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同一银行异地取现转账免手续费
为降低居民转账成本,9月30日央行发布的261号文件规定,银行对本银行行内异地存取现、转账等业务,收取异地手续费的,应当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三个月内实现免费。也就是说,最迟到年1月1日左右,市民在同一银行办理转账业务,异地取现、转账都将免费。
2、每家银行只能办一张储蓄卡
按照央行规定,自年12月1日起,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户(为银行结算账户,含银行卡,下同),已开立Ⅰ类户,再新开户的,应当开立Ⅱ类户或Ⅲ类户。
根据央行方面的解释,个人结算账户中的Ⅰ类户为当前个人在银行柜面开立、现场核验身份的账户,具有全功能;Ⅱ、Ⅲ类户为通过银行柜面或者互联网等电子渠道开立的银行账户,具有有限功能,且需要与Ⅰ类户绑定使用;同时,央行也把支付账户分成了Ⅰ、Ⅱ、Ⅲ类。
3、ATM转账24小时内可撤销
12月1日起,ATM、手机、网银的转账有点麻烦了。在ATM机上转账的话,不管你选择的是实时到账、普通到账还是次日到账,都要24小时以后才能到账,转错账、被骗了可以追回钱,不过也要提防新骗局哦!
4、微信、支付宝等限制转账金额
一、银行和支付机构与客户事先约定限额和笔数。超过限额和笔数的,银行账户转账应到银行柜台办理,支付账户则不得办理。
二、强化安全验证方式。除向本人同行银行账户转账外,银行为个人办理非柜面转账业务,单日累计金额超过5万元的,应采用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等安全可靠的支付指令验证方式。
三、设置大额交易提醒。单位、个人银行账户非柜面转账日累计分别超过100万元、30万元的,银行应当进行大额交易提醒,单位和个人确认后方可转账。
5、半年无交易账户暂停非柜面业务
据公安机关反映,不法分子在大量收购账户、假冒开户后,一些账户不会马上启用,而正常情况下,个人开户后一般会立即启用,长期不用账户应作为异常情况引起高度关注。
在央行出台的新规中,还规定对开户之日起6个月内无交易记录的账户,银行应当暂停非柜面业务,支付机构应当暂停所有业务,待单位和个人重新向银行和支付机构核实身份后,方可恢复业务。
6、同一手机号码对应同一身份证
目前,随着手机短信验证码、短信余额提醒和重要事项通知等功能的使用,手机已经成为银行和支付机构验证个人身份和保护个人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银行和支付机构应当建立联系电话号码与个人身份证件号码的一一对应关系,对于无法证明合理性的,应当对相关银行账户暂停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暂停所有业务。
年1月1日起,信用卡有这些新规定!一起来看看吧!
1、透支利息最高每日万分之五
《关于信用卡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日利率万分之五则变成上限,而下限则在万分之五上打七折,即万分之三点五,选择透支利率最低的银行自然可减少利息支出。
提醒:此外,信用卡透支的计结息方式、溢缴款是否计付利息及其利率标准都由发卡机构自主确定,所以,选择银行很重要。
2、滞纳金改名"违约金",还多少可商量
信用卡滞纳金指的是持卡人在信用卡到期还款日实际还款额低于最低还款额的情况下,最低还款额未还部分要支付滞纳金。在信用卡新规中,央行取消了信用卡滞纳金,但这并不等于还不上也不用罚钱,而是改为由银行收取“违约金”。
提醒:持卡人有机会“货比三家”。申卡时一定要比较一下银行“违约金”收取的比例问题,挑选最划算、最经济的银行。
3、ATM机取现额度每卡每日最高1万元
信用卡预借现金业务包括现金提取、现金转账和现金充值。新规完善了信用卡预借现金业务,ATM机办理信用卡现金提取业务的限额,提高至人民币1万元。
提醒:办卡前一定要了解现金提取额度、现金转账额度及手续费标准,更重要的是应了解银行是否允许用信用卡给微信、支付宝充值,这可以让持卡人使用更多的透支额度。
4、免息还款期或将超过60天
5、银行自主决定最低还款额
6、信用卡被盗刷,要予以合理补偿
新规鼓励发卡银行通过商业保险和计提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对持卡人的非本人授权交易(盗刷)予以合理补偿,以保障持卡人权益。
提醒:信用卡盗刷的事时有发生,办卡前可比较各银行的信用卡盗刷赔偿方式,选择保险有力的。
国际金融的发展:以合作治理动荡
国际金融永恒不变的主题是失衡与治理的角力。在各种新生力量的驱动之下,原本均衡的市场产生了新的不均衡,市场开始波动。通常,市场具有一定程度的自动调节功能,新的供求平衡会驱使市场重归平静。但现实并非总是如此,当波动超过监管当局容忍的限度后,便产生了治理和干预手段,来熨平这种不均衡。于是,市场进入下一轮的“不均衡-治理-均衡”的循环。年,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原因很多,择其要者概括如下:
一是全球经济依旧低迷。经济基本面作为金融市场变化最根本的支撑条件,成为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首要原因。按照IMF以市场汇率加权衡量,年,全球经济增长幅度预计仅为2.4%,是2009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以来的最低增速;WTO预估全球贸易增速仅为1.7%,也创下7年来的新低。经济基本面一再低于市场预期,全球需求低迷不振,企业盈利下滑,债务比例和不良债务攀升,这些因素都冲击着市场信心。
二是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出现分化。一方面,由于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核心通胀率持续超过2%,失业率不断下降,美联储年底再次加息、推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信号;另一方面,则是在低迷的经济下,欧洲央行进一步下调负利率水平,日本央行首度跟随实施负利率并调整量化质化宽松的政策框架。主要经济体政策分化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是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年“8·11”汇改后,人民币利率、汇率都更趋市场化,央行干预减少,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继续向前推进。这与中国经济的下行风险和美联储加息预期等因素叠加起来,使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影响余波一直持续到年。中国市场与整个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债务攀升、经济下行和地缘政治不稳等负面市场情绪共振,导致新兴市场迎来新一轮资本外流压力,引发股市、汇市和大宗商品市场的相应波动。
四是英国脱欧公投。年6月,英国公投结果显示“脱欧派”获胜,成为全年国际金融市场的第一只“黑天鹅”。这件事不仅造成了英国和欧洲经济的巨大不确定性,更是会给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治理格局带来长远的影响,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冲击。IMF因此下调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后续的“脱欧派”与“留欧派”的角力、英国与欧盟国家的脱欧谈判还会一波三折,影响余波还将持续。意大利的修宪公投也成为了新的动荡因素。
五是美国大选。特朗普从未被市场和精英阶层看好,但却在最后意外夺取了美国总统大选的胜利,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第二只“黑天鹅”。特朗普关于美国财政与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移民政策、金融监管政策等方面的主张,迎合了民粹主义的需求,可能会对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全球经济一体化产生巨大的影响。尽管其执政走向还需要观其行,但其较为极端的言论已经给市场带来了不安的情绪。
面对经济发展和市场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和意外事件,各国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显然汲取了金融危机的经验,保持了足够警惕,也准备了充分的应对之策;同时,也在继续推动金融监管和全球治理的变革,为熨平金融市场的波动打下坚实的根基。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更为成熟的市场沟通和政策协调。针对“脱欧公投”可能引发的市场动荡,英国央行准备了充分的弹药,从降息到与多国联合提供市场流动性等,从而使市场在短期的大幅波动后恢复了平静。而美联储对加息政策的举棋不定,也是充分考量市场形势和与各国沟通协调的结果。
二是坚定维护全球化局面的决心和共同行动。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成功召开,达成了五项重大成果,向国际社会传递了G20成员共同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积极信号,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例如,面对当前世界经济的风险和挑战,G20一致认为,要运用好财政、货币、结构性改革等多种有效政策工具,既要做好短期风险的防范和应对,也要深挖中长期增长潜力;既要保持总需求力度,也要改善供给质量。同时,G20还表示了决心:决心创新增长方式,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决心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决心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决心推动包容和联动性发展,让G20合作成果惠及全球。
三是不断完善“严格但不失灵活”的金融监管政策。各国在金融监管上,对过度投机的市场活动继续强化监管约束,对违法、违规加剧波动的金融活动加大处罚力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如对德意志银行的处罚;同时,考虑到过于严格的监管标准可能损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国际社会也在积极推动监管规则的修订或推迟实施。例如,二十国集团的商业领袖在参与G20峰会中,推动在贸易融资、中小企业融资等领域减少不必要的监管限制,要求各国结合自身环境及时优化监管,为投资、贸易和消费增长提供稳健的金融环境,支持经济增长。
因此总体来看,在意外事件频出和更加强健的治理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年国际金融市场虽动荡加剧,但波澜不惊。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E)市场波动性指数处于30以内,虽高于—年相对稳定的期间,但远低于2008—2009年金融海啸期间,也低于年欧债危机期间。以各类金融资产或金融投资标的投资回报率来衡量,年国际金融市场在动荡中有所回升,表现相对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