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我记忆中的那本书”为题 700字作文 记叙文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8:0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07 01:57

我记忆中的那本书
正月初五,大家聚齐了,在孩子的叔叔家喝酒相聚,非常热闹。
上午去县城的时候,我教小雨和小雷背诵《三国演义》的卷首词。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首词言浅意深,偏又极富哲理,将凝重的历史演化成渔樵闲话,写的浪漫而又诙谐。两个孩子很快就能背诵几句,而小雨由于听我唱过杨洪基先生演唱的这首歌,所以大致记住了。
饭后她开始背诵这首词,我家老爸和两位叔叔都含笑听着,脸上露出了嘉许的笑容。小雨又给他们背诵了《春江花月夜》,甚至很夸张地背诵了大诗人白居易的八十八行的长诗《琵琶行》,自然更是博得了大家的喝彩声。
小雨带着满足去玩了,她的爷爷们却说起了三国。

我家有一套《三国演义》,是二叔于七十年代末买来的。分上下两卷,印刷质量很好,字体也足够大,所有的人名、地名都有下划线。二叔视若珍宝,爱不释手。每天农活回来,都会津津有味地在灯下读上几回,偶逢农闲,或雪夜寒风,或连绵秋雨,我们簇拥在一起,听二叔讲述三国故事。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温酒斩华雄,煮酒论英雄,五关斩六将,大战长坂坡……无数英雄在二叔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展现在我的眼前,令我悠然神往。
偶然有一个冬夜,我在家早早躺下了,不知为何,没有睡着,自己的小脑袋里做着白日梦。可突然之间,被老爸和两个堂叔的谈话给吸引住了。只听他们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居然是左慈掷杯戏曹操的故事。左慈在三国中算不上多大的人物,但因为是江湖术士,而且精通异术,无论是凭空取柑肉,狱中戏牢头,席上取龙肝,即兴种牡丹,池中钓鲈鱼,山坡活群羊,以至于最后时刻四五百个死人,突然站起,手执其头,奔上演武厅来打曹操,都可以作为比刘谦魔术还要精彩百倍的场面。我那时一届童子,简直听的如醉如痴!喜欢的博友,不妨找原文一读,
于是,还没上初中的时候,我就趁二叔不注意,偷偷看完了全书,并且对自己喜欢的章节进行了重点阅读。当然,基本上囫囵吞枣,不求甚解,食而不化的。但有什么关系?我了解了三国那段历史,也认识了这些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们,被他们的盖世武功所吸引。一吕(吕布)二赵(赵云)三典韦,四关(关羽)五马(马超)六张飞,这些英雄往往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就如探囊取物一般简单。真是盖了!
有一次,二叔给我们讲青梅煮酒论英雄,说起曹操对于袁绍袁术等人的评价,二叔记错了,我顺口纠正,二叔不以为意,反倒大喜过望,原来就在不经意之间,我们家又有了一位三国迷。
后来当然更在不同年龄段读过三国,大多数情节和人物都耳熟能详,一家老少聚在一起,温上一壶酒,边喝酒边谈三国,也可说是另外一种“煮酒论英雄”了。
读三国能予人以极大的满足感,我相信易中天先生将三国拿出来讲,也足见他对三国故事和人物喜爱至极。他抛开三国演义,还原历史本来面目的做法,也令我辈三国迷大长见识。其实这种将历史的真实和小说对照来谈,大约除了《三国演义》这样影响极广、妇孺皆知的一部书之外,别的朝代很难再有了。
我后来看了毛氏父子评三国的版本,对这本书更加痴迷。与父亲和二叔一样,其中很多诗词歌赋,精彩章节都能背诵。像标志《三国演义》全文结束的那篇古风,也背的滚瓜烂熟。兹列于后。
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
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傍!何进无谋中贵乱,凉州董卓居朝堂。
王允定计诛逆党,李傕郭汜兴刀*;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
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
张燕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陶谦张绣公孙瓒,各逞雄才占一方。
曹操专权居相府,牢笼英俊用文武;威挟天子令诸侯,总领貔貅镇中土。
楼桑玄德本皇孙,义结关张愿扶主;东西奔走恨无家,将寡兵微作羁旅。
南阳三顾情何深,卧龙一见分寰宇;先取荆州后取川,霸业图王在天府。
呜呼三载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
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
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丕睿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
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陈留归命与安乐,王侯公爵从根苗。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

但这天关于三国,大家说的却很少。因为父亲突然想起了一本书,于是他和二叔的话题就落到了那本久违的书上了。
其实关于那本书,我听他们说过无数次。那本书之于他们,也许就像三国之于我,因为我相信他们肯定是在少年时代读到的。
那本书的名字叫做《峨眉剑侠传》,父亲和二叔说起来的时候,一直以《峨眉剑》简称。在父亲的眼里,这本书是如此之好,令人难以忘怀。只可惜那本是别人的一本书,年深月久,他也记不清究竟是谁的书了,到底有没有留下来,更不可考。所以当初我刚到济南,父亲就让我帮他购买这本书。因为据他说,这本书一开始就写的是济南小清河边上的一家绣楼,小姐和丫头小倩,在秋雨连绵的日子里被洪水所驱,因而颠沛流离。另外,那些主人公罗家华,靳绿君,小翠,伏铁头等,说来如数家珍。可惜这么多年,我一直没有替他买到。
后来我知道其实不是我没有下功夫去找,只是这本书一直没有再版,所以只有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却见不到《峨眉剑侠传》。父亲记不清原作者和出版年代,所以我也无从下手。
后来网络发达,我一直没有中断搜索,可仍旧毫无消息。这本书如石沉大海,不复得见人间一般。
所以这次父亲再度说起来,不免叹息一番,引为憾事。我决定想办法弄到这本书,当即答应,无论什么情况,哪怕去复印别人的书,我也要搞到手。同时我承诺,今年我会在过年回家时,送他们每人一套书。

父亲那里自然就是这本《峨眉剑侠传》。他向来不喜欢金庸之类的新武侠,却对这本书念念不忘。连老舅推崇不已的梁羽生,他也看不上眼。所以如果我给他买套书,他依然会选择这本。
二叔则仍然要一套《三国演义》。因为他那套书后来被借走,却在冬天房间内取暖时不慎烧坏上卷。二叔懊恼不已,但书既然毁了,也莫可奈何。倒是借阅者万分过意不去,给他另买了一套,当然版本不同,也属无奈之事。但二叔还是喜欢自己那套,所以仍旧保留了自己的下卷,只取上卷,凑成一套。近年来又少了一些纸页,所以残缺不全,深为憾事。
三叔则要一套《西汉演义》。他不知道作者,我也不太清楚,我承诺回去后上网搜索,给他买到。
回到济南,我立即开始搜索。功夫不负有心人,西汉演义不太困难,而《峨眉剑侠传》居然也露出了一丝踪迹。河北刘先生将藏书整理,让我终于得见此书一斑。
原来,这是1930年出版的旧派武侠小说,原作者汪景星,全书凡四十回,三十余万言。因为没有再版,我们一直看不到此书。而刘先生将全书录入编辑整理,用简体字呈现,对于我父亲那样的书迷而言,实在是一大福音。大约不久之后,他就能够一尝数十年的夙愿,重见此书了。
小说起首,果然写到了罗秋屏和丫头倩儿在秋雨连绵的日子里,因担心小清河水泛滥而有的一段对话。父亲的记忆没错,后面的章节不曾看到,所以倒还看不出此书的好处来。不过话说回来,我相信这本书不可能比得上金庸武侠,但只不过这是父亲记忆中的那本书罢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记忆深处的一本书,不是吗?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