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9: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7-10 14:27
【 #三年级#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三年级安全教育教案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一、指导思想:小学《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帮助儿童建立生命与自我、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学会关心自我、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其自我生存和自我保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教材基本特点:
1、凸显综合性
本教材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机融合了生命、安全、健康、心理、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本教材强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使其热爱生命,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使学生获得积极劳动的体验,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初步的技术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体现生活逻辑
本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轴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是按照生活的逻辑、心理的逻辑而不是学科的逻辑来设计和编写的。教材贴近儿童的学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体现生活全景及其各部分相互联系的系列主题活动及学生的自主活动为教材的基本呈现形式。同时教材具有适度的开放性,促使学生认知和行为、理论和实践、个人和社会的结合和转化。
3、重视儿童的实践体验
从根本上说,本课程不是侧重于知识体系的教育,而是在于引导学生体验,促进生命的健康发展。通过挖掘一些平凡、细微的生活事件,引导学生从平时熟视无睹的现象和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升心灵体验。
4、发展儿童的自助和互助能力
处于发展中的儿童具有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能力。因此,教材始终注意调动儿童自身的教育资源,把儿童放在主体地位。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儿童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经验在生活中不断生成,儿童所获便会超越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从而从整体上提升了教学活动的质量。
5、趣味性呈现,形式活泼
内容的呈现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用了许多精彩的故事、童话、案例,图文并茂,适合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和阅读习惯,体现了课程内容设计的人文性,增强了趣味性和可读性,对学生经验与认知发展等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担任三年级1班的生活命与安全课,这个班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好,个人卫生较好,但由于家庭条件影响,很多学生受到家长的溺爱,个人习惯不好,以我为中心,集体意识不够强,心理素质教差,安全意识还不够强,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调适,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强化安全意识,使之拥有健康、快乐、安全地学习和生活。
四、教材体例说明
本教材包括“热爱生命”、“安全与健康”、“呵护心灵”、“美化生活”四个板块。每个板块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精心组织活动内容,关注活动对学生的引导、促进与反思,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问题导入:课文创设了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经验性问题、发展性问题、行为修正与养成性问题及情景,具有真实性、挑战性和趣味性,力求牵动儿童的心灵,引导儿童的心理激荡,引发其思考。通过“小问号”、“小秘密”等,让学生进入情境,从中感受、体验、领悟及思考情境中的人、物、事。
2、认知澄清。通过小博士、心灵氧吧等栏目,为儿童提供正确认识问题的知识,改变儿童的错误认知,拓展儿童的知识及视野;同时设置问题,让儿童在讨论中唤醒已有的缄默知识,使之显性化、系统化,从而在更高水平上建构新知,形成新的知识。
3、实践反思。启发儿童从问题、情境出发,通过探索、思考、参与活动、交流沟通及经验分享,调动儿童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在共同的经验分享中,实现客观知识和个人经验的建构。
4、行为改变。为关注儿童行为的修正与养成,教材中设计了体验性游戏、活动、调查等,让儿童在积极互动的活动中,实现个体经验的交融、拓展与升华,习得正确的认知和行为,修正错误的认知和行为。
五、教学措施
1、采用活动教学
本课程是一种以体验性学习为主的课程。对个体而言,人的感受和体验产生于人的活动,再精彩再生动的讲授都无法替代个人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教师要按照“活动教学”的思想,根据每课创设的情境,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精心设计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情境体验、认知澄清、行为训练等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师生共同参与,引起学生相应的心理体验,从而施加积极影响。
2、结合实际,活用教材
本课程是师生双方在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经验性课程。它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的工具,也是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利用的资源。教师要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圣经”。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的实际,可以补充、修改、拓展等。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案例替换,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
3、采用多元性、发展性的评价
【篇二】小学三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懂得不避风险学相处要友爱谦让,不相互打闹,学会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矛盾。
2、初步形成避免在活动、游戏中赞成误伤的意识,学会辨别具有危险性的游戏。
3、学会正确安排课间休息时间,课余时间做有意义的活动。
教材分析:
引言部分通过一段简短的话,描述了同学相处的重要意义,并引出本课的主要任务————-在快乐的学习生活中、在同学相处中也存在着安全隐患。
主体部分共设“和睦相处防意外”和“课间活动注意安全”两个主题。
教学过程:
每天早晨,伴随着灿烂的朝阳,倾听着清脆的鸟叫,同学们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来到校园,快快乐乐地学习知识、开展活动,多么幸福啊!可是,你知道吗?即使在美丽的校园内,我们也要注意安全,不能疏忽大意,要不就有可能发生一些意外伤害事故。因此,我们要让安全的警钟长鸣,请记住:“安全无小事”,处处要小心。同学们,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哦。不相信吗?那就赶快读读下面这个真实的故事吧。
【故事】
一天放学后,某小学两名学生小乔和小王在学校操场一起玩耍。小王把小乔当作靶子,取出自制的小弓箭放上小木棍玩射击游戏,玩得特别开心。可是,就在小王对小乔射第三箭时,悲剧发生了!尖尖的小木棍飞快地往前飞去,一下击中了小乔的右眼,小乔捂着眼睛疼得在地上打滚,鲜血不停地从眼睛里流出来,小王吓得目瞪口呆,赶紧去学校找老师。老师们赶来后,立刻把小乔送到了医院,医生竭尽全力进行抢救治疗。可是因为伤势严重,虽然花费医疗费6万余元,小乔的那只眼睛始终没有治好,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造成了终生残疾。
同学们,读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的心里是不是沉甸甸的?只是因为同学之间的玩耍嬉戏,只是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竟然使小乔的眼睛一辈子都无法看见光明,竟然造成了终生残疾,这真是太悲惨了!其实,我们应该知道,正是因为同学们拥有对危险的模糊认知能力、较差的防范意识、柔弱的体质和脆弱的心理素质,才导致了这一类意外伤害的发生。因此,为了使自己和同学们能够健康地、安全地快乐地学习、活动与生活,在校园内活动时,我们必须增强安全意识,时刻注意安全,了解一些在校内活动时怎样预防意外伤害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叫校内活动时的意外伤害
小学校内活动致意外伤害事故,主要是指学生在校活动时,由于不可预见的原因或不可抵抗的力量而导致的人身伤害事故。
二、校内活动致意外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案例】
20xx年10月31日19点多钟,某市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正在进行晚自习,老师在讲台上批改作业。19时50分左右,9岁的女生杨杨隔着过道撑着两边的课桌跳跃时,不慎摔倒在地,顿时大哭起来。医务室的医生发现杨杨的两颗牙齿被部分摔断。“虽在医院进行了牙齿修补手术,但这次意外对孩子未来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我们十分担心。”杨杨的妈妈说。
同学们,这是一起偶然发生的普遍事故,可能在你的周围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故。杨杨在课间休息时,自己隔着过道撑着两边的课桌跳跃时,不慎摔倒在地,造成了两颗牙齿部分摔断的事故。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故呢?我们来分析一下,主要是杨杨没意识到隔着过道撑着两边的课桌跳跃是一种危险的行为,不知道自我保护,又因为疏忽大意,不慎摔倒。另外,周围的同学没有进行及时劝阻和提醒,也没有站在一旁进行保护,所以造成了意外伤害。所以,在开展每一活动之前,我们都要想一想是否安全,是否可行,要不后果不堪设想。
三、如何预防校内活动致意外伤害?
同学们,看了以上三个真实的案例,你是什么表情呢?是意想不到的惊讶,是吓了一跳的害怕,还是无动于衷、一脸漠然?其实,静下心来细细分析一下,这些意外伤害事故都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的。玩游戏、比赛、开展活动都是大家喜欢的活动,如果在活动时注意安全,不是可以玩得更加开心,更加痛快吗?那么,如何预防校内活动时的意外伤害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最易发生安全事故的时间出现在:体育课、运动会、课外活动、全体集体活动、上实验课,最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点是楼梯、校门口200米内,操场、实验室、厕所等。
其次,我们要注意在校园活动时有意识的加强安全防护。请你先读读下面这首儿歌,再看看一些具体的建议。
教室走廊不追逐,课间文明做游戏。
体育活动要注意,加强保护很重要。
上下楼梯靠右走,不在楼梯上嬉戏。
远离阳台不爬高,不往楼下抛物品。
【篇三】小学三年级安全教育教案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安全事故的危害,培养学生交通安全意识。
2、引导学生了解、掌握在上(放)学路上安全行走、安全乘车的基本常识提高学生在日常出行和突发交通安全事件时正确应对事故的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小学生在上(放)学路上发生的交通安全事故案例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视频资料,制作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课件以辅助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展示“警示台”内容:请大家自由阅读这段话,想想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引导学生谈感受,体会交通安全事故给小学生的健康和生命带来的危害与影响。
2、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每天都要步行或者乘车往返于学校和家庭之间。随着马路上各种车辆的日益增多,大家的人身安全也越发受到了威胁。如何才能做到开开心心出门、平平安安回家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上学路上保安全》这一课。
(板书课题:上学路上保安全)
二、真实再现,警钟长鸣
1、首先,请大家了解几个与我们小学生有关的交通安全事故案例。请大家阅读课文的“真实再现”部分,想一想,这几个安全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通过读、悟、谈,认识交通安全事故的惨痛教训和提高安全自护意识的重要性。
2、你还从课外收集到了哪些交通安全事故案例?通过这些案例,你又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引导学生展示搜集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进一步深化对交通安全事故危害的认识。
3、老师也搜集了一部分关于交通安全事故的资料,请大家观看后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和体会。
播放课件,展示更加丰富的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受和体会。
三、行动在线,情景模拟
1、了解了交通事故的危害后,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够远离危险,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行动在线”吧!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思考后交流:
(1)我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行走时,哪些情况最容易发生危险?为什么?
(2)上学、放学时,我们该如何安全地过马路?为什么?雨雪天要特别注意什么?为什么?
(3)乘校车和公共汽车上学、放学时,我们分别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为什么?
3、小组合作,学生根据课文提示的不同情况自主选择特定情境模拟演示,教师引导、学生适时评议并进一步探究缘由。
四、拓展延伸,巩固提升
1、学生读图,思考:图中提示我们在上学、放学途中,还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除此之外,联系我们自身实际,还有哪些注意事项?
重点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上学、放学的方式来具体谈。
2、什么是“马路陷井”?有哪些“马路陷阱”?我们应怎样防备?
先引导学生自己谈理解、谈体会,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进一步理清认识。
小组汇报交流,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补充。
五、回顾总结,畅谈收获
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本课后的感想和收获。
布置作业:
搜集安全标志,了解其特征和作用;观察生活中各类安全标志安放的位置、环境及对人们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