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中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高级中学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通过课堂讲学、调查和研究以及实际进行操作等活动,指引和教导他们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仅提高了技能,而且学会了新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研究能力;培养策略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既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还要有针对性的地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以及实际进行操作等活动,获得的一种探索研究式、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种和学术研究相类似的情境,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并进行试验操作、等一系列研究活动,最终以获得创新能力的发展为目的[1]。为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播和授受,更要注重对学生研究能力的培养。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各类现实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慢慢渗透,在多媒体课后设计一些研究课题,结合学生和社会的生活,经常独立提出问题,具有提出问题的积极性。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提出地方区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探索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各种资源的缺乏、工业布局的不完善、环境污染、交通、旅游、房屋建设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关心当地的发展水平,通过研究性学习主动的去解决实际问题。能有效地利用已有信息提出地理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具有探究价值,即问题具有一定的广度、深度、新颖。这样,不但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品质,更培养了学生大胆质疑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外进行。在课堂上,教师充分运用教材中的地图和图表资料,由局部到整体积极活动起来。
2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教师利用实践指引和教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地理学科的实践活动。地理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它有利于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收集相关信息,将已学到的地理知识与问题相结合,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既丰富和扩大地理知识范围,培养学生实际的操作技术和能力;学生的地理兴趣和爱好也得到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学生的品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更培养了他们能吃苦耐劳吃苦耐劳精神和集体合作精神。在课外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自己到大自然里去观察客观事物和现象,通过现象看事物变化的本质,进而发现问题,促使学生去钻研和探究[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问题独自进行试验,观察现象,得出结果并分析结果,进而从中发现地理原理和规律,最后通过知识,获得培养科学研究能力。
3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学生结合社会现实生活,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或背景材料,进行分析、思考、试验、结论、论证、评价等一系列自主研究、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活动,从而使他们的研究能力得到培养。教师要启发学生平时多注意观察,进而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要养成善于发现问题,然后去查阅资料,最后努力解决问题的习惯。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中,不仅要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更要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性。学生通过分析信息,得出结论;从不同角度寻找解决问题方法与途径;具有独立思考与反思的习惯和质疑意识;与他人合作解决地理问题。这样,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就会得到提高,主动学习的意识就会增强。而且,如果由学生自己设计和研究目标与课题,每个学生都会发现、体验和创造自由空间,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有时候学生会遇到一些地理问题或现象,他们的生成因子有很多,而且受到影响的程度又大不相同,学生直接研究此类较为复杂的地理问题或现象时,思维往往会受到阻碍。教师可以教导和指引学生先分析重要因子,再分析其他次要因子,最后逐个解剖和分析影响因子,不断深入分析,从而破解复复杂地理问题。
4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理学与人类的生产和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等,都严重影响和制约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开展研究性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地理学习和研究的基本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社会实践,学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多元化的理论和经验,逐渐形成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当今科学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多元化,学科与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强,学科内部知识也在不断向纵向延伸,因此,单靠一个人或某一个学科是很难完成了,这就需要多学科的强强联合。学生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且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使学生的思想不知不觉的受到感染和影响而发生变,进而培养学生与他人分享与交流研究成果最后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5培养学生的撰写能力
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是研究性学习的最后阶段,也是整个研究性学习的最重要的要求。作为指导教师,这个阶段要善于指引和教导学生如何将得到的书籍资料进行处理、取舍、讨论和分析,同时要求学生论文必须根据调查资料提出论点,并要有论证分析,主题要鲜明,条理清晰、完整地表达探究过程与结论;论据应有理,资料应客观,将论据与论点联系起来,得出基本合理的解释;并尽可能转化为直观易懂的图表,内容尽可能简明扼要和条理化。能用语言、文字、地理、图标等多个方式表达学习成果。
6结束语
在高中地理中不断深化创新教学,一定会为学生开辟出一片创新教育天地,为21世纪培养出更多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作者:周本云 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紫云中学
参考文献:
[1]王克忠.中学地理教学中多种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2006,12(B).
[2]苗长虹.中学地理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9).
第二篇:高中地理教学主观能动性探讨
摘要:高中地理知识点繁多、复杂,是集记忆和运用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不同板块间的知识点联系性强,对不少高中生而言,学习起来有难度,再加上现在不好运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为课堂的主体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则也习惯了直接从教师那里获取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新课标对教学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摒弃传统“填鸭式”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学习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把学习发展成一种自主行为。那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呢?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探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学生以自己为主体对所学知识做出质疑、解惑、总结的一种学习过程。以往这个过程都是教师为学生代劳,经检验发现这种方法只能让学生获取有限的知识,并不能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所以,教师应调整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下面列举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学导式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导式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首先自学教材内容,对自己理解不了的进行标记,提出疑问,通过各种途径寻求答案,解决心中的疑问,接着把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详细地讲出来,最后得出结论,并能够处理类似的问题,举一反三,实现对知识点的灵活掌握,灵活运用。学导式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完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比如,在学习“地球上的大气”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按照“提出疑问、解决问题、精讲内容、融会贯通”这样一个步骤进行。在通过这一单元的自主学习后,学生对地球大气知识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也通过讨论或请教别的同学等方法得到了所提问题的答案,随后教师再进行详细的、有重点的讲解即可。
二、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上课打不起精神,尤其是传统的以书本为中心的授课,满满当当的文字,学生更加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尝试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当中,配合道具的使用,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活灵活现。这样一方面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也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主动学习的意愿,更好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比如,教师在讲解农业区、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以及交通运输的规划布局中,可以将学生引入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将学校比作一个开发基地,南面有河流,北面是平地,东面是居民楼,让学生分析农业区工业区以及交通路线应该如何布局,学生充分思考之后进行讨论,得出最优方案。
三、质疑性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之所以会变得懒惰,不爱动脑筋,是因为在学习中基本不存在问题,几乎所有能遇到的问题,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都会帮学生解答出来,这样就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教师应该给学生留出足够思考的空间,多提出疑问让学生去思考,多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解答,由此锻炼独立自主的能力,尝试用质疑性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还能让学生把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比如,教师在讲解“地表形态的塑造”这一章节内容时,可以先将问题给学生提出来,如:地表形态的变化和哪几方面有关,分别是什么,哪一方面的影响力最大,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分别包括什么,地球板块分为几个,褶皱和断层分别是怎样形成的等,一些重点、难点都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答案,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目的性更强,效率更高,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对于动态的影像在任何时候都比对静态的文字要感兴趣,如果整节课都面对枯燥的教材,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劲头,并且接收到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学习效率低下。教师可以尝试使用多媒体教学法,用图像、声音、动画取代枯燥的文字,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教材内容的画面感,把抽象的知识用形象、具体的多媒体课件表现出来。使用多媒体教学法,一方面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热情,帮助其产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另一方面也能把教师从传统的授课模式中解放出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就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机会和空间,努力营造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帮助高中学生减轻高考的思想压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创建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参与到课堂当中去,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进行改革和创新,教师应和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作者:熊年坤 单位:重庆市开县陈家中学
参考文献:
[1]田光进.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策略[J].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7).
[2]尚德永.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J].文理导航(中旬),2011(3).00
第三篇:高中地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分析
摘要:新课标提出了探究式课堂模式,要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为了更好地组织探究式课堂,教学领域提出了导学案教学模式,通过课堂“双主体”的模式,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突出老师的课堂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实践的基础上对高中地理导学案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探讨,希望可以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在高中地理中运用导学案进行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导学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地理属于探究性比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自己进行探讨的地方比较多,其也是高中的一个难点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攻破学科中的难点,高中地理教学就需要寻找一种适合课程特点、能够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辅助教学。导学案教学模式就是一种比较合适的教学模式,它改变了师生之间的传统角色,形成了“双主体”的课堂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突出了老师的课堂引导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适应新的要求,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充斥着高中地理课堂,老师不断创新,以寻求更高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质量,但是取得的效果甚微。地理课堂出现了投入与回报成反比的状况,这引起了很多教育界人士的重视,为了改变高中地理课堂的高投入低产出状况,导学案教学模式被引入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一、高中地理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首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高中地理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提供了心理依据。该理论提出,有效的教学就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通过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建构知识体系的教学情境和教学环境。其次,合作学习理论为高中地理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现在课堂中提倡适应合作学习,美国著名的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就指出:“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这就表明了合作学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而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就是为了完成同一目标而进行合作,它比较注重老师在课堂中的指导作用,而不是领导作用,强调师生之间应该进行良性的互动。因此,该理论为实施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合作学习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
二、设计高中地理导学案的基本原则
导学案在高中地理课堂实施的基本原则有四个,它们分别是:指导性原则,就是在导学案中一定要体现老师的指导作用,老师在导学案中体现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这些具有指导性的内容。层次性原则,就是所设计的导学案一定要有难易、主次的科学划分,让导学案更有条理,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理解。探究性原则,就是通过对课堂内容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深层次的思考,帮助学生更好、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生活化原则,就是在设计导学案的时候,一定要使内容与生活实际贴近,将生活中的案例引入导学案之中。
三、高中地理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1.学生课前自学环节老师一定要将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通过阅读课本内容,结合导学案中的预习策略进行自学,让学生提前对课堂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掌握,对重点难点了然于心,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老师课初检查学生预习状况在课堂的前几分钟,老师可以通过全部检查、个体抽查的方法,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以充分了解学生在预习时存在的问题,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课堂上讲课内容的主次。通过检查的形式也可以督促学生更好地进行预习。
3.课中合作探究老师通过检查学生导学案中的预习状况,了解了学生的问题所在,那么就应该进入解决问题的环节。在这个阶段,老师要提出具有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合作探究,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
4.课末老师评价反思在课堂的最后,老师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小测试,出一道具有典型性的题目,让学生在不看书的情况下解题,通过学生的解题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由老师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自我评价,最后老师反思导学案存在的缺陷,学生反思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有助于下次课堂更好地进行。
5.课后作业拓展巩固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所以,在课堂最后布置拓展性的作业对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是非常必要的。综上所述,导学案教学模式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也符合地理教学的教学特点。虽然导学案教学已经被大多数的高中地理课堂所运用,但是其适应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老师深入钻研地理课本,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深入全面的认识,再经过参考各种教参对导学案的设计以及老师根据不同班级的不同情况对导学案进行合理的调整,因班制宜,因材施教,可以让导学案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地理探究,从而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李颖 单位:辽宁省大连市旅顺第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王晓,杨军辉,翟禄新.新课标背景下地理教学导入模式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
[2]郑光湖.例谈导学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5(8).
第四篇:微视频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微视频资源是指在体验之中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之中融入全新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之中找到学习的真谛,找到知识的乐趣,享受教学的乐趣。微视频资源法的内容,一般情况下来说是指,在教学过程之中,改善传统的教学方法,从教学目的出发,满足教学需要,模拟出确定的场景,在虚拟的场景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在设身处地的场景之中体味到知识和经验带给他们的震撼。
一、地理视频资源的含义与来源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古代的地理学主要探索关于地球形状、大小有关的测量方法,或对已知的地区和国家进行描述。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而地理视频资源则是指,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将地理知识与视频相结合,从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方面,给人最为直观的感受。那么地理视频资源来源于哪儿呢?在这个信息时代,信息就在每个人的指尖,教学资源的来源也是更加多样化。它可以来源于动画,来源于歌曲,而那些记录性的电影,甚至是在特殊地貌旅游探险的视频,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地理视频资源。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视频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一)可以改变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方式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视频资源开发利用在于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微视频资源可以在主观和客观上刺激学生的好胜欲,使他们积极准备,在微视频资源的制作过程之中可以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在微视频资源的准备过程之中,学生会自己准备资料,用多种方式为自己“充电”,在“充电”的过程之中,他们会收获更多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在无形之中,提高了自学的能力,在准备的过程中,当然不会闭门造车,他们会与人交流,合作,甚至形成小团队,这种经历会提升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并在与他人的交流之中增长见识,意识到自己思维上的局限和硬件储备之上的不足,培养了谦虚好学的品质,养成了尊重他人意见的好习惯。而在微视频资源的制作过程中,对心理素质的要求就更加高了,在高自由的环境之中,对人的精神是一次很好的淬炼。当然,在微视频教学的过程中,功能更加注重在交流之中学习,在竞赛中学习。并且,在我们的对手身上,我们往往也能找到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是对手,也是朋友。尊重对手,就是尊重自己,微视频资源会教给我们,如何激烈而不失风度地竞争。在正赛结束之后,无论成败与否,都要优雅地谢幕,在赛后,胜不骄,败不馁,客观地分析得失,冷静地分析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找出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又或者让学生分享一下自己的成就故事,会彼此之间都能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和潜能。在此基础上总结交流时,这种积极的情感感受更会强化彼此的自我效能感。
(二)可以大大提升高中生的地理知识素养
微视频资源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微视频资源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微视频活动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内心感受、经验的能力。微视频资源法是指教师通过微视频资源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微视频资源中对理论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达到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目的。例如在讲到地形与地貌时,带领参与者去想像远隔了万水千山的地形与地貌,对地形与地貌的描述,他们的形成形态的描述,在他们描述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形态,联想活动可以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内心感受、经验的能力。他们的性格,爱好,能力,等等特质也就可见一斑了,再鼓励他们每个人根据自己不同的特质来发展规划,并明确目标,向自己的梦想进发。
三、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视频资源的运用策略
(一)高中地理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地理视频资源作为教学资源
微视频资源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理论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应该及时转变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体验式活动的主体。但是,并不代表对学生放任自流、随之任之,而是要求教师参与其中。教师的作用不仅是穿插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及为学生解惑答疑,更重要的是对整个活动现场的把握和调控,从而保证活动有效开展。
(二)高中地理教师应该运用合适的播放方式来增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微视频资源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来实现教学目的。这样可以使师生之间实现充分的互动。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之中最重要的部分了,在教学中的双向互动,往往能给课堂带来最好的效率。这样还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了解度,在彼此了解的前提下促进教学,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喜好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模式,学生也能根据老师的惯常教学习惯来调整自己。
作者:赵忠丽 单位:大洼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张芳.创新能力培养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环球人文地理,2016(10).
[2]旋晓伟,王林,王晓青等.信息技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3]杨宗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3).
第五篇: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高中地理是文科高考必考科目,其重点和难点内容比较多,做好地理的复习也至关重要,地理中的知识点很多,需要背诵的相对较多,而且复习的时间相对较短。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式,也是在复习方法中的一种创新。本文对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对地理知识和地理结构进行有效的融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导图;教学
随着高考的竞争越来越大,学生的压力也在随之加大,对于各个科目掌握程度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加。高中所学习的科目、知识都比较多,所以复习的时间紧凑,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在复习上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其中高中地理也不例外,而且知识点多、比较杂乱,在一个大章节里面就会有很多知识点需要学习和记忆,所以高中地理的学习成为学生和老师的一大学习难点和教学难点。思维导图具有将各类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的功能,具有条理清晰,简单易懂和容易记忆的特点。因此,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地理的教学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理解的能力[1]。
1思维导图的简介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图解的方式进行记笔记的方法。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用的技巧,将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用图文表达清楚,主题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连接,充分利用人类左右脑的功能,利用记忆、阅读和地位方式的规律,能够帮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之间进行平衡发展[2]。思维导图运用到地理中,是运用图示的方法将地理的知识点(概念、理论等)的联系进行合理表达。这种方法可以使数学中一些隐性的知识显性化,便于思考、记忆和表达。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可以加强地理知识点之间的逻辑,便于学生理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使用本方法,可以促进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导图能够整合所有知识点,便于学生在整体上的把握。
2思维导图与高中地理教学的结合现状
高中地理的性质是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想做好地理课的学习确实存在一些难处,首先,仿佛在学生和老师的心目中,“题海战术”的运用才是得到高分的制胜关键。学生忙于在做题目中获得成就感,老师忙于对教学方案的研究和习题的讲解方法的研究。对地理课的学习中只存在于学生和老师对章节知识点的简单梳理。其次,在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讲解内容大多属于基本知识,是对所有知识点的统一讲述,学生会因此感到枯燥、乏味和沉闷,失去对地理课的兴趣和热情。最后,对一些有上下联系的知识点还没有理解清楚的同学来说,地理课上老师教授的过程较快,完全没有达到对下一个知识点的效果,学习的效率因此而低下。针对目前地理学习的教学的现状,做好学生对知识点的归纳整合体系、逻辑思维的能力和独立运用各类知识点的能力的培养。思维导图具有将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效整理,在学生大脑中进行有效记忆的功能,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地理课的学习中,是一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3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3.1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够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更好的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但是就目前来说,学生并没有掌握好有效的课前预习方法,导致学生的预习效率不高,减少预习的热情。但很好的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增强地理的预习效果,所以教师更应该首先教授好思维导图的用法。在对地理进行预习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效果,再结合自己的时间来安排自己所需要预习的内容。在预习的进行中,找出关键内容作为思维导图的核心部分,然后再依据内容的重要等级排序。
3.2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课堂上,如果光靠老师按照书本的内容进行讲解,当书本上有很多相似知识的时候,学生很容易感到混乱,感觉力不从心。而教师适当的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能够有效增加学生的整体意识。教师以平常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不能够将平时讲的零散知识进行归类。另外,教师可以在课件上插入思维导图的运用,这样还可以根据思维导图上的顺序来进行讲解,从纵向或者横向来进行讲解,把整个思维导图内容讲透,有助于学生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固定的思维模式和内容。
3.3利用思维导图对已学知识进行强化:高中地理知识种类多样,但彼此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联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思维导图是一种教学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学生的自学工具。在复习课上,老师的教学结合思维导图的运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将各类知识点进行连接且清晰的表达出来,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知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在ppt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板书模式,在每个知识点处建立超链接,将每个知识点的典型例题添加在超链接处,这样既能对知识点的整合有帮助,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记忆,起到强化的作用。学生在复习课上课跟随老师的脚步进行深入的学习,在课前先自己学会进行思维导图的学习,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查缺补漏,找到自己所遗漏的地方。学生在整合自己知识网络的时候,也正是复习的时候,构建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需要对所有知识点进行巩固和学习,由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提炼和回顾。思维导图可以反映学生对已经学习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在对题目的解答过程中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对哪里知识点的不足。这些都可以反映出思维导图对地理学习的过程有个强化的过程。
3.4努力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思维导图: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起到的还是辅导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教师应该致力于对帮助学生建立思维导图,不管是在预习的时候,还是在复习的时候都有极大的帮助。在预习的过程中可以学生自己先建立一个思维导图,然后再结合老师上课的时候的思维导图来发现自己的重点是否偏离和知识归纳是否正确。
4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很好的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可以将原本零散的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归纳和系统化,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作者:彭素良 单位:娄底三中
参考文献:
[1]杨凌.概念图、思维导图的结合对教与学的辅助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6(06)
[2]周霞.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必修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第六篇:高中地理情境化教学模式研究
从高中地理教学现状来看,将课堂情境应用到高中地理教学中不但能有效地强化地理教学的效果,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实现地理教学目标。
一、要着手学生日常生活,构建贴近现实的问题情境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地理知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这样进行的教学能有效地利用知识迁移,能很好地做到理论与实际相关联,巧妙地把生活知识和课堂内容衔接起来并在教学中呈现出来。这样做的好处,能让教师减轻教学负担,顺利进入课堂知识教学,还可以让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下学习。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高中地理知识,学生平时只是缺少关注。比如,在讲授“热力环流”相关的内容时,为了更好地展现地理知识点,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一个情况,为什么家里都会把空调装在墙壁的上方,而把暖气装在墙壁的下方?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同学能告诉我原因。”进行这样的情境创设,很明显学生的兴趣一下就高涨起来,探究的意识也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教学后,学生通过了解课上内容对问题的原因就有了一定的了解。原来是空调在吹冷空气时周围的空气密度大,冷空气会做下沉运动,而暖气周围空气热会做向上运动,故此要把空调安在墙壁的上方,暖气安在下方。
二、通过教授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新课之前,教师一般都要通过对知识经验的回顾,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寻找之前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通过设置一系列的疑问,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新旧知识之间的矛盾,生活经验和科学概念的矛盾,常识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等,都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探究兴趣,形成积极的认知氛围和情感氛围,这些都是我们教学时用来设置教学情境的好素材。如,在学生的生活常识中,一般都觉得一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地球距离太阳近,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可为什么我们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气温很低反而是冬季?又如,青藏高原海拔最高,有“世界屋脊”的称号。海拔高,距离太阳近,获得太阳辐射就应该多,气温自然就高,可为什么夏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呢?针对这些类似认知矛盾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分析、解决认知矛盾,积极地进行学习探究,在达到新的认知水平的同时,还可以促进他们情感、行为方面的更进一步发展。
三、善于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不受时空限制的知识再现性,色彩多样的启发性等特点。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直观地展现不同形态的地理现象和规律,此外,多媒体教学还能够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勾起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简单来说,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能让教学内容抽象化为具体,难点化为易点。如,地理教学中有丰富的地理景观和故事。其中地理景观包括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地理老师通过网络搜索出相应的图片,将搜集到的图片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也可以用较多的图片通过PPT和Flash做成小短片,让学生感受世界各地的风景和地貌等。涉及的地理故事很多,比方说,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上搜集到的故事,如扑克牌中的地理、神奇的地理现象、地理趣闻等;教师还能凭自身的经验创编地理故事或者在故事中融合地理相关的知识。比如,学习“上升补偿流”这一概念时,运用多媒体展示表层海水在离岸风的作用下,形成离岸流,进而导致沿岸表层海水不断减少下降,而底层海水不断上升补偿的这一过程,这种演示形象生动,能让学生更好更快地对上升补偿流的概念进行理解,印象也会更加深刻。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只要不断深入探索与学生学习相配套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自身的求知欲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姜风莲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
参考文献:
[1]贺先锋.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1(9).
[2]杨晓波.浅谈高中地理情境教学[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11).
[3]李君.论中学地理教学中的情境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版),2011(4).
[4]陆志勇.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指导作用研究[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
第七篇:高中地理课堂中演示教学的应用
摘要:目前,地理课程已纳入高考范围,这就提升了地理的学科地位。因此要求教师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与此同时也提高了对地理课堂教学和学生地理素养的要求。但是现在高中阶段,学生对地理课程不感兴趣并且重视不够,而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这些因素使得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虽然,演示教学既能够为学生完美地呈现出不同的学习内容,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是有限的课时制约了演示教学的开展,阻碍了演示教学的广泛应用。与高中地理的教学实践相联系,简析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演示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地理课堂;演示教学;师生互动
所谓的演示教学法,就是教师借助多媒体或教具等教学工具,将影音信息、模型、示意图等直观的材料展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所演示的教学资料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演示教学法符合地理学科的特点,如果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够积极开展演示教学,不仅能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多样化,还能够激起学生的爱好,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演示教学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这也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知能力,在提升学生对地理课程重视程度的同时,使学生有兴趣学习,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以达到教学的目标。
一、演示教学应把学生作为主体
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堂演示中,教师也要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而演示教学的开展也要讲求方式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相关课程要求,依据学生对知识领悟的不同程度,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可以下达学习任务,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收集学习资料,并在小组内展开分析讨论,进而总结研究成果,在课堂上展示并分享。例如,在教学“海岸”时,教师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诸如山东半岛、南沙群岛、珠三角等作为学生的研究课题,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首先,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并引导学生分工完成材料收集,分析具体工作,然后形成总结材料,制作PPT,进行演示分享。在演示过程中,其他同学可踊跃发言提问,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也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演示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是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方式。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将演示教学与师生互动充分结合。通过PPT等交互式课件为学生演示地图等,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例如,在为学生讲解气温的水平分布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气温分布图,指导学生观察温度的变化和等温线的分布等,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然后展开课堂讨论,这不仅改变了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也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再如,为学生讲解地中海气候时,教师可以通过PPT为学生演示地中海气候的分布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地去寻找答案,在交流互动中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直观的多媒体将课程内容进行演示,有计划地提出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增强对知识的积累和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地理自然灾害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影音资料,让学生生动形象地认识台风、海啸、地震等灾害,并就所展示的影音资料展开交流学习,进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演示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是科技信息发展的产物,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延伸,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声像结合,集幻灯片、投影仪、声音、录像等于一体,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而在高中地理演示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使教学生动活泼,还能给学生直观的体验,使学生有兴趣学习,并自愿融入学习氛围中。例如,在教学“陆地水和水循环”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视频《灵动的水》,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入动画形象的“小水滴”,并以“小水滴”的视角走进水的世界,领略水的神秘和变化莫测。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水的多种形态,通过图片展示和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自然界的水循环。所以,在演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解决教学难点。总之,在当今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应加强对地理教学的重视。地理教学更应与时俱进,教学中不但要以学生为主,教师还要转变教学思路,避免单一的教学模式,应在教学中推广演示教学,增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并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和交流,让学生在生动的课堂氛围中加强直观体验,进而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积累和掌握,演示教学的开展可谓一举多得。
作者:梁伟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玄武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娟.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5).
[2]张兆颜.对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探究[J].考试周刊,2014(13).
第八篇: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促进了我国高中教育的改进。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理念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措施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的教学需求,新型的教学方式逐渐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在高中教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高中地理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其所涉及的方面比较广,如:自然、人文历史以及区域地理等。这就要求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地理方面相关的知识,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理念概述
高中地理教学创新理念主要是指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提高整个创新能力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目前,我国高中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高中地理在高考试题文综里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地理涉及内容较广,有些时候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会遇到困难,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地理的兴趣,对考试成绩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如果教师采用有效的措施,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上课前应好好备课,多思考什么样的课前引导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讲课前给学生讲一个相关的小故事,或者在讲课的课件中插入颜色丰富的插图,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认为这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例如: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第二节工业区位)》后的案例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区的区位选择。教材中主要是以美国为例,并提供了一些关于硅谷的地理知识,为了让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和了解相关信息,教师可以在课前安排学生收集一些关于美国的相关资料,如美国的气候图片、地理位置信息以及硅谷环境图片等,通过收集知识,让学生对教材有了初步的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对教材进行讲解,其思维模式比较固定,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从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了束缚。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先进的技术在高中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提高了教师教学的质量。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地理影视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目前,网络发展的速度较快,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应用,教师利用电脑图片将高中地理中比较抽象的知识进行转换,从而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实现了图片、语言以及知识的有效结合,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后的案例研究:中国的土地沙漠化问题。地理教材中只是给予了一段简单的文字概述,还有一张淹没在沙漠中楼兰遗址的景观图片和一张张毛乌素沙漠的景观图片。这样抽象的内容,很难让学生理解到相关知识。为了让学生知道中国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以及产生的危害,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软件制作相关课件,将我国近几年环境变化进行统计和分析,学生通过教师所指引的,得出治理荒漠化的措施,从而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
若想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需要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强化具有重要性。教师首先需要对自身的专业知识进行提高,只有对基础知识内容进行全面掌握,才能解答学生的难题。其次,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教师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就要对其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总之,由于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高中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潘春燕 单位:寻乌中学
参考文献:
[1]徐莉.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策略[J].知识经济,2016(3):151.
[2]周利琼.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8):143.
第九篇:高中地理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在对高中生进行综合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地理是一门至关重要的基础学科,该学科的重要性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就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展开论述。
一、加强生活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不是一直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所学知识越来越丰富,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地理教学也是如此。因此,为了使教学效果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也能得到保证,那么改进教学策略就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学习兴趣息息相关,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只有主观能动性得到提高,学生才能主动学习地理知识,再结合学生爱好,设置对应的场景,则可以达到更好的预期教学目标。教学是让学生进一步接近地理知识的直接途径,同时良好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对身边现象进行解释,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质量也会更高。新课程注重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的同时联系实践,这让人们对教学的重点发生了转移,开始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教导学生注重地理与生活经验的联系,运用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改进教学方法
高中生的学习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学生往往是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方式就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中任课教师的授课方法。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是很有必要的。由于书本上的内容更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的情绪,如果这时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带入一些故事的讲解,则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
三、优化师生关系
很多学者都对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实践证明,师者为尊的思想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程度,而只有营造一个和睦、亲善的环境,为师生的交流缩短距离,清除障碍,才能真正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首先,身为地理老师不能摆出师者为尊的形象,而是要和学生充分互动,利用课堂上自由讨论或课间时间与学生充分交流,获得学生对授课的第一手反馈,要真正了解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疑惑,这些都需要教师深入到高中生中间,才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攻克学习上的难关。
2.站在地理老师的角度,应该给学生一种亦师亦友,平等相待的感觉。教师应该对自己的角色有一个准确定位,即教师实际是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而不是绝对的主动位置,这要求教师需要有一个角色的转变,只要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让学生真正发自内心的敬爱、崇拜,那么学生就能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状态中。
四、如何运用地理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更新理念,增强心理沟通学生如果发自内心对一门课程产生喜爱,那么在学习过程中就会变得非常轻松,无论是地理还是其他课程都如此。因此,与学生保持顺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亦师亦友关系是地理教育之前的必修课。正式授课前,首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程度了解,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授课时应注意夯实基础,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要注重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可以说,学生会在与老师的沟通中更加尊重老师,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是以和睦的师生关系为前提。
2.合理引导,挖掘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很多观念的形成都是基于对事物的兴趣,而学生很多正在成型的观念也介于不理性和理性之间。所以,教师这个引导者的作用就显得极为重要,学生在步入地理这个奇妙的世界之前,可能会产生一些惧怕心理,而教师只要培养好学生的兴趣,就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贴近生活,倡导实践地理地理这门学科是奇妙的,能使一些人被它的魅力所迷醉,也能够使很多人产生排斥心理。天赋在某种程度上对学生学习地理的作用是必要的,不过并不是说没有天赋的学生就不需要学习基本的地理知识。任何一门科学都不能脱离生活、脱离现实而单独存在。贴近生活的教学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接触这门学科,更容易降低学生对地理的排斥心理,而让学生越来越喜爱这门学科,如此一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不再是难事。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可使学生对地理学习发挥更好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他们提高创新意识,这也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理念。
作者:芮勇鹏 单位:甘肃省庆阳第六中学
参考文献:
[1]狄井跚.如何运用地理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J].吉林教育,2012(3):16-18.
[2]马学忠.探究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3).
第十篇:概念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地理是高中生的必修科目,但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缺乏系统性,导致学生所学知识点较为混乱。教师在课堂中引入概念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强化学生的记忆,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此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由此可见,概念图的应用对高中地理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概念图简述
所谓概念图,指通过点与线的形式对信息进行分类以及串联的图式方式,属于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概念图的主要作用是对知识进行组织以及表征,为学生展示概念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相关事例进行证明,使得各个基本概念有机地融为一体。学生在学习时不应单纯背诵知识,应更为关注信息内在的联系及其规律,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以及建构,运用图表的方式表征各个层级概念自笼统分类到具体划分的过程。概念图正是利用图表的方式将学生所学知识变得可视化,且使知识更为有层次以及规律,以便学生学习。概念图由三个部分组成:节点、有关文字及其标注连接。节点便是指概念图中的概念。连接表示两个概念之间所存在的逻辑关系。通常情况下,通过连线的方式表现连接,连线并非是单向,可以多向连接。而文字标注是针对概念与概念之间而言,其作为连接的补充以及说明,具体揭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同时也分析了概念图的整体构造。
二、概念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1.分组制作概念图
部分教师在运用概念图教学时,往往只是单纯引导学生制作概念图。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任务,并未养成主动性,导致学生在概念图的制作过程中,难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概念图难以发挥其作用。高中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空间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思维。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制作概念图时,需激发学生对概念图的兴趣,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仅如此,地理知识点较为复杂、抽象,学生自己制作的概念图难免存在疏漏。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制作概念图的方式开展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通过与小组成员的交流与合作,让学生认识自己概念图中的不足。以“宇宙中的地球”一节知识为例,教师可以按照如下方式展开教学:(1)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要求各个小组根据课本知识,归纳整理概念,并制作概念图。(2)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各小组所制作的概念图,并要求各组检查每组概念图遗漏的部分,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等,并总结一张较为完整的概念图。(3)教师按照学生总结的概念图开展教学。教师按照上述方式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了全面、清晰的认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同时,教师的教学也更加具有针对性。由此可见,分组制作概念图,既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课程复习中的应用
课程结束后,教师既可以通过概念图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同时也可以将概念图作为考查学生的工具。通过概念图,教师可以将课程所学知识与学生既有的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部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往往不了解考题的考查范围,也存在答案不全面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同时也不清楚知识的总体结构。故而,教师在引导学生绘制概念图时,需向学生强调知识的整体性,以便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该节知识。教师可在课堂内容教授完成之后,要求绘制该堂课程的概念图。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确认学习方面的漏洞。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节知识为例,教师在授课完成后,可以要求学生制作相关的概念图。通过学生所制作的概念图,教师可以了解学生遗漏的课程内容,并重新向学生讲解。如,某学生在制作概念图过程中,忽视了太阳辐射的相关概念。教师便可在复习课堂中要求该学生着重复习该节内容。除此以外,教师还需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本节内容同其他小节内容之间的联系,如,本节内容与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而绘制更为全面的概念图。如此一来,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绘制的概念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也可以通过概念图加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得复习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的复习效率也得到明显提高。高中地理教师将概念图引入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整理课程内容,同时也帮助学生构造完整的知识体系,无论是对学生的学习,还是学生的复习都具有积极意义。而学生通过绘制概念图,也能对知识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
作者:李士杰 单位:吉林省东辽县第一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张雅美.概念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S1):39-41.
[2]宋观龙.高中地理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现状与教学效果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