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清明是唯一一位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却仍在现役的首批航天员。为了飞天这一刻他经过25年的等待、坚守与奋斗。如今,终于圆梦!
25年来坚持做同一件事,他曾多次与梦想擦肩而过。
1998年1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成立。邓清明成为14名首批航天员之一。那一天,他庄严宣誓:“英勇无畏,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甘愿为祖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奋斗。”这句誓言,成为邓清明一直在坚守的信念。
中国航天员大队首批14名航天员,2010年,邓清明被选入强化训练队,成为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他与主份航天员训练的项目、内容、强度都完全一样。需通过8大类、上百个项目的严格考核,遗憾的是,邓清明落选了。“神九”发射升空后,邓清明在地面按照手册,跟天上的航天员一起把程序走了一遍。“作为备份的任务,不是从基地回来任务就结束了。我的战友安全回来了,这才是做备份的结束。”
他把“神九”的经历当作一次积累,觉得自己离飞天梦想又近了一步。然而神舟十号任务,邓清明因为微乎其微的分差,再次与梦想擦肩而过。“就这样一个很小的差距,让你失之交臂,让你止步发射塔前。”那一年,邓清明已47岁。不管飞天之路多么艰难他从未想过放弃,
2013年,邓清明体检的时候,查出一个非常细小的结石,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种小结石通常不用管,但航天员不行。为了能继续追寻飞天梦,邓清明选择接受手术,令人没想到的是,第一次手术时结石没能完全取出,医生只能在他肾脏里埋下了一根管子,一个多月的时间,邓清明一直带着管子,也尿血了一个多月,直到第二次手术结石才被成功取出。他回忆说, “我的梦想重新又点燃了。”
2014年,和他同时进入航天员大队的五名队友正式停航停训,停航停训仪式后。同是“神九”“神十”飞行任务备份的陈全,对邓清明说”:“不管主份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老邓,你要努力,不要放弃。”邓清明一直记得这句话。不管飞天之路多么艰难,他从未想过放弃。从神舟十一号到神舟十五号他时刻准备着。
2016年,神舟十一号任务,邓清明再次成为备份航天员,这次,是他离飞天梦想最近的一次。在备战的三年里,邓清明完成了和主份完全相同的训练,在最具挑战的33天模拟验证试验中,他住进了不到10平米的密闭舱,与外界完全隔绝,灯一直开着,机器的振动与噪声环绕不歇。发射前一天,总指挥部召开会议,宣布由景海鹏、陈冬执行“神十一”任务,邓清明说,听到结果的时候,他感受到整个大厅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当时什么都说不出来,停了一会儿,我转过身面对海鹏,紧紧地抱住了他。说了一句:海鹏,祝贺你海鹏也深情地回了一句谢谢你,兄弟。”这一幕,令在场的许多人流下了泪水。此后,邓清明依旧坚持训练,
“任务的成功即是我的成功,我宁愿做一块默默无闻的基石,也绝不容忍自己在号角催征时,还没有准备好。”
一次次与飞天失之交臂,一次次重新出发,为祖国永远时刻准备着。正是无数个邓清明,用自己的心血铺就了,祖国航天事业的飞天之路。
致敬中国航天人!
致敬每一个坚守梦想的人!
简称CASC,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第五研究院的一家公司,详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太空,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太空,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2、集中来说,在中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的意义有如下几个方面:
载人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它的发展取决于整个科技水平的发展。同时,它也影响这整个现代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同时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从而可促进和推动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
发展载人航天是当今各国综合国力的直接体现。各发达国家都在发展战略上都将增强综合国力作为首要目标,其核心就是高科技的发展,而载人航天技术就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毫无疑问,在地球资源日渐枯竭的未来,对太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日渐重要。而载人航天技术显然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航天发展过程中的历史
中国航天史是从1956年二月开始的,当时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 1956年四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了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航空工业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创业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