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秦兵马俑课文范例6篇

2024-09-29 来源:华拓网

秦兵马俑课文范文1

一、视听冲击,激情导入

师(谈话导入)1974年春天,在西安临潼,掘开那厚厚的黄土,一支沉睡千年的军队醒了,它震撼了整个世界。它就是——(引读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穿越”到这神奇的地下王国去,领略一下它的风采。

师:欣赏了秦兵马俑,你最想说什么?

生:兵马俑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数量很多。

二、图文结合,感受宏大

师:刚才我们通过画面感受到兵马俑“规模宏大”,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轻声朗读的第二自然段,划出有关语句再读一读。

(生交流汇报。)

(1)“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可以感受规模宏大。(相机圈点勾画,电子白板出示)

(2)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有14260平方米。俑坑里的俑有6000个左右。写出了兵马俑面积之大,数量之多。(相机圈点勾画,电子白板出示)

(3)(走进大厅……)

师:“鸟瞰”是什么意思?(从高处往下看。)

(电子白板出示一号坑的鸟瞰图)从高处往下看,你看到了什么?

(4)生: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电子白板出示)

师:正是这“一行行,一列列,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秦国大军横扫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他们简直就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

(引读:走进大厅……)

在这一板块中,给学生充分朗读课文,走进文本,在字里行间感悟文本,边读边划,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充分应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思维状态,课堂相机应用电子白板的对象“显示”、“隐藏”功能,让孩子一下子“穿越”到秦兵马俑坑中,“亲眼目睹”它的“规模宏大”,让人叹为观止。

三、自读品悟,把握特点

师:请同学们认真默读4~9自然段,划出描写每种俑的外貌、神态、动作的词句;?开始!

哪个是将军俑?请用投票器进行选择。(使用电子白板投票器功能)

?(电子白板出示文字)

哪个是武士俑?请用投票器进行选择。(再次使用电子白板投票器功能)

?(电子白板出示文字。)

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俑吗?(电子白板出示其他四种俑的名称。)

这六种俑外貌、神态等各不相同,真是……(电子白板出示: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啊!引读。)

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仔细端详,它们神态各异……(电子白板出示: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引读)

拍摄学生的作品,(电子白板出示作品)进行点评、修改。

在这一教学板块中,充分应用投票器的反馈功能,这是对学生自读课文情况反馈的有效方法。课堂上不仅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默读课文,走进文本,而且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去辨析。通过再观察、练说,让学生掌握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进行描写这种写作手法,并学以致用。另外,还充分应用电子白板开放式的资源库功能,收集上课所需资料,随教随用,并与智能手机同步,及时采集、传输、展示学生的作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互动生成。电子白板投票器的使用,让孩子们近距离地“穿越”在每个秦俑面前,与秦俑亲密接触。

四、谈话感悟,提升情感

1.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震惊了海内外,许多外国朋友看了都发出由衷的赞叹……(电子白板出示:法国总统希拉克和新加坡总理李光耀的话。)

秦兵马俑课文范文2

一、“鸟瞰”文字,品味写法

重感悟,也要重应用。很多文章,文采很好,通俗易懂,教师除了要深入钻研、解读文本,带领学生感悟文章的妙处之外,还要带领学生时不时地跳出文本,站在高处,试着从写作意图、写作手法的巧妙方面加以赏析。小学语文是个大综合,不似大学那般将语文分为文学、语法等,老师应恰当选择教学方法,因“文”适宜,根据文本特点从多个角度设计教学目标。

。?”生答:“用列数字、作比较方法描写兵马俑面积大,数量多,气势恢宏。”从感性上认识到俑坑非常多、非常大。?”生答:“鸟瞰、军阵、大军……”老师进一步解释“鸟瞰”的意思:“像鸟儿一样在空中向下俯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这里用鸟瞰而不用俯视的原因是什么呢?”生答:“只有鸟瞰才能见到兵马俑的全貌,可见兵马俑的多,俑坑的大。。

。这样既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又可以引领学生跳出文本,“鸟瞰”文字,品味写法。

二、文海拾贝,咬文嚼字

文字魅力无穷,课堂上教师应引领学生徜徉于其中,时不时驻足或观赏,或捡起几个“贝壳”。这些“贝壳”或是一些精练的词语,或是一些优美的句子,抑或是一个小小的标点。一位老师在《大江保卫战》的教学中,着眼于“急”中生智。“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为什么不说“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在表达方式上给你什么感觉?教者强调了“短促而力”;“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抓住“转瞬间”、“疯狂”、“撕咬”等体会千里江堤危在旦夕。“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连用了三个告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时间的紧迫,形势的严峻。教者重点强调“!”、“……”,引导学生体会情况万分危急。醒目的三个感叹号仿佛是给我们敲响警钟,由省略号我们也能感受到有更多的险情在频频告急。此时标点也在说话,让我们产生无限遐想。教者适时引导学生跳出文本,南京也在告急,沿江的所有城市都在告急,无数个告急。据初步统计,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洪水猛烈地“撕咬”着大堤,同学们想象一下,一旦洪水吞噬大堤,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学生说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还通过朗读说明灾情的万分危急,“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语速由慢到快。教者将文章如庖丁解牛般剖析,如果得法,不支离破碎,且这段文字果真值得咀嚼的话,那么这样的剖析是很必要的。。

三、时“仿”时“续”,读写结合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利用教材,有效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是一条捷径。从低年级的词句段的训练,到中高年级的写作方法的品析,读写能力始终是一对孪生姐妹,如果老师善于利用课文中可以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点,在精读后及时进行仿写或续写的练习,则不仅可以更好地巩固学习内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形成读写能力。很多课文中有这样的留白或适宜学生仿写的精彩之处。

秦兵马俑课文范文3

一、适时设疑,唤起学生的求知需要

心理学说:当个体对某种事物感到欠缺时就会产生心理紧张并马上转化为需要。而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原动力,所以教师在尝试教学中可以设法让学生感到对知识技能的欠缺,产生学习的需要,鼓励其好奇求知,初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如学习《秦兵马俑》前,在黑板上板书“世界第奇迹”,学生答“秦兵马俑”又问“为什么它会被称为世界‘第奇迹呢’?”学生哑然,无言以对。这时,老师又不失时机的问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缺的是什么,学生齐说是关于秦兵马俑的相关知识。这个时候叫学生尝试学习这一课就水到渠成了,结果学生一个个读得都很投入,把关于秦兵马俑的特点都烂熟于心,不仅回答了问题还萌生了民族自豪感。

二、创设情境,自然走进课本

。学生学习课文入境才好。在尝试前也就需要我们老师能创造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入门。。

三、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兴趣之上体验成功

幽默有趣、具有启发性与科学性的设计,能满足学生的求奇心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尝试练习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设计“尝试要点”时,就必须注意要有一定的新颖度。问题的单一性必然形成思维的僵化或呆滞,如果从比较新颖的角度设计“尝试要点”,便能激起学生智慧的火花。当学生在尝试练习和与同学讨论中自己得出问题的结论,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的时候,他的尝试兴趣和意识怎么会不更浓厚呢?

秦兵马俑课文范文4

一、导语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文本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只有创设良好的情境,才能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文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实际出发,借助于声像技术、图画等创设出一个与课文相近的情境,就能很快地把学生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中去。

如苏教版一年级《雨点》一课,介绍了雨点在池塘里睡X,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这些字面上的意思,学生一读就明白了。但其蕴涵的科学道理和哲学思想学生是不容易发现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思维能力,我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抓住课文精髓,提出了几个很有质量的疑问引导学生:1.为什么雨点落在不同的地方,活动的方式不一样呢??3.同样都是水,在不同的地方活动的方式为什么不一样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揣摩想象、思考探究,不但弄清了池塘、小溪、江河、大海的不同特点,而且明白了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着的道理。可见,巧妙的阅读导入语对于学生阅读及探索创新等能力的培养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促使学生期待进入文本。

二、通过复习导入,注重新旧知识的衔接

孔子说:“温古而知新”。在每堂课开始时,我们通常采用复习上一课的内容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复习导入一般通过提问、练习、讲述、诵唱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入题”“知新”。例如我执教的《秦兵马俑》一课就采用了此法,效果很好。

师: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秦兵马俑》,谁愿意来说一说兵马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用一两个词语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说说。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介绍了秦兵马俑的特点。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一句子。交流。(课件出示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师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兵马俑的世界,仔细看一看这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的秦兵马俑。(读课题)

这样,就很自然地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在教学《维生素C的故事》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通过本学期的语文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名人。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

出示:我认识了:

( )的林则徐

( )的李时珍

( )的竺可桢

学生交流。

师:你能换一种说法再来说说吗?

出示:我从本单元的课文中认识了富兰克林,他( );

认识了李时珍,他( );

还认识了竺可桢,他( )。

学生交流。

师: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就是――哥伦布。

出示:哥伦布头像。你对他有什么了解吗?

师:简介哥伦布:

哥伦布是著名航海家,是地理大发现的先驱者。他在1492年到1502年间四次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大陆,他也因此成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板书:发现新大陆)

可见,用复习的方法设计导语,既能回忆学过的课文,又能对新学的课文激起浓厚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三、激情渲染,导入新课

“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学习新课时,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我在教《草原》这篇课文时,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第一段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白鸟齐飞翔。”接着用抒发感情的语调描述了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美丽的景象“那儿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气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马壮,繁花似锦,白鸟歌唱……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老舍爷爷一起去风景如画的内蒙古大草原浏览一番……”这样的导入,使学生神往于内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从而对学习这篇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又如教学《大江保卫战》一文时,我就注意媒体燃情,促情境期待的生成。上课伊始,随着惊心动魄的画面,学生就受到了强烈的情绪感染,就已把自己的心融入到文本中,使自己的情感在情境中得以熏陶、升华。接下来学生在饱满的激情中反复读文,发自肺腑的表白,使情境期待得以爆发。一曲《为了谁》,让孩子们千言万语的期待心理留在纸上,流进了心中。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生在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也理解了课文,达到了“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起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

秦兵马俑课文范文5

一、教师检查,表扬鼓励

叶圣陶先生曾指出:"预习原很通行,但是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从这个意义上说,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预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检查。试想:如果学生用心地去预习了,课堂上老师没有检查,没有及时评价,用不了几次,学生预习的兴趣就会荡然无存,更别说养成预习习惯了。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特别重视督查激励。在开学的第一个月里,我利用每天早读课的时间,自己亲自督查。对于完成得好的同学大加赞扬。如看到有的学生不仅预习了字词、标好了小节、分好了段落,还查找了资料,详细了解了课文主人公的生平、作品等,我就把这名同学的语文书或预习本在全班展览,并批上一个大大的"优",让全班同学都看一看好的预习作业是怎样的。学生受到这样的激励,预习的劲头更大了。一个月下来,全班几乎没有学生不做预习作业了,而且有一大半的预习作业能得"优"。

二、小组合作,互相评价

一个月以后,当大多数学生都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之后,教师可逐步放手,把预习的评价权下放给学生,发挥小组的力量,进行互评。可以利用早读课或课外时间,安排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在组长的组织下,学生逐个朗读生字、词语和课文,互相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己在预习中已经掌握了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并且学生还可以相互指导、相互启发。小组内的同学互相评议后,由小组长给每个组员打五角星,或者盖个"加油"来鼓励他。这种小组互评的方式,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改正不足,可以锻炼学生的判断是非能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认真地预习,以达到提高预习质量的目的。

三、结合教学,课中评价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我们可以将预习和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来完善课堂教学。

1、课始激趣,顺势导入。如在教学《秦兵马俑》一课时,课前布置预习,上课伊始,就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搜集了很多有关秦兵马俑的资料,谁愿意来介绍介绍?"有的学生说:"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是兵马形状的殉葬品。"有的说:"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誉为第奇迹。"还有的说:"西安由于有了秦兵马俑博物馆,很快就成了我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国内外游人纷纷慕名而来。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其他贵宾,多数都要把参观兵马俑列入日程。?"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又顺利地展开了课文的教学。

2、课中反馈,落实掌握。相对于课前检查来说,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检查反馈更有实际意义。课中的检查可从几个方面入手:了解学习生字词的情况,可以出示生字词串,从音、形、义等方面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检查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可以通过个别读、开火车读、分角色读等形式,考查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检测课文理解情况,根据预习的要求,让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3、课尾延伸,拓展阅读。预习的检查、评估还可以放到课堂结束的时候,如在教学完《和他的大黑骡子》一文后,教师深情讲述:"同学们,漫漫路,曲曲动人情,篇篇催人泪!在二万五千里路上,像这样可歌可泣的故事,数不胜数。你知道哪些?"有的学生讲述《丰碑》,有的学生讲《倔强的小》,教师及时表扬,并趁势推荐学生阅读《金色的鱼钩》《草地夜行》《七根火柴》等描写的文章,继续感受战士英勇无畏、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逐步放手,自我评价

预习评价的最终评价者是学生,当学生结束对文本的学习,反观自己通过预习带入课堂的困惑和问题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得以化解,自身的心智是否有了提高,此时学生才会真正地咀嚼出预习对自己学习的积极意义和真实味道,真正地感受到预习是一种需求,是语文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进入高年级以后,我就逐渐放手,把评价权全部还给学生,由学生对自己进行评价。每次预习课文之前,我会给学生发一张预习评价表,见下表:

秦兵马俑课文范文6

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对书上文本的拓展教学来促进对课文文本的深刻理解,扩张学生的思维,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扩大学生思维的广度,锻造学生思维的强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促进学生“人的发展”。

一、拓展路上,领略第一道风景——“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使人心情愉悦,感知效率变高,认知心理、情性心理也会和谐共进。语文课堂中的拓展作为语文课堂的一部分,也必须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优化学生的阅读环境作为首位。拓展不仅具有知识性,更应该具有情感性。在拓展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那它就是锦上添花,反之就是画蛇添足。在拓展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合适的拓展材料和拓展方法。例如教学《沉香救母》一文时,我先从孩子们熟悉的感兴趣的动画片《宝莲灯》入手,让孩子们聊聊这部动画片中的人物和自己印象最深的环节,孩子们有了兴趣,一个个情绪激动。通过聊动画片,孩子们在情感和认知上已经投入到课文情境之中,在兴趣的指引下进入文本的学习和感悟。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老师总是时间的吝啬者,他们甘愿在那里繁琐地分析课文,也不愿做个学生心灵的倾听者,不愿在激发学生兴趣的拓展上花时间,其实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再好的拓展如果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它只能是课堂中一个多余的环节。我们语文教师有责任为学生创造一个愉快的语文学习氛围,拓展,首先应该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拓展路上,领略第二道风景——“实”

“实”指的是语文拓展的有效性。在拓展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文本的“留白”,引导学生去思考、想象,进行拓展练习。如在教学《秦兵马俑》第10自然段时,师配乐朗读,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兵马俑的姿态和神情,并试着摆一摆兵马俑的造型,接着请几位学生上台摆一摆。孩子们通过自己做,或是看同伴做,再用上“有的……好像……”模仿课文中语句练习说话,孩子们在形象的表演中触发了对秦兵马俑的感悟,把兵马俑描绘得惟妙惟肖:有的瞪圆双眼,射出复仇的火焰,不战胜敌人誓不罢休;有的摆开马步,咬紧牙关,好像随时准备向敌人出击……学生在拓展中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文本在学生的想象之中变得丰满,使文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拓展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三、拓展路上,领略第三道风景——“本”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形式的拓展充盈着我们的课堂,语文课堂甚至变得让我们不敢相认,任何与我们语文或文本不大匹配的活动都走进了语文课堂,学科间的融合扩展得无限大,放羊式的、风筝式的、梦游式的拓展将语文推向了忘本的深渊,使得语文课堂低效。因此在进行拓展中,我们要深刻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围绕语文的“本”来进行拓展,要深挖教材,紧扣课本,以教材、课本为中心,向四处辐射、发散,以教材,课本为基础,求高、求新、求深。例如《欢乐的泼水节》中: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我就设计了一个“泼水送祝福”的游戏:如果是你,你最想把水泼到谁的身上?送出怎样的祝福?并让孩子们把自己的祝福写在一张预先发给他们的水滴形状的纸上贴到黑板上。这个游戏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用合适的语言对不同的人送祝福,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受到了与人相处的社会交际能力的培养,这些都是我们语文学科所要培养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能为了拓展而拓展,甚至出现丢弃根本、盲目追风的“忘本”现象,要时刻围绕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和本质特征来展开教学。

四、拓展路上,领略第四道风景——“引”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