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的定性要素包括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要件。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限于财物而非非法利益。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手段骗取大额财物,包括现金。主体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目的。
法律分析
根据四个方面定性。
诈骗罪需要根据四个方面定性,具体分为以下四点: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对象,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二)客观要件
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包括现金。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拓展延伸
诈骗罪的界定及其法律要素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隐瞒真相或其他手段,使他人产生错误认识,从而使他人处于错误的意志表示状态,使他人因此受到财产损失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诈骗罪的构成要素包括:主观要素即故意,客观要素即行为、结果和情节。诈骗罪的界定主要依据被害人的意志表示是否错误、损失是否实际发生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故意等方面进行判断。在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证据,如证人证言、书证、物证等,来确定诈骗罪的成立与否。因此,对于诈骗罪的界定及其法律要素,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进行评判。
结语
综上所述,诈骗罪的定性主要基于四个方面: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行为表现为使用欺诈手段骗取大额财物,主体是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而主观方面则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在实践中,法院会综合考虑各种证据来判断诈骗罪是否成立。因此,对于诈骗罪的界定及其法律要素,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来进行评判。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