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7: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05 03:25
醪糟酿造历史悠久,源于汉,盛于清,有史记载,见于大竹县志,“甜酒亦以糯米酿成,和糟食用,故名醪糟,以大竹城北东柳桥所出为最。”故名曰东柳醪糟。东柳桥位于大竹县城以北,距大竹县城三里,相传汉高祖年间东柳已建有石墩木桥,名曰“东流桥”,清乾隆五十九年加固桥墩,增宽桥面改建成五拱石桥,沿河建房成镇,两岸垂柳成行,得名“东柳桥”。距传:距“东柳桥”一华里路的唐家大院,有一股泉水终年不断的流淌,附近几里居民争相搬至建房盖屋,视泉水为神水,求得保佑,白病拒之。用此水煮饭,特别柔软,香气扑鼻,尤其是用此水煮糯米饭,更有独特风味。
一唐姓人家居唐家大院的自家姓,妇人唐廖氏,一家三口,常年以杀猪及卖草药谋生,一次唐杀猪匠走村串户三天后返家,还未进屋,一股香甜味扑鼻而来,进屋后,甜味更浓,左找右找没有发现什么,当取碗准备吃饭时,发现碗柜里的一碗剩饭,正冒香气,并有少许水渗透饭中,杀猪匠随手端起一闻一喝,奇迹出现了,此饭甜、香,微有酒味。结果是沙猪匠的小孩不慎将盛装过三皂角、甘草、甜草、丁香、百扣等草药粉剂的碗未洗就拿来盛装了剩饭。高兴之余,将没有名称的又香又甜有酒味的剩饭,向整个唐家大院张罗,而后就成了甜酒的祖先。
由此以后唐廖氏便以此开了一个作坊,来往行人商贾多喜品尝解渴或携带瓦罐甜酒。一日一书生经过此地,来此品尝,由于甜酒在吃的过程中合糟一起吃更能体现其独特的滋味,又有似酒非酒之感觉,又是唐廖氏所制作的口味特别纯正,便以其物、其人、其姓命名为醪糟之更佳,清光绪年间,东柳醪糟就名传千里。
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发展食品工业,1955年成立了东柳醪糟合作小组,在东柳乡就出现了很多家庭作坊至今。于1994年四川九银食品饮料公司的高层领导班子,通过市场调研,发现了这一商机。看到大竹食品罐头厂虽已有一定的成效,但一直未能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商品进入市场,走向全国。1995年成立了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决定瞄准农副产品精加工这一潜力巨大的市场,抓住大竹县盛产糯米和醪糟这一传统优势,以科技为依托,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着力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人变我创的产品开发战略,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的合作,把醪糟由手工作坊式生产变为现代化工业生产,在原有土陶罐东柳醪糟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东柳牌、东汉牌易拉罐、原汁型、饮料型醪糟,东汉牌元霄粉,形成了4个品种,20多个规格的系列产品。以精糯米为主,优质的170多米深的泉水和根霉菌、辣寥草、三皂角、甘草、甜草、丁香、非寇、肉桂等中草药制曲精酿面成的东柳暗花明、东汉牌醪糟,不仅保持了传统的独特风味,而且冷热可食,醇甜酒香,包装精美,携带方便,保持保鲜期长,产品投放市场以来,一直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