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养成教育是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四有新人的关键,对培育现代具有重要意义。“95后”大学生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与“70、80”后相比,心理素质、思想、个性等方面差异显著。对于“95后”,社会上有着各种各样的议论和忧虑。拟从这些现象着手,结合自身的高校学生管理经验提出一些研究对策。
关键词:;95后;大学生;德育
1高职院校“95后”大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高职院校“95后”大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总体而言,高职院校“95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是健康的,但还存在许多不乐观且不容回避的问题,往往使我们陷入一种“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困境。如:网络成瘾、偷盗诈骗、打架斗殴、打牌赌博、破坏公物、乱扔垃圾、损人利己、厌学逃学等不良现象层出不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种西方思潮大量涌入,此时大学生心理还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价值观念不稳定并存在着许多价值观念误区,如:用物质追求代替精神追求、用竞争代替合作、用个人主义代替集体主义等。1.2高职院校“95后”大学生养成教育现状产生的原因(1)部分高职院校对大学生养成教育还不够重视,重“成绩”轻“德育”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虽然素质教育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往往沦为空话,养成教育中德育教育的不到位也影响着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养成教育工作往往只停留在开会、布置工作等形式,没有真正贯穿于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全过程。(3)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容易引起一些大学生心理和社会问题,在客观上加大了养成教育的实施难度。(4)各高职院校养成教育资源缺乏,全方位育人工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
2高职院校“95后”大学生养成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以大学为主体,在家庭与社会的合作下,根据大学生身心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运用各种方式和方法,对大学生发挥影响,促进文明习惯的形成和进入社会应有的多种能力[1]。2.1强化养成教育是规范高职院校学生的有效。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以中职和高职生为主,与其他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行为习惯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22岁,心理和身体发展水平处于生理基本成熟但心理还没有真正成熟的阶段。无论是社会认知、情感还是自我意识,都还处于成熟的过渡时期[2]。大学生还在成长发展中,可塑性很强。因此,高职院校相比其他高等院校来更应该强化学生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改掉坏习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2强化养成教育是增强高职院校学生主体意识、发展主体能力及塑造主体人格的内在诉求。沐浴改革春风的“95后”无论在思想、人格和人际关系方面都更加开放,在价值取向、文化观念、学习和研究等方面也更加实用。但部分缺乏“70、80后”刻苦耐劳精神,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在基本素质缺陷与心理需求的矛盾中,在社会责任与自我中心的矛盾中,他们更容易混淆,高职院校学生表现得更为明显[3]。因此,强化养成教育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的有效手段,从而在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自身能力及塑造自身人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95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分析
3.1道德观念淡漠,价值取向自私化、功利化。“95后”高职院校大学生正处于改革开放迅速发展时期,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此时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念和低俗的思想道德观念通过网络得到快速传播,对思想敏感的“95后”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将会产生巨大影响。部分学生把是否有利于自己就业和其他现实利益作为选择是否入党的标准,入党动机带有鲜明的功利色彩和自私倾向。3.2个性开放,忽视集体意识。相比“70、80后”的传统教育,素质教育使“95”后受到了更好的个性化教育;他们具有了更广阔的知识面;排斥传统规矩的束缚,追求时尚和挑战;富有独立意识,喜欢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博取社会关注,并以此展示自己[4]。但部分“95后”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不愿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重视自身感受和个人利益,缺乏团队观念,忽视集体意识。3.3易迷茫,基本素质有缺陷。大部分“95后”都是独生子女,从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部分缺乏独立自主能力,从上大学前“被人牵着鼻子学习”到难以适应的“无人管教”的大学生活,充分反映了他们在学习管理、生活自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严重缺陷,反映了其理想与现实之间冲突而引起的迷茫和迷失。3.4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差。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来自高职或中职学生,只有少部分学生来自普高。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相较于其他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差距明显,加之“95后”高职院校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几代人的宠爱和溺爱,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特立独行,依赖性较强,缺乏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自觉性、主动性较差;心理素质不成熟,更有部分学生不求索、不上进,也不愿意接受纪律的制约,更谈不上自律,内心存在着混毕业证、“等待”毕业的想法。3.5人际关系不佳,自信心不足,存在自卑感。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手机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标配。手机便利了相互之间的通讯,但也让许多大学生养成了课堂“低头族”“浅阅读”等不良习惯,沉溺于网络游戏和虚拟世界,缺少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以至于成为“隐形人”,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发生。部分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在基础教育时教学环境和设施相对简陋,教学质量相对低下,社会信息量较小,兴趣爱好少。因此,在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时不适应、不知所措,更不愿意主动参与校园活动,自信心不足,存在一定的自卑感。
4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养成教育的路径
4.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政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养成教育工作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广大学生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着眼于社会发展的主流,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判断道德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体验主人翁的自豪感,帮助他们确立克服自身缺点的方式和方法,让他们有能力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学习。4.2加强校园文化养成教育载体建设。大学校园文化通过其独特的功能,深刻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对广大学生的一种“软管理”,发挥着学校规章制度等常见的“硬管理”难以取代的作用,在思想引领、知识传授、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诗歌朗诵、阳光体育运动、文艺活动等充分激发广大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校报校刊、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传统媒体以及自媒体,宣传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从知、情、意、信、行诸方面综合塑造大学生的整体素质[5]。4.3加强心理辅导抗压能力不足,耐挫能力较差是部分“95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显著心理特征之一。为此,加强心理辅导和开展丰富多样的心理咨询指导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首先,通过开展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调整认知,调节不良情绪,鼓励学生合理宣泄和适度使用心理防御机制。其次,适当开展挫折教育。挫折和失败会使大学生受到痛苦、自卑及焦虑等负面情绪的影响,使自己受到伤害和破坏心理平衡[6]。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挫折教育,增强抗压能力,减轻焦虑,激发战胜困难的潜意识,树立阳光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大学学习和生活。4.4坚持多渠道教育有机结合,协同实施,全方位推进高职院校养成教育。一方面,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优化德育养成环境,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有效地进行协调,形成一股合力,把大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断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成才;另一方面,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三位一体教育有机结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养成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思政工作者要通过各种手段,整合各种力量,积极引导广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95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把养成教育工作落到实处。4.5建章立制,确保养成教育有章可循。古人云:“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养成教育离不开规范的制约,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广大高职院校的学生实施制度化的“硬性管理”,是提高其自控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遵守思想道德规范和日常行为规范的重要行政管理手段。因此,学校应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以制度管理为依托,强化养成教育理念,出台德育大纲及实施细则,进一步落实养成教育规定,完善学生纪律处分、奖励条例等规定,通过严格的管理,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
5结束语
“95后”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力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注重学生多元化个性的发展,通过规范合理的方式方法来引导“95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而不能凭借经验主义,生搬硬套。应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作为载体,丰富活动形式,创新教育模式,建立符合“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体系,真正助力“95后”大学生成长成才。
作者:章金安 冯维达 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