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我闲的没事,就拿开《三国演义》看起来,由于我已经看了一半了,所以我直接看《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主要写了黄盖和周瑜为了打胜曹操,献上了苦肉计,又让凤雏先生献了连环计,和曹操约定时间,到了时候,黄盖驾驶20条快船,在船上放容易起火的东西,然后船头插青龙旗,借着东南风向南岸驶去,接近南岸时,曹操才醒悟起来,但已经晚了,他们的船连着,根本无法脱身,所以黄盖借助东风把曹操的所有战船销毁,这来有了后面的《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
读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打仗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诸葛亮知道三天后要刮东南风,所以才答应周瑜《七星坛祭风》。
这几天,我和妈妈一起读《赤壁之战》这本书。被里面的故事所深深吸引,各个人物特点深深印在我脑海中。
文中的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实力十分强大。孙权雄踞江南,依靠长江天险,独霸一方。但曹操想占领江南,统一江南。而孙权既不想投降曹操,又害怕被曹操打败。这时,刘备刚被曹操打败,正逃往南方,于是与孙权联合,共抗曹操。曹操的军队不适合水战,就把他们的战船用铁锁拴在一起,铺上木板,结成“连环船”,船果然平稳了许多。孙权手下的大将黄盖准备用火攻烧他们的船。于是,叫兵士偷偷地准备好十艘大船,每艘船上都装着枯枝,浇足了油,外面裹着幕布,插着旗帜,另外又准备一批轻快的小船,拴在大船船尾上,准备在大船起火时转移,并向曹操假投降。曹操果然中计,黄盖一到,就在大船上点火,十条火船,好比十条火龙一样,冲了上来。顿时,曹操的船烧着了,已是一片火海。最后,曹操败下阵来,返回洛阳,重振旗鼓。
曹操呀,你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你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吗?是军队士气不振吗?想你曾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也许是你轻易信人,先是中了庞统的连环计,再是信了阚泽的诈降书。曹操啊,曹操,任你生性多疑,也逃不过庞统的连环计;也许因为你们是远来之师,一路跋涉,筋疲力尽,孙权完全是以逸待劳;也许是你们人生地不熟,而孙权拥有长江天险,才会牵着你们的鼻子走;也许是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孙权人少,就一定会获胜;也许是你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别看在陆地是精锐之师,所向披靡,无战不胜,可一到像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之上,就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了;也许是诸葛亮太聪明,东风有意周郎便呀……
曹操呀,你的败给现代人留下了不少疑问,至今仍有许多人在争论,你的败到底是必然的,还是天意呢?
我们身边的事也是这样,要想取得成功,要准备周密,充分利用对方的弱点,知己知彼才能行。从曹操的.角度看,我认为他太狂妄自大,以强欺弱。我们在对待同学和学习上不能向曹操那样骄傲自满,应该谦虚有礼。读了《赤壁之战》,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要安排准备周密才做得好。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名字叫《赤壁之战》,这个故事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公元2,在赤壁爆发了一场以少胜多的王者之争。孙权和刘备想联合对付曹操,于是就在公元208年冬,孙刘联军和曹军在赤壁决战,刘备手下的将军黄盖设计用十艘大船装满易燃物,再用帷幕做伪装,行使到曹营附近,最后将火箭射向大船,从而使曹营燃烧,曹军战败。
读了这篇历史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情都要动脑筋,不能蛮干,要学会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问题,不可能的事也能成为可能。
赤壁之战,一篇让人读完倍感遗憾的文章。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再一次细细品尝它的味道。
这篇课文选自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话说曹操豪情满怀,挥师南下,想要夺取江南,吞并东吴,消灭孙权、刘备统一中原。孙权与刘备联合,率军在赤壁与其相抗。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阚泽去送诈降书。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只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曹操呀,你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你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吗?是军队士气不振吗?想你曾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曹操啊,曹操,任你生性多疑,也逃不过庞统的连环计;也许因为你们是远来之师,一路跋涉,筋疲力尽;也许是你们人生地不熟,而周瑜拥有长江天险;也许是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就一定会获胜;也许是你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别看在陆地是精锐之师,所向披靡,无战不胜,可一到像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之上,就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了;也许是诸葛亮太聪明,东风有意周郎便呀;也许……
曹操呀,你的败是必然的还是天意?是因为你太过骄傲,太过相信自己的实力!过分的自信就等于自负!
读《赤壁之战》有感
读了三国演义,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要数《赤壁之战》这一章了,它之所以让我记忆深刻是因为这章讲述了一场中国历史以少胜多的战役。
在东汉末年,当时曹操拥有24万的兵力,然而孙刘盟军仅仅才5万。他挥师南下,想要灭刘备,再击败孙权,从而统一天下,然而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抗击曹军,当时由于北方人不擅长水战,所以曹操下令将战传首尾相连成一体,以便用与训练水军,等待作战。周瑜采纳了黄盖所献的火攻计,并且利用苦肉计诈降,来让曹操松懈警惕,后来黄盖摔战船10艘,满载干草,并在上面洒了油,当时江面上刮着孔明早以预计好的'东南风,所以船速飞快。当快接近曹军时,黄盖下令各船同时点火,火船直冲曹军的战船。由于曹军的战船全都连在一起,结果顿时成了一片火海,在风的作用下,火越烧越猛一直逼上了岸上的曹营。随后周瑜等摔军乘势突击,一举击溃了曹军。为后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奠定了相当大的基础。
我体会到曹操之所以输掉了这场战役是因为他轻敌了,和太过自信,以为自己的兵多就能打胜仗,结果却败在了自己粗枝大叶之上。在现实中也是一样,我们在做一件自己很有把握的事情的时候,也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要全心全意的去完成它,做事时也要细心,而且不能太骄傲自负,要有自知之明,要擅长从自身中找确定并及时的改正,扬长避短。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过几个家庭人才链现象,汉朝时期,出了班彪、班固、班昭三个史学大家;曹魏时代,出了曹操、曹丕、曹植三个诗词大家;宋朝,出了苏洵、苏轼、苏辙三个时政散文大家;明朝时期、出了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个文学大家。
这几个家庭人才链中,应该说,宋朝三苏父子是最为出色的,他们不仅仅是杰出的诗文辞赋家,同时,他们还是易学理论家,还是政治评论家和史学评论家;特别是他们三父子的许多时政评论文章,纵横古今,视野开阔,认识深刻,观点独特,立论的标准选择得非常符合时代的和平发展要求,充分表现了他们十分深厚的学养,这些文章,至今都还对中国的现实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下面,我对他们三父子的《六国论》进行点简评,同时,结合他们的《六国论》去评论当今中国的社会文化心理改造问题。
汉初,贾谊曾经针对战国局势和秦朝的兴衰做过分析文章《过秦论》,他在该文章中对秦朝的“暴政”有很多指责和批评,这些,都反映了他有他的历史视野的狭隘性。但是,贾谊最后的评论,是很精辟的,他说:“鄙谚曰 :前事之不忘,后之师也 。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过秦论》)
宋朝,苏氏三父子以《六国论》的同样的命题去作文,且父子三人各自的《六国论》都长期被后人所传诵,这,在世界文论历史中,是绝无仅有的奇特现象!他们父子三人也和贾谊一样,是在讨论战国历史和秦朝的兴衰,但是,由于他们父子三人都是功底深厚的易学家,所以,他们的评论分析和观点,与贾谊是完全不同的。应该说,三苏父子的《六国论》,当属苏洵的《六国论》最为老辣,该文的立论标准,在所有的经书中都几乎是寻找不到的,笔者认为,他的《六国论》立论理论标准模型,应该是他从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中直接总结出来的社会人生经验!
苏洵的《六国论》(见附录)认为,战国中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本来是可以形成联合政权的!但是,由于秦王朝一意要灭亡六国,而六国中,韩魏两个王朝有又是挡住秦朝军事力量东进的障碍,于是,秦朝在战略上采取了“远交近攻”,也就对韩魏两国后方的齐、赵、燕进行软硬兼施的办法,这样,这三个国家连同楚国都因为惧怕秦王朝的势力而力求自保,他们连连使用贿赂的方法试图去取得秦朝的欢心,结果,秦朝就把这些贿赂赏赐给自己的战将和降将,刺激得这些部属吞并他国领土的野心越来越膨胀,最后,导致韩魏两国的孤立,当秦朝攻击韩魏的时候,其他的国都坐视不救,最后造成秦国一个个的分化瓦解了各国,一个个的击破他们,最终灭亡了六国。
苏洵的《六国论》的立论标准,是“衡”论,按照今天的话说,就是系统契约和平共处观。当然,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苏洵时代,人们还按照传统的史学观,认为秦朝属于暴政,他们是把同情心放在六国一边的,他们还没有去考虑国家的统一是历史必然的问题。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应该肯定,苏洵的《六国论》中的“平衡”世界观,是积极的!因为,事实上证明,秦朝自武力统一中国以后的两千年,中国一直就没有真正解决好两个关系,一个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二是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这两个关系中的种种问题,至今还拖着中国现代化的后腿!这就是说,我们应该承认,中国秦朝一统政权,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其也的确给后代留下了许多至今尚未克服的社会弊端,这些,都还需要今人去努力克服和重新建设新的文明文化形态。
但是,我们应该承认,苏洵的《六国论》实际上揭示出了人类文明文化中的一个共有的重大问题,这就是人类文明社会文化心理中的契约和平观和自私自利的两种不同的社会结果问题。许多人,或者许多集体和国家实体,他们往往都很难意识到人类文明实际上是一种系统生态关系,是牵一发而动全局的。当大家处于某种强势权力的压迫之下的时候,很多人都希望自保,且不顾及别人别单位和别国的安危,甚至都有种侥幸心理,总是以为别人别单位和别国被强势者吃掉与自己没有关系,于是,自己虚妄的以为,只要自己给强势权力者进行贿赂,去搞好与强权者的关系,于是,自己就可以从强权者那里获取到好处。结果,事实上是,最后大家全部被各个击破,大家都要被毁灭掉!
苏洵的“权衡”思想,显然来自于秦汉时代的权衡观,特别是来自于西汉思想家扬雄的“太玄论”,这个“权衡”思想的原则,和现在的系统控制论有些相仿,唯一不同的是,现代系统论的理论模型,是来自于现代物理实验模型,是来自于独立于宇宙和人之外的物理模型,所以,现代系统控制论,在本质上是一种技术,而不是一种科学,特别不是一种人文社会科学!但是,中国古代的这个“权衡”观,则既是来自于物理世界中的“秤、水平”等物理原理,同时,又是来自于自然生态的平衡法则原理,还来自于古人对人心和宇宙关系的探索原则。所以,苏洵的《六国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在破解人类世界中的和平发展法则,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这就是说,如果人类的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不被改造!如果大家都试图以贿赂现实生活中的强权者去寻求自保,如果大家都只顾及自己的个体小利益,那么,这就是“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结果,永远无法满足强势权力者的欲望和野心,最后,只有灭亡掉弱势群体自身和全部!
苏洵不是个书呆子,他是个生活阅历十分丰富的人,他的《六国论》之所以老辣,显然就是因为这样的分析方法,是那些书斋里的人所望尘莫及的,因为,这样的“尔虞我诈”的实例,很难在“礼道”经典中看到,却又是大量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之中的,但是,只有那种处污泥而又不染的人,才可能从这样的纷繁的现实社会生活中真正提炼出这样的社会科学理论分析模型!
相比之下,苏轼和苏辙两兄弟的《六国论》就没有他们父亲的《六国论》老辣了,但是,苏轼毕竟人生坎坷,所以,他的《六国论》又要深刻于苏辙的《六国论》。
苏轼的《六国论》启用了自然生态观的理论模型去观察分析人才时政问题。比如,他认为六国和秦朝的兴衰,原因均在于用人的当与不当上。战国时代,“智、勇、辩、力”等人才甚多,鸡鸣狗盗之徒也很多,苏轼认为:“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猛鸷,昆虫之有毒蛰也。区处条理,使各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以不察也。”(苏轼:《六国论》)。这就是说,苏轼经过自己的考证和他观察总结了自然生态中的物种共存的情况,发现,六国当年之所以长期存在,就在于他们遵循自然法则去处理社会事物工作,他们既合理使用人才,也让那些鸡鸣狗盗之徒“各安其处”,人尽其才和各得其所的最大限度了利用了社会人才资源,使得国家强大,秦朝也就无法灭亡他们。但是,后来,六国在使用人才的方法上出了问题,他们开始排除那些他们认为是异己的人,相比之下,而秦朝则收回“逐客令”,而广泛利用国家内外的所有人才资源,这样,六国走弱而秦朝走强,秦朝就将六国灭亡了。
苏轼通过《六国论》也提炼出了一种社会政治规律,这就是,当一个权力执政者为了自己的集团利益去极力扫除异端的时候,或者说社会政治现实只注重司法严厉和技术实用价值的存在,而轻视了博爱的社会伦理的时候,这个国家或者这个单位就一定要出危机了,“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苏轼:《六国论》),因为,人类技术手段的所有目的,不是仅仅去追求人类的“易使”,也就是不是去追求社会表面的强大,而是为了社会的平等、公正和博爱!是为了人人能够有好生活过!手段和目的,是不能够颠倒的。苏轼的这些理论,现在依然是有效于现实的。
苏辙的《六国论》几乎是在补充他的父兄的《六国论》,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独见,他认为六国的灭亡,和六国之间的“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苏辙:《六国论》)直接相关。按照今天的话说,就是不按照法律契约办事情,随意毁约不讲诚信,往往必然导致大家彼此一同遭难!苏辙也提炼出了一种社会规律,这就是诚信和遵守契约,是立国立家立人之本!
大家看了三苏的《六国论》,再联想到当今中国的国际外交政策,特别是联想到现在中国现实生活中的强弱势群体对待的现实,我们是否可以说,现在,是应该值得我们大反思的时候了!我们能够容忍美国等这样的野心勃勃的国家打着世界一体化的旗号试图西化全世界吗?!如果美国称霸了世界,能够给世界人民带来幸福,那也就罢了,但是,中国不是已经有秦朝一统天下以后造成的种种社会弊端后果摆在那里的两千年了么,这就是说,如果美国将霸权和一体化世界,那对于世界的和平和发展来讲,绝对是一种历史性的灾难。所以,任何一个头脑还不至于发昏的人们,都应该去阻止美国的这种虚妄野心!对于具有悠久历史经验的中国,我们应该比其他国家的人们更加知道美国模式那样的“一体化”一旦实现,将有什么样的灾难后果!
同时,中国现代社会中的腐败之风如此严重,除了制度缺陷等原因外,我们中国的社会文化心理机制是不是也有象三苏在《六国论》中所说的那些问题呢!我想,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吧!当弱势群体个个都希望自己从强权者那里得到了蝇头小利的时候,当弱势者去向强权者贿赂的时候,当国家试图去“高薪养廉”的时候,那些社会中的强权者的胃口也就越来越大,最后,他们会贪心不足蛇吞象地把弱势者们全吞了,甚至把国家都吞掉!弱势群体珍视自己的权力,讲究团结,去维护社会中各种权力和权利利益团体的平衡,对于国家的和平和发展,是多么的重要啊!国家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取决于社会中的各种权力的制衡,这,并不是西来之道,而是中国古老的衡论之基本内涵!
同时,对于那些总是试图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去扫除异端的人和事情,我们也是应该高度警惕的,因为,历史已经一再证明,扫除异端,排除异已,内耗不断,就意味着国力和单位能量的衰败!
同时,诚信对国家和人民有多么的重要,这,已经不需要笔者去多说了,因为,这样的正反教训,现在的人们,几乎个个都是有切身体会的!
读《赤壁之战》有感 作文
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军隔江相对。周瑜攻击曹军,主要依照了黄盖的“四步曲”:写信诈降、择日去降、火烧曹营和乘胜追击。同时,他也占有优势。天时,用火攻必须要有东南风,正值开战那天,东南风很急。地利,因为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虽然在船面铺上木板,就像平地一样,可是只要一着火,船索在一起,曹军想逃也逃不了。人和,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他给周瑜想了计策,使赤壁一战周瑜如鱼得水,一帆风顺。这天时地利人和,周瑜样样俱备,才使得他大败曹操,威名远震。我们要学习周瑜的能言善战,英勇无比。可不能像他一样目光短浅、气量狭小,几次欲置诸葛亮于死地。
我觉得赤壁之战告诉大家:以少胜多是有可能的,只要精心策划,用心思考,连周瑜的三万军士也能战胜号称八十万的曹军。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读《赤壁之战》有感 作文350字在这一本书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第十四回,火烧赤壁。这个故事不仅给我带来了乐趣,还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
这个故事主要讲诸葛亮不仅算到了蒋干的中计,而且还推出曹操的反应,显示出诸葛亮的道高一尺。周瑜知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有学问,有本事,所以,周瑜就想陷害诸葛亮。第二天,周瑜就诸葛亮来上衣军事。周瑜明知水上交战要用弓箭,还要问诸葛亮在十天以内造好十万支弓箭,还故意吩咐铁匠们不要把材料准备齐全。从这可以看出周瑜心胸狭窄,阴险狡诈。
不过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善知人。说只要三天,诸葛亮知道第三天必有大雾,就去曹操那里白白取了十万支箭。周瑜得知了这件事,不得不心服口服。
我从中领悟到,做人不能心胸狭窄,要正派,稳重。
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又一次品读了《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有了更多的感伤.
这篇课文选自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话说曹操豪情满怀,挥师南下,想要夺取江南,吞并东吴,消灭孙权﹑刘备统一中原.孙权与刘备联合,率军在赤壁与其相抗.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阚泽去送诈降书.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只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曹操呀,你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你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吗?是军队士气不振吗?想你曾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
也许是你轻易信人,先是中了庞统的连环计,再是信了阚泽的诈降书.曹操啊,曹操,任你生性多疑,也逃不过庞统的连环计;也许因为你们是远来之师,一路跋涉,筋疲力尽,周瑜完全是以逸待劳;也许是你们人生地不熟,而周瑜拥有长江天险,才会牵着你们的鼻子走;也许是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也许是你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别看在陆地是精锐之师,所向披靡,无战不胜,可一到像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之上,就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了;也许是诸葛亮太聪明,东风有意周郎便呀;也许……
曹操呀,你的败给现代人留下了不少疑问,至今仍有许多人在争论,你的败到底是必然的,还是天意呢?
我是摘抄的 还望仁兄见谅啊!
读史组诗
1
重耳跟身边的哥们说:家和万事兴,家吵必败,
但内杠外斗,都是革命。
此时,重耳正在逃亡的路上。
和老婆偶尔也拌拌嘴,还算不上吵架。
父母,兄弟之间有时争吵,不算严重。
我们一刻都不敢停留,一直在逃亡。
2
伍子胥在昭关前徘徊,一夜白头。
孙总在东莞开厂,离昭关很远。
上个月我们见面,还满头青丝。
前天见面,已满头白发了。
他说,兄弟,我的女人跑了,公司倒了。
3
那个浣纱的美貌村姑卧底十三年,
亲手毁掉了一个强盛的吴国。
上周,小王新婚三个月的妻子离婚了,
分走了一千多万的.家产。他说:
家被她毁了,工厂停工,别墅贱卖。
同居了两年,竟然不知道她在另一个城市,
金屋藏娇着另一个男人。
4
皇帝们喜欢跷跷板,每天都玩跷跷板,
先让一头翘起来,再使劲按下去,让另一头翘起来。
这叫平衡之术,中庸,也是帝王之术。
有时候用力过猛,或者漫不经心,没有把握好节奏,
翘起来的那头就砸在了自己的头上。
比如,现在物价,房价翘得太高,我就担心,
一不留神就砸在了谁的头上。
5
皇帝拨下来的一百万两黄河防洪专款,
如果落在河堤上有十万两,就叫吏治清明。
前天看新闻,其他不明支出,竟然超过了全民教育费用。
而教育费用,又有多少真正能够尘埃落地,
这是个玄之又玄的伪命题。
6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穷人的孩子都挤在乡下。
权贵的子女送去了国外。
昨天,亲戚在电话里说:要想就读城里的学校,
父母就必须在县城购买有房产证的物业。
7
说狼来了的放羊小男孩欺骗了附近村民三次,
羊就被狼群吃了个精光。
为了美女,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瞎闹了两次,
被犬戎抓住,给杀了头。
这两年,报刊媒体频繁辟谣的所谓谣言,
最后都证明是真实的。
就是不知道狼和犬戎,什么时候会袭来。
读史有感
读史有感透骨风正盛,
势劲气自雄.
谁欲贾余勇,
鞭指大江东.
读史抒情散文
晨钟敲响了落雪般的寒霜,我静静地独自坐在室内,燃起一炉沉香屑。一卷卷散发着浓浓墨香的典籍,轻掀着那泛黄的纸页,在梦中深吸着这馥郁了几个世纪的书香,任凭思绪不停地飘去……
回眸历史的苍茫,一切浮华皆如烟云般渐渐隐去。拂去心灵的尘土,走进历史的国度----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在这千载兴衰风雨中接受洗礼,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美文!
我虔诚地翻阅着那些泛黄的书页,去触摸他们精神的脉搏,聆听那遥远的吟唱,嗅那缕缕灵魂的芳香,循着渐行渐远的脚步,抚摸那千年的寂寞……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望那西北塞外,几多苍凉横世,看那金戈铁马,虚叹英雄谁在?燕草碧丝,嫩桑绿枝,掩映多少流水人家,待话桑麻,饮酒相赠。雨打芭蕉,玉阶白露,云霞海曙,竹露荷风,营造几多唯美意象;几杵疏钟,江枫渔火,白鹭飞雁,寄寓多少孤独寂寞……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化作一方薄薄宣纸上的几点墨香,折射出那可与日月争辉的`光芒!
徜徉的思绪飘扬过海,回过神来,已是暮云四合,落日熔金,细细地咀嚼,耳际仿佛依旧回荡着历史的声音……
浩浩青史,浓缩了几多历史的唏嘘,渺渺哲史,又阐述了几多历史的深思。轻掀那泛黄的纸页,细读一个个神奇的名字,方才明白:拂尽世俗的尘埃,清静红尘的纷扰,双手合十,在微笑中诗意地生活,去寻那深藏在星辉斑斓里的美好!
作者:望崂山
苍茫国里辨纷纭,寒岁虬松板荡臣。
绘壁东坡明霁月,持旄北海玉昆仑。
惟将浩气垂千古,岂令冰心染一尘。
拍遍栏杆秋已去,幽州台上可逢君?
读中美史随笔1作文450字
今天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做中国美术简史
这本书讲述的内容顾名思义讲述的设计中国从古代到近现代中国美术的发展与起源的一本很好的书
书中的内容从公元前开始说起
它一开始讲述的.是公元前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了陶瓷这种东西
上古时期陶瓷文化大概分为两种一个是黑陶一个是彩陶
黑陶文化由龙山文化为之最,黑陶的特点是薄胎蛋壳之称黑陶以器形别致,工艺精巧著称。
另一种是彩陶,所谓彩陶是指在打磨光滑的橙红色陶培上,以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进行描绘,用赭石和氧化锰作呈色元素
然后入窑烧制。
彩陶文化分为仰昭文化和马家窑
仰昭文化又分为半坡类型和庙底沟类型其中半坡文化代表作有【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等纹样形象生动,手法简练
庙底沟类型其典型的陶瓷样式是口大屁股小非常的经典
其中还有一些描绘人面和少女面部的陶瓷
就这样新石器时代就这么过去了
到了夏商周的青铜器时代
我的笔名是高高我会持续更新自己对中美史的理解与观后感
我喜欢读史
你衣袂飘飘,缓步走来。
我喜欢读史,因为可以明身心,端其形。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史为镜,可以明身心,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我想,是的。
你从远古走来。你低唱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你见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决绝,你也曾为商汤之为而曾惋惜。“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在殿外高声吟唱,做好了刺秦的准备,他的背上,又会有多少百姓的希望。秦始皇,又真的错了吗?纵观历史,似乎又不是,他修长城统一文字焚书坑儒,那华美溢彩的文字,却又淹没在跳动的火焰之中。我听见你说,不要。
你巧笑嫣然,缓步走来。
那遥远的塞外传来一阵阵悠远的胡琴声,是那昭君在那里留下。“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无人时”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我看见杨贵妃溢死于马嵬坡的那份幽怨,曾经的繁华,化作点点尘土,淹没在叫做时光的尘埃里。我知道,在那汉与唐之间还有一个南北朝,那里的人们,长袖善歌,唱着乐府的旋律,后来啊,换了帝王,穿过宋朝,你那“东风夜放花千树,一夜鱼龙舞”的繁华,辛弃疾在军帐里“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曾经有一个人,他用一杯酒捧起了文人,摒弃了武将。他的子孙最终躲进了人间天堂,把大片的土地拱手相让。然而在寒冷的北方,正有一支军队征战沙场,敌人都说,有岳家军在,我们打不了胜仗。我记得,所有的玉阶华彩都停息在一个叫做明朝的这个时代。
当清兵的铁骑肆意踏过这块土地的时候。我听见你说,不要。
你目光炯炯,坚定走来。
我看见外国的侵略者来到了这块美丽的土地。他们说我们是东亚病夫他们要地要银子要赔款。他们将美丽的圆明园砸了烧了的干净,抢走了大块的宝石珍珠不能抱走的粉彩缠枝花瓶和经书,索性一把火全烧了个干净。漫天的火光跳跃在孤寂的夜晚格外的刺眼。我听见你声嘶力竭的大喊,不要!有志之士又有何用!不过是徒劳丢了性命而已,自古荆轲岳飞文天祥,哪个又有好下场。你说,不是。然后,我看见,在黑暗之中的一道闪电霹雳劈开了混沌迸发出火花。是希望之火种。1840年,鸦片战争战败。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高高在这片可爱的土地上飘扬,终于迎发了新世纪的曙光。俱往矣,数尽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你温润如玉,悄然走来。
透过你,我知道了万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