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乙肝感染者的家庭中,有23.2%的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家庭感染者。但乙肝只会通过血液、母婴及性传播,如何避免“家庭聚集性”传播?
1避免口口喂食婴幼儿的消化道粘膜较为脆弱,若携带有乙肝病毒的长辈患有口腔疾病,将食物嚼碎的同时很可能把病毒留在食物上,喂给了婴幼儿。
2不共用个人生活用品指甲钳、剃须刀、修脚器等较为锋利的家庭生活用品,很可能损伤皮肤粘膜,若与乙肝患者一同共用,也有一定的感染风险。
3做好母婴阻断措施HBeAg 阳性的母亲,有20%的概率出现母婴传播,乙肝感染的母亲可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降低母婴传播风险。而且,对于乙肝病毒活跃期的母亲,应避免母乳喂养。
WHO报道,婴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并按规定接种其余两针(共三针),可以有效达到母婴阻断的目的。
4积极接种乙肝疫苗据WHO官方数据显示,乙肝疫苗对预防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有效性高达95%。
但乙型肝炎疫苗的抗体保护效果一般持续12年左右,当抗体下降至一定水平时就会失去保护作用,有必要时可以再次接种。
积极预防阻断乙肝三部曲
慢性乙肝→肝硬化→肝癌被称为“乙肝三部曲”,但只要乙肝患者提高自身健康意识,积极主动监视乙肝病情,肝癌是可以被预防的。
对于乙型肝炎携带者,建议进行常规肝癌筛查,每6-12个月定期就诊,掌握病情。对于高危群体也要积极参与进行乙肝五项检查,可快速准确地检测肝炎病毒标志物。
“癌”字三个口,肝癌与饮食的关系更为密切,一般发展为“肝炎--肝硬化--肝癌”。
两大常见毒素肝夏秋季节,雨水丰富,作物丰收,更要警惕“毒素肝”。
黄曲霉菌污染黄曲霉菌属于1类致癌物,是诱发肝癌的第二大高危因素,每年会导致25200-155000例肝癌的发生。
夏秋季节很多家庭都会做粥。但莲子、枸杞、花生、谷物等储存不当都可能滋生黄曲霉菌,尤其是花生、玉米等水分含量高,淀粉丰富的作物,更容易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
1储存得当① 新买的花生应先清洗一次,晒上4-5天,储存时,加入干辣椒片,可起到吸水的作用,使其保持干燥。
② 莲子、枸杞等适宜放在冰箱,若新鲜莲蓬取出的莲子应保留绿色的薄膜,再放入冰箱保存。
2及时丢弃① 坚果、谷物等若食用时外观颜色有变色、哈喇味儿、莫名的出芽时一定不能食用。
② 作物在加工、储存、运输等过程中黄曲霉菌会发生转移,造成更大的污染,一旦发现部分食物有黄曲霉菌污染,应立即丢弃。
重金属污染饮食中可能存在有害的重金属物质,如:鲜酵母、荞麦、章鱼等食物中含有一定的铜元素,明矾等食物中含有一定的铝元素。若食用过多,会造成重金属堆积在肝脏中,增加癌症风险。
用好硒元素硒元素与重金属结合,形成硒蛋白复合物,有效排出重金属物质,减少癌症风险。同时,硒元素有抑制肿瘤物质代谢的作用,临床上也广泛应用于辅助治疗癌症。可适当食用动物内脏、鹅蛋、桑葚干等食物。
过油过素脂肪肝从外界摄入过多的富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都可能造成脂肪肝。
饮食过于油腻,又缺乏运动时,机体无法吸收的脂肪会沉积在肝脏,慢慢演化变成脂肪肝;
素食主义者摄入过多的碳水化合物,不吃鱼肉蛋等营养物质时,碳水化合物也会转化为脂肪,堆积在肝脏中,长期以往也会形成脂肪肝。
1均衡饮食人体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三大营养物质——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避免脂肪肝最好的方法即为均衡饮食,科学锻炼,适当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鸡肉。
2多食用生姜对于高脂肪饮食者,可适当多食用生姜。实验证明,生姜中富含的姜酚、姜稀、姜辣素能有效防止胆固醇的积累,从而抑制脂肪肝的发生,且姜黄素可以辅助修复肝脏受损组织。
【挑选技巧】
① 颜色正,不白,不黄;
② 掰断后,气味清香;
③ 手搓姜皮,皮不脱落;
④ 味道辛辣。
3多食用葫芦科植物对于素食主义者,可适当多吃葫芦科植物。葫芦科植物中含有丙醇二酸,能防止碳水化合物转换成脂肪,如:黄瓜、冬瓜、南瓜、丝瓜等。
饮酒过量酒精肝酒中的乙醇转化为乙醛,经过肝脏代谢会转化为无毒的乙酸排出体外。但若饮酒过多,肝脏无法正常代谢,就可能出现肝纤维化、肝炎,成为肝硬化早期,甚至发展为肝癌。
控制饮酒量饮酒需适量,尽量少喝酒,甚至不喝酒。正常情况下,肝脏只能代谢13.6g酒精,女性每天可饮用13°的红酒175ml,大约半杯;男性每天可饮用4°的啤酒850ml,大概一瓶半。具体可用下面的公式计算:
饮酒量(g)=酒精含量 / 酒精密度/浓度
用好护肝食材① 肝脏损伤,缺乏蛋白,而带鱼低脂,是优质蛋白;
② 咖喱内含姜黄素,抑制肝脏炎症,保护肝脏细胞及细胞膜的完整;
③ 肝出现问题时,会合成凝血II、VII、IX、X四个因子,需要补充维生素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