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太全了!教资笔试新增6大考点全在这里了

2024-12-27 来源:华拓网

一、深入推进双减政策

1、双减政策的工作目标

校内服务提质增效。充分发挥学校育人主渠道作用,加大改革力度统筹校内校外教育资源, 统筹课内课后两个时段,对学校教育教学安排进行整体规划,全面系统构建学校育人生态。

提升校内教育服务质量。提高学校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在校内能够学得会、学得好、学得足。

校外培训规范有序。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防止无序扩张,严查各类违规培训和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环境。

2、双减政策下作业的管理

统筹作业管理。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公开班级各学科作业,加强质量监督。作业必须在课内布置,坚持作业全批全改、及时反馈加强面批讲解,作业难度不得超过国家课标。不得布置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严禁给家长布置作业 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加强作业设计指导。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鼓励布置分层、弹性、个性化作业。

严格控制作业的总量。一二年级不得布置家庭作业,可采用课堂作业的方式; 三到六年级每天的书面作业不得超过 60 分钟; 初中每天书面作业不得超过 90 分钟,节假日期间需控制作业总量。

3、双减政策下学校的整体规划设计

学校要做好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师资源的统筹,将课后服务时段分两个阶段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

第一阶段完成体育锻炼。第二阶段开展课业辅导和综合素质拓展类活动。

两个阶段相互衔接,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4、双减政策下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①推进优质均发展

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持续深化集团办学、学区制管理,促进教育全要素有序流动,努力实现教学、队伍、资源的全区域统筹。加快城乡体化学校和市级统筹优质学校建设,整体提升学校育人能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②规范教育教学秩序

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严格规范教材使用。降低考试压力进考试方式,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学校不得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义务教育阶段的未成年学生开展任何形式的集体补课,不得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分班考试,严禁划分重点班实验班。

③高课堂教学质量

落实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基本规范和基本规程, 优化教学方式, 强化教学管理,积极推进“空中课堂”“双师课堂”“融合课堂”建设,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科学做好幼小、小初衔接,引导教师准确把握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遵循学生认知与成长规律,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五育并举

1、五育并举的内涵

“五育”并举它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而提出的。德育促人向善,智育教人求知,体育使人强健,美育助人识美,劳育养人劳力。各育因其独特性而承担不同的育人功能,但它们彼此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

2、有效推进五育并举的对策

教学方式:构建适合五育并举的创新教育模式。

教学内容:重视五育课程的综合建设,表现五育要素的阶段性和衔接性。关注各育课程的关联,体现五育要素的全面性和整体性。

3、推进五育并举的意义

五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需求,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路径,是建设高质量课程体系的时代诉求。

三、教育惩戒

1、教育惩戒是什么

教育惩戒是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

2、为什么要教育惩戒

教育惩戒可以有利于儿童的全面和健康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逐渐地认识到了惩戒的教育性。作为教师,应让学生在惩戒中真实的面对过失,让学生在惩戒中得到进步和发展。

教育惩戒,能让学生在其亲身经历的教训中更加清楚地认识对与错,并通过适度的外在压力使学生的内在因素发生作用,自觉抑制自我行为过分膨胀,产生对错误行为的趋避意识,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从而使文明、责任、合作的意识真正深入学生的心中。

3、怎么进行教育惩戒

实施教育惩戒应当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遵循法治原则,做到客观公正;选择适当措施,与学生过错程度相适应。学校、教师应当遵循教育规律,依法履行职责,通过积极管教和教育惩戒的实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言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支持、指导、监督学校及其教师依法依规实施教育惩戒。

4、不能以什么行为进行教育惩戒

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教育过程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①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行为;

②超过正常限度的罚站、反复抄写,强制做不适的动作或者姿势等间接伤害身体、心理的变相体罚行为;

③不得以班干部代为惩戒:

④不得以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方式进行惩戒;

⑤不得因为个人违纪惩罚全体学生;不得因学业成绩处罚学生。

四、提高素质教育发展

1、教育内容的基础性

素质教育是为人的生存与发展增强潜力的教育,是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未来劳动者素质和各级、各类人才素质奠定基础的教育,而不是进行某一专业或职业的特殊训练。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观点、基本行为规范基本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教育,主要是让受教育者拥有“一般学识”,而不是使其拥有“一技之长”。

2、素质教育目标的全面性

素质教育的目标,就是国家教育方针中所规定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应把握好两方面的规定性:其一,对个体来说,既要保证全面而和谐地发展,又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其二,对群体而言,既应保证他们全面和谐地共同发展,又允许群体中个体之间的发展存在相对差异性。

3、素质教育价值的多元化

素质教育必须满足学生个体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劳动、学会共同生活,素质教育必须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其特长及潜能,使其个性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充满创造的活力。

五、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1、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素质、环境、学校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人的发展是这四者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它仅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而不能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环境是指围绕在人们周围并对人的生存和生活发生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环境决定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实现的。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是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个体身心发展的五大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启示: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循序渐进,不能“堰苗助长”。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启示: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启示: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教育,促进素质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启示: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启示: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3、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并将个体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思想也开始萌芽,并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

2.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

(1)思维具有不可逆性。

(2)认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生命的--泛灵论

(3)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认知发展的特征:

(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2)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方面的守恒关系

(3)去自我中心。

4.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上)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解决问题。

六、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爱国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各族人民道德品质的重要特征,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热爱自己的祖国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爱国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点。教师把热爱祖国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不断强化自己的爱国意识,培养爱国情操。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做一个忠实的爱国者。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感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海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调节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这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击年轻的心灵,在这里谁有细致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学生是发展过程中的人,跟成人有很大的差别,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需要老师不断的关注,并且及时给与适当的帮助,老师需要用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才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

教书育人是教师最核心的职责与任务。教书是育人的重要手段育人是教书的根本宗旨,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师说》中说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有教书的职责,备课上课、课后评价等工作都是为了更好的教书。而赫尔巴特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不存在无教育的教学,也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任何教学都要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体现了教师不仅有教书的职责,同时也有育人的职责。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民发展。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有明显的向师性,教师的一举一动,学生都会跟着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7、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社会等关系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是一般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中的特殊体现。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业过程中进行道德选择、道德评价、道德教育和道德行为等实践活动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它反映了教师的职业义务,体现了教师所担负的道德责任。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