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12:5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13 00:12
鲁南“平派鼓吹乐”勃发生机
近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平派鼓吹乐”,以一曲曲如行云流水般的唢呐小曲,带着淳朴的鲁南风情,走进城镇乡村,赢得好评如潮,陶醉了万千受众。
“平派鼓吹乐”诞生在孟子故里邹城市,活跃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它以铜杆唢呐为主要乐器,吹奏出来的曲
子平和、轻柔、婉转细腻,于平中见奇、稳中善变、刚柔相济、扣人心弦。特别擅长一些摹拟演奏,如模仿鸡啼鸟鸣、狗咬马嘶、人声歌唱、人物对话等,惟妙惟肖,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因其多以平调为主,在演奏风格上有“平如行云流水,稳似泰山青松”的特点,所以被称为“平派鼓吹乐”。在400余载的延续中,它不断融进一些地方的小调、俚曲和风俗民情,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据邹城文化馆的负责人介绍,出身于五世唢呐世家的“平派鼓吹乐”的优秀传承人孙玉秀,参加过国庆10周年的盛典,1984年以一杆铜杆唢呐夺得了全国唢呐大赛的金奖,1992年被授予“中国民间唢呐演奏家”称号。他用铜杆唢呐演奏的《鸟兽闹春》、《集贤宾》等13首曲目,质朴细腻,婉转缠绵,脍炙人口,将“平派”唢呐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去年,在文化部主办的“中国农民文艺汇演”中,山东邹城市的8名农民演奏的“平派鼓吹乐”《喜气洋洋*收》,喜获“银穗奖”。
近年来,“平派鼓吹乐”从复苏到活跃,时常出现在农村、城镇的喜庆场合,在当地“民俗文化展”中也唱起主角。邹城市重视对“平派鼓吹乐”的保护、传承和创新,以申遗成功作为起点,做出规划,挖掘和培养专业人才,组织专业人员对传统剧目进行创新,创作反映当代生活的作品,精心打造“平派鼓吹乐”的文化品牌,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今年44岁的传承人丁庆华,先后到过枣庄、滕州、曲阜、泰安等地拜访名师,在继承中不断创新,融合各地唢呐手的长处,大胆将各种魔术杂技揉入唢呐演奏中,可以同时吹4个唢呐,丰富了“平派鼓吹乐”的艺术表现力。他独创的《*收》引起了轰动,连续两次在全国优秀民间花鼓大赛中获唢呐表演奖,两次应邀赴国外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