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的地位也逐步的稳固,其中在生物医学工程、语音与图像分析、自动控制以及无线电通信方面有着显著的地位,在互联网+下,也已经与互联网进行了相应的结合,从而促进了电子信息的发展与创新,本文结合教师的教学经验对互联网+下电子信息进行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生物医学工程;电子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到来以及在其推动下,在对于电子类信息专业技术的教学模式中人们更重视的是适应现代的科学技术,例如信息加工、人工智能以及网络技术等新的科学论述与成果,学习的思维方式也创新了起来,如微课、慕课、视频公开课,虽然比传统式的教学方式的思维方式要好很多,但是依旧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的局限在于只是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对知识的进行推动,然而在研究知识能力培养这一方面有所忽略,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网课的了解,对其进行与研究。
一、“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互联网的地步已经发展为了基础的设施,随着互联网教学的模式开启,它已经渐渐演变成非常重要的教学工具,甚至在今后,都会是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的工具,同时,互联网技术学习是离不开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通信、计算机等这些辅助的工具。由于它是新兴起的课程模式,因此目前为止,在于大多数高校的衔接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一些教材不得不被消除,由于这一系类的原因,最终导致了教学的安排以及实施;再加上有些教材偏向于理论知识,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成无法满足学生自学的要求,在此期间,很多学者对其付出了贡献,引入了西方的讨论式、翻转课堂、启发式等一些教学理论,并从中研究出了对现在时代的教学改革,然而,目前依旧停留在理论的表面上,而对教学有使用性质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依旧未能研究出来。总的来说,目前的教学的问题主要有教学内容不够新颖,与其他相关门课之间缺乏联系,而学生所学到的理论也仅仅只是课堂上讲授来讲述传授,却很少让学生进行实操,导致与现代电子技术的脱节,从教师方面,由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一,有些教师的知识层面比较差,无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能力,而且在创新精神方面也比较薄弱,从而难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如今互联网依旧快速发展的趋势下,互联网课程也已经从计算机专业发展到了其他电子类的专业上,例如信号处理、微电子专业、通信工程、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等专业,内容也随着教学对象的变化以及新技术的到来而改变着,内容背景也已经从单一的计算机网络发展到了其他的信息处理系统上,近几年的技术改革中,计算机内容的改革主要在于互联网+上,而在教学内容上有些减弱,因此,在互联网的教学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需要紧跟着互联网发展的趋势,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使课程的内容与社会需求紧密关联。
二、更新教学内容及改革教学体系
通过对本科阶段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的研究,围绕着相关的专业技术知识、基本的内容以及在未来可能涉及到的信息技术,首先对信息科学应用领域进行总体介绍:(1)计算机及互联网,在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以及计算机互联网现在的发展状况,需要先掌握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教学知识点包含:①计算机科学所包含的内容;②计算机互联网的概念与发展前景;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2)物联网与互联网的结合,首先对物联网的概念进行了解,之后使物联网与互联网相融合,从而使人类社会和物理系统进行了融合,在这一过程中有一个非常强大的中央计算机在支配着,以此来对基础设施、设备、机器和人员的一种控制和管理。(3)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首先了解到为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的主要手段是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主要知识点包含:信息技术的概念,以及信息的一般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4)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基本内容,信息的存储以及传递的基本手段与技术就是多媒体,主要了解与掌握多媒体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多媒体中的音视频信号的处理流程和未来发展,主要知识:多媒体的基本概念,音视频的编码以及图像的编码以及在音频信号处理的技术。(5)人工智能技术等与互联网结合的运用,对于人工智能的概念需要掌握,对于机器学习的所有相关的知识及其基本形式的掌握,其内容包含计算机智能的原理,如何制造出与人脑智能相似的计算机,能够使计算机的应用实现更高层次,人工智能的运用范围如今正在逐步的发展中,未来将涉及到哲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心理学等领域,它的范围也在渐渐超越计算机的适用范围,从互联网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长期发展,必须要于互联网、物联网相结合,这样才能突破甚至更高一层的发展,而如今的互联网学科也需要借助人工智能工具才能向智能网络方向发展。
三、电子信息技术教学改革创新
在教学方面的改革,应当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首先电子信息技术的教学课程需要跟紧当代的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及时更换教学内容,而对于教师队伍也应当进行培训,教师能力的高低是直接影响到电子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教师队伍以及先进的设备,都是很难取得一个满意的教学成果,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这一方面,学校应当极为重视,通过对教师的多加培训以及对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关注,优化教师的知识层次,打造出一支理论知识雄厚以及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其次,对教学模式采取灵活性以及加强实践教学,在讲述电子信息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时,教师应当结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进行改变学习的模式,对教学模式采取强化的方式,例如电子信息技术中电子产品工艺训练,比如在如何装配原件、接着调整路线以及焊接元件、对电路应如何维修以及测量元器件等工艺可以反复强化训练,在强化训练中学习到它的相关知识并加强记忆;而时间学习在教学模式中更是不可缺少的,学校可以让一些优秀的教师带领优异学生进行一些项目的研发,通过这一研发,既可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也能够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同时,对实验环节进行了优化,不再是实验环节单一枯燥,同样的,学校也可以组织实践小组,而实践小组的成员由学生以及资历深厚的教师组成,对小组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与常规仪器的操作。最后,对于课程的创新,教师可以结合现展的情况而设定一个比较有新意的课题,在实践过程中,对于遇到的难题,教师进行相关性的引导,让学生根据线索寻找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自学以及创新的能力。
四、总结
电子信息专业技术的改革创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所在,电子信息专业技术的改革应该与互联网相互结合,通过与互联网技术理论知识结合既可以有一个严谨的理论体系,在对学生的教学中融合工程应用以及产品的概念,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其强化学生互联网的思维,从而引导学生跟进互联网的步伐,对互联网的发展规律有所了解,由此掌握互联网和社会变化的发展趋势;结合互联网的发展,对教师队伍的知识层次进行提升,对课程的改革应当偏重于实用,侧重融入最新(上接第175页)的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主流的计算机技术,由此发挥课程实用的最大化,使学生能学以利用,能更好的适应时代信息化的发展,在对对最新课程的学习,不单单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的传授,还应当结合实践性的学习,从实践中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增强,并通过实践使学生对专业课兴趣的增加,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培养创新能力极强的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文艺,张继荣.通信工程专业工程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04):121-124.
[2]林训超.浅谈电子信息技术专业建设改革特色[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02):102-103+106.
[3]欧阳玉祝,蒋剑波,王广成.协同创新背景下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01):173-175+205.
[4]李陶深,苏一丹,宋玲,胡强,韦兆文.建立适应创新教育的计算机与电子通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S1):1-3+6.
[5]付智慧.《移动互联网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16(25):82-83.
作者:郭美丽 单位: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