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简史范文1
第一,正确分析判断形势,以思想认识的提高来增强做好科协工作的信心和责任。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创新创造日新月异,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科技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从多年的实践看,地区间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科技发展水平的竞争,特别是随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这种特征也越来越明显。**作为贫困地区,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公众科技意识不强、科技发展水平较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推进**的、跨越发展,必须下决心解决这方面的问题。科协作为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承担着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责任。各级科协组织和领导干部一定要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性,牢固树立“有为才能有位”的思想,切实增强信心,主动出击,激情干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二,完善工作思路,以思路的创新来推动科协工作的有效开展。思路决定出路。科协工作要围绕科学发展、搭建服务平台,建立长效机制、推动资源共享,提升服务能力、务求工作实效,切实发展好桥梁纽带作用。具体讲,就是按照“三个一”的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中心,就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科协工作必须紧扣这个中心,服务这个大局;抓住一个重点,就是科普工作,科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这个重点,不断改进方法、提升水平;。
第三,紧盯关键环节,以重点工作的突破来提升科协工作的针对性和影响面。科协工作量大面广,必须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必须看到,科协组织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任重道远、大有可为。科普工作要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要紧紧围绕我市马铃薯、草畜等支柱产业、设施农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突出农民增收,在全市范围内评选树立一批科普示范基地,带动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落实科普惠农的各项措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继续坚持办好科普报、科普杂志,坚持科普大篷车“三进”(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宣传教育群众,提高公众科学素质。
要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积极争取项目,择优扶持发展农技协和科普带头人,树立一批典型,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增强科技意识,形成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要突出素质教育,按照学校欢迎、学生喜爱、家长乐意的工作要求,通过举办报告会、开展主题科普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培养学生科技兴趣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
第四,改进工作方式,以良好的作风和工作方法创新来提升科协工作水平。要大力弘扬六盘山精神,克服等靠思想,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增强干事创业的激情,卓有成效开展工作。。
科学发展简史范文2
伟大的实践呼唤和孕育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指导和推动伟大的实践。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化的新成果,是顺应时展和实践要求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必须把科学发展观真正体现在发展实践中,进一步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在落实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科学发展观主题是发展、关键在落实。
只有落实,才能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实践和行动上的自觉性与坚定性,来自思想和认识上的自觉性与坚定性。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很快就在全党全社会形成了学习贯彻的浓厚氛围,逐步深入人心,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应清醒地看到,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绝非易事。当前,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发展观念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仍然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GDP增长,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为本对立起来,有的还在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的方式来谋求所谓的发展,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就在于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发展实践中。事实上,贯彻落实的过程就是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就是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使之符合客观实际的过程。只有在深入实践和认真落实的过程中,我们的认识才能跟上实践发展的要求,才能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
只有落实,才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发展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加剧等。科学发展观是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科学理论。但再好的理论,如果不与实际相结合,不落实到实践中,也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重要价值和巨大威力。学习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只有通过扎扎实实的具体工作,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践中,才能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破解发展面临的种种困惑和难题,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只有落实,才能不断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理论指导和推动实践,实践丰富和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是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同任何科学理论一样,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因此需要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把科学发展观真正体现在发展实践中,才能不断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并继续丰富、发展和完善这一理论。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当前,重点是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好就业再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上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问题。
把全面发展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一同部署、一同落实。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只有在经济、政治、文化的互动中,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把全面发展的目标变为现实,就必须在实践中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大文明建设同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统一起来,一同部署、一同落实,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通过和谐社会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全面发展。
把协调发展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把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协调发展的任务一同部署、一同落实。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各种不协调、不平衡的现象,协调发展的任务很重。把协调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最重要的就是在组织和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时,在制定发展规划、实施发展政策、采取发展措施时,坚持做到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协调发展,关键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使人与物的发展协调统一;正确认识和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使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以及不同区域之间发展协调统一。
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把发展经济与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任务一同部署、一同落实。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必须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下功夫,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必须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着力解决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必须在发展循环经济上下功夫,大力节约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在加大环境治理上下功夫,彻底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必须在控制人口上下功夫,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和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障体系
。确保科学发展观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就必须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构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全方位保障体系。
加强理论武装工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凝聚人心的旗帜。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克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就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工作,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通过学习,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而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强的思想保障。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党的干部队伍是党的事业的骨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工作、各项任务,都要靠各级领导干部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去实现。当前,干部队伍的素质从总体上与治国理政的要求是适应的,各级领导干部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也要看到,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素质不高、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因此,要确保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科学发展简史范文3
[关键词]实践;科学发展;发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6-0139-02
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依据
200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一个更高的层次、更重要的角度强调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2010年2月3―7日在中央党校举办了省部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专题研讨班。十七届五中全会把它作为“十二五”经济发展的主线,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新的发展中中国继续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突破我国资源短缺瓶颈制约的现实要求。从我国进入21世纪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面对的资源问题――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从小到大课本上讲的:地大物博。现在我们改一个字地大物溥。我国的矿产资源总量在全球排第三位,但人均水平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60%;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在全球排第6位,但人均水平是全球的1/4(25%);。能源资源――三大常规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从煤来说我国总量在全球第三,但人均不到全球平均水平的60%,确实是总量大,人均少。进入21世纪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2007年、2008年、2009年来超过50%。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21世纪的发展中我们突破资源短缺瓶颈制约的现实要求。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缓解我国生态环境恶化压力的现实要求。我国现在生态环境的态势:局部改善,总体恶化。三大常规性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废弃污染(垃圾污染)和荒漠化严重。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量现在是世界第一;二氧化碳的年排放量按我国的统计现在美国第一,我国第二。若干年后我们可能超过美国。现在面临着和生态环境有关的国际压力:一是国际责任方面的压力。二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以生态环境为借口对我们中国设置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才能实现低排放,低污染。才可以缓解生态环境恶化压力,才能从根本上转变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可持续发展的压力,真正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适应全球经济新调整的现实要求。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的经济进入了深度调整期,一是速度的调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在调整,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前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从2002―2007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是4.4%,从全球发展的角度来讲这是个中等偏上的水平,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在2003―2007年,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0%以上,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外部环境比较好。但是,2009年全世界的经济是负增长,2010年后世界经济开始复苏达到2%,主要发达国家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会较低,2009年美国、欧元区等16国、日本都是负增长,美国占全球总量的25%,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之和是全球总量的50%~60%,如此比重的发达国家经济体的经济增长乏力,很难带动世界经济很快进入一个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的调整。美国为什么发生金融危机?美国人高消费。中国人光挣钱不花钱,美国人挣钱不多,花钱很多。这是表面现象,深层次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失衡,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金融监管乏力才引起的。今后若干年内美国等西方国家消费率会有所下降,人们也总结经验了,得向东方国家学,向中国学存点钱,储蓄率上升,意味着国际市场需求量会相对缩小,三是贸易格局的调整。全球贸易的增速会下降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强化。在“后危机时代”,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抢占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把握好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我们怎么样适应这些新特点,如何适应全球发展的新的挑战,只有一条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不管是从中长期发展和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来看,还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适应全球经济新调整迎接全球经济新挑战的现实要求来看,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不能实现新发展的关键时期。
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内涵
(1)经济发展的内容。在很长的时间内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从全球发展过程中也是这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少10~20年时间,到20世纪60年代前,对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不加区分。其实在我国改革开放后一定的时间里,也有这种看法。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什么?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包括生产部门的实物增长和服务部门的劳务增长在内的实际产出的增长。
在一定的时期以后,经济总量虽然有所增加,经济活动的规模有所扩大,但社会经济结构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变好,甚至恶化,收入分配状况没有变好,收入分配的差距拉大了,进而引起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中尖锐的矛盾和问题。典型的就是拉丁美洲国家,一些拉丁美洲国家在经过10~20年较高增长后,在20世纪80年代陷入了所谓失去的10年。这种发展的实践引起了人们的深思,经济发展到底等同不等同于经济增长?最后人们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那么,经济发展是什么?经济发展中不仅要包括GDP的增长,还要包括经济结构向合理化、高级化、高度化演进。用我国的语言就是优化升级。现代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是包括经济增长,随着经济增长而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分配改善、生活提高、福利增进、制度创新等所有内容在内的经济进步的一整个社会过程。
(2)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是社会经济活动中实际产出量的增加。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资源、劳动、资本这些生产要素投入的方式、结合的方式、消耗的方式并产生效益的这些具体方式有机结合而成的过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在工业化的推进中,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的经济增长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实现经济增长的,形成经济结构的,进行收入分配的,表现生活质量的,影响生态环境等这些具体方式有机结合而成的总体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在工业化的推进中,经济发展要在转向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之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收入分配的更加公平合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能源资源的节约等这些内容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转型。它是在更高层次上,更重要的角度,更全面的对我们经济建设中推动经济转型的一个总体认识。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发展阶段的敏锐洞察,是继续推进中国现代化航船的战略抉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任务和路径选择
(1)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特征和面临的矛盾。①经济增长高度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2001―2008年我国的进口率从2.1提高到7.9,外贸依存度从38.9提高到59.8,投资率由36.5上升到43.5,消费率由61.4下降到35.3,我国的居民消费率是世界上所有经济体中最低的。投资严重偏高,投资率高,出口率高,关键是储蓄率高,在储蓄率保持高水平的情况下,想要压低投资和减少进出口率事实上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储蓄率高?有三个决定性因素:一是人口结构和居民的消费结构。二是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三是经济体制和政策因素。②经济增长高度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扩张,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还出现了重化工业加快发展的,为什么大家对发展重化工业这么感兴趣?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还是我国的财税体制对工业发展有激励作用。地方政府为什么愿意搞重工业?因为它投资规模大,增加值率大,增值税率大,对GDP作用大,效益大。如果地方政府不是以增值税为主体的话,可能会发生变化。③经济增长高度依赖生产要素的高强度投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偏低。④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生活水平没有随着经济的增长同步增长。⑤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但我们的发展理念中对人力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偏低。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①转速度。从高速的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持续和稳定适度的增长转变。②转需求。外需带动型经济向内需拉动型转变,力足扩大内需为主,把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结合起来。③转支撑。从技术引进依赖型经济向自主创新支撑型经济转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继续参与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自主创新。④转资源。从资源支撑(消耗)型经济向资源节约型经济转变。⑤转结构。以提高居民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来推进国民收入分配标准。一是调整政府与企业的收入分配关系。二是调整政府与居民收入的分配关系。三是调整居民与企业的收入关系。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在“加快”上下工夫,见实效。一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二要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要坚持不断地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还要在重视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民生上下工夫。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重要着力点。
科学发展简史范文4
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在落实
科学发展观是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科学发展观主题是发展、关键在落实。
只有落实,才能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实践和行动上的自觉性与坚定性,来自思想和认识上的自觉性与坚定性。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后,很快就在全党全社会形成了学习贯彻的浓厚氛围,逐步深入人心,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应清醒地看到,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绝非易事。当前,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发展观念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有的仍然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GDP增长,有的依旧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以人为本对立起来,有的还在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的方式来谋求所谓的发展,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就在于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发展实践中。事实上,贯彻落实的过程就是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就是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使之符合客观实际的过程。只有在深入实践和认真落实的过程中,我们的认识才能跟上实践发展的要求,才能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与坚定性。
只有落实,才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如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经济发展同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加剧等。科学发展观是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科学理论。但再好的理论,如果不与实际相结合,不落实到实践中,也不能发挥其指导作用、重要价值和巨大威力。学习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只有通过扎扎实实的具体工作,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实践中,才能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破解发展面临的种种困惑和难题,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只有落实,才能不断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理论指导和推动实践,实践丰富和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是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同任何科学理论一样,科学发展观是一个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因此需要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把科学发展观真正体现在发展实践中,才能不断探索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并继续丰富、发展和完善这一理论。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
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把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放在首位,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当前,重点是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切实解决好就业再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上学、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问题。
把全面发展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一同部署、一同落实。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只有在经济、政治、文化的互动中,才能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把全面发展的目标变为现实,就必须在实践中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大文明建设同和谐社会建设的任务统一起来,一同部署、一同落实,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通过和谐社会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和全面发展。
把协调发展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把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协调发展的任务一同部署、一同落实。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各种不协调、不平衡的现象,协调发展的任务很重。把协调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最重要的就是在组织和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时,在制定发展规划、实施发展政策、采取发展措施时,坚持做到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协调发展,关键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使人与物的发展协调统一;正确认识和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使当前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协调统一;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城市发展与乡村发展以及不同区域之间发展协调统一。
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把发展经济与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任务一同部署、一同落实。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与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当前,必须在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下功夫,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必须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着力解决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必须在发展循环经济上下功夫,大力节约资源,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在加大环境治理上下功夫,彻底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必须在控制人口上下功夫,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大力提高人口素质。
建立和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保障体系
。确保科学发展观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就必须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构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全方位保障体系。
加强理论武装工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的思想保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凝聚人心的旗帜。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克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就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工作,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通过学习,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而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强的思想保障。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党的干部队伍是党的事业的骨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各项工作、各项任务,都要靠各级领导干部带领广大党员和群众去实现。当前,干部队伍的素质从总体上与治国理政的要求是适应的,各级领导干部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也要看到,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论素质不高、执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工作作风不实等问题。因此,要确保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科学发展简史范文5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这一战略目标,以“十大工程”为抓手,充分发挥山水优美、文化灿烂、生态优质、物产丰富、区位优越、品牌响亮六大优势,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严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开放发展、集约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突出科学发展的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新型工业示范、景区景点示范、特色村镇示范等重点领域,积极开展创建工作,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到**年,力争实现GDP469亿元,年均增长13.9%;人均GDP继续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收入50亿元,年均增长18%,人均财政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5亿元,年均增长22%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260亿元,年均增长16.6%,其中创汇3亿美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2:44.6:4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继续保持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达到46%以上。
到**年,力争实现GDP740亿元,年均增长13.3%;财政收入80亿元,年均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4亿元,年均增长14.7%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400亿元,年均增长15.4%,其中创汇5.7亿美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6.9:44.1:4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城镇化率达到50%。
。按照科学发展理念,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重视人的地位作用、利益权利、价值尊严、生命发展,走和谐文明的发展道路。(3)坚持发挥优势的原则。充分发挥**六大优势,抢抓机遇,错位发展,提速增效,努力实现争先进位。(4)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明确示范领域,实现重点突破。(5)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统筹抓好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重点领域、建设要求和具体任务
(一)建设科学发展的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
发展目标:争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确保服务业占GDP比重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到**年,服务业增加值达217亿元,年均增长13%;服务业从业人员35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口的40%以上。到**年,服务业增加值达363亿元,年均增长1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口的比重达50%以上。
建设要求:以积极争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大改革力度,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扩大生产服务业与发展完善生活服务业、提升城市服务业与拓展丰富农村服务业紧密结合,加快结构调整,增加投入支持,尽快走出一条符合**发展实际、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服务业改革发展之路。
具体任务:加快旅游产业优化升级。大力实施以**风景区为龙头的旅游综合开发提升工程,突出山、江、湖、城、街、点、村等重要节点建设,重点实施总投资405亿元的92个旅游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西大门综合开发、新安江延伸综合开发、太平湖旅游度假区、歙县城区“百亿”工程改造、中法乡村旅游合作项目、东**旅游度假区、屯溪老街保护开发等重大项目,全面改善旅游服务设施,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节庆赛事、商务会议等旅游新型业态,积极打造雨润高尔夫高端休闲、乡村徽文化体验、环太平湖休闲度假等3-5个特色旅游功能区,推动旅游产业不断优化升级。
实施文化精品打造工程。重点实施总投资53亿元的文化产业精品重大项目25个。认真抓好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全面启动**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组织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强力推进徽文化长廊建设和文化产业创意园区建设,大力发展以广告、软件、动漫、设计为重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培育形成3-5个具有规模优势,集研发、投资、制作和培训功能为一体的创意产业集群,不断提高文化产品创新能力,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继续位居全省前列。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铁路枢纽、高速公路和机场,以构建区域性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推进**海宁国际物流园区、永佳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等物流项目建设,积极谋划**现代物流产业园、**市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铁路站前综合物流中心等项目。鼓励和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落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物流资源,改造传统物流,发展电子商务,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效率和运作质量,培育3-5个交易主体组织化、组织方式现代化、交易商品标准化的大型批发市场和5-10家规模化物流企业。
(二)建设科学发展的新型工业示范
发展目标:到**年,全市规上企业数达600户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达49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0%以上,打造2个百亿元产值产业,3个50亿元产值产业。到**年,全市规上企业数达800户以上,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达850亿元,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2%。
建设要求:以经济技术开发园区为载体,发挥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和壮大优势产业,推进区域集中、产业集聚、产业链延伸。加快构建一批优势显、体系全、规模大、品牌响的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示范企业。
具体任务:加速经济园区建设发展。以特色园区建设为载体,坚持存量扩张与增量引进相结合,全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承接长三角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突出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电子、新型印刷包装、新型旅游产品、新型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丝绸服装等产业,近期重点抓好181个总投资66亿元的在建工业招商项目和83个总投资27亿元的新签项目建设。按照“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重点产业集中、同类产业和相关产业向工业园区内的功能专业区集中”的要求,认真制定园区发展规划,完善园区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以**市循环经济园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到**年,建成园区面积达到40平方公里,园区累计完成投资达200亿元以上。
加快工业技改创新步伐。认真落实国家、省产业振兴规划,瞄准国家产业导向,立足本地特色优势,积极谋划和编制储备一批优势产业发展项目,力争国家、省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加快企业创新体系建设,鼓励企业紧盯行业发展前沿,加大工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力度,支持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打造高层次人才聚集区、产学研结合密集区、科技成果转化汇集区。加大工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投入,大力推进省“百千工程”146项总投资71.4亿元重大技改项目和61项总投资11.4亿元技术创新项目建设,3年内完成工业技改投入100亿元以上。
加强优势产业培育指导。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积极推进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促进各类要素资源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聚。不断加大重点骨干企业培育力度,引导和推动企业上市发展,努力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集团。近期重点做大做强**永佳(集团)有限公司、**兴乐铜业有限公司、**谢裕大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嵊峰针织有限公司等40户骨干企业,使之成为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新型工业示范企业。
(三)建设科学发展的景区景点示范
发展目标:到**年,全市旅游接待总量3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3%以上,其中入境游客120万人次,入境游客继续保持全省60%以上份额;4A以上景区达24个,其中5A景区1-2个。到**年,全市旅游接待量4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0%以上,其中入境游客170万人次;4A以上景区达29个,其中5A景区3-5个。
建设要求: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由景区带动型向景区、城市双带动型转变,由单纯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养生等复合型转变,由旅游、文化、生态相对独立成长型向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型转变,由偏重资源供给型向资源、市场结合型转变,由徽文化单一型向徽文化与佛文化、道教文化、红色文化以及“海派文化”叠加联动型转变,重点抓好精品景区景点打造、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整体营销、旅游新型业态打造、文旅深度结合、旅游商品开发、乡村旅游发展、旅游区域联动、旅游发展环境优化、旅游对外开放、旅游信息化、旅游人才培养等十二个方面工作,努力实现旅游经济超常规发展,突破性增长。
具体任务:加快景点景区改造升级。进一步加强**风景区的保护、开发和管理,通过注入科技因素、挖掘文化内涵、加强资本运作、发挥品牌效应,实现山上山下互动发展,努力把**风景区打造成世界一流精品景区。同时,积极推进西递、宏村、呈坎、潜口、唐模、棠樾、雄村、东**、屯溪老街、徽州古城、齐云山、牯牛降等重要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加快18个4A级景区改造升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突出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乡村旅游示范村、农家乐示范户开发建设,到**年,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200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达200亿元,从事乡村旅游开发的村达200个,“农家乐”接待户达2000户。
切实抓好旅游市场营销。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上下联动、市场运作”,全力实施旅游“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不断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加强与境内外主流媒体合作,通过媒体策划、网络宣传、重大活动等形式,深化**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精心打造一批知名旅游品牌,包装推出一批特色旅游线路,巩固拓展一批大型节庆赛事。加强与周边旅游城市合作,打造3-5个全国百强旅行社,在旅游区域联动上寻求新突破。
着力优化旅游发展环境。抓好旅游服务标准化建设,强化旅游综合执法,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改善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停车、标识、咨讯、应急、救援系统,构建完善的旅游营销、服务、管理信息化网络。加强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抓好以屯溪老街“徽商诚信街”为龙头的诚信建设活动,打响“诚信经营”、“诚心服务”的新徽商品牌。
(四)建设科学发展的特色村镇示范
发展目标:到**年,全市特色乡镇增加到50个,全市50%的村达到新农村建设市级“十有”标准,初步建立具有**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市农业增加值达43亿元,年均增长3.4%。到**年,全市特色乡镇增加到80个,全市80%的村达到新农村建设市级“十有”标准,基本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全市农业增加值达51亿元,年均增长3.4%。
建设要求:以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总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全力实施新农村建设巩固拓展工程,积极培育特色乡镇,加快建设新农村“十有”达标村,带动全市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具体任务:着力实施“八个一批”和“1122”计划。近期实施重大项目56个,完成投资77.6亿元,加快建设一批示范村,做大一批特色生产基地,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批农村基础设施,打响一批乡村旅游品牌,抓好一批农村民生工程,打造一批新型农村要素市场,力争到**年,培植10大产业基地,培育10大龙头企业,争创20个知名品牌,争上20个农业产业化重大项目。
积极推进特色镇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围绕乡镇的产业特色和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工业带动、资源开发、商贸流通、旅游度假等特色突出、各具优势、设施良好、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小城镇群体。重点抓好以汤口镇、西递镇、宏村镇等为代表的旅游经济型,以北岸镇、奕棋镇、金字牌镇等为代表的工业经济型和以闪里镇、五城镇、耿城镇等为代表的商贸综合型等20个特色镇建设,不断增强特色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培育更多的特色乡镇,构建产业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型城镇建设体系。
加快重点示范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和新农村建设市级“十有”标准,围绕发展农产品基地、乡村旅游、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快100个重点示范村建设,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积极打造一批旅游特色村、文化生态村、种养专业村、加工贸易村。注重发挥重点示范村的示范引导作用,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成立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各区县和市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示范区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组织协调,具体工作由市发改委承担。建立科学发展示范区创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及时研究和解决创建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全面优化环境,形成齐抓共管氛围。科学发展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全民工程。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都要以科学发展为己任,强化机关效能和制度体系建设,围绕项目建设,抓服务,提效率,强管理,不断优化政务环境,努力提升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科学发展简史范文6
市委第十指导检查组组长籍之伟传达了中央和市委有关指示精神,并对团市委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团市委副书记方力主持大会,并作工作部署。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既是团市委系统党员干部的政治责任,同时对于推动共青团工作和首都志愿服务事业再上新台阶,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指导检查组的指导帮助下,周密谋划、精心组织,扎扎实实地做好团市委系统的学习实践活动,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充分认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要认识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的重要举措;是适应世情国情党情变化,推动长远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北京共青团组织在新形势下开创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二是正确把握工作目标要求,确保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要在深化认识、解决突出问题、构建长效机制和改进作风等各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推进团的工作和志愿服务事业取得新进展。要以奥运志愿服务工作成果转化为契机,构建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巩固“志愿、公益、创业、成才”四个工作支柱,找准共青团工作推进科学发展的着力点;要围绕“四个全面”的工作目标,不断拓展共青团组织推动科学发展的工作空间。四是切实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要落实领导责任,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体制;要分阶段推进,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序;要推进当前工作,做好统筹兼顾。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党的事业中始终发挥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既是党和国家的重要任务,也是共青团的重要任务。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团市委高度重视,前期准备工作行动迅速、扎实认真,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团市委要切实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为今后全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发挥榜样作用。一是充分认识搞好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团市委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对于第二批、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导向作用,直接影响到全市学习实践活动能否取得实效。二是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市委精神,始终坚持正确方向,认真组织好各个环节的活动。在指导思想上,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突出“坚持科学发展,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主题,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把握“处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的重点,抓好“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三个“着力”。要努力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要贯彻落实好“坚持解放思想,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正面教育为主”四条主要原则。要坚持从本部门的实际出发解决重点问题,确保所有阶段和环节得到扎实推进和落实。三是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际效果。要落实领导责任,加强分类指导,积极探索创新,注意统筹兼顾。
团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为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三个阶段,从10月上旬开始,到2009年2月下旬结束,按照前期准备、组织学习培训、广泛开展调研、解放思想讨论、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总结测评等11个环节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