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风毛菊属的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
摘要:用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中的文献研究法,结合系统植物学的标本采集和数据库查询,对滇西北风毛菊属(Saussurea DC.)药用植物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滇西北风毛菊属药用植物丰富,共19种,分属3亚属。这些风毛菊属药用植物依照形态特征、药用功效分为8类,分别是雪莲花、杂赤巴冒卡、鲁孜多保、索贡曼巴、火梅草、公巴嘎几、蛇眼草和莪吉秀类。其中最主要的是雪莲花类,其下又可以分为恰果苏巴、梅朵冈拉、煞杜构固、杯拖勒4类。研究表明,民族民间医药对滇西北风毛菊属药用植物具有一定的分类,但命名没有统一规律;“类药” 的概念在进行民族药资源调查或民族药资源化学研究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与丰富的风毛菊属植物种类相比,该属植物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开展是比较薄弱的,今后需要加强这类研究,从中寻找新的药用植物资源。
关键词:滇西北;风毛菊属(Saussurea DC.);民族药;资源;民族植物学
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19-4713-04
菊科风毛菊属(Saussurea DC.)植物全世界约有415种,是菊科中较大的一个属,主要分布于亚洲和欧洲。据《Flora of China》记载,我国有289种风毛菊属植物(191个特有种),主要分布在西南和西北的青藏高原、横断山区等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该属中有许多常用的药材,尤以雪莲花类最为出名,是一类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高山植物[1-3]。滇西北位处横断山区核心区域,是全国三大物种多样性和分化中心,也是全世界200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一[4,5]。滇西北又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积累了丰富的民风民貌,其中包括许多民族医药经验[4,5]。因此对滇西北开展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既可以开发利用滇西北丰富的生物资源,又可以挖掘当地少数民族丰富的医药宝库。为此,作者通过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中的文献研究法和数据库查询,结合植物生物学野外调查、标本采集等,对滇西北风毛菊属进行了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以期为该属植物资源全面、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滇西北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横断山脉纵向岭谷区。行政区域包括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德钦、香格里拉、维西县,怒江州的贡山、福贡、泸水、兰坪县,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理市、宾川、剑川、鹤庆、洱源、云龙县,丽江市的古城区、宁蒗县、玉龙县,保山市的隆阳区、腾冲县。滇西北地区面积为7.98万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0.2%,占全国总面积的0.8%。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碧罗雪山)和云岭等巨大山系纵贯南北, 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平行并流其间。区内海拔最高为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峰,达6 740 m,最低为隆阳区境内怒江河谷648 m,高差近6 100 m。在此极大起伏的地貌区域内,其高耸山系和深切河谷是各种生物纵向迁徙的走廊和横向交汇的屏障。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多样的气候条件蕴育了该区独特而丰富的生物资源。滇西北还是中原文化、藏文化与南亚-东南亚文化交汇的边缘地区和过渡地带,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造就了交融互动的多元文化格局。
1.2 滇西北生物多样性概况
滇西北多样而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各种生物的起源演化和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生境,孕育了极其复杂多样的生态系统、丰富的物种和基因资源。如从植被分类系统来看,全省有12个植被型169个群系,滇西北就有10个植被型98个群系,是我国植被类型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6]。包括了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寒带高山和干热干暖河谷、湿地和水生植被等天然植被。滇西北地区物种多样性丰富,以占国土面积0.8%的土地孕育了云南55.7%的高等植物,超过10 000种,其中中国特有种5 007种、滇西北地区狭域特有种910种(含种下等级)。滇西北还分布众多资源植物,如滇西北地区有药用植物2 000余种,仅迪庆藏族自治州3县就有高等药用植物131科501属839种。如虫草、雪莲花、雪茶、贝母、桃儿七、大黄、獐牙菜、岩白菜等知名药用植物,在这一地区野生资源丰富,而且质量上乘。
1.3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中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7],结合植物生物学的标本采集和数据库查询,对一些主要的风毛菊属药用植物经典著作和有关研究论文进行了研究,包括《藏药志》[8]、《大理中药资源志》[9]、《云南省志(医药志)》[10]、《彝药志》[11]等。文中涉及到的中文名和拉丁名全部依照《中国植物志78卷2分册》[12]记载,民族民间医药对药用植物的称谓均来自《中华民族药志要》[13]记载。
2 结果与分析
2.1 滇西北风毛菊属药用植物种类组成
滇西北风毛菊属植物共83种,除附片风毛菊亚属(Subg. Theodorea)外其余3个亚属均有[14]。其中的药用植物种类也很丰富,共计3亚属19种(表1)。雪兔子亚属(Subg. Amphilaena)和风毛菊亚属(Subg. Saussurea)占了绝大多数,共15种,而雪莲亚属(Subg. Eriocoryne)仅4种。从生活型上看,19种植物均为多年生草本,而且多数为一次结实的草本。就当地少数民族利用的情况而言,藏族利用最广泛,其中除羽裂雪兔子(S. leucoma)、三角叶风毛菊(S. deltoidea)、大坪风毛菊(S. chetchozensis)、鸢尾叶风毛菊(S. romuleifolia)外均有利用;其次是纳西族(用7种);而傈僳族和苗族则都只利用了1种风毛菊亚属植物(表1)。
2.2 滇西北风毛菊属药用植物的药用价值
风毛菊属植物药用历史悠久,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用药习惯和经验千差万别。依据主要功效、用药习惯和产地,滇西北风毛菊属药用植物可以分为雪莲花、杂赤巴冒卡、鲁孜多保、索贡曼巴、火梅草、公巴嘎几、蛇眼草、莪吉秀8类。其中雪莲花类是最多的,共12种;其次杂赤巴冒卡和鲁孜多保类都是2种;其余的公巴嘎几、索贡曼巴、火梅草、蛇眼草、莪吉秀类则分别仅有1种(图1)。另外,存在同一种植物被当做不同类药使用的情况,如苞叶雪莲(S. obvallata)既被当做雪莲花类又被当做鲁孜多保类,长毛风毛菊(S. hieracioides)也有类似现象。 2.2.1 雪莲花类 雪莲花为多民族用药,是风毛菊属中最具代表性的药用植物,主要包括该属中雪莲亚属和雪兔子亚属的多种药用植物。早在8世纪藏族古代医药文献《月王药诊》(现存最早的一部藏医经典著作)就有雪莲、绿绒蒿(Meconopsis spp.)等的记载。根据不同的使用民族、药效和分布等,雪莲花类药用植物又可以分为恰果苏巴、梅朵冈拉、煞杜构固、杯拖勒4类。由于是不同民族利用,杯拖勒和前述3者有部分种为重复的;另外恰果苏巴和杯拖勒的部分种类又被普米族称为楔楞花。这类药主治风湿性关节炎、肾虚腰痛、阳痿、妇女小腹冷痛、闭经、胎衣不下、肺寒咳嗽、麻疹不透、中风、高山反应等。
1)恰果苏巴亚类。主要是雪兔子亚属的多种药用植物,包括雪兔子(S. gossypiphora)、绵头雪兔子(S. laniceps)、水母雪兔子(S. medusa)、槲叶雪兔子(S. quercifolia)、三指雪兔子(S. tridactyla)、川滇雪兔子(S. georgei)6种。这些植物的共同特征为头状花序似球形,密生白色棉毛,无扩大的苞片包围。在滇西北主要分布在迪庆州德钦、香格里拉县和丽江市古城区、玉龙县,为藏医常用药。
2)梅朵冈拉亚类。只有2种,即雪兔子和绵头雪兔子,该类药区别于恰果苏巴类的主要特征是体型巨大,在远处肉眼可见。在滇西北主要分布在迪庆州香格里拉县和丽江市古城区,为藏医常用药,属于藏医用雪莲花的正品。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这两种雪莲花的品质较其他种好。
3)煞杜构固亚类。主要是雪莲亚属的多种植物,包括苞叶雪莲、垂头雪莲(S. wettseiniana)、球苞雪莲(S. globosa)、单花雪莲(S. uniflora) 4种。这些植物的共同特征是头状花序具有扩大的膜质苞片,而无或少白色棉毛。在滇西北主要分布在德钦、香格里拉和丽江市古城区,为藏医常用药。
4)杯拖勒亚类。主要是滇西北纳西族常用的多种雪莲花类植物,包括雪兔子亚属绵头雪兔子(S. laniceps)、羽裂雪兔子(S. leucoma)、水母雪兔子(S. medusa)、三指雪兔子(S. tridactyla)和风毛菊亚属大坪风毛菊。这些植物与藏医用的恰果苏巴类相似,共同特征为头状花序似球形,密生白色棉毛。在滇西北主要分布在德钦、香格里拉和丽江。
楔楞花是滇西北普米族常用的几种雪莲花类植物,包括雪兔子亚属绵头雪兔子、水母雪兔子、三指雪兔子,与纳西族的用药习惯非常相似。
2.2.2 杂赤巴冒卡类 杂赤巴冒卡类为藏医和彝族用药,主要集中于风毛菊亚属全叶组和羽裂组,在滇西北分布的是禾叶风毛菊(S. graminea)和东俄洛风毛菊(S. pachyneura)等。这些植物的共同特征是叶为披针形,总苞黑褐色,小花紫褐色,花药尾部被白色棉毛。在滇西北主要分布在香格里拉,后者分布较前者广,在滇东北东川区、巧家县也有分布。
2.2.3 鲁孜多保类 鲁孜多保类为藏医用药,主治白喉、乳蛾、虫病等,又分为鲁孜多保和鲁孜多吾,在滇西北前者为雪莲亚属的苞叶雪莲,后者为风毛菊亚属的长毛风毛菊。二者在形态上区别很大,可能是具有相同药效而被归为同类,其化学成分是否具有共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在滇西北,苞叶雪莲主要分布在迪庆州3县以及怒江州贡山县、丽江市古城区,长毛风毛菊主要分布在德钦、香格里拉。
2.2.4 索贡曼巴类 索贡曼巴类为藏医用药,在滇西北只分布有1种,即雪兔子亚属星状雪兔子(S. stella),主要分布在迪庆州德钦、香格里拉县、怒江州贡山县和丽江市古城区、玉龙县。主治中毒性热症、跌打损伤、骨折等症。其形态特征非常特殊,易于与其他几类相互区别,包括莲座状线性叶,紫红色或近基部紫红色;总花序在莲座状叶丛中密集成半球形等。
2.2.5 火梅草类 火梅草为苗医用药,在滇西北只分布有1种,即风毛菊亚属的三角叶风毛菊,分布在德钦、维西、贡山、福贡、大理,除此以外还分布在漾濞、楚雄、景东、澜沧、西盟、禄劝、大关、镇雄、富民、嵩明、昆明、蒙自、西畴、广南和罗平。主治产后乳少,白带过多,消化不良,腹胀,小儿疳积,骨折,病后体虚,并治胃寒痛,风湿骨痛。其鉴别特征为叶质薄,中下部叶片大头羽状全裂,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上部茎叶小,三角形、三角状卵形或三角状戟形;小花淡紫红色或白色,冠毛1层,白色等。
2.2.6 公巴嘎几类 公巴嘎几类在滇西北主要来源于风毛菊亚属丽江风毛菊(S. przewalskii),主治跌打损伤、伤口流血不止、疮疖痈毒、肿痛等症。这些植物具有叶羽状深裂或边缘具深裂齿, 背面有白毛, 头状花序单生或数个簇生等共同特征。在滇西北主要分布在丽江、香格里拉、德钦,为藏医常用药。
2.2.7 蛇眼草类 蛇眼草为纳西族和傈僳族用药,原植物为风毛菊亚属鸢尾叶风毛菊,分布在中甸、丽江、德钦。主治风湿麻木,关节痛,跌打损伤,高热。其鉴别特征为叶片狭线形,两面有白色柔毛;头状花序单生茎端;小花紫色,冠毛污白色,2层,外层短、内层长等。
2.2.8 莪吉秀类 莪吉秀类为藏医常用药,为风毛菊亚属风毛菊组药用植物,在滇西北主要使用长毛风毛菊。该植物的鉴别特征是叶全缘或边缘有齿,总苞黑褐色;叶片细长,叶背具白色绒毛。在滇西北主要分布在德钦和香格里拉,另外在滇东北巧家县也有分布。该类药主治流行性感冒、咽喉肿痛、麻疹、荨麻疹及食物中毒等。
3 小结与讨论
研究调查表明,滇西北风毛菊属药用植物丰富,同时在滇西北地区被广泛应用, 是一类比较重要的植物药资源。
3.1 滇西北风毛菊属药用植物的民间分类与命名
目前只有对绿绒蒿属(Meconopsis Vig.)、紫堇属(Corydalis DC.)等少数药用植物报道了有关民族药的民族民间分类和命名。如谢鸿妍等[15]的研究表明, 藏医对绿绒蒿属药用植物的分类和命名类似于双名法的命名方式,往往以形态差别为依据。紫堇属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大部分种类的名称中都具有“丝哇”, 不同的种类再冠以一定的限定词,如“当日丝哇”, “贾大丝哇”、 “桑格丝哇”等[16]。但对风毛菊属的研究表明,民间的分类和命名并不符合上述规律,可以说完全无规律可循。本研究划分的8类风毛菊属药用植物分别出现不同的名称,如索贡曼巴、公巴嘎几、鲁孜多保等,相互之间毫无联系;即使是同一类药用植物,如雪莲花类中也被命名为不同的4类,而相互之间并没有任何联系,因此风毛菊属民族药的民间分类和命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鉴于该属植物是滇西北重要的植物药资源之一,有必要开展民族民间分类和命名的相关研究。 3.2 风毛菊属药用植物的“类药”概念
研究表明,滇西北风毛菊属药用植物可以分为8类,每一类都包括形态相似、生境相同和具有相同功效的1种或几种药用植物。无论是雪莲花类下的4个亚类,还是恰果苏巴亚类下的6个种都是如此。同样在其他民族药药用植物里也有相似的情况,如紫堇属药用植物“帕下嘎”类下就包括了塞北紫堇(C. impatiens)、察隅紫堇(C. tsayulensis)、少花紫堇(C. oligantha)和灰绿黄堇(C. adunca)等8种植物[17]。藏药“蒂达”之下按印度、尼泊尔、西藏的产地分为3大类,西藏蒂达又包括了6个基源明确的具体药材类别。仅“松蒂”一类下就包括了13种虎耳草属(Saxifraga L.)植物[17]。因此,在进行民族药资源调查或民族药资源化学研究过程中,必须具有“类药” 的概念。对于民族药来说这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类药” 是由于长期的用药习惯形成的范畴;同中药一样,是民族医生对植物药认识的必然结果,也是民族药组成的一大特色[3]。未来开展民族药研究尤其是民族药药理研究时,应该注意按“类药”的概念来设计方法。
从现有资料看,目前风毛菊属植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资源开发等方面,因此,应该加强对基础的民族药用植物学和民族药资源化学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这也将有利于该属药用植物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挖掘该属药用植物的新功能和用途。
参考文献:
[1] 陈发菊,杨映根,赵德修,等.我国雪莲植物的种类、生境分布及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16(5):561-566.
[2] 黄继红,谭敦炎.雪莲的研究进展[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5(2):8-13.
[3] 李君山.中国风毛菊属药用植物雪莲花类民族药的资源学研究[D].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
[4] 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3585360d7cd184254 b353590.html.
[5] 段森华,何耀华. 滇西北生物、文化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研究[M].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6] 姜汉侨.云南植被分布的特点及其地带规律性[J].云南植物研究,1980,2(1):22-32.
[7] 盖利・J ・马丁.民族植物学手册[M].裴盛基,贺善安,译.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8]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藏药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1.
[9] 朱兆云.大理中药资源志[M]. 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1.
[10] 云南省地方志编辑委员会.云南省志(医药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11] 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卫生局.彝药志[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
[12] 陈艺林,石 铸.中国植物志78卷2分册[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3] 贾敏如,李星炜. 中华民族药志要[M]. 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
[14] 庄 旋.云南植物志(第13卷):菊科[M]. 北京:科学出版社,.
[15] 谢鸿妍,许建初.绿绒蒿属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A]许建初. 民族植物学与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M].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69-177.
[16] 淮虎银,杨生妹.紫堇属藏药的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3(1):8-11.
[17] 钟国跃,古 锐,周华蓉,等.藏药“蒂达”的名称与品种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3):3138-3144.
藏药雪茶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作 者:唐丽 杨林 马瑛 毕学 常嘉 黄菊阳 TANG Li YANG Lin MA Ying BI Xue CHANG Jia HUANG Ju-yang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100081 刊 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09 18(2) 分类号:Q949 关键词:藏药 雪茶 民族植物学广西靖西县端午药市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本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县端午节的.传统药市进行了初步的民族植物学调查.靖西县的端午药市出售药物种类繁多,经过和两次的调查,共记录了200多种植物药,其中鉴定整理的药用植物有116种,隶属于67科:L04属;文中对116种药用植物进行了编目,包括名称、药用部位、用途和用法.此外,还对靖西端午药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作 者:杨春燕 龙春林 石亚娜 王跃虎 王鸿升 YANG Chun-yan LONG Chun-lin SHI Ya-na WANG Yue-hu WANG Hong-sheng 作者单位:杨春燕,YANG Chun-yan(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4;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龙春林,LONG Chun-lin(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4;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100081)
石亚娜,王鸿升,SHI Ya-na,WANG Hong-sheng(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4;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昆明,650201)
王跃虎,WANG Yue-hu(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4)
刊 名: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NATUR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 18(2) 分类号:Q949.95 关键词:靖西 端午药市 壮药 药用植物 药浴植物基于ITS序列对中国簇毛黄耆亚属(黄耆属)系统学问题的初步研究
测定了簇毛黄耆亚属(Pogonophace)4组8种和外类群Caragana roborovskyi的ITS序列,从GenBank中调出相关12属47种的ITS序列,组成数据距阵,应用PAUP程序中的'最大简约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状图.扁荚组(Sect. Sesbanella)与亚属其余类群在系统树上处于不同的分支,亲缘关系较远,这个亚属不是一个单系类群;膨果组(Sect. Bibracteola),背扁组(Sect. Phyllolobium)和袋果组(Sect. Trichostylus)作为一个单系类群能得到ITS序列的支持,但与鱼鳔槐亚族比与黄耆属其他类群的关系更近; Astragatus complanatus和A. tribulifolius可能为一对替代种;亚属下的分组以及膨果组下系的划分都得不到ITS序列分析的支持.
作 者:康云 张明理 陈之端 KANG Yun ZHANG Ming-li CHEN Zhi-duan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重点实验室与标本馆,北京,100093 刊 名:植物学报 ISTIC SCI英文刊名:ACTA BOTANICA SINICA 年,卷(期):2003 45(2) 分类号:Q949.783.5 关键词:簇毛黄耆亚属 黄耆属 鱼鳔槐亚族 ITS序列 系统发育 Pogonophace Astragalus Coluteinae ITS phyloge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