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2 17:3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23:32
公认的意思不是每一个人都认为。公认的意思是公众所承认:大家一致地承认。公众所承认的意思是绝大多数人一致地承认。
因为一个人或一件事不可能人人都认可,绝大多数人认可即可判定为公认。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23:33
公认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认为的意思,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的意思。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23:33
公认应该是大部分人都认可的意思,因为任何一件事都不能让大家都满意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23:34
公认是在当下环境里大家认可,或者绝大多数大部分人的认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13 23:34
孟子主要从人的类本性即人的道德属性人手来理解人性,认为人性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吃喝性色这些生理本能固然是人生而具有的并且也是维持人的生存所必需的,但是却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不是人的本质,所以不能以此来定义人性。孟子认为,如果把这些生物本能理解为人性的话,那么岂不是“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与?”所以,人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内在依据,即人具有道德意识和道德素质,具体地说就是“恻隐”、“善恶”、“辞让”、“是非”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善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这就是说仁义礼智四端是人生而具有,就好像人生而具有四肢一样,并且是内在于人的,即人先验的具有“善端”、“良心”,而人性正是指这种人区别于动物并且为人所特有的道德属性,所以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的“性善论”揭示了在人的先天禀赋中含有道德属性的胚芽和种子,具有从善的可能性,但是这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必然地表现为善,个人还需要一定的修为才能保持善性,这就为他的道德修养论的提出作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