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1 04:1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1-05 12:08
欢迎大家来到艺术APP哪家强系列。一年前我就职于一家艺术相关的公司,对艺术的APP接触比较多,所以把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艺术APP拿来与大家分享,开始了这个 艺术互联网系列 。转眼由于自己的发展,转行到了异性社交领域,这个系列也就没有再继续。
如今一年过去了,国内互联网各种潮起潮落,好像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但是艺术互联网这个领悟还是在自己的节奏里慢慢培育着市场,等着自己的风口。除了一些资本玩票驱动的主打拍卖的圈(pian)钱公司,活的还比较实在的基本都是带着天生慢公司血液的创业者们(也实在是快不起来)。
这其中有一家公司是我比较看好的,之所以看好也许是因为这是唯一一个我能看懂的艺术互联网公司。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Artand 。
Artand最早是从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启动,创始人刘强是艺术专业出身,学习的是雕塑,他的妻子也是一个活跃的当代艺术家,但是他却有着近10年的互联网公司从业经验,创立Artand前就职于新浪,带有艺术和互联网的混合基因。
Artand对自己的定义是“最专业的当代艺术社交平台”,不过如果稍微用一用APP,我觉得更准确的定位应该是“当代艺术社交电商平台”,因为像艺术这么小众的话题,做社交没量没网络,但是套上电商这个维度,艺术品的高客单价、重复购买的属性就能为平台提供更大的想象空间。所以在Artand这个"社交平台"你是可以买画的!既然能买卖,那社交也就瞬间成了辅助,所以我们更多地从电商的角度进行分析,同时结合社交的属性。
在此会从几个方面来分析Artand, 产品的核心逻辑,用户定位 和 为用户提供的核心场景 。
先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看Artand的核心逻辑:产品模式;核心价值;盈利模式;
产品模式: Artand的电商模式看似是B2C的模式,在App中看上有标价的作品可以直接下单,看似在京东买装饰画,但是对于艺术品这种价值高且长尾的东西,Artand肯定不会买来囤货,所以其实还是消费者从艺术家手中买,Artand提供支付、物流、客服等基础设施,就像早期的淘宝是C2C的模式,做的是电商平台。
核心价值: 对于艺术这种思想和技艺集中的创作,艺术家本身可以看做一种“手艺人”,分散、非标准化使得B端的累积变得困难,没有商品何谈电商,所以Artand的初期核心价值一定是深耕艺术家B端市场,确保艺术家入驻数量,同时由于大众的艺术审美各异,充足的SKU也是前期需要累积的基础。这种B端资源的壁垒重要性就如大V之于微博,主播之于YY。
艺术对于大众的遥远,消费艺术品更是让很多人感觉跟自己完全没有关系,即使是有艺术消费潜在需求的用户,在北京798转转画廊,也会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信息不对等在线下场景中被充分放大,假画、价格不实、鉴赏能力不足等使得艺术消费多了许多无形的门槛,而不只是价格。其实艺术品不一定是人们买不起,可能是大部分人都没有勇气去问价。所以大众也需要一个诚信的购买渠道,就像京东的出现,让很多人不愿意再去中关村斗智斗勇,价格合理能买到有品质的真货,还不会被销售人员穷追猛打外加白眼。作为平台,C端的稳定艺术消费入口应该是Artand长期需要奋斗累积的核心价值。
盈利模式: 作为C2C平台,低频消费,SKU不会太大,弱流量,所以什么竞价排名,广告变现都是讲不通的故事。我能想到的盈利方向有2个:一个是B端收费,一但平台形成,有了C端用户,平台所提供的服务可以向B端收费;另一个是线上策展,相当于包装促销,也为消费者提供发现的线索,同时收取一些费用。至于交易佣金,由于消费的低频次以及平台的社交属性,太难执行,而且革的就是画廊的命。
产品的核心逻辑是产品一切场景、功能的基础,此外还需要对用户这个主体进行定位,定位用户是对产品核心逻辑的收敛。对于Artand的用户定位可以分B、C两端。
B端用户:就像他们的Slogan说的“最专业的当代艺术社交平台”, 专业当代艺术家 就是artand的供货方,这也是artand与其他艺术互联网公司的最大区分。“只卖活着的人的作品”有几个好处,一个是作品不容易有假的,其次可能的升值空间比较大,再有就是当代人创作的作品多少会带有时代的特征,更容易被入门消费者接受。
C端用户:传统藏家已经具有丰富的线下经验和人脉,线上浏览购买也是一个方便的渠道;但是线上购买真正可能激发的可能是广大的新一代艺术爱好者或入门藏家,个人意志越来越强烈的今天,消费艺术品可能更多是因为喜欢而不是投资。艺术可能会成为这些人的新时尚。在如今这个时代,那些我们第一次买到的东西基本都是在网上。
核心场景是核心逻辑投射在不同用户上的价值,每个场景都为了满足用户的某一方面的诉求,提供价值,在此也分B端和C端来看artand提供的场景。
B端主要场景:
1. 一站式个人名片,无需费力地维护个人网站,可以快速方便地建立个人名片和作品集的展示载体,类似Medium之于Publisher,Behance之于设计师。
2. 线上销售渠道,线上C端用户直接购买,跳过了传统的画廊代理,渠道进入成本低,一站式支付、物流、沟通服务。
3. 社交媒体与藏家互动。垂直社区,与圈内人互动拓展关系,与买家直接交流并持续互动(社会化CRM)。
C端主要场景:
1. 透明的艺术品购买渠道,提供透明的价格,让消费者可以轻松地了解艺术品消费,购买艺术品;
2.与艺术家社交互动,了解艺术家的同时,可以看到他的动态,而不是一段不变的简介,并有直接交流的机会。同时艺术爱好者之间也可以产生一些互动。
3. 获得艺术资讯,通过图文了解艺术相关的资讯、展讯、故事、知识,其实就是公众号聚合。
在为B端和C端提供的主要场景中,平台价值为主,社交媒体价值为辅,工具价值是补充。具体每个场景的细分关键点和需求在此就不做拆解了。
以上,就是本期对Artand的分析,这次没有一张截图,一个交互细节,而更多地是从产品的定位和核心逻辑进行分析。对比之前的文章,也可以看到自己对产品的关注点在发生变化,其实看清了产品的核心逻辑,拆分好场景和优先级,很多页面上设计的优劣也就不言自明了,所以在此就不吐槽了。
艺术并不一定多么深刻或标新立异,为好看买单,为喜欢买单,其实可以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