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ONE客
题图最近在看的一本书,叫《年代学》。丹尼尔·伯恩鲍姆(Daniel Birnbaum)著。
购于北京798的一家小书店。那时和朋友去到这家书店,它旧旧的,被放在很不起眼的一个小角落,翻看时才发觉书中的理论特别有意思。似懂非懂,但又让你觉得可以触摸内核。
中文版序有这样一段话:
“时间就是构成我的物质。时间就是卷裹我向前的河流,不过我就是那条河;时间就是扭伤我的老虎,不过我就是那只老虎;时间就是燃烧我的火焰,不过我就是那场火焰。很不幸,世界是真实的。”
估摸着揣测,索性买了它。
出于文科生天生的定性,我的思维根本毫无逻辑可言。而这本书充斥的现象学我在之前也丝毫未接触。散漫易发散,说是文科生的优点也是差强人意。然而,凭着这点,我看下去了,还发现很有意思很值得琢磨的理论。比如下面这个↓
胡塞尔胡塞尔(德国著名哲学家、20世纪现象学学派创始人。Via百科)将过去的时间分为两类:最近的过去(紧贴着永恒流淌的时间长河);湮没在遗忘中的过去(自然需要特殊的记忆行为以便重新显现)。而胡塞尔将第一类过去称作“滞留”(retention),将第二类过去称作“回忆”(recollections)。我们不断被意识的几条“轨迹”分割:我们生活在感知的当刻之间--由印象、滞留和前摄建造--也生活在回忆的过去之中。
我们人类生活在这个浩瀚的时空里,每一个物质都逃脱不了时间的特性。
比如:
时间和习惯
“一个习惯,21天就能养成”
时间和技能
“英语口语100天计划”
时间和调侃
“时间是一把杀猪刀”
时间和忧绪
“白云苍狗 如驹过隙”
...
当众多变化悄然发酵,我们人类会故作深意:一切都会改变,唯不变的是时间。
然而,我们的记忆是多奇怪的东西啊。所以,在《彼得·潘》里,提到过一种思维绘图。有时医生会把你身体的某个部位绘制成图用于观察。
(原谅文科生这散漫的思维→_→)
这张思维绘图上记载了第一天去上学、父母亲、吃巧克力蛋糕的节日、打针、吃烤番薯而掉了的一颗牙、与哥哥争吵而把他推倒在地等诸如此类的事情。所以它一定是乱糟糟且毫无程序可言的。尤其是孩童的,简直是丧病的揪来揪去。通过孩子的思维绘图,就有可能逃到乌有岛上去。
而联想到我们人类生活中还会出现的某些难以解释的场景。诸如:去到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却莫名觉得自己好像很早就来过;大路上与一个人擦肩而过,却貌似感觉之前见过他;下午睡醒,突然有种不知何时不知自己在何地之感;还有睡梦中屡次出现的相同梦境等。
(看到这里的一定是好孩子,终于可以串起来了↓)
按照胡塞尔上述的理论,将过去的时间分为两类:“滞留”和“遗忘”,就可以很好的解释了。
最后,献上一句我认为弗洛伊德最狂炫酷霸拽的话:
“一切生命体都具有回归生命前状态的内在驱动力:非生命状态。生命不过是一切生命体介乎原初死亡状态和未来死亡趋向之间的迂回。”
以上。祝好。
尾后语:这个公众号建立有段时间了,但从未发过内容,最近认识的人都太优秀。在这个时间洪流里,我也要努力蹦跶争取溅一个大一点的浪花。もっとちゃんと頑張る!
PS:个人微信公众号:ONE客 (欢迎关注❤期待和大家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