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0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障碍分析及教学对策

2023-01-20 来源:华拓网
高一新生学习物理的障碍分析及教学对策

南宁市三十三中 叶长盛

摘要: 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高台阶”。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特别是对意志品质薄弱和学习方法不妥的那部分学生,更是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物理的兴趣,甚至打击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如何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跨过“高台阶”,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 初高中物理的区别 兴趣 教学策略

高一的学生总是反应物理比初中难学的多,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首先我们应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加以分析,然后才能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

一:问题分析

(一):初中、高中物理的区别

虽然现行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其难度较以往有一定的降低,但与初中物理相比,我认为仍有以下明显的特点:

1.从直观的物理模型到抽象的物理模型;如:物体---->质点;实际情况---->理想情况;

2.从问题的单一性到复杂性;如:二力平衡---->多力平衡(共点力作用下 物体的平衡);匀速运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简谐运动等;

3.从标量到矢量:算术运算(加减法)---->代数运算(正负号的引入)--->几何运算(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

4.从浅显到严谨,从定性到定量等等。

5.初中已实行新课程改革,而高中还没有实行。初中高中物理知识跨度大,有很多知识初中并没有讲,而高中又把它当成了已知,造成了客观上学习的困难。

就初中物理而言教材的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语法结构简单,所叙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比较表面,与学生日常的生活感受或体验绝大部分是想吻合的、一致的,其规律也不是特别复杂,运用的数学知识基本上也就是四则运算,物理公式及其参量也比较少,实验原理简单,易于操作。因此,学生对初中物理感到并不太难。

加之目前中考的物理试题也比较容易。所以,就整个初中物理来说,“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还没有高中那样明显。

而高中物理每节的内容较多,语言叙述较为严谨、简练、叙述方式较为抽象、概括、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也比较多。如:文字法、公式法、图像法、它们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对同一物理现象或规律要从多侧面去观察它、研究它;对学生的思想能

1

力和思维方式的要求也有较大的提高;总之,高中物理的专业味较浓,事实上也可以这样说,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的引线(或常识),高中物理才是物理学的入门。

由于高一学生的阅读理解、逻辑思维、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鉴别、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空间想象、灵活运用等能力都还没有很好的形成。因此,思维方式的突然提高,再加之从物理学的知识体系来看,又不得不将力、热、电、光、原子核这五部分内容中最难的力学部分放在高一起始阶段,也就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造成障碍。

(二):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物理量数值小,低速宏观易计算,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归纳演绎,论证;习惯简单计算,不习惯复杂计算(如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等题目);按他们自己的话说:“只要记住了公式,把题中已知条件代进去就可以得到答案”。

然而进入高中后,由于定义、概念、规律、现象、公式多,叙述多,进度快,方法灵活,题型花样多,加之科目又多。如果继续模仿初中那种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显然是无能为力的。由于理解能力差,即使记住了公式、定义,不解其意,不注意适用条件,便往往乱代公式,乱用数据,对一些形同质异、形异质同的问题,即两个看起来一样的问题,反而要用两个不同的物理规律来解,或两个看起来完全不同的问题,却可以用同一物理规律来解的情况,使学生觉得物理真是无章可循。

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必须是教师在高一时就应尽最大的努力培养学生去掌握。当然,学习方法的完善和提高应贯穿与整个高中学习阶段。

(三):数学运用水平低

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三角知识;以及以后的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判断,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特别是部分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弄不清楚,其实质是学生没有掌握数学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的数理结合能力差。

(四):思维负迁移,\"晕轮\"效应

思维定势的迁移分为正向迁移和负迁移。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积极、促进作用的为正向迁移;起干扰、抑制作用的为负迁移。 物理教学中思维定势负迁移的消极表现:

1、 在解决新问题时,盲目地照搬旧经验,不注意新旧问题间的差异 。 2、 由于思维定势造成思维方式的僵化,不利于思维的发散,缺乏创造性。 3、 在建立概念和规律时,学生因未真正掌握其内涵和外延,便会造成\"定势错觉\",而极易迁移到应用中去。不能区别相互之间有联系的物理概念,如电压和电动势,电势与电势能,质量与重量,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光的干涉和光的衍射等。

4、 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时的稳定性和清晰性差,理解不透切,将一些本质不同,但表面上相近、相似、或相关的概念或规律混淆,产生晕轮效应,成为学

2

习的障碍。如在对自由落体运动问题的认识上,学生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所受的重力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问题的认识上,学生对鸡蛋碰石头这一物理现象,认为鸡蛋碎了是由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比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大;分不清变化和变化率,如速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率;磁通量的变化量和磁通量的变化率等;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学生将其作为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一般关系,以滑动摩擦力概念代替了摩擦力概念;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及其加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总是指向圆心,学生将这一特征当作圆周运动的一般特征,以匀速圆周运动概念代替了圆周运动概念。

(五):知识面窄、不注意观察

对于高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普通中学、农村中学的高一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局限,课外阅读较少导致他们不喜欢、不善于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思考。即使是那些爱好体育运动、爱打台球的男生,他们也不能将篮球、足球、台球等的运动与抛体或碰撞等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还有绝大一部分(特别是女生)对科普知识不感兴趣。遇到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就会感到乏味,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和应付心理,加之到了高中,因生理、心理因素的变化,易引起精力分散,产生一些莫名的焦虑和烦恼,日常活动减少,好静不好动。这些对他们也会造成一种消极的影响,慢慢地对物理不感兴趣,逐渐失去信心。他们认为与其花那么多时间在物理上徒劳无功,还不如节省时间,狠抓别的科目。

二: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动机

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学生的情感比作土地,把学生的智力比作种籽。他说:\"只关心种籽而忘了耕地等于撒下种籽喂麻雀。\"兴趣和好的动机能够很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激励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前进;要“思学生所想,解学生所难,料学生所错,投学生所二、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就是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人为地控制卫星的运动速度将卫星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人们可通过卫星探测地下资源,进行军事侦察,传送无线电波。

2. 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如讲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工作、为人类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样为追求真理与教会作斗争的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渗透物理知识。在学习每一章后都安排讨论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澄清是非,从而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

3. 除此之外,还通过阅读科普读物、编制理论联系实际的习题等扩大学生的视野,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我在高一阶段就开展一些物理课外活动:一是充分利用多媒体,二是凡是与物理学有关的科技节目,如“探索频道”,央七的“走近科学”都可以介绍给学生们。三是举办课外讲座和物理知识智力竞赛。在讲座中适当拓宽知识面,理论联系实际,联系高科技,增加一些学生能接受的,有兴趣的,有利于启发思维和提高能力的内容,组织物理知识智力竞赛,既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和临场应变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独立思考和集体协作能力,与真正的素质教育相接轨。

3

四是结合我校开展的“高空投蛋”活动,大力发动学生参加,提高学习的趣味性。

(二):合理引导,逐步提高

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章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较好掌握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应先将有关概念作为预备知识总结归纳,如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顿第一定律等,以扫除定律学习中的外围障碍,再进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讨论。在安排学生练习时要注意题型和难度的控制。先练习水平面上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再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

(三):注重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实验在物理研究、教学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的新课改中物理实验的教学加重了,高中物理更抽象,而学生的自我意识又增强了,他们更倾向于独立思考。演示实验可以使他们\"眼见为实\",学生实验更使他们有自己动手的机会,课外小实验又有趣,学生都比较乐于参与。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并注意提高实验效果。如在学习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时,拿一段直铁丝,同学们很容易回答出,铁丝的重心在这段铁丝的正中间;再把这段铁丝弯成一个圆环,用悬挂法测出圆环的重心在圆环的中心。通过这个实验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物体的重心位置与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结论

实验确实是受学生欢迎的,良好的实验课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并且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可以给学生亲切感,消除对物理学的畏难情绪。并且有人曾说过,实验的教育价值与实验装置的复杂程度成反比。但教师同时也要注意实验的针对性,不要令学生看过了、做完了还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不知道实验有什么目的和作用;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心态,如为了结果完美而修改资料,把实验当游戏等。

(四)、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培养能力首先要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来龙去脉,弄清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如:静力学中的合成和分解、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动量和冲量、理想气体与真实气体等,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其次,要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现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都是如此。

另外,教学中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并逐步介绍中学物理中常用的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估算法、假设法、设直法等解题方法。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学习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有些学生认为合力一定大于分力。教学中可引入三角形法则,使学生认识到矢量三角形中

4

表示合力的也是三角形的一个边;根据三角形中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可知,合力大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和,其与三角形中三 边边长之间的关系相似。

(五)、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括课本中的图象、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不放过。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2.指导学生听课。上课时要全神贯注听教师的讲解,听同学的发言。要边听边想,边听边忆。要注意听各知识点间的相互联系,听公式、定律的适用范围,听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自己懂的要耐心听,不懂的要仔细听,还要动手做好笔记。

3.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教材的编写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把完整的知识体系分到各章节中,如果课后不及时总结,掌握的知识是零碎而不系统的,就不会形成“知识串”,且容易遗忘。总结也有多种方法,如每单元总结、纵向总结、横向总结。不论哪种方式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庄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

(六):培养尖子生

对于高一新生来说,从高中升学考试的成绩来看,分数上的差别尽管不大,然而他们一旦开始学习高中物理,能力的差异就明显的表现出来了。所以,我个人认为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是教学的一个关键。再一个就是一个班学生的物理成绩的好坏,还与该班是否存在物理学科带头人有关:一是物理尖子学生的出现,本身就证明了物理并不是不能学好,从而消除了大多数学生对物理科的恐惧心理,也给大多数学生坚定了信心和树立了榜样:二是这些物理尖子生还可以充当老师的助手,帮助同学解决一些物理问题。我在教学期间发现中等或成绩差的学生在请教老师时,或多或少地有一种自卑心理和畏惧心理,即使他们没有听懂,有时也不敢、不愿在问;而在向同学请教时,他们是处于一种平等,轻松的氛围,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相互帮助和交流,同时也融洽了同学的友谊;三是物理尖子的出现,更有利于师生间的教学活动。

通过以上措施,高一学生在第一学期的上半期以后基本上适应了高中物理的学习;第一学期结束时,大多数学生对物理科的兴趣有增无减;第二学期时,在物理科上有潜力的学生就开始脱颖而出,成为教师的教学助手。这样,高二、高三的物理教学就具备了坚实的基础和牢固的保障。

参考文献: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03年10月第10期

李先林老师著<<高一物理教学之管见>>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