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聚焦重点人群,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政府、社会、个人协同推进,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引导居民建立正确健康观,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二、行动策略
坚持健康教育先行。把提升健康素养作为增进全民健康的前提,根据糖尿病高危因素与疾病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健康教育与促进,让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实现健康素养人人有。
坚持人人参与行动。倡导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激发居民热爱健康、追求健康的热情,养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实现健康生活少生病。
坚持全社会协同推进。强化跨部门协作,鼓励和引导单位、社区、家庭、居民个人行动起来,对主要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采取有效干预,形成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广泛参与、个人自主自律的.良好局面,持续提高健康预期寿命。
三、行动目标
到20xx年和20xx年,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晓率分别达到50%及以上和60%及以上;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83%及以上和85%及以上;糖尿病治疗率、糖尿病控制率、糖尿病并发症筛查率持续提高。提倡4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检测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6个月检测1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
——个人和家庭:
1、全面了解糖尿病知识,关注个人血糖水平。健康人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具备以下因素之一,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生育史。6.1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7.8mmol/L≤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11.1mmol/L,则为糖调节受损,也称糖尿病前期,属于糖尿病的极高危人群。
2、糖尿病前期人群可通过饮食控制和科学运动降低发病风险,建议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同时密切关注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并给予适当的干预措施。建议超重或肥胖者使体重指数(BMI)达到或接近24kg/㎡,或体重至少下降7%,每日饮食总热量至少减少400~500kcal,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中等强度体力活动至少保持在150分钟/周。
3、糖尿病患者加强健康管理。如出现糖尿病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且随机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负荷2小时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监测血糖和血脂,控制饮食,科学运动,戒烟限酒,遵医嘱用药,定期进行并发症检查。
4、注重膳食营养。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可参照《中国糖尿病膳食指南》,做到:合理饮食,主食定量(摄入量因人而异),建议选择低血糖生成指数(GI)食物,全谷物、杂豆类占主食摄入量的三分之一;建议餐餐有蔬菜,两餐之间适量选择低GI水果;每周不超过4个鸡蛋或每两天1个鸡蛋,不弃蛋黄;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可选择少许坚果;烹调注意少油少盐;推荐饮用白开水,不饮酒;进餐定时定量,控制进餐速度,细嚼慢咽。进餐顺序宜为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
5、科学运动。糖尿病患者要遵守合适的运动促进健康指导方法并及时作出必要的调整。每周至少有5天,每天半小时以上的中等量运动,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有走步、游泳、太极拳、广场舞等。运动时需防止低血糖和跌倒摔伤。不建议老年患者参加剧烈运动。血糖控制极差且伴有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时,不宜采取运动疗法。
——社会和政府:
1、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实基层糖尿病患者管理。承担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为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型糖尿病患者提供规范的健康管理服务,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对Ⅱ型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完善医保支付政策,鼓励家庭签约医生团队开展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县卫健局牵头,财政局、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落实糖尿病分级诊疗服务技术规范,鼓励医疗卫生单位为糖尿病患者开展饮食控制指导和运动促进健康指导,对患者开展自我血糖监测和健康管理进行指导。(县卫健局牵头,文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3、促进基层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提高医务人员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发现、规范化诊疗和治疗能力。及早干预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伴肾脏损害、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延缓并发症进展,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县卫健局牵头,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强信息化建设,助推糖尿病行动。推进“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丰富糖尿病健康管理手段,创新健康服务模式,对糖尿病患者健康状态进行实时、连续监测,实现在线实时管理、预警和行为干预,提高管理效果;运用健康大数据不断掌握糖尿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情况,提高糖尿病防治的科学性。(县卫健局牵头,发改局、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加强糖尿病健康知识传播。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糖尿病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将糖尿病健康知识普及列入社区和单位对居民和职工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电视、网络以及微信等媒体,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面向公众的健康科普融媒体中心活动和培训工作。(县卫健局牵头,宣传部、文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健康同心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糖尿病防治行动的组织实施,统筹政府、社会、个人参与糖尿病防治行动,研究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并协调落实。进一步完善健康同心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为行动实施提供技术支撑,及时提出行动调整建议,并完善相关指南和技术规范。各单位要将落实本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如期实现。
(二)强化部门协作。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按照职责各负其责,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确保行动实效。
(三)开展监测评估。行动监测评估工作由领导小组统筹领导,牵头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每年形成行动实施进展专题报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完善考核评价。将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情况作为健康同心建设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强化各有关部门的落实责任,每年开展一次专项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对工作突出的予以奖励。对进度滞后、工作不力单位通报批评并督促整改。各相关责任部门每年向领导小组报告工作进展。
(五)加强宣传引导。要编制群众喜闻乐见的解读材料和文艺作品,以有效方式引导群众了解和掌握,推动个人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强正面宣传、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的普遍认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广大医务人员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做好糖尿病防治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