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范文

2024-09-29 来源:华拓网

篇1

[关键词]高品质产品 市场 创新 质量要求

中图分类号:TU-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9-0074-01

一、高品质产品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逐渐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经济发展总体态势良好,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直接影响国民收入的水品。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意味着我国的多样化发展。

我国市场经济现在正向多元化刚想发展,而高品质产品市场,正是这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所谓高品质产品,即产品的要求。而在我国,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在许多行业与企业中甚至排在了利润、设计、营销之后。以尽可能高的频率将产品(试用品)投入市场,再根据用户的反馈情况在后续升级版本的产品中予以改进,已经成为很多成功企业的熟练操作模式。一些企业会认为说,极低的价格出售,极新的创意设计,怎么可能有很高的质量。这就必然使一些用户会问,谁还关心质量?这就是高质量产品市场所面临的困境。

质量究竟对一个产品来说意味着什么?美国斯坦福大学名誉教授,詹姆斯L.亚当斯说过,无论是近年来致力于重整制造业的美国,还是致力于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中国,都必须审视质量的重要性,改变更快,更大,更便宜的消费品等商品从制造到销售再到消费的链条,让产品更具品质,唯有此才能保证不降低美国消费者生活质量、继续满足和提高中国消费者的体验需要的前提下,避免世界能源和环境崩溃。

二、高品质产品的市场调查以及分析

市场调查是调查研究数据支持的重要方法,对于高质量产品的调查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方法。市场调查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按选择调查对象来划分,有全面普查、重点调查、随机抽样、非随机抽样等;第二类是根据调查对象所采用的具体方法来划分,有访问法、观察法、实验法。在这众多调查方法中,根据现有能力和实际情况,同时为了调查结果更具普遍性,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随机抽样法和访问法。

针对被调查人群的作息时间不同,我们选择了在不同时间,对不同地方的人进行了随机调查与访问。分别是晨练时间的公园,早高峰时间的车站,晚间的市场,及周末的商场。根据被调查人群的年龄,将被调查人群分为四组。;30―45岁年龄段;45―60年龄段;及60岁以上年龄段。;有54%的人在选购商品时,会考虑高质量产品与低价位产品的性价比;也有17%的人会选择价位低的产品。在30―45岁年龄段,有41%的人会优先考虑购买高质量产品,33%的人会在二者之间徘徊,而26%的人会选择购买相对价格较低的商品;在45―60年龄段,有22%的人会选择购买高质量产品,53%的人会在对比之后再做选择,而25%的人会选择价位低廉的商品;在60岁以上年龄段,有18%的人选择购买高质量产品,39%的人会犹豫购买哪种,43%的人则表示会选择价位最低的。

由此可见,在我国高品质商品不是没有市场,要想扩大高品质商品的市场,产品需要在性能、成本和价格等要素之间作出平衡。要让产品尽可能满足消费者的使用便利,追求尽可能高的适合度,要追求工艺的精良化。高品质产品应在满足消费者使用要求基础上带给其情绪上的愉悦,更要确定产品的象征意义和文化价值,满足可持续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制造出出类拔萃的高品质产品,才能让高品质产品彻底走入社会生活,才能进一步扩大高品质产品的市场。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已从简单的价格竞争转到了产品质量的竞争,大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同时各种有代表性的实验室、产品检测中心相继成立,为提高中国产品的高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高品质产品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现代化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代。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给工业化和信息化提供了同步推进的机会,并且我国已经跨越了经济起飞的基础时期,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竞争格局仍是将品牌,品质和渠道,我国的高品质产品必须要加速品牌的成长与壮大。

目前,我国高品质产品将有五大发展趋势。。二、注重高品质产品的创新以及专利的申请,提升核心竞争力,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日益规范。。四、企业更注重品质与品牌,而不是利润。真正好品牌的内涵便是品质、耐用、持续性发展的结晶;品质才是企业的生命。

四、是环保节能与安全。

从目前趋势看,高品质产品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企业要不断增强自主创造力、高端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通过生产高质量产品,成为深受世人尊敬的国际化企业和品牌,提高中国高质量产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从而推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的转变。

篇2

一、政府审计与CPA审计

政府审计是由政府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进行的审计。现代意义上的政府审计是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按照民主政治的原则,人民有权对国家事务和人民财产的管理进行监督。因此,各级政府机构和官员在受托管理属于全民所有的公共资金和资源的同时,还要受到严格的经济责任的约束。这种约束方式就表现为政府审计机关对受托管理者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因此,政府审计担负的是对全民财产的审计责任。

CPA审计是由经政府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注册会计师组成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及资本市场的形成应运而生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监督机制的主要表现形式。

从政府审计和CPA审计的定义中均可看出,审计产生的前提是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确立。正如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查特菲尔特(Michael Chatfield)所认为:“17世纪公司的出现,使有利害关系者对与账簿分离的独立的财务报表的需求更为强烈,这是因为,债权人和股东均需要得到与他们的投资有关的资料。但是,由于公司管理部门与股东之间潜在的利害冲突,股东对公司管理部门提供的财务报表常常抱有怀疑,因此需要进行审查,以证实其可靠性”。

二、审计的微观需求

在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确立的基础上,目前有三种假设来描述审计的微观需求:论、信息论、保险论。

。如果将人的报酬固定,那么,人履行职责的内在动力必然受到削弱,势必降低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如果用有刺激的报酬安排再配以对财务报告的独立审计,既能激发人的工作热情,又能遏制他们虚报业绩的行为,于是就产生了委托外部审计人员对人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的要求。

信息论认为,信息是一种特殊的经济资源,投资者可利用财务信息做出适当的投资决策。不可靠或不完整的信息常常导致投资者决策的失败和损失。投资者可以通过审计判断财务报告的真伪,从而纠正会计信息中出现的错误,进而牵制企业提供虚假信息,防止财务报告的人为偏差,减少噪音,提高投资决策精确度。

保险论认为,审计是分散风险和保险的手段。由于财务信息的非直接性、信息提供者的偏见和动机、信息量庞大以及交易复杂等原因,投资者可能得不到可靠的财务信息,或者说他们要承担很高的信息风险。为了防止信息提供者提供虚假信息而引起灾难性的损失,投资者需要审计。如果审计人员因失职而未觉察财务报表中的虚报情况,他们有责任赔偿因失职而造成的损失,从而实现分担风险的目的。

综上所述,无论是出于监督的目的,获取更多信息的目的,还是保险的目的,投资者对审计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财务信息的高质量审计的需求。

三、审计的宏观需求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审计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市场自我控制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两个方面。

市场自我控制机制的目的就是确保市场自身运行的有序性。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如果没有作为第三者的审计师为之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唯利是图的企业管理者就会在财务报表上弄虚作假,那就很有可能产生无政府状态,从而引起经济危机。市场经济需要一个畅通、可靠的信息系统,外部审计的出现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可信价值,促进市场得以有效运转。

宏观调控机制主要是控制市场的发展方向,以达到供求总量平衡和产业结构优化。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措施主要是建立能全面迅速反映市场发展变化的信息网以及能正确分析、预测市场发展趋势的管理信息系统,制定相应的调节经济发展的各类政策,并制定有利于市场朝着想要的方向运行的有关法律和制度。政府要制定出正确的政策、采取适当的措施,都必须依赖完整、真实的信息,审计正是一种可增加信息价值的活动。

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最终我国能否使得市场经济良好运行,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快速、持续地发展是直接与全体社会公众利益休戚相关的。鉴于审计在市场自我控制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中所起的作用,社会公众需要高质量的审计。

四、有关审计供给的理论

1.公共资源理论。对于信息而言,公司的财务报告一经,便成为一种公共信息,公司的管理者无法避免非购买者使用财务报告,未持有公司证券的投资者和其他社会公众也可以从公司的报告中获得信息而无须为信息付出任何代价。由于公司的管理者没有得到非购买者对使用信息的偿付,他们在无管制状况下提供的信息便不会考虑这些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或者,如果公司在披露信息时因为考虑了非信息购买者的需要而对公司产生消极影响时,公司自然就不会心甘情愿地去披露这些信息,信息必然会“生产不足”。因此,为了避免披露信息的不充分和不可靠,必须通过制度管制的方式强制地对财务信息进行审计。

2.沃勒斯(Wallace)的理论。沃勒斯认为,当财务信息不接受审计时,市场会出现逆向选择,即投资者没有可靠的信息来判断每个企业的价值,不得不使所有企业的证券价格平均化,导致高质量的企业证券退出市场。但是如果审计能附加可靠的信息使得投资者做出应有的判断,那么高价值的企业愿意接受审计。这样,市场会对接受审计的企业证券定较高的价格,对未接受审计的企业证券定较低的价格。最终未接受审计的企业也不得不接受审计,因而通过市场可以保证审计的供给。

3.理论评述。沃勒斯的理论显然需建立在市场有效的基础上。当市场并不那么有效时,自然无法保证审计的“自发”供给。从实际情况来看,一方面,的确存在对审计供给的制度管制,比如政府审计机关必须对大型国有企业实行重点审计。有时政府出于加快市场效率化的考虑,强制要求提供审计,尤其是我国正处于市场培育初期,资本市场刚刚建立的时期,规定比如上市公司提供的财务报告必须经由审计师审计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也存在企业自愿聘请大事务所进行审计以向市场传递信号。

 

五、CPA审计的期望差距

从上述的审计需求分析中看到,无论出于三种假设中的何种目的,都能推出公众期望高质量的CPA审计,保证的财务报告公允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

我国资本市场属于初创时期,政府对上市额度、配股资格、保牌资格等都有很强的管制。在企业“取悦”政府管制机构的过程中,审计供给不是一种自发的来自如沃勒斯所说的市场需要,而只是满足政府管制要求的产物。企业只需要提供一份监管部门能够接受的审计师报告,审计质量不是寻求上市的企业或已上市企业成本效益函数中的一个变量。

在企业不需要提供高质量审计报告的前提下,审计师追求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其直接后果是增加了审计成本,甚至失去市场份额。因此,审计师只能通过提供“满足”企业需求的审计服务而生存,即:降低审计质量。

这样,巨大的CPA审计期望差距形成。公众不能通过审计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监督,从审计中得到的信息也是不可靠的。当公众希望从审计的保险功能中得到应有的保护时,发现在我国现有的市场制度下,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法律风险,特别是民事赔偿责任风险近乎于零。进而低质量的审计不仅不能在市场自我控制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还使得资本市场变得没有效率。这些又进一步的损害了公众的利益。

六、政府审计的期望差距

政府审计担负的是对全民财产的审计责任。从审计需求分析中可以知道对政府审计的需求也应是强烈的,尤其是我国国有资产在经济社会中的比重较大,国有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国计民生。公众理应对政府审计有更高的期望。

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在这样的体制下,公众习惯于政府的行政命令,而很少有监督政府的意识。。所以,从实际情况来看,公众对政府审计的期望很低。

20多年里,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共审计了300多万个单位,追还被挤占挪用的资金1300多亿元,审计处理上交财政金额1400多亿元。从政府审计的供给来看,前面阐述的公共资源理论应该更适合解释。但是现行的审计体制已经暴露出许多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大量的建设项目得不到审计,大量的非法收费项目得不到检察制止。很多种审计还开展得不够,特别是一些特别项目审计和常规审计,如预算外资金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

虽然政府审计的供给也存在着很多缺陷,但是由于公众对其期望较低,因而期望差距并不显著。当国家审计署开始将审计报告公布于众时,这一行为大出公众意料。报告中列出被媒体称之为“触目惊心”的“审计清单”更是使公众震惊。

七、CPA审计与政府审计期望差距之综合评述

从对CPA审计期望差距的分析看到,政府必须引导激发企业和事务所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并在法律上保证低质量的审计报告将带来巨大的赔偿风险。政府也应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管制,让企业向市场负责,而不是一味地“取悦”于政府;让市场来区分不同质量的事务所,并使事务所的高质量声誉与高市场份额挂钩。

篇3

Abstract: Currently, many electricity enterprises face the problem of structural reform. Electricity is a special industry, and it is not just a traditional service industry, there is still a function and rights of the power law enforcement, so its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becomes more difficult. QC activiti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further controlling the quality of management and enhancing the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pany. So QC activities have a significant meaning for electricity enterprises.

关键词:QC活动;电力企业;经营效益;质量管理

Key words: QC activities;electricity enterprises;operating efficiency;qual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5-0125-03

0 引言

QC,即是质量管理(Quality Control),QC活动就是一个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QC小组是企业职工参与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是企业职工围绕企业经营战略、方针和现场存在问题的,以提高质量、降低消耗、提高职工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运用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展开活动的小组。

当今世界是市场经济的时代,质量成为世界各国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质量意识逐步成为企业工作的的一个重心,而QC活动具有自主性、普遍性、民主性、科学性等特点,而且电力企业不是纯粹的生产企业或者竞争企业,因而电力企业在市场经济重要立于不败之地,QC小组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对电力企业在质量管理工作中提升公司经济效益更是具有重要作用。

1 QC活动带给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与意义

通过建立QC小组,从而使企业质量管理更加细致化。

1.1 QC活动有助于质量的提高与消耗的降低 解决企业中存在问题,再不断地进行质量改进是QC活动中的一项任务,QC小组活动是以PDCA循环为核心,并且QC活动就是以做好质量的监控,发现并防止工作中不合格的出现,最终提高质量为目的的活动。QC小组通过各种质量分析方法,例如排列图、关联图、系统图等,来解决企业中的质量问题,从而来提高质量。QC活动是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的有效途径,它不仅可以连续不断的提高服务的效率,还可以节约人力资源的消耗,是全体职工积极参加质量管理的最佳途径,其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增强员工的效率意识与自觉意识,还可以培养员工的资源节约意识,从而间接性的提高经济效益。

1.2 QC活动有利于提高全体员工的素质与团结协作能力 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人,只有人有强烈的积极的工作意识,才能去实现企业的目标方针。而QC活动则可以吸引职工积极参与并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QC活动普遍性与自主性的特点,更加有利于调动全体员工的参与。使员工积极参,从而扩展员工的信息面,增强其创新意识,而领导积极参与则可以起到带头作用,激励员工,使员工保持工作积极性与热情。

员工自主参与、自主思考,共同探讨,相互学习,最后达到共同提高,它既提高了员工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又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挖掘了自我潜质;又使得员工在工作时与不同部门人员相互认识,在共同研究过程中改善了员工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员工的团队精神,提高了其团结协作的能力。

由此QC活动不仅优化了电力企业公司周围环境氛围,还使公司员工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显著提高,提高了员工的综合素质与团结协作的能力,使员工更好的为公司服务,使公司形象出现显著性的提升,为公司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1.3 QC活动有利于公司的内部管理 在电力企业公司的内部团结,各部门之间相互认识,使公司的内部管理可以有效的执行,进而加强了公司的内部管理工作,使公司的管理水平更进一步,科学严谨的管理使公司运行效率全面提高。还提高了公司整体的管理水平,从而使公司经济效益提高。

1.4 QC活动可以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QC活动就是通过质量管理提高质量,从而使顾客满意,使企业可以长期稳定的发展。QC活动就是在这种前提下,发现企业管理中的不足之处,不断完善管理系统,使管理流程更加的流畅。在此过程中不断的提高质量,提高员工素质,加强电力企业公司管理,使公司的管理更加贴近顾客的需求,从而满足顾客的需求,然后达到让公司效益提高的目的。

1.5 QC活动有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形成 QC活动也需要不断的创新,要涉及到各种新课题,增加课题中的技术含量及科技难度。从当前技术出发,进行技术革新,运用新技术,采用新的思维方式,不断创新新技术,挖掘全体员工的潜能并激发其创新性,不断的探索新的领域,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使公司处于全员参与状态下,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使创新思想深入人心,使公司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使效益增加。

总之,随着是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市场经济之中,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质量就成为了企业在竞争中去得胜利的保障,电力企业作为众多企业中的一员,质量也是其夺得胜利的根本保障,而QC活动对电力企业的质量管理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所以QC对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重大作用与意义。

2 电力企业的工程管理

如今,市场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竞争也是日益强烈,这也就成为了电力企业发展的巨大机会和挑战,因此做好电力企业的工程管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关系到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强弱。对电力企业的工程管理,我来做一下几方面的介绍。

2.1 电力企业工程的成本管理 电力企业在当今社会上占的地位是越来越不可小觑,它的发展也越来越影响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电力企业的工程成本管理的水平则直接影响着电力工程项目的有效实施。为了让我们企业在如此激烈的竞争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就必须加大对工程成本管理的重视,运用先进的方法和理念来使企业竞争力提高,让企业更加的强大。

工程成本指的是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各种项目费用的总和,它贯穿了整个项目的每一个方面,如今国家在这方面的管理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比如:工作人员对成本管理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成员对成本的意识较差;对综合管理的理念认识不清楚;缺乏完整的管理体制。下面就几点谈一下企业对成本管理的方法措施:

①建立一套成本的管理责任制,对责任成本管理进行强化,使企业内部的工作既有秩序又有效率,并且还能使项目的顺利完成有了保障,而且对各个部门因失误而降低了施工质量要给予处分,确保使得工程成本降低。

②要为企业树立现代的管理理念,现在各个行业都在努力的发展着,如果企业没有发展没有创新就会像死水一样没有活力,最终导致灭亡。因此企业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接受新的管理理念。

③注意培养有素质的工作人员,使他们的经济理念得到强化,提高他们的经济意识。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素质。

④注意要严格管理工程资料费。要选择最佳的进料机会,要随时清算,拒绝浪费,坚决不可以出现超支,乱支甚至漏支的情况。

2.2 电力企业施工管理 电网的施工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技术,资金,采购,设备等等,它直接影响着企业项目的成与败。我将从下面几个方面来阐述:

①施工属于实际操作的作业,他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他们的素质决定了施工的质量,所以提高员工的作业技术是我们坚持不懈的行动目标。

②现场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是电力施工的一大特点。不同工种的穿插作业是比较频繁的,因此施工中会有很多风险点的,基于这点,各施工队间要及时进行交流沟通,确保安全工作。

③安全施工最为重要,施工之前,之中,之后,都要设备进行检查和必要的维修,这样可以确保人员安全和施工的质量。

2.3 企业工程质量的管理 确定质量方针和实施其全部职能和内容就是质量管理。

在现如今,在追求物质优化的社会中,质量管理在工程管理中显得尤为的重要,可以说打下质量战就基本上赢得了市场。对于企业来说,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有明确的质量目的和质量方针,有良好的组织和质量职责。

劳动者是质量管理的关键,因此,充分发挥人的力量也是企业成功的必备途径,可以通过不同方法提高他们的劳动积极性,比如:酬薪,奖励,评优等等。

保证施工质量必须作为企业锲而不舍的奋斗目标,从探究到管理到技术。这样才能使得企业更健康的生产,发展,壮大。

因而,企业的工程管理是我们迈向成功的阶梯,它在多方面影响着企业生存发展,只有坚持,有条不紊的探索,发展,创新,就一定会让企业辉煌起来。吸引,留住,鼓励人才,这样会给企业增加更多的光环。

前面已经介绍了QC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和工程管理的一些内容,那么,接下来有必要谈谈QC小组在工程管理上的经济效益的作用以及影响。

3 QC小组在工程管理上的经济效益的作用及影响

3.1 QC小组增强了企业工程管理的经济效益 QC小组的专有特性是,自主性明显,有广泛群众性,高度民主性,严密科学性。因此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新,使工程管理快速稳定的进行,经济效益的增强是显而易见的;;他们的民主性决定了他们内部矛盾几乎不会存在,人人乐于劳动,忠于劳动,这就是最大的动力。它已经是企业中带有群众性的质量管理的有效组织形式。

对电力企业来说,QC小组既可以帮助解决好多实际的问题,而且它更能提高创新意识以及素质水平,令员工学到好的工作方法,进而体现出自身的价值,这无疑提高了经济效益。

3.2 QC小组科学有效的控制了工程管理成本 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管理理念,能够对市场状况较准确的进行评估预算,减少了生产的盲目性,进而降低了企业成本,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必须要把经济管理进行科学化转变,正好QC小组可以做到这一点,合理而科学的预算各种消耗指标的开支,企业就可以达到投入最小而效益最大的目标。发展就是硬道理,要想快而稳的发展企业就要有超前意识,企业建设就要低于市场成本,而效益不可降低,QC小组能把本钱控制好,同时保证项目的效益,这是经济核算里的一个重点。

QC小组能较准确的做好对项目量和本利的剖析,对人力,财力,物和机械的运用和投入有深入的了解,以便对其控制,做和谐作业,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使用新能源的号召,做好节能减排的工作。成本消耗首要的是施工现场的费用,QC小组能够优化项目的消费配置,减少不合理的支出,严格而科学的进行内部调整与控制。

3.3 QC小组能更好的对企业施工进行管理 该小组内部严密的科学管理和制度确保了施工的安全性能,他们加强了对生产安全的管理和监督,能更及时的做好运行以及对设备的检修,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能使供电安全又可靠的进行。QC小组活动能够共同探讨,集思广益,互相学习,能够运用创新的技术来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度,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3.4 QC小组提高了企业工程管理的质量 QC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现场质量的控制,将5S活动推行出去,争取创作出优良的工作环境、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强管理水平以及服务水平。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大限度的降低损耗,完成生产控制的自动化,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质量,有效的提高了成本的校审质量,让工程管理的质量管理不再盲目,有技术,有水准,一定能帮企业打下质量管理这一仗。他们能全面,预见性的分析生产活动,技术做出科学的决策,为社会和企业更好的服务。以质量得胜已成为当今企业竞争与发展的比然趋势和要求,QC小组现在已经成为世界质量管理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有利于提高员工素质,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效的提高了企业建设的质量。

针对企业工程管理的经营效益,QC小组活动提供了有效而又科学的观点和方法,给企业带来了成功的便捷之路,充分利用它的优势把电力企业做的更加有水平。

参考文献:

[1]吕青,陈秀云.QC小组活动ABC.中国计量,2008.

[2]马新朝.建设监理.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2010,(9)43.

[3]张继军.品质文化.中国质量协会,2010,(8)34.

[4]陆誓敏.浅谈电力企业成本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8,(12).

篇4

[关键词]煤炭 质量管理 思路 方法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281-01

引言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虽然煤炭的重要位置已被石油所替代,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石油的日渐枯竭,导致它必然走向衰败,而煤炭因储量巨大,加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煤炭汽化等新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广泛应用,煤炭必将成为人类生产生活中的无法替代的能源之一。煤炭主要应用于电力、钢铁、水泥、化工四大行业,中国煤炭工业将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趋势,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前景都将非常广阔。

一、煤炭质量管理的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煤炭质量问题己引起来越多的用户的高度重视,对煤炭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煤炭企业是实行单独经济核算的经济实体,煤炭质量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前提,是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的重要支柱。竞争和交易行为越规范,商品竞争能力的强弱就越来依赖于产品质量。质量是商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以质量去开拓市场、占有市场,靠质量赢得竞争的胜利,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一条重要战略。

煤炭的质量是煤炭企业的生命线,尤其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用户对煤质要求日益提高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注重和提高煤炭质量,以高质量求得高效益,否则,不仅无效益可言,甚至会造成企业的停产和倒闭。可见,煤炭企业自身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向用户提供合乎其质量要求的煤炭产品,这不仅是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煤炭质量管理存在的难题

随着我国采煤机械经程度的提高和煤炭开采深度的增加,原煤质量呈下降趋势。与此同时,用户对煤质的要求确越来越高,利用途径越来越广泛,利用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在煤炭质量问题上,产需矛盾日益尖锐,供求差距越趋加大。

首先是部分矿井的基础工作做得不扎实,重产量、轻质量的情形仍然存在,不及时采取可行、科学的应对对策保证煤炭质量;对采掘区队的原煤抽查以及考核、处罚不够细致;采制化设备不够先进,甚至存在老化现象,煤炭质量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其次是商品煤质量不够稳定,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煤产品质量无法完全符合购销合同的规定,出现灰分、水分超标的情况,与整体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再者,煤层含灰、硫的比重逐年升高,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恰恰相反。

再次是煤产品结构单一,难以实现市场利润最大化,这使得煤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三、提升煤炭质量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环境的变化,煤炭市场再也不是以往供不应求的场合,煤炭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提升煤炭产品质量管理,是当前煤炭企业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重要难题。

1、以人为本

首先要提升煤质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从事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煤炭企业要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增强业务培训,带领他们重视煤质管理工作,注重标准、尊重科学,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员工,只有高素质的员工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其次,要建立健全煤质管理体制和管理机构,制定各项煤质方面的处罚制度,具有可操作性,用经济杠杆激发员工提高质量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煤炭质量,才能使全体员工认识到质量对于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抓好煤炭洗选加工

抓好煤炭质量,应从影响煤炭质量原因的各个环节入手。原煤在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混入了顶板和底板岩石及其它杂质,随着综采放顶工艺的实行,原煤质量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直销没有洗选加工的原煤,显然不符合市场发展对煤炭质量的要求,更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持续发展的要求。为降低原煤中的杂质,同时把原煤按质量、规格、分成各种产品,有效合理利用煤炭资源,应该对煤炭进行洗选加工,以适应不同用户,对煤炭产品的质量技术指标要求;通过洗选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产品多元化,并分选出煤中的矸石,减少无效运输,除去煤中的黄铁矿硫,减少煤中的硫分,以避免燃烧时对设备的损害和大气环境的污染,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3、合理应用先进科学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升煤炭质量管理。采用现代化精密仪器和先进检测技术,在矿井、洗选厂生产的主要皮带上安置在线测试仪,对煤质进行连续检测,在各个商品煤采样点安置全自动采制样机,以及全自动工业分析仪器等。大大减少和消除各种人为因素采样带来的误差,使员工及时发现煤炭生产的波动情况,得到及时反馈,从而进一步提升煤质管理工作。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提高,检验设备的更加先进,将会逐步提升煤质管理。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服务质量

 

当今社会的发展已进入到网络化,数字化发展时代。计算机的应用、通讯设施的普及、信息便捷的存贮方式和传播方式为新时代的图书馆服务工作带来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衡量高职院校图书馆地位的高低和作用的大小,也不再以馆舍大小及馆藏量为标准,而是更趋向于图书馆的高质量服务。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教与学之间的桥梁,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社会服务三项职能行使的好坏,全都取决于它是否以高质量的服务达到读者的满意。

1. 高职院校图书馆高质量服务的重要性

1.1 高职院校图书馆高质量服务是读者的需要

高职院校根植于大学校园的土壤,拥有特殊群体的读者,这些读者由三部分组成。一方面是科研人员,另一方面是教师,最后是广大的学生群体。随着世界窗口的打开,科技的发展,图书馆的服务性质更加显露,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也更高。图书馆服务已不再是简单的借借还还,读者需要的是高质量细致的服务,它将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增加图书馆的利用率;对提高职院校园的人文气息,文化素养也有着重要的帮助。论文格式。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和社会的文献信息中心,是读者学习、查阅资料的主要场所,创造宁静,和谐,便利的求知环境,实现知识的储备用以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和自我学习是十分必要的。

1.2 高职院校图书馆高质量服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高职院校为社会服务的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而且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高职院校实施社会服务职能已是时不我待。论文格式。市场经济特有的竞争机制、效益原则、时间观念等向高等教育领域的渗透,使高职院校必须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无论是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还是现代化建设的蒸蒸日上,都要依靠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支撑,依靠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高职院校将以其人才、智能优势,以其高质量服务方式,与社会经济生活在更高层次、更广泛领域联结,越来越频繁地参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建设。社会需要图书馆由知识信息宝库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

2 。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是图书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没有高质量的服务就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服务效益,也难以体现图书馆的社会存在价值。如何提升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是各大高职院校始终面临的问题。

2.1 加强馆员队伍建设以增强服务能力

2.1.1 从馆员观念的转变来增强服务能力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各种客观条件都对图书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提高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入手,积极实现图书馆馆员新旧观念的转变,将读者服务由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从单纯注重服务数量到讲求服务质量。论文格式。完成从对图书资料的借阅管理到对网络信息的加工,要有许多细致工作要做。“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不再是一句口号,它要融入进每一位馆员心灵深处,它要求每位馆员在服务过程中全心全意地满足每一位读者的需求,重要的是换位思考,让读者有“如家”的感觉。

图书馆领导层也要以身作则重视读者服务。使每位馆员牢固树立“读者至上”的服务意识,实施优质服务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真挚的关怀感动读者,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读者的素养,传承人类文化。

2.1.2 创造馆员的知识更新的机会,鼓励馆员主动学习,提高人员个体素质以增强总体服务能力

馆员的业务能力的强弱与学识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的发展。馆员不再是以往的文献资料的中介者,而是信息资源的导航者。对于大量日益更新的信息资源和网络的运用,用陈旧的知识去应对不免显得捉襟见肘。多创造馆员学习的机会,一方面可以丰富馆员的知识,扩大馆员的视野,培养馆员的主动学习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完善管理体系,从提高个人素质着手,以达到提高整体馆员的服务能力。。

2.2 加快加强信息服务网络化,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网络信息的服务是信息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扩展信息服务空间的必要手段和工具。图书馆想要实现管理及服务的自动化,数字化,离不开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有效支持。网络信息传递需要以计算机硬件、通信设备为依托;以应用软件为手段;以数据库信息资源为利用对象,通过图文信息,发行电子出版物、Email等方式实现。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积极搞好网络设施建设,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开展网络导航服务和信息在线检索服务,为读者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提供帮助。

强化信息资源建设是完善高职院校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要加大开发信息产品的力度,包括开发馆藏文献资源的同时又要开发馆外的市场信息。其次,高职院校图书馆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特色的数据库。利用网络信息开展代查、代检、代借资料等手段,能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社会服务,满足社会用户的需求。

。同时积极实现网络参考咨询、强化网络信息服务,提升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技术含量。

2.3 拓展服务领域以提高服务水平

在未来信息社会中,除了向读者提供外借、阅览,学习和研究的一般文献外,还应利用现代化设备,满足读者的特殊信息资源要求,去做更深层的专题服务。

;为个人、科研机构提供发展计划,确定科研课题、技术攻关方案服务。

开展创新的有偿服务方式,承接课件、幻灯制作;;提供在馆内就能解决的文章扫描、光盘刻录、打印、复印等信息处理服务。提供信息检索、信息咨询、所需信息资源整理及发送等服务。

其次要发展综合服务。社会需求的扩展变化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迫使图书馆服务一定要寻求新的发展空间、拓展新的服务。面对用户提出的某种单项的服务需求,高职院校图书馆不能被动地只满足其单一需求。一个科研的项目从选题、立项到成果的产生以及成果鉴定和推广,在不同阶段势必会有不同的服务需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应发掘用户的潜在需求,发展综合配套服务,利用如市场调研、项目背景分析、选题定向的科研进展跟踪服务等。

除了拓宽馆藏范围、拓展服务领域外,高职院校图书馆还要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充分利用其信息资源覆盖面广、文化品位高、学科针对性强,数据库建设较完善等优势。根据自身特点和读者需求,开展卓有成效的多种形式的服务。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从工作中积极探索、实践,以高质量服务发挥图书馆的最大资源效益和更大发展。

参考文献:

【1】饶锋,崔松波.论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J].图书情报论坛,2003(4).

【2】罗晓鸣,何小明.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思路[J].图书馆,2004(5).

【3】刘桂林.新形势下图书馆改革发展的若干思考[J].图书情报工作,2003(10).

篇6

一是报效祖国观。爱国主义是民族振兴的主旋律,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都是以民族的利益作为最高宗旨的,并且不间断地对自己的公民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塑造各个时期的民族英雄,激发人民热爱祖国的热情,用自己的忠诚来报效祖国。作为企业来说,发展经济说到底是为了振兴国家的经济,只有将立足点放在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基础上,企业才能高瞻远瞩,走向世界。每个企业都要把国家的利益当作最高信誉,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满怀信心,振兴企业,振兴中华。

二是三者(企业、社会、职工)利益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企业作为连接国家和职工的桥梁,它理应承担其应尽的责任,发挥其应有的功能。首先,企业要树立主体意识,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努力发展经济,谋求增产与繁荣的意识,同时又要养成节俭的习惯和勤劳的风气,积累资金扩大再生产。其次,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法律和法规,承担纳税的义务,并且在企业经济效益允许的情况下,拨出专款,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再次,企业要充分考虑职工劳动的价值,让职工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使职工热爱企业,自觉自愿地为企业工作。所以,三者利益的观点是企业必须奉行的行为准则。

三是命运共同观。企业和职工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我们经常说“厂兴我荣,厂衰我耻”,目的在于职工以振兴企业为己任。从企业角度出发,就是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提倡企业集体主义,保持企业内部的和谐,建立起经营者和职工良好的人际关系。作为职工,就是要树立与企业同甘共苦的信念,激发主人翁责任感,团结一致,创造未来。

四是追求卓越观。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以奋发向上、追求卓越为其外显特征的。美国的企业认为卓越精神掌握着企业的命运,创造这种精神是企业现代管理的最重要的策略性工作,为此,美国企业竭力在员工中注入追求卓越精神,树立“永不满足”的观念。所以,追求卓越是企业超越他人、超越自我、超越未来,是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驱动力。其信念体系,就是无论干什么工作,都要做出十分突出的成绩,而且要把这个成绩作为奋发进取的起点。

五是高效实干观。高效实干是优秀企业文化的风格。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稍有不慎,或者稍有迟缓,其优势就有可能失去,为他人所取代。再有,企业要靠自己的商品投放到市场上去争胜负,它是不允许华而不实、虚假伪劣的,而是要以质量取胜。在对待企业外部环境上,又要谋求整体利益,寻求长远绩效。

篇7

关键词:IPO公司 高质量审计 理论

1 概述

。审计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前提就是存在高质量的审计需求。本文以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背景,选择2000年到2004年以及2006年到2011年两时段沪深两市A股IPO公司为研究对象,分阶段采用回归模型检验IPO市场审计师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此来考察影响我国IPO公司审计师选择的因素,期望能合理地解释IPO公司审计师的选择行为,研究我国特殊制度背景和转轨经济市场对审计师选择的趋势,进一步丰富关于审计师选择的研究。

2 研究假说

2.1 大小股东之间的冲突。大小股东之间的冲突可以通过股权集中度(CRI)来反应。股权分散时,由于中小股东存在着搭便车的动机,作为公共产品的监督,因其监督成本高昂,对于仅持有少量股份的中小股东来说,成本过高,因而股权越分散,公司的问题越严重。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1:IPO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对高质量审计师需求负相关。

2.2 最终控制人性质差异与异质审计师的选择。对于最终控制人性质不同的企业在审计师的选择问题上有不同的声音,国有控股企业存在严重的“内部人控制”与“外部人控制”问题,内外两种问题并存导致国有控股的公司从根本上缺乏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基于此,我们提出假设:

假设2:国有控股企业相较于非国有控股企业,更没有动机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

2.3 地域因素与审计师的选择。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存在明显的地域性(余玉苗,1999),这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原有的挂靠体质有关。因此,当IPO公司选择外省的审计师时,必然存在某方面的收益可以弥补该公司选择本地事务所所带来的收益。基于此,提出假设:

假设3: 当IPO公司选择外省的审计师时,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审计师。

2.4 市场化进程与审计师的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可以提高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企业经由高质量审计师审计后,其对外报告的财务信息可信度也较高,因此会得到较高的收益。基于此,提出假设:

假设4: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IPO公司更倾向于选择高质量审计师。

3 研究设计

3.1 本文根据我国股权分置改革选取了股改前2000年1月到2004年7月以及股改后2006年7月到2011年12月两个时间段的中国A股沪深两市IPO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之所以没有选取2005年的数据是因为在2005年到2006年6月期间,IPO市场曾被关闭。选取这两个时间段的样本,主要是为了进行前后的纵向对比。

3.2 变量定义 ①被解释变量。本文选择用事务所的规模来作为对审计质量的衡量。②解释变量。本文的解释变量股权集中度(CRI)、最终控制人性质(Controller)、净资产收益率(ROE)、地域因素(ADDRESS)、市场化指数(MKT)。③控制变量。考虑到风险对IPO公司选择事务所有影响,加上前文对债权人与股东冲突的分析,将LEV(资产负债率)作为本文的一个控制变量。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结果 由下表4-1的样本分布表可见,进行IPO的公司在股改前有61.97%是国有控股性质的公司,股改后这一比例下降程度较大,下降后仅为10.54%。从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来看,股改前选择“十一大”会计师事务所的IPO公司占总体的21.66%,股改后选择“十一大”事务所的IPO公司比例有所上升,为48.04%,因此我们大胆猜想有可能是因为随着IPO发行制度的改革,证券市场化程度有所提升,证券市场的这些变化继而映射到审计市场,导致审计市场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有所加大。在IPO公司的行业分类这一块,发现绝大部分的IPO公司是属于制造业行业,股改前这一比例为61.13%,在股改后达到了70.87%。地域因素对于IPO公司选择审计师的影响较大,在2000年-2004年和2006年-2011年两阶段样本数据中,分别有73.24%和72.72%的IPO公司选择了公司注册地的审计师。

表4-2和表4-3分别列示了2000年到2004年和2006年到2011年两个时间段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表4-2来看,股权集中度CRI最小值为6.14,最大值为85,均值为45.3315,标准差为16.0976,说明IPO公司股权集中度的差异还比较大。净资产收益率ROE最小值为0.08,最大值为68.71,均值为17.1171,标准差为10.04,可见各IPO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差异情况大。

从表4-3来看,股权集中度CRI最小值为0.1,最大值为3101,均值为42.05,标准差为102.08,各IPO公司的股权集中度差异依然大。净资产收益率差异也依然很大。市场化指数MKT的均值为9.6228,最小值为4.25,最大值为11.71,标准差为1.7643,可见IPO公司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集中。

4.2 回归结果与分析 本文全部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线性回归的结果如下。表4-4是股权分置改革前2000年-2004年期间所有样本回归结果,表4-5是股权分置改革后,2006年-2011年期间所有样本回归结果。

股权分置改革前样本回归结果如上表,从表4-4可以看出,ADDRESS与高质量审计师是显著正相关的,这与我们的假设3吻合。市场化程度MKT与高质量审计师显著正相关,与假设4一致。股权集中度与高质量审计师负相关,但不显著。总体来说,IPO公司选择高质量审计师的动机仍然不强。

股权分置改革后样本回归结果如上表,从表4-5的结果来看,IPO公司所处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与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是显著正相关的,该结果与假设4是相吻合的。地域因素ADDRESS与高质量审计师显著正相关,这与我们的假设3是一致的,股权集中度与选择高质量审计师负相关,也不显著。Controller与选择高质量审计师负相关,也不显著。在控制变量中,资产负债率LEV与高质量审计师显著负相关。。但总体来说,我国市场上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仍然不够强烈,且审计市场被地域因素人为分割了,审计市场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

5 主要结论

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及文献进行梳理,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和审计市场的特点,探讨了影响我国IPO公司对审计师选择行为的若干因素,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以2000年1月-2004年12月及2006年9月-2011年12月沪深两市A股市场上IPO公司作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结论:

审计市场地区分割的情况比较严重,本地IPO公司倾向于选择本地的事务所来进行审计。在选择外地的事务所进行审计时,倾向于选择高质量会计师事务所。IPO公司所在地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审计市场竞争越激烈,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越大,IPO公司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会计师事务所。但总体来看,我国IPO市场对高质量审计师的需求仍然不强,审计的需求被扭曲了,降低成本的作用机制没发挥应有的作用。

鉴于IPO市场审计师选择的确定因素复杂,也许我们永远难以获得一个完美的解释,Ritter(2002)的一段话也许能给我们带来某种启发:“没有任何一种模型能够对现实的反常提供一个精确的解释,而把多种理论综合起来却能够解释出许多观察到的模式。”试图仅依靠理论来解释IPO公司审计师的选择也许就是落入了窠臼。

参考文献:

[1]陈英莲.最终控制人性质与审计师选择研究[D].暨南大学,2009.

篇8

关键词: 会计信息 客观 职业判断 能力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会计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并据

此进行决策和宏观经济管理,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另外考核管理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也是会计信息的重量作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是市场经济正常、有序运转的前提和基础,只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达到使用者要求的功能,才能满足金融市场对会计信息越来越高的要求。在新形势下,会计人对经济业务的职业判断水准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一大重量因素,是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好坏的关键环节。

1会计人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性

会计核算必须遵守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如实记录发生的每笔经济业务,但企业经营环境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产品价格、供求关系等经济要素的剧烈波动,往往使过去发生的经济业务数据与当前市场不符,无法反映当前和适应未来的企业状况。为防范风险,不盲目乐观,谨慎性原则要求核算时充分估计各种风险和损失,不多计资产或收益,不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设备秘密准备。这一原则有别于其他原则,需要人的主观估计判断:过去产生的资产和负债当前价值如何,现在产生的收益和费用是否能真正在未来有现金流,哪些该计,计多少,哪些不该计,不该计多少,都需要判断后才能核算。当前市场不完善,没有很好的计价参照市场,数据难获得,客观也加剧判断的难度。但判断好坏,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如何让估计能接近客观,能产生准确反映当前经营环境下的信息数据,会计人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这一准确程度,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提高判断能力刻不容缓。

2如何提高会计人的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职业判断的最大特点在于会计人员在核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主观性,这种主观判断性的准确程度不仅取决于会计人员对财经法规政策的理解和自身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也取决于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及其对经济业务情况的熟悉程度,同时也受到各有关方如股东、债权人、政府、企业管理当局等利益团体斗争的影响。但竞争非常残酷的市场经济要求会计人必须提供高品质的会计信息,必须要是最能反映企业当前经营状况的有用信息。如何达到这一要求,实质就是如何提高会计人的独立正确职业判断能力,克服其弊端盲点,是企业界和会计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

2.1学习、培训、实践

现阶段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又不努力融入企业管理中,加之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沿用行业会计制度来规范会计行为,行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了明确的会计科目,并对各科目的内涵及其包括的内容作了具体而详细的解释,会计人员只需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作简单的是非判断,会计政策和估计也有明确限制范围,使会计人员墨守成规,呆板教条,不善于思考和判断,与现阶段经济飞速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形成了矛盾。会计环境的日清月夜的变化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维方式,建立一种职业判断的意识,提高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从而要求提高自身全面素质。。

加强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国际上新的有借鉴作用的理论知识。

。另外还需要加强提高对会计要素、经济业务有深刻的理解能力的培养及对会计环境变化的敏锐感知,这需要先加强感性认识,多接触,不怕难,多学习、多实践、多分析、多总结,多思考,多积累,直至上升为自己的理性认识,然后再运用到实际业务中,去大胆实践,多次反复必能提高自己的正确判断能力。积极参加全方位、多层次的业务培训,接收先进经验的指导,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终身培训观念,无条件参加财政部组织的会计继续教育,这都是提高能力所必须的。会计人的职业判断能力不仅仅需要会计和其相关的知识,还需要许多专业外的市场、法律、投资、管理、人际沟通的相关知识。如:企业以前购置的固定资产设备,其产品由于市场激烈竞争产生滞销和价格下跌,其产生的效益下降了,会计如何通过会计信息去准确反映给报表使用者。会计人必须熟悉产品市场,了解融资市场、企业管理水平。跟据未来现金净流量来测算现如今设备价值,公允反映出去。又如:企业产品卖出后,其维修费用和返修率如何在报表中反映出这一很可能的负债,使报表使用者很放心知道企业经营状况,会计人只有非常了解企业产品的品质,生产管控情况,甚至要经常参予到生产、销售中去,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做到。这都要求会计人必须熟悉企业管理。由于金融市场、原料市场的价格波动,导致原来付出的成本未来可能不能完全收回来,如何公允客观反映此时企业财务状况,不使报表使用者误读,导致决策失误,会计人必须时刻掌握了解市场各方信息,熟悉市场、投资知识,正确核算企业当下资产负债状况。

2.2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高水准的企业管理有助于会计人产生客观正确的职业判断。企业有规范的治理,良好的内控管理,严格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制度,非常有助于会计人取得正确及时的资料,增加判断客观性和时效性。如建立销售业务控制,完善应收帐款管理制度,加强产生应收帐款客户的偿债能力跟踪,都非常有助于会计人正确判断每笔应收款的真实客观价值。又如建立会计系统控制,可以加强对企业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监督,约束其行为,引导其正确判断,来增强会计信息的客观公正性。现阶段许多企业采用ERP或自制管理软件,形成企业各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增加数据的传输速度,增加经济业务的公正透明性,这也非常有助于会计人能客观及时判断,准确核算和反映。

2.3加强企业管理层、会计人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其法制约束。

谨慎性原则要求不得设置秘密准备,也就是说合法外衣下的职业判断必须受到约束。市场经济条件下,赚钱机会多,会计人要经得起诱惑。职业判断要利用自己的能力,客观公正反映会计信息,不能有私心地偏向某一利益集团地去做帐。现阶段有些上市公司造假上市,上市后为股东、管理层利益,大肆多提收入利润,有些公司为老板利益,做假帐少提收入多提费用偷漏国家税收。这些事例屡见不鲜,这些都有违谨慎性的核算原则,有违职业道德,经不起诱惑。市场经济条件下,各方利益人使用的会计信息必须客观真实,否则将误国误民,市场经济将无法进行下去。加强企业管理层、会计人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其法制约束,才能有效扼制其职业判断随心性,为利益而忘记法律,才能有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会计人要不断学习法律法规,沉记于心,学习因经不起诱惑而走上犯罪的案例,而时刻警钟长鸣。会计人要加强公平公正教育,以整体利益为重,不能见钱眼开,唯利是图,否则要驱逐会计界,接受法律制裁。会计人的职业主观判断业务性质和结果,是法制约束下的判断,只能有因能力判断的差错,不能有因道德问题产生的故意差错。会计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坚守职业道德,依法核算,确保会计信息的公正、客观。对于违规者要加强惩处力度,建立职业判断高压线,明确法律责任,使其不敢知法犯法,增加其违规成本。通过多种手段来捉使提高会计人职业道德,从而保证从源头上防范,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不受人为干扰。

3结论

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资料,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需要高素质的会计职业判断。高素质的会计职业判断取得需要个人社会各方面努力,跟上时代步伐,齐抓共管,勤奋认真,不放松、不松懈。研讨提高职业判断能力措施和方法的人士也要越来越多。我认为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市场秩序的不断理顺,各方利益体越来越明白会计信息客观准确的重要性,明白造假帐会害人害已。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越来越重视,会计人越来越感到压力,其紧迫感和责任心也会越来越重。必然要求努力提高自身全面素质来满足社会要求。我相信会计人加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学习必然会蔚然成风,能力运用必将更得心应手,必将能为市场发展,社会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篇9

关键词:顾客价值博弈营销策略

。。

顾客价值内涵

早在1944年,著名的美国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就提出了“顾客让渡价值”的概念,即顾客购买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总价值和支付的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其中,顾客的总价值是指顾客购买某一产品或服务所期望获得的一组利益,它包括产品价值和服务价值等,而顾客的总成本是指顾客为购买某一产品或劳务所消耗的时间、精力、体力以及所支付的货币成本等。

顾客让渡价值实际上就是顾客价值,当顾客进行商品购买时总是希望自己能够从中获得最大的实际利益,即所获得的总价值最大而支付的总成本最少。可以得出,顾客是否最终购买该商品并不是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花费的成本,而是顾客价值最大化,所以,企业应调整其经营策略,不要一味的生产质量高的产品或产出价格低廉的商品,而是要以顾客价值最大化为基准,提供比竞争对手更多的顾客让渡价值,在同行竞争中取得优势,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顾客与企业的博弈模型

(一)博弈参与方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是理性经济人,其行为动机是经营获利以及持续发展,在利益最大化以及所处环境、形势的驱动下,企业有可能采取某些违规操作,例如生产质量较差的产品,借以获得竞争优势来实现企业的目标,获取较大的利益。

顾客同样是理性经济人,顾客在进行商品选择时往往希望以较低的支付成本来获得较高的商品价值。

(二)博弈假设前提

博弈假设前提包括:企业的策略空间为生产高质量的商品和生产低质量的商品;顾客的策略空间为选择购买或不购买;当企业生产低质量产品被顾客购买后被发现,则企业将会受到监管部门的惩处以及顾客价值的损失;企业生产低劣产品获得的利润全部来自于顾客价值减少的效用部分。

(三)博弈得益矩阵

博弈得益矩阵见表1,其中,A、B为顾客购买企业高质量产品时顾客、企业获得正常收益;顾客在不购买商品时效用为X;B-D、B-C是企业在顾客选择不购买商品时生产高质量商品和低质量商品所取得的效用;F是顾客选择购买低质量商品时,企业增加的收益,而增加的收益全部来自于顾客损失的收益;A-F、B-C+F分别是顾客选择购买低质量商品时顾客、企业的收益;(A>X>A-F,B-C>=B-D,F-C>0)。

顾客与企业的博弈分析

(一)单次博弈模型分析

通过构建模型分析可知:A>X>A-F,B-C>=B-D,F-C>0,进而发现该矩阵可以达到纳什均衡,当顾客选择购买行为时,由于B-C+F>B,所以企业一定会选择生产低质量的商品;当顾客选择不购买行为时,由于B-C>=B-D,企业仍然会选择生产低质量的产品;所以企业无论怎样都会选择生产低质量的商品。当企业选择生产低质量商品时,由于X>A-F,所以顾客倾向于选择不购买行为。所以,最终的纳什均衡则是顾客不购买,企业生产低质量商品。

通过上述分析,在单次博弈中,由于顾客和企业双方都是理性经济人,各自追求自己的最大利益,唯一的均衡是顾客选择不购买,而企业生产低质量商品。容易看出,在短期利益的趋势下,企业生产低质量产品欺骗顾客,达到“双输”的结果,但从长远看,企业必须考虑顾客利益为其提供高质量产品。(二)无限次重复博弈

但是,在无限次重复博弈中,上述矩阵存在一些问题,它没有考虑到当企业生产低质量产品被顾客购买后被发现,企业受到监管部门的惩处以及顾客价值的损失(R),所以在改进的博弈矩阵见表2。

考虑到R后,若B<B-C+F-R,则无限次重复博弈的纳什均衡仍然是(不购买,低质量产品)。

若B>B-C+F-R,则存在着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顾客选择购买行为期望:PQA+P(1-Q)(1-F)=PA-PF+PQF

顾客选择不购买行为期望:(1-P)QX+(1-P)(1-Q)X=X-PX

解得:Q*=(F-A+X)/F

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期望:PQB+(1-P)Q(B-D)=QB-QD+PQD

企业生产低质量产品期望:

P(1-G)(B+F-C-R)+(1-P)(1-Q)(B-C)=PF-PR-PQF+PQR+B-BQ-C+QC

解得:P*=(D-C)/(R-F+D)

因此,在这种条件下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为Q*=(F-A+X)/F;P*=(D-C)/(R-F+D)。即当顾客购买行为的概率P>P*时,企业的最优选择是生产高质量的商品;当顾客购买行为的概率P<P*时,企业的最优选择是生产低质量的商品;当企业选择生产高质量商品的概率Q>Q*时,顾客的最优选择是购买该商品;当企业选择生产高质量商品的概率Q<Q*时,顾客的最优选择是不购买该产品。当Q=Q*时,顾客可随机选择购买和不购买行为。

顾客与企业的博弈对策

在市场经济中,(不购买,低质量产品)的纳什均衡无论对于顾客、企业、乃至整个经济环境都是有害的,应尽量避免其发生。具体来说,就是让广大企业主认识到顾客价值的重要性,审慎对待企业制造劣质产品而受到监管部门的惩处以及顾客价值的损失(R),尽量使B<B-C+F-R,即R足够大。。

企业不仅要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同时要尽量降低顾客在购买过程中的成本,如提高顾客购买商品的便利性;改善购物环境,使其成为顾客休闲、娱乐的场所;提高员工素质,建立优良的售后服务机制,用优质的服务提升企业在顾客心目中的形象和品牌知名度。

顾客价值最大化往往要求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导致成本增加,有时还会增加不必要的风险,所以在实施顾客价值最大化的策略中,存在一个合理的界限,即收益下限和成本上限。一味追求顾客价值最大化是不理智的,只有在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企业 市场 发展

走过“十二五”开局之年,钢铁行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市场“寒冬”局面还将在不可预见的时间内持续。

国际形势: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经济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性上升,世界经济仍将面临十分复杂的严峻形势。

国内形势: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仍然突出,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减弱,宏观调控难度加大;另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要突出“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行业形势: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转弱和国内经济增速放缓,无缝钢管需求下降,新增产能继续释放,价格低迷,产能过剩,无缝钢管生产企业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另一方面,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以及保障型住房的建设等,为无缝钢管企业提供了新的生存空间。

本厂形势:不利因素,各产线生产能力不能有效发挥、高附加值产品比率较低等不利因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无法回避的困难考验。有利因素,一是产能将得到有效释放。2012年我厂计划产量是近几年排产最多的一年。二是原料不足局面将得到缓解。三是技术和产品的储备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是成本优势将发挥积极作用。

为积极应对钢铁市场“寒冬”鞍钢无缝厂通过采取既定措施,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来迎接企业发展的春天。

一、内抓产品质量,外抓服务用户,稳固现有市场。

对内全面加强质量管控,用高质量的产品赢得用户,稳固现有市场。一是牢固树立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二是采用EVI模式,设计、生产出满足用户需求的高品质产品。三是加强产品质量全过程管理,实现“每根钢管价值最大化”。四是严格产品质量检查,实现质量风险控制。

对外全面加强为用户服务工作,用满意服务赢得用户,稳固现有市场。一是树立“高品质的服务,是高质量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理念,全力做好为用户服务工作,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广泛走访用户,加强感情交流,增进双方友谊,用高质量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让用户满意。二是发挥市场开发服务攻关队作用,依托厂成立的以技术服务为主要任务的5个市场开发服务攻关队,深入了解用户使用我们产品的实际情况,准确掌握和及时反馈用户对我们产品的意见和建议,指导我们持续改进、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控制,生产出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三是明确为用户服务工作的职责,规范服务用户的工作流程,明确服务用户的工作要求,保证为用户服务工作及时到位。

二、大力开发新产品,优化品种结构,谋求企业发展。

树立“精品+规模”的新理念,积极开发、生产市场需求的精品,不断优化品种结构,用高质量的无缝钢管拓展新的市场空间。大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实力,谋求企业发展。充分发挥中高端油井管、管线管等专业研发攻关小组作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力争在“十大系列’新产品的开发上取得进展。

大力优化品种结构,实现规模效益,谋求企业发展,根据订货合同和各产线实际生产能力,加大品种结构调整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发挥各产线优势,确保产量目标的实现。

三、开展全面对标,大力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用正确的理念指导对标工作,让广大员工明确降本增效的内涵,进一步深刻理解:最应该降低的成本――浪费,最应该减少的成本――错误(事故),最应该增加的成本――价值(能够带来效益的成本)。鼓励大家对照先进找出差距,并努力做到“正确的做事,做正确的事”,逐步形成杜绝浪费、减少错误和同心同德创佳绩的工作风气和企业文化。

用正确的方法开展对标工作,要通过“全员、全面、全过程”对标,实现技术经济指标的持续优化、工作业绩的持续提升、竞争实力的持续增强。

扎实开展对标工作以“一线三点”对标为平台,围绕“降本增效”主线,开展质量对标、成本对标、管理对标,不断提升指标水平。扎实开展对标工作紧紧抓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成材率和降低生产工具、定额材料、辅助材料采购成本等重点指标,大力降低成本。扎实开展对标工作将各项计划指标和奋斗目标细化分解到系统、到科目、到项目,将保证措施和工作责任落实到部门、到作业区、到岗位,实现指标的有效控制,责任的有效落实。

四、推进变革创新,夯实管理基础,增强企业管控能力。

为推进变革创新,夯实管理基础,实施“三项改革”,推进变革创新。一是进行“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以此调动全厂各个系统、各个层面的工作积极性,更加有效地促进工作、提高生产经营业绩。二是进行“模拟法人”体制改革,借鉴市场经济中普遍运用的“法人”卡几制,实行各产线“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三是进行“产销研一体化”机制改革,建立产销研一体化和作业区之间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开展新产品开发工作,努力实现新产品开发预定目标。

努力提高设备管理工作水平,为保证生产顺行打好基础,要用正确的理念指导设备工作,强化点检定修制,保证点检检修质量,抓住“三个关键”,提高设备工作水平,实施设备按产线管理,加强设备成本控制,加强技改配套工程建设,切实加强设备系统员工队伍建设。

五、打造高素质员工队伍,深化和谐企业建设,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