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4 13:05
共4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3-01-06 10:19
风雪夜归人的上一句: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的上一句:柴门闻犬吠。诗词名称:《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本名:刘长卿。别称:刘文房。字号:文房。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洛阳。出生时间:说法多种(约718—725年间)。去世时间:说法多种(约786-790年间)。主要作品:《送灵澈》《送上人》《弹琴》《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逢雪宿芙蓉山》等。主要成就:大历诗风的代表。信仰:道家。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风雪夜归人”的详细介绍:
一、《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全文 点此查看《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详细内容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二、赏析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第一句“日暮苍山远”五个字勾画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画面。诗句中并没有明写人物,直抒情思,但其人呼之欲出,其情浮现纸上。这里,点活画面、托出诗境的是一个“远”字,从这一个字可以推知有行人在暮色来临的山路上行进时的孤寂劳顿的旅况和急于投宿的心情。 第二句“天寒白屋贫”是对这户人家的写照;而一个“贫”字,应当是从遥遥望见茅屋到叩门入室后形成的印象。漫长的山路,本来已经使人感到行程遥远,又眼看日暮,就更觉得遥远;简陋的茅屋,本来已经使人感到境况贫穷,再时逢寒冬,就更显出贫穷。这前两句诗,合起来只用了10个字,已经把山行和投宿的情景写得神完气足了。 后两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写的是借宿山家以后的事。“柴门”上承“白屋”,“风雪”遥承“天寒”,而“夜”则与“日暮”衔接。这样,从整首诗来说,虽然下半首另外开辟了一个诗境,却又与上半首紧紧相扣。但这里,在承接中又有跳越。看来,“闻犬吠”既在夜间,山行劳累的旅人多半已经就寝;而从暮色苍茫到黑夜来临,从寒气侵入到风雪交作,从进入茅屋到安顿就寝,中间有一段时间,也应当有一些可以描写的事物,可是诗笔跳过了这段时间,略去了一些情节,既使诗篇显得格外精炼,也使承接显得更加紧凑。 全诗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无华,格调清雅淡静,却具有悠远的意境与无穷的韵味。
三、注解
日暮:傍晚的时候。
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青色。
白屋:未加修饰的简陋茅草房。一般指贫苦人家。
犬吠:狗叫。
夜归人:夜间回来的人。
四、译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当暮色降临山色苍茫的时候,就越来越觉得路途遥远,当天气越寒冷茅草屋显得更加贫穷。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柴门外忽传来犬吠声声,原来是有人冒着风雪归家门。
五、背景
大约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公元777年(十二年)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
六、刘长卿其他诗词
《过前安宜张明府郊居》、《谪仙怨》、《逢雪宿芙蓉山》、《弹琴》、《送上人》。相同朝代的诗歌
《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7 20:40
风雪夜归人上一句:柴门闻犬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释义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1、出处:唐代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2、原文: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释义:
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一、创作背景
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777)间的一个秋天,刘长卿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儒的诬陷获罪,因监察御史苗丕明镜高悬,才从轻发落,贬为睦州司马。《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的是严冬,应在遭贬之后。上半首似言自己被害得走投无路,希望获得一席净土。
可是,在冷酷的现实之中,哪有自己的立身之所。下半首似言绝望中遇上救星苗丕,给自己带来了一点可以喘息的光明,当然也包含无限的感激之情。以此看来,这首诗不仅是一幅优美的风雪夜归图,而且反映了诗人*生涯的酸辣。
二、赏析
这首诗用极其凝炼的诗笔,描画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素材的寒山夜宿图。诗是按时间顺序写下来的。
首句写旅客薄暮在山路上行进时所感,次句写到达投宿人家时所见,后两句写入夜后在投宿人家所闻。每句诗都构成一个的画面,而又彼此连属。诗中有画,画外见情。
前半首诗是从所见之景着墨,后半首诗则是从所闻之声下笔的。因为,既然夜已来临,人已就寝,就不可能再写所见,只可能写所闻了。“柴门”句写的应是黑夜中、卧榻上听到的院内动静:“风雪”句应也不是眼见,而是耳闻,是因听到各种声音而知道风雪中有人归来。
这里,只写“闻犬吠”,可能因为这是最先打破静夜之声,也是最先入耳之声,这些声音交织成一片,尽管借宿之人不在院内,未曾目睹,但从这一片嘈杂的声音足以构想出一幅风雪人归的画面。
全诗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朴实无华,格调清雅淡静,却具有悠远的意境与无穷的韵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7 20:40
“风雪夜归人”的上一句是:柴门闻犬吠。
原诗: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释义:
暮色苍茫,更觉前行山路遥远。天寒地冻,倍觉投宿人家清贫。
忽然听得柴门狗叫,应是主人风雪夜归。
人,即指留诗人借宿者。这首诗通过雪夜借宿山村的情形,巧妙地写出山村景象与农家生活。日暮:傍晚的时候。苍山远:青山在暮色中影影绰绰显得很远。苍:青色。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全诗仅二十个字,便勾勒出一个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
扩展资料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后两句写诗人投宿主人家以后的情景。“柴门闻犬吠”,诗人进入茅屋已安顿就寝,忽从卧榻上听到吠声不止。“风雪夜归人”,诗人猜想大概是芙蓉山主人披风戴雪归来了吧。这两句从耳闻的角度落墨,给人展示一个犬吠人归的场面。
上联写贬谪中的投宿,重在客观描写,下联写投宿时的感受,重在主观抒发,自然婉转,一气呵成。在表现形式上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音律上也如弹丸圆美流转,自有其美,并不存在所谓脉络的跳跃。诗虽全用赋体,然仍意在言外,启人深思。
古诗表达了作者对芙蓉山主人的感激之情,同时赞扬 主人热情好客、与人方便的美德。关键是诗人的立足点在哪里。前者,诗人是在“白屋”外,在风雪途中;后者,诗人在“白屋”内,或前两句在屋外,后两句在屋内。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争议十分激烈,一般认为生于公元709-725年间,逝于786-790年间。刘长卿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坛秘语》有谓:刘长卿最得*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的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入选中国全日制学校教材。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7 20:40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人》
采纳哦追答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人》
采纳哦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人》
采纳哦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4-27 20:41
柴门闻犬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