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5:20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5:50
祥林嫂是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虚构的人物。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
现代人形容一个人如同祥林嫂一样,意思是这个人悲剧接连着来,神情木讷,精神不振,逢人就诉说不幸,又或者形容结局极度悲惨。
人物经历:辛亥*前,早寡的祥林嫂听说婆婆要把她卖掉,连夜跑到鲁镇,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因不惜力气得到太太欢心。不料又被婆婆把她抢走与贺老六成了亲。
贺老六忠厚善良,为凑钱还债累病而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祥林嫂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她怕死后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
当她在祝福晚上兴冲冲端出供品时,鲁家的不平待遇又给予她重创,于是从此精神萎靡,做事心不在焉,被赶出去当了乞丐。在一个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风雪中。
网络用语
形容人如同祥林嫂一样悲惨,已知最早出现这个词来形容他人的电视剧是1992年的情景喜剧《我爱我家》,傅明老爷子形容丢失了装楼道灯钱的时候的状态“整个一祥林嫂”。除此之外还有:
1、2000年《闲人马大姐》183集中刘勇也用这个词来形容王艾嘉“失恋”的情况。
2、电视剧《男人帮》23集9分8秒,
3、《爱情公寓4》第8集6分34秒,
4、《天生要完美》第12集5分23秒有提及,
5、《罗辑思维》38集39分15秒,
6、《爷们儿》第30集26秒,
7、《爱情保卫战》20151216期26分06秒,
8、《欢乐颂》第11集20分48秒,
9、《绝命毒师第四季》第13集13分53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祥林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5:51
祥林嫂是鲁迅短篇小说《祝福》中虚构的人物。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她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
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但并不是为了自由而反抗,而是为了顺从封建礼教而反抗,祥林嫂从始至终都选择了对封建礼教的屈服,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旧时代的封建思想才是造成祥林嫂死亡的重大原因。正是因为受到了封建思想的影响,大家才会认为祥林嫂有“克夫”之相,才会把被拐卖的罪过强行推给祥林嫂,才会认为祥林嫂的改嫁是个罪过。
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应该归结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封建思想的影响,第二就是当时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冷酷与无情。这正好也和作者想要“唤醒铁屋中沉睡的人们”的意图相切合。
扩展资料:
作品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鲁四老爷)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
该小说通过描述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以及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也阐述了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当时人们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的这一社会现状的无动于衷和不知所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祝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祥林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5:51
1、模样周正,健壮耐劳的形象:
祥林嫂“年纪二十六七”,脸色虽然“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手脚壮大”,“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抵得过一个男子”,“竟没有添短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劳动强度大,工作是十分艰辛的,“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
2、*改嫁,强力反抗的形象:
在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即“三从”)的封建礼教奴役下的中国劳动妇女,要是死了丈夫,成了“寡妇”,真是天大的不幸的事。鲁四老爷见她“头上扎着白头绳”,又听到卫老婆子说她“死了当家人”,“皱了皱眉”的原因是“讨厌她是个寡妇”。
3、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的形象:
当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四老爷堂前时,她“两颊上已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带着泪痕”,身体和精神是大不如前了。她泣不成声地向她的主人诉说着她的阿毛的悲惨的故事。
祥林嫂第二次到鲁家做工,表现大不如前,手脚不灵,记性不好,“死尸似的脸上整日没有笑容”。鲁四老爷深深地嫌弃她是两次失去丈夫的寡妇。从中看出祥林嫂走投无路的窘境。
4、失魂落魄,沦为乞丐的形象:
一次又一次精神上的打击、肉体上的折磨,把祥林嫂*上了上街行乞这条绝路。她精神上无任何寄托,生活上无任何依靠,行为上无任何归宿。谁也可以管她,谁也可以不管她。她无衣无食,饥寒交迫。她可能还有一点点思维能力,因为她还没有死去。
5、活又不能,死也不敢的形象:
连“悲哀的神色”也没有了,说明她已没有什么表情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轮,转的意思;间或,说明她的眼睛长时间是呆滞的。“两颊还是红的”、“顺着眼”的、手脚很壮的、有力气的、做工“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的祥林嫂。
6、惨死雪地,横遭辱骂的形象:
她的死讯传到鲁四老爷的耳朵里时,鲁四老爷却骂她是一个“谬种”,原因是“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个时候”。更加可悲的是,那些与祥林嫂处于相同命运的短工们,表情也极为冷淡。“怎么死的?——还不是穷死的?”短工淡然的回答,更增添了祥林嫂的死的悲剧色彩。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5:52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1、模样周正,健壮耐劳的祥林嫂
祥林嫂“年纪二十六七”,脸色虽然“青黄”,“但两颊还是红的”。模样儿“周正”,“手脚壮大”,“顺着眼”,“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这些描写,这样的条件,正适合到大户人家当女工,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事实证明,她确实安分耐劳。
2、*改嫁,强力反抗的祥林嫂
早寡的祥林嫂听说婆婆要把她卖掉,连夜跑到鲁镇,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因不惜力气得到太太欢心。不料又被婆婆把她抢走与贺老六成了亲。贺老六忠厚善良,为凑钱还债累病而死,儿子也被狼吃掉。
3、家破人亡,走投无路的祥林嫂
当祥林嫂第二次来到鲁四老爷堂前时,她“两颊上已消失了血色”,“眼角上带着泪痕”,身体和精神是大不如前了。她泣不成声地向她的主人诉说着她的阿毛的悲惨的故事。
讲了两遍,就是重复,重复的东西也就没人喜欢听了。在那样的旧时代,人们的同情心也是有限的。当祥林嫂三番五次喋喋不休地讲她的阿毛的故事时,连“最慈悲的念佛的老太太们,眼里也再不见有一点泪的痕迹”了。
4、失魂落魄,沦为乞丐的祥林嫂
一次又一次精神上的打击、肉体上的折磨,把祥林嫂*上了上街行乞这条绝路。她精神上无任何寄托,生活上无任何依靠,行为上无任何归宿。谁也可以管她,谁也可以不管她。
她无衣无食,饥寒交迫。她可能还有一点点思维能力,因为她还没有死去。她欲活不能,想死不敢。她终于在河边上遇见了“我”。
5、活又不能,死也不敢的祥林嫂
“我”在河边上遇见了祥林嫂,认为在“鲁镇所见的人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头发已经全白”——从某种角度讲,头发是命运和年龄的标志。脸上“黄中带黑”,“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黄中带黑”,完全是一副死相;
连“悲哀的神色”也没有了,说明她已没有什么表情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轮,转的意思;间或,说明她的眼睛长时间是呆滞的。
6、惨死雪地,横遭辱骂的祥林嫂
北风,吹乱了她全白的头发,雪花,掩埋了她瘦骨伶仃的尸体。祥林嫂劳动了半辈子。她为她的两个丈夫,为她的阿毛,也为了自己能活下去,任劳任怨,受尽了生活的折磨。
对于封建礼教横加给她的种种*与摧残,她进行过不间断的挣扎与抗争:在*待、*再嫁时,她挣扎她抗争;面对人们的嘲弄、侮辱与伤害,她给以无言的*;对灵魂的有无,她表现了怀疑。
扩展资料:
祥林嫂的死,悲惨的原因,简单归结于“冻死”“饿死”这样的说法显然是不可取的(即使这的确是实际上最有可能的原因)。这样的说法太过片面,并没有涉及到作者所真正想通过此作品传达的思想深度。
首先,祥林嫂不是被柳妈*死的。柳妈只不过是她死亡的一个催化剂而已,柳妈只是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她不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但是,柳妈让祥林嫂去捐门槛之后,大家对祥林嫂的态度却没有变,这使得祥林嫂的心再一次受到了严重的打击,从而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
其次,祥林嫂也不是被鲁四老爷*死的。就算没有鲁四老爷,也会有张四老爷或者是王四老爷*死祥林嫂的。鲁四老爷只是受封建文化影响颇深,以为祥林嫂是个不幸之人。但是,鲁四老爷的凶残以及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重要原因。
综合以上结论得出,旧时代的封建思想才是造成祥林嫂死亡的重大原因。正是因为受到了封建思想的影响,大家才会认为祥林嫂有“克夫”之相,才会把被拐卖的罪过强行推给祥林嫂,才会认为祥林嫂的改嫁是个罪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祥林嫂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6 05:52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出处:鲁迅所著短篇小说《祥林嫂》
辛亥*前,早寡的祥林嫂听说婆婆要把她卖掉,连夜跑到鲁镇,来到鲁四老爷家帮佣,因能干得到太太欢心。不料又被婆婆把她抢走与贺老六成了亲。贺老六忠厚善良,为凑钱还债累病而死,儿子也被狼吃掉,于是祥林嫂又回到鲁四老爷家。
她怕死后阎王分尸,把一年工钱拿去捐了土地庙门槛。当她在祝福晚上兴冲冲端出供品时,鲁家的不平待遇又给予她重创,于是从此精神萎靡,做事心不在焉,被赶出去当了乞丐。在一个祝福之夜,她死在了漫天风雪中。
扩展资料:
祥林嫂悲剧成因:
一.祥林嫂自身的因素,祥林嫂代表的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饱受礼教*却不知反抗的弱势妇女群体,她的悲剧性命运是这一类人的悲剧。
二.祥林嫂周围的看客们,鲁迅笔下的“看客”形象是一大亮点,周围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一直都是冷漠,到了最后甚至是嘲讽的。祥林嫂在他们身上汲取不到同情,更摧毁了她本就寥寥无几的赖以生存下去的信念。
三.像“我”这样具有软弱性的年青一代知识分子没有起到该有的积极作用。“我”对于祥林嫂的问题一直支支吾吾不做明确回答,这也不得不说是祥林嫂致死的催化剂。
四.她所身处的这个被封建礼教紧紧*着的社会,这也是最核心的因素,正是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才造就了以上的种种原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祥林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