世有直接 或间接的关系。因为在彼得下葬以前,按*风俗,每个参加葬礼的人都要与彼得吻别,而这些与彼得吻别的人后来嘴唇都莫名其妙地肿了起来,由此人们怀疑彼得 是中毒而死的;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心腹指使士兵用皮带*把彼得三世勒死;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彼得三世不甘心皇位被夺,但无可奈何,终日以 酒浇愁,因饮酒过度而亡。尽管彼得死亡事件扑朔迷离,但人们不得不承认,正是彼得的不成器,才成就了叶卡捷琳娜二世的伟业。

  叶卡捷琳娜二世即位后,开始她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她通过剥夺教会的财产来充实已经挥霍一空的国库。在外交方面,叶卡捷琳娜二世与普鲁士、法国和奥地利保持友好关系。

   她把昔日的情人扶上了波兰的王位,从此解决了波兰问题。1774年,*击败了土耳其。同年,格里高利·波将金成为叶卡捷琳娜的情夫。波将金扮演多方面 的*角色,曾经拥有无限的权力。1783年*兼并土耳其的属地克里米亚,即是波将金的功劳。*占领克里米亚汗国和取得黑海北岸地区之后,就有可能威 胁奥斯曼帝国的生存和在地中海建立一个立足点。1787年,在波将金的安排下,叶卡捷琳娜二世乘船到达克里米亚,这次航行使她的荣耀达到顶点。在天方夜谭 般的节日气氛中,这位女皇巡视该国一周。奥地利皇帝、波兰国王以及各国的外交使节专程前来向她表示颂扬。到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末期,*已经向西方和南方 扩张二十万平方英里以上的土地,*历代统治者企图进入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愿望已经成为即将实现的目标。

  1796年,统治*三十四年之久的叶卡捷琳娜二世死于中风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3:53

CCTV世界历史记录片的第六集讲到了叶卡捷娜二世
中古时代与*教世界并立的是*世界。*历史学家在编纂[ zuǎn]他们当时已知的世界历史时,和同一时代*教历史学家一样,往往也受宗教意识的支配。如塔巴里(838~923)所著《历代先知与帝王年代记》,伊本·赫勒敦(Ibn Khaln1332~1405)所著《阿拉伯人、波斯人及柏柏尔人史》,都以当时最渊博的“世界史”著作见称,其内容则是以信奉*教的阿拉伯诸国为主体。*历史学家心目中的世界,实际是*教传播所及的世界。其周围地区,不过是这个世界的化外而已。

中国自司马迁之后,从班固的《汉书》开始,所修的正史都属中国的断代史。但是历代史家大都继承了司马迁的传统,在撰写该国史的同时,还记叙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他们著述的范围固然详于该国,薄于“蛮夷”。但毕竟包括了同时代已知的世界。而且与中古西方*教史学不同,中国史学著作所记述的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人在一定社会环境里的个体和群体的活动,可以称作以人为本的历史。它们所记叙的世界或"天下",是个体或群体的人从事活动的世界或“天下”。这种把当时已知世界历史视为人的活动过程而非神意展现过程的思想,是中国古代史学的优良传统。

在15、16世纪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空前扩展之前,历史学家们所写的已知世界的历史,无论是古代的还是中古时代的,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局限。

首先是地理知识上的局限。当时历史学家所知道的世界远非16世纪以后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洲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及其附近的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因此,他们没有也不可能写出世界范围内的世界历史。

其次是民族或宗教意识上的局限。历史学家把属于本民族的或属于同一宗教地区的历史作为历史的主体或中心,忽视或蔑视甚至敌视所知的异族或异教地区的历史。于是或以罗马为中心,或以汉帝国为中心,或以*教世界为中心,或以*教世界为中心,如是等等。就中古西欧史学和阿拉伯史学而言,所受宗教意识的局限尤为明显。

新航路开辟后
具有近代意义的世界历史著述开始于西欧文艺复兴时期和稍后的启蒙运动时期。这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的发生和迅速发展以及由此出现的在经济、*和思想文化上一系列历史性的重大转折相联系的。

15、16世纪以后海上交通的空前开阔,东西方之间和各*之间闭塞状态的打破,大大丰富了人们的地理知识,使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大为开阔。对中世纪教会和神学思想的批判以及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又逐步把人们从宗教思想束缚中出来。这些都为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克服前人的某些局限,把世界历史著述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创造了条件。

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人文主义历史学家A.萨贝利科(1436~1506)著《恩奈阿德》,记述了古代到16世纪的世界历史。这是具有近代意义的世界史著述的开端,特点是一反欧洲中世纪史学的神本思想,开始把世界历史理解为一个世俗的、以人为本的演变过程。到了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著《风教通义》(或译《论各民族的风格与精神》),不仅进一步突破*教神学对史学的束缚,而且突破自古以来传统史学以局部世界为全部世界的局限,试图勾划一幅新的、完整的世界历史图景。从纵的方面说,伏尔泰废洪水创世之说,从他当时认为最远古的中国讲起。从横的方面说,他跨出欧洲的狭隘范围,把欧、亚、非、美几个大洲的国家和民族都写入历史。他嘲讽西方的传统史学,说“历史号为世界史”,而实际是"在我们西方造作的"。在这些方面,伏尔泰确实为后来世界史的编著开辟了道路。继此之后,德意志受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思潮影响的格丁根学派历史学家,也致力于世界历史的著述,如J.C.加特勒尔(1727~1799)的《世界历史要览》以及 A.L.von施勒策尔(1735~1809)的《世界历史概略》等等。19世纪中叶,德国兴起了由 L.von兰克首倡的客观主义批判史学。兰克晚年编著、身后由其弟子据遗稿补足的《世界历史》7卷,是一部以拉丁、日耳曼六大民族为主体的世界史。这部世界史反映了西方殖民大国在近代世界日益上升的支配地位,由此形成西方史学中的“西欧中心论”,借兰克批判史学的权威而广泛扩散影响。把各国历史汇编为世界史的作法,开始于18世纪中叶。1736~1765年,英国J.坎普贝尔等人辑集了一部《自远古迄今的世界历史》,全书多达38卷。德国格丁根学派曾译出30卷,终因其体例驳杂而中止全译。此后,新的大型汇编相继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有英国的"剑桥三史",即《剑桥古代史》、《剑桥中古史》和《剑桥近代史》以及法国的《人类文明进化史》等。参与这类新型汇编的历史学家,既有近代发现和搜集的大量文物遗迹和文献为依据,又重视和运用近代实证科学的方法。由他们的著作辑集起来的大型汇编,在学术界有很大影响。但也存在着缺陷:第一,在总的倾向上,仍然以欧洲尤其是西欧为世界历史的中心,把欧洲以外的地区视同陪衬;第二,没有把世界历史作为一个由分散发展为整体的过程,分区分国的编列体系在专题专章的记述中依然可见;第三,忽视物质生产是历史发展的基础,因而也就难以从最根本方面探索和阐明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的规律和趋向。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3:53

应该是大国崛起里面的故事情节吧,她是普鲁士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3:54

央视纪录片 大国崛起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3:55

关于俄罗斯的崛起,土尔扈特人东迁的那一集
可以去央视影音找找
请采纳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