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边坡滑坡解释及特征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0 08:1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3 00:41

每一条高密度电法电阻率反演拟断面图上均清晰显示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主要为低阻,等值线稀疏,为第四系黏土混碎石的反映;下部以高阻为主,阻值高,变化快,等值线稠密,为弱风化白云质灰岩。浅部低阻区偶有一些孤立高阻异常,反映了浅地表不均匀体,如滚石(最大直径达两米以上)、堆石、全风化碎石、沟坎、地裂缝、裂隙、疏松回填土石料等。如图2、图3所示。

图2 Ⅴ线高密度电法综合剖面图

图3 Ⅲ线高密度电法综合剖面图

通过分析,视电阻率等值线较密集带主要以100Ω·m的等值线为界,上部电阻率低而等值线稀疏,下部电阻率高而等值线密集,100Ω·m等值线附近即为基岩顶界面,这与钻孔资料完全吻合。

在现有的边坡滑坡体范围内(东以Ⅵ线为界,西到山脚Ⅰ线,北边大约在40/Ⅴ、50/Ⅳ、260/Ⅱ,南至100/Ⅴ、124/Ⅳ、320/Ⅱ),纵观各条剖面,除纵向Ⅲ线外,基岩面均为中间低两端高的趋势;也就是说,该滑坡体处在一山凹谷中,第四系软土层较厚。以Ⅵ线、Ⅴ线、Ⅳ线、Ⅱ线、Ⅰ线为序,边坡滑坡体基岩面标高依次迅速降低,坡度大于地表坡度。Ⅲ线中的基岩面也有同样的特点(图3),自坡上的小号点至坡脚的大号点,基岩面的倾度特征相当明显,尤其在波体下滑段的70/Ⅲ至140/Ⅲ号点处,基岩面坡度同样大于地表坡度,而以74/Ⅲ至96/Ⅲ号点间更陡。此外,基岩面呈台阶状,在70/Ⅲ、98/Ⅲ、120/Ⅲ存在较大、较宽的小平台。基岩顶面即为本滑坡体的滑动面,其形态如图4所示。

图4 滑动面立体示意图

由于边坡处于山凹低洼地带,上覆第四系软弱松散层较厚,基岩面沿山体等高线方向(南北方向)两边高中间低,沿山坡上高下低且倾角较地面坡度大。当高速公路施工时,将坡脚Ⅰ、Ⅱ线之间的土石开挖后,在重力作用下,上部软弱松散层沿坚硬的基岩面下滑,造成106/Ⅲ至140/Ⅲ号点间,也即60/Ⅳ至130/Ⅳ以西的地表土整体向坡脚滑动、坍塌,且仍在不断运移中,致使高速公路施工中断。随着下部的滑动、坍塌、位移,上部土体失去阻挡、支撑,形成欲下之势,一旦时机成熟,滑动在所难免。当雨季或雨水丰富时,地表水通过上部的松散层渗入地下,当达到基岩面时,水流无法再向下渗透或渗透力很低,只得沿基岩界面向低处流动、运移,久而久之,在水的浸泡和侵蚀下,上部松散层与基岩接触带变得更“软弱”,使上部松散层更加不稳。此段地势两边高中间低,处于山沟洼地,是地表水汇集之地。野外实地观察到多处滑坡裂隙,裂隙呈弧形状,最大水平裂距近1 m,垂向裂距也有40 cm(不包括Ⅳ以西的滑坡体和塌方),两株直径逾40 cm的大树也连根动摇、倾斜,说明滑坡已蓄势待发。

现场所见裂隙在图1至图3中均有标注,裂隙位置规律很强。高密度电法剖面显示,凡裂隙或裂缝处均存在基岩顶面台阶或平台。裂隙的出现说明土体滑动不均衡,裂隙两侧稳定性存在差异,而台阶或平台正是土体稳定性的分水岭。由于台阶或平台的存在,在松散层下滑时起挡隔作用,同时裂隙上侧的基岩面较平缓而下侧则相对陡峭,使得台阶上侧较下侧稳定,在下滑的张应力作用下就产生了裂隙或裂缝。进一步说明,高密度电法在探明滑坡体形成机理以及寻找滑坡体滑动面方面还是相当有效的。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