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留守学生帮扶措施范文

2024-09-29 来源:华拓网

篇1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校小学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大力宣传,建立目标责任制和完善的工作考评制度,不断提高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

3、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

三、主要措施

(一)健全机制,加强关爱工作的领导。

首先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组长:

组员:

。。。。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六年级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家长”。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班主任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一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问题”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少先队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篇2

为了更好地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全面地成长,认真落实上级领导部门对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我校留守儿童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下去,依据我校我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年度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我班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及普遍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工作档案,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本班学生组织关爱小组,要加强关爱,形成合力,大力宣传,不断提高我班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使留守儿童建档率达100%;

2、关爱留守儿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帮助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乐于学习。

三、主要措施

㈠健全机制,加强关爱。

首先成长关爱留守儿童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并努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逐步使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充分发挥班集体作用,使班级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班级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师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学生家长。配对帮扶教师和学生家长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和学习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在校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5、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要定期召开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要求教师每月至少与留守儿童谈心两次,详细填好记录卡。对少数学习不认真、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问题”留守儿童,要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6、开展人文关爱活动。

通过定期举行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举办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各种竞赛活动等,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7、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班级要着重开设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使留守儿童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留守学生通过教师和集体的温暖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四、工作安排

三月份:

1、讨论并制定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计划。

2.开展教师家访和学生谈心活动。

3、留守儿童信息更新。

四月份:

1.开展师生结对活动。

2.档案信息更新。

五月份:

1、召开一次留守儿童家长会。

2.继续开展师生结对活动。

3、留守儿童“五一”联欢会。

六月份:

1.留守儿童主题班会活动。

2.留守儿童减免落实情况

检查。3.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及论文撰写。

篇3

一、组织领导健全

为了加强对留守学生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我镇领导高度重视,以镇中心小学为主要阵地成立了“留守学生之家”管理运行领导小组(下设学科教学组、生活指导组、安全管理组、后勤保障组),确定了一名副校长、德育主任、少先队总辅导员和十名班主任老师负责具体工作,并制定了“留守学生之家”管理、活动、卫生等制度,确保关爱留守学生活动顺利开展。

二、硬件设施完善

镇党委、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留守学生之家”硬件设施,使其配备相应的图书室、体育器材室、通讯室、娱乐室、兴趣室、心理辅助室等,使其成为关爱留守学生的活动基地,确保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帮扶疏导全面

镇团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多次组织志愿者对留守学生在安全、健康、品德、学业、生活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帮扶。

。。。班主任成为了心理咨询的行家里手,每一个办公室也成为留守生的心灵驿站。在教师中倡导了“温馨”教育、“赏识”教育,让“留守学生”感受学校、班级温馨的“家”的氛围。

2.建立了结对帮扶制度。一是学校组织教职工与“留守孩”结成对子,加强个别辅导,实行全程跟踪教育。二是组织同龄优秀学生与“留守孩”结对子,开展生活、学习互动互帮活动,帮扶效果较显著,留守学生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更加紧密。

四、学生档案健全

准确地掌握了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工作做到了实处,德育处通过各班班主任对留守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清楚留守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清楚留守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清楚留守学生的病史情况;;。通过摸底调查,整理和建立了留守学生档案,做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七有”,即有常规制度,有工作计划,有活动,有记录,有总结,有档案,有专人负责。

五、特色活动多样

(一)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学校开展美术、音乐、体育兴趣小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平时以业余文体活动为主,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娱乐,如打篮球、打乒乓球、踢足球、读书、画画、学唱歌等。组织收看一些教育专题片,如《开学第一课》、《让生命充满爱》,并组织学生写观后感。。

(二)组织和开展了“家长”活动。学校通过协调倡议为学校所有留守学生都找到了“家长”,各“家长”也认真当好“五员”,即道德教育辅导员、情感交流咨询员、健康成长指导员、日常行为监护员、生活起居管理员。学校也经常组织开展德育教育以及其它一些传统教育活动,邀请德育教师给孩子们上德育课,教育他们在校要认真学习,在家要尊敬长辈,不辜负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将来成长为国家的栋梁。

篇4

从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在家期间留守儿童的日常饮食很不规律,甚至很多存在着暴饮暴食的现象。部分监护人忙于农活,不能准时做饭,留守儿童有时只能匆忙的简单的解决吃饭问题。造成留守儿童饮食结构单一,缺乏营养。

2学校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资金匮乏,缺乏教学资源和教学配套设施

学校没有专门的食堂,学生吃饭的场所主要是操场、走廊和教室。同时,学生营养状况堪忧,学校只提供饭菜加热服务,学生每天自带米饭和咸菜。寄宿的孩子一日三餐都是吃从自己家带来的一罐咸菜,这样很难保证学生的营养。教学设备落后,教师都没有配备专门的办公电脑,学校教学信息极其闭塞。教师授课主要依靠粉笔和劣质的黑板(自制的,刷着一层黑漆的木板)。没有专门的操场,供学生活动的只是教学楼门前的一块泥土坝子。缺乏基本的乒乓球台、单杠双杠、沙坑等体育设施,学生的体育课被自由活动取代。

2.2缺乏学生宿舍,寄宿问题难以解决

学校仅有的两间学生宿舍是由教师办公室改装而成的,寝室里密密麻麻地并排摆放着5张上下铺,孩子们的生活用品水桶、脸盘摆在床下。每间房里要睡20个孩子,地方太小,孩子放东西的木箱只能摆放在楼梯旁的地上。

2.3师资缺乏,特别是缺乏专业的生活和心理辅导教师

该校师资缺乏,在职教师学历层次低,老龄化严重。该校只有10名在职教师,其中有大学学历的老师只有4人。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特别是班主任除了有教学任务以外还要负责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另外缺乏生活老师和心理老师。

2.4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配合困难,老师工作负担重,压力大

父母和监护人教育观念落后,对学校的教育工作采取消极配合。大多数父母不会主动与老师沟通。。

3学校应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3.1建立留守儿童信息档案

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信息进行登记,包括学习成绩,家庭条件和生活状况。。针对他们的家庭教育“对症下药”,比如对于监护人溺爱、打骂孩子的现象,及时与监护人沟通,纠正错误的教育观念并传递正确的教育方式。

3.2留守儿童自由选择走读或者住读

针对有些学生的家离学校较远,每天上学放学存在安全隐患。学校额外腾出了办公室,作为临时的学生寝室。并让学生自由选择走读或者住读。目前全校有42名寄宿生,分布于三、四、五年级,其中四、五年级的学生居多。

学校没有专门的生活老师,因此让三四五年级的班主任留校住宿,照顾和关心留守孩。比如本次访谈对象之一的高老师,作为五年级的班主任,尽管他家离学校只有十几分钟的路程,每晚依然留在学校,随时查看学生寝室,经常与寄宿生聊天,关心他们的饮食起居。

3.4实施结队帮扶的活动

篇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催生出了“留守学生”这一特殊群体。

庙前镇是湖北省当阳市东北角的一个苏区,地大人稀,是一个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偏远山区镇,全镇共有1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111个村民小组,人口总数35398人,总劳动力21756人,版土面积35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63005亩,山林面积281682亩。。

2013年春节期间,带着“留守学生”教育问题,我与同学走访了家乡的学校、乡村、社区和家长等,据调查,全镇现有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庙前中小学、烟集中小学),完全小学2所(庙前镇中心小学、三连湾小学)。初中在校学生633人,14个教学班,“留守学生”234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7%,小学在校学生945人,29个教学班,“留守学生”238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25%,这些学生的父母一般在外县外省务工,双亲外出的大部分学生由祖辈监护,少部分学生由亲友监护。这些“留守学生”目前均在校接受义务教育,没有一个“留守学生”辍学。

这些留守的孩子,由于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隔代抚养,祖辈们只能给予孙辈物质生活上的满足,无法给予他们那不可或缺的父爱和母爱,更没有能力对孩子的功课给予辅导,也没有精力对孩子进行人格品质等方面的教育。因此,这些留守的孩子们不仅缺乏必要的精神和道德上的管束与引导,而且享受不到真正的家庭温暖。再者,祖孙之间的年龄差异一般都在50岁左右,由于年龄的悬殊,他们之间根本无法进行思想情感与意志理念等方面的交流。祖辈们往往接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无论是体力还是智力上,他们都难以承担对孙辈们监护和教育的重任,特别是当有几个孙辈一并交由他们监护时,就更是勉为其难、力不从心了。

二、透析“留守学生”教育问题

1、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不高。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不多,将子女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就业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大多数留守孩子学习状况堪忧。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学习上进心不强,课堂纪律涣散。父母外出打工,这些孩子在学习上无人监督和辅导,往往不能完成正常课业。在庙前中小学,我们对留守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比较优秀的只占6%,良好的占22%,差的占39%,日常行为表现一般都较差,一部分留守孩子甚至沦为学业成绩低劣、操行表现不佳的“双差生”。

2、性格缺陷。。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和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定型,可塑性非常之大。在这个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孩子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和孤僻。另外,在留守孩子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例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家的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那么,造成孩子性格的缺陷也就在所难免了。

3、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孩子造成亲情缺失,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孩子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情况来看,大多数留守孩子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担忧,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和父母关怀的强烈要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留守子女在人际交往、情感性格、生活体验、人生理想、协作互助、学习成绩等方面产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4、心理障碍。。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时期,在生理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发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他们需要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种情况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由此导致留守孩子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封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理问题。

5、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行为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孩子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孩子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质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经常迟到、早退、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对留守孩子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都感到无可奈何。

三、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及管理对策

大多数留守孩子由于缺失亲情,很容易产生孤独感等心理问题,严重的甚至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有的放矢地采取了一些措施:

1、建立“留守学生”帮扶制度。为了使留守学生帮扶工作落到实处,该镇各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留守学生帮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广泛听取广大师生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全员参与,责任到人的“两结合”的留守学生帮扶制度。“两结合”是指集体帮扶与个别帮扶相结合。庙前中小学团总支每月组织召开一次留守学生会议,对留守学生集体进行“心中有他人”、“树立自信”、“珍惜时光,做时间的主人”、“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学规范,依法自律”等不同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烟集中小学教导室统筹安排,实行教师与留守学生结对个别帮扶。对留守学生个别帮扶要求结队帮扶教师半月一次谈话,并有文字记载。教导室对个别帮扶记载半月一检查一公布,公布结果与帮扶效果直接与教师的年终师德考评挂钩。

2、建立“留守学生”成长记录袋。各校班主任在各科老师的帮助下,仔细了解并填写留守学生的思想、行为、爱好、习惯等情况,放进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做到具体化,真实性和连续性,准确掌握学生的变化过程,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3、设立“留守学生”扶助基金。该镇地处当阳最北端,是山区乡镇,家长素质不高,外出务工收入有限,留守学生尤其是单亲家庭留守学生生活困难,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部分孩子会因贫困而失学。为此,全镇发动全体师生为贫困留守学生“献爱心”,并且这项活动已经成了一项不成文的每学期必开展的活动。同时,镇委、镇政府通过在外成功的企业家每年为贫困留守学生捐款,每次募集到的资金都用做留守学生扶助基金,并进行专项管理。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培养了同学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同时也使留守学生真正感受到师生的关爱,对他们本人也进行了爱心教育。

4、建立心理咨询室。健康的心理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也是事业成功的保证。留守学生的不良心理若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科学矫正,将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会影响将来事业的成功。针对各校留守学生的心理品质现状,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定期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知识讲座。。

5、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留守学生往往缺乏生活的趣味,生活节奏单调,精神生活空虚。何况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保护的能力不是很强,经不起不良诱惑,难免会做出违纪违法的事情。该镇各中小学校十分重视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举办“校园诗歌散文大赛”、“对联擂台赛”、“书画展”、“文娱晚会”、“篮球赛”、“歌咏比赛”、“讲故事比赛”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了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和高尚的审美情操,增强了凝聚力,留住了留守学生的心。

6、实施社校联动,填补德育真空。人们常说在思想道德建设上,五天的学校教育可能被两天的双休日抵消。该镇在采用学校与社会联动的教育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一是开通一条家长热线,便于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孩子沟通。二是成立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与“留守”孩子的临时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充分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三是采取领导包村,老师包组,登门与临时家长对话等形式与临时家长探讨留守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方法,并分别与学生临时家长签定安全责任卫生状,加强管理,强化责任意识。。。五是各学校建立“乡村少年宫”。 全国师德楷模郑崎老师在他的“乡村少年宫”建起了“留守学生温馨家园”。目前,8名留守学生每周五放学开始,他们在家园里自由活动,开展各种球类活动,晚上看看电视、读读书;周六上午完成家庭作业,下午根据个人爱好学习电脑操作、上网、看书、下棋、绘画;周日上午开展公益活动,进敬老院为老人献爱心或者带领他们协助附近农户完成适量的家务劳动,进行劳动教育,体会家长的艰辛,下午再送他们回校园。他用无私的爱呵护着孩子们,他以高度责任感教育着孩子们,他用自己的行动挽救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少年。三所学校也建立了少年宫,每周六、日,学校安排专人管理,为留守学生提供学习上的辅导、生活上的照顾。向他们开放图书室、微机室,组织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使每一位留守学生学习上得到辅导、生活上得到帮助、心理上得到疏导、精神上得到愉悦、安全上得到保障。

篇6

一、摸清底细。建好一份档案

学年初,对班级学生进行一次全面摸 。留守学生档案的建立,夯实了留守学生工作基础,使班主任及任课老师在与学生监护人进行沟通时,能够“有的放矢”,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离校在家时的情况,从而能够更好地对留守学生加强管理。

。通过定期组织家访、校访和发放《告家长书>等形式。;通过举办亲子联谊活动,共创学习型家庭等,宣传教子有方、育子成才的重要性,增强了他们的责任心;针对留守学生中有不少父母双方均在外打工,由祖辈负责管理这一特殊情况,可专门开办“祖辈学堂”,传授教育方法,使他们逐步提高认识,改进教育方式,主动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

三、结对帮扶。提供一些帮助

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组织任课教师对留守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全方位多角度地对留守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使他们留守不孤单。在学生中开展“手拉手”结对子、“小组学习竞赛”等活动,把优秀学生与“留守学生”编在同座或一组,切实帮助留守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四、情感交流。构筑一道港湾

开展心理咨询、现场释疑和组织个别谈心等,为留守学生提供心灵沟通和情感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倾吐心中的苦恼和困惑,弥补在家庭教育中所缺损的情感,感受家的温馨;开展“爸爸妈妈请放心”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让他们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以班会为阵地,开展“爸爸妈妈,我理解您”的主题演讲,让留守学生明白父母为何出门务工,懂父母之心,知父母之苦,深爱父母之情;。

五、社会参与。创优一个环境

篇7

【关键词】留守儿童;问题;措施

。近些年来,很多下岗职工也纷纷涌向经济发达城市打工,将孩子交给祖辈或托付给亲戚朋友代管监护,因此在城市也出现了一大批“留守儿童”。这些儿童由于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照,读书、生活等缺少了关爱而出现了诸多问题,特别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为此,全社会对如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广泛讨论了很多年,虽然国家也采取了相应措施,规定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女在城镇就读应享受城镇小孩同等待遇。但是由于诸多原因,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还是留在了农村。这难免会造成这些孩子在身心健康和教育成长上的问题。那具体有哪些呢?

一、留守儿童的心理偏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出生到上学的成长阶段都是由父母精心呵护与教育,到了上学年龄,小孩每天在家庭生活的时间也超过在学校的时间。。而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长期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扭曲,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并且,农村孩子的心理障碍和行为异常比例高达90%,表现为任性、冷漠、孤独和内向。在这些情况下,特别需要家长们的正确引导。但由于他们远离父母,很少有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各种心理问题有此引发,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普遍较差。

父母外出的孩子都缺少家庭教育这一块,导致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盲目性不强,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缺乏学习热情,不思进取,学校教育往往处于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这种情况已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产生了影响。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占极少数,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都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总的来说,成长和生活环境是辩证的。

三、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差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造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不听监护人的(代表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造度,不服管理,扯谎骗人,小偷小摸,抽烟、喝酒、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

那么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这又引起了我们的反思,正是现在社会对留守儿童不够关爱才导致这些现象,对于这一现象我们的措施如下:

一、积极探索推行“代管家长”等制度。

针对留守儿童多为“隔代监护”,监护人“无法管、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现象普遍存在的情况,我们应积极探索推行“代管家长”等制度。这一制度采取自愿原则,鼓励教师、班主任、团干部、村干部、老同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等有条件的人士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管家长”或“家长”、“爱心家长”,通过“一对一、一帮一”的结对帮扶形式,努力弥补农村留守儿童亲情缺失所带来的一些问题,帮助孩子们找回失落的亲情,也为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长们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后顾之忧。

二、通过学校主渠道实施关爱

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关爱工作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根据调查不少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吸引留守学生,并加强了对他们的生存、安全、法制教育,努力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独立生活能力。

三、通过提供寄宿或托管实行管护

。此外,乡村学校教师也可自发垫款建起学生食堂,利用家庭条件为留守学生提供收费寄宿。这些都给留守儿童带来了很多关怀。

四、积极开展各种关爱活动

近年来妇儿工委组织了以“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为主题的六一慰问活动,市妇联、团市委等积极筹建“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室”、“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等场所。近年,部分县城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为留守儿童办实事,让贫困留守儿童优先享受“春蕾计划”救助,给部分留守儿童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向留守儿童赠送学习用品等。而且各地新闻宣传媒介通过各种形式,加大了宣传报导力度,较好地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配合、促进了关爱工作的开展。

总结: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是为了增加他们的收入,改善生活质量,而留守儿童的教育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应当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来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所以,“留守儿童的心理偏差”“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普遍较差”“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差”等一系列的问题,都应该得到我们的深刻反思,以及立刻采取措施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中国的下一代能担起祖国的未来这根大梁。

参考文献:

[1]《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1995年2月总第26期“民工潮的社会效应”;1996年6月总第42期“农村兼业现象和剩余劳动力转移”;1998年第9期“中国3400万劳动力在城市就业”;1999年2月总第74期“校门内外的名堂”.

[2]徐群.关于留守儿童教育与创建和谐新农村[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6-157

[3]朱力.社会问题概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303-468

篇8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分析;管理措施;学习之家;生活之家;爱心之家;活动之家

【中图分类号】G620

一、现状分析

许多学校地处偏远贫困山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近75%的学生成为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的成长面临着突出问题:一是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在身边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二是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三是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一些留守儿童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四是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违纪违规现象屡屡发生;五是安全问题,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而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大部分学生的生活就在学校度过,周一到周五,每天24小时和教师朝夕相处。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岂不是也成为摸索特色学校创建的一个重要契机。具体来说就是通过创设使学生愉悦的校园环境、人际关系、教育教学和活动安排,使学生"乐学、乐思、乐行",真正实现"和谐校园--温馨家园--成长乐园"的和谐统一。

二、管理措施

以"小家"建设作为特色学校创建的着力点。本着"留守不孤单,关爱助成长"的思想,我校以"小家"建设作为特色学校建设的着力点,创建"留守儿童之家"、"学习之家"、"爱心之家"、"生活之家"、"活动之家"。

1、每个班级就是一个"学习之家"。

每个班级都是一个"学习之家",有自己家的名称和特色的名字,例如"向日葵之家"、"启航之家"等、一班一特色,一班一品位,一班一文化。有各班有特色的班级口号和奋斗目标。对后进生有结对帮扶同学进行辅导,使班集体真正成为培植留守学生学习进步的"学习之家","成才之家"。在班集体的熏陶下,让留守儿童学会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学会同学间的相处,学会尊敬师长、感恩社会等。

3、每一位老师和帮扶学生组成"爱心之家"。

学校的每一位教职工都与4到6名留守儿童结对子,当他们的"爱心妈妈"、"知心"爸爸。让留守儿童"心里话有地方说,委屈有地方诉,心结有地方解"。白天,老师手把手辅导学生功课,领着学生排队就餐、打水,指导学生铺床叠被、摆放物品;晚上,老师来到寝室,为喧闹的学生留下叮嘱,为熟睡的学生盖好被子,为想家的学生送去亲情。爱心妈妈知心爸爸每周召集所负责留守儿童谈心一次,了解学生在家中学习、生活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困难。主动、真诚地关心、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家的温暖。

3、每一间宿舍都是一个"生活之家"。

在"生活之家"让留守儿童形成基本的生活技能,履行家的义务,感受家的温暖。学生公寓的每间宿舍的名称都富有诗意,如"浪漫小屋"、"阳光小屋"、"温馨阁"、"德馨轩"等,都是孩子们自己起的名。宿舍整洁卫生、井然有序,床上用品叠放一条线、衣物叠挂一条线、洗刷用品摆放一条线、鞋子摆放一条线,水盆放置一条线。

4、每一个兴趣小组就是一个"活动之家"。

"活动之家"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课外活动成了留守儿童全面发展个性施展才华的舞台,给他们的艺术天才的显露迸发出成功的火花。我校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充分发挥了师资的优势,组建了各个兴趣小组,因材施教,让一些特长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参加活动之家。在特长老师的指导下,学校开设了绘画兴趣小组、体育兴趣小组、音乐兴趣小组、棋类兴趣小组、智趣类活动兴趣小组等。本着"人人都活动,个个都快乐"的理念,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兴趣小组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参加,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使课外活动成了留守儿童快乐的源泉。

篇9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8(A)-0028-01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在农村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来自父母的亲情呵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和缺位。致使他们在思想、行为和心理成长发育过程中比较容易偏离正常轨道,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1、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家庭教育有三种情况:一是隔代监护型,二是亲朋监护型,三是自我监护型。这种家庭生活环境,使留守儿童只能在物质、生活上得到满足,而缺少行为和道德上的管束,导致家庭教育缺失,使留守儿童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厌学心理滋长、蔓延,学习成绩差。

2、留守儿童性格发展上的缺陷。由于监护人管不了、没时间管或不会管,外出父母又管不到,留守学生几乎生活在无约束状态下,这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和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上的缺陷。

3、留守儿童心理障碍突出。“留守儿童”与父母及监护人思想上欠沟通,加之游戏、网络及一些不良书刊的诱惑,使孩子误入歧途,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如不能得到合理的引导,很可能产生不良的后果,也难以形成良好的个人品德。

4、留守儿童价值观扭曲。。

二、应对策略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2、有计划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针对留守儿童易发性、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可根据实际,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引导留守儿童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防范和克服容易出现的不良嗜好,警惕和抵制消极思想文化的诱惑腐蚀,以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健康、追求美好、追求进步。

3、定期与临时监护人沟通。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学校要定期召开临时监护人会议。请有经验的临时监护人作经验交流报告,共同探讨教育留守儿童的有效途径,互相学习借鉴。教师要不定期对留守儿童家访,指导临时监护人正确教育孩子,掌握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增强对孩子的责任感。同时,鼓励临时监护人定期校访,认真反映孩子在家的表现,了解孩子在校的情况,多与老师交谈,切实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帮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

4、开设网上交流专栏,开展网上交流活动。。临时监护人、家长、教师、学生可以随时参与其中,进行网上交流。使留守儿童将心里话、内心的苦闷等与老师在网上进行交流。这就真正形成了临时监护人、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网络体系。

篇10

为切实完成脱贫攻坚“义务教育保障”目标任务,镇政府决定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孤儿、残疾儿童工作,为进一步巩固控辍保学工作成果,从源头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全面完成我镇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特制定此工作方案,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一、实施对象

全镇*-*岁留守儿童、学困生、孤儿、残疾儿童。

二、目标要求

三、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四、实施步骤

(一)开展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活动

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教育,开展防溺水、交通等安全教育和家长提醒告知,加强心理教育与疏导,了解家长对子女实施教育的状况,探讨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了解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需求,提醒要求家庭承担监管责任,避免出现监护空白,引导学生家长树立良好家风,创设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二)法律入户宣传活动

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教育理念和法律知识。进一步增强家长(监护人)依法送子女入学的自觉性,遏制“读书无用论”、“早婚”等不良社会风气的蔓延,自觉抵制黄、赌、毒和封建迷信思想、非法宗教影响。多次劝返无效的辍学学生和家长,落实行政督促复学和司法督促复学劝返程序,营造司法控辍保学的良好社会氛围,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切实斩断贫困代际传递,为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保障。确保每个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能够知道不读书是违法法律的,是要受到法律的追责。

(三)开展孤儿、残疾儿童走访活动

要切实保障适龄孤儿、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各包村工作组要对本村委在册的适龄孤儿、残疾儿童少年做好关爱工作,让其感到温暖,增强学习信心。

(四)开展困境儿童少年的帮扶关爱活动

。在家访活动中,向家长宣传国家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市中小学教育改革的政策和措施,了解子女实施教育的状况,交流探讨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积极帮助其解决生活上、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根据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开展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关爱和帮扶,让其感到温暖,增强学习信心,坚定返校决心,确保不因困境而失学辍学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各村(社区)、各中小学校、镇直各单位要高度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孤儿、残疾儿童工作,强化工作措施,按照职责分工,精心组织,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学困生、孤儿、残疾儿童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督查,严格追究。

镇纪委不定期通过明察暗访的形式进行督导检查,深入基层了解工作情况和工作成效,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并要求限期整改,切实提高督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