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记叙文阅读规范的答题格式

2020-10-29 来源:华拓网


记叙文阅读规范的答题格式

文章的宗旨:以情动人。

中考常考题型:

一、 词语的含义、句子的含义。

答题步骤:1、解释词语在句中的含义;2、表达的情感。

朱自清《背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中“聪明”一词的含义。

这里“聪明”是太幼稚,太不理解父亲的意思,是反语,这是作者自嘲的话,是对临行前父亲的细心关照中所蕴含的爱子之心不能理解的追悔。反映了自己的痛惜之情。

二、 赏析句子。

1、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问、设问等。

中考频率最高的是:比喻、拟人。

比喻 生动形象

1

答题步骤:(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3)表达了——情感。

朱自清 《春》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最后三自然段,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段排列,先后有序.把春天比做“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它是“新生”的;把春天比做“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它“娇美”;把春天比做“健壮的青年”,因为它有“无穷活力”.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主旨.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形象地点明了春天成长的进程。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第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新”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步骤:(1)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2)生动形象地写出了—(3)表达了——情感。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2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表达了人们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2、从用词的角度赏析。

动词 形容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这里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娴熟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表现出儿童对捕鸟的喜爱,与好动的性格。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中考频率最高的是: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

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表达了——的情感。

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表达人物的——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

鲁迅《回故乡》

3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里景物描写描绘出一片萧条、荒凉的景象,衬托出作者心情的悲凉,为全文定下了深沉、抑郁的感情基调。

三、 句子、段落的作用。

从结构和情感两方面回答。

结构的作用看位置。

开头:开篇点题、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

中间: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结尾: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照应开头、画龙点睛、总结全文。

1、句子在文章的开头。

我与父亲不想见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作用:开篇点题,思念父亲,最难忘怀的是他的背影,抒发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2、句子在文章的中间。

4

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中“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作用: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前一句承上,总括上阙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后一句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价,抒发诗人的抱负。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

3、句子在文章的结尾。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作用:深化主旨,照应前文,写别后思念,泪光中再现背影。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四、 标题的作用。

中考频率高的几种:线索、主旨、吸引读者。

1、线索:

(1)萧乾的《枣核》。 以枣核为线索,贯穿全文,表现了美籍华人朋友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表现了她深厚的民族感情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2)朱自清的《背影》。 背影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文中由点背影,引背影,写背影,忆背影组成,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2、主旨:

5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标题用“瀑布”来比喻“紫藤萝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充满生命的活力,写出了紫藤萝花的茂盛、勃勃生机,气势非凡。告诉我们要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积极乐观、奋发向上,让生命绚丽多彩。

3、吸引读者:

倒叙的文章,如朱自清的《背影》开头一段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它就是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想知道下文的内容,为什么不能忘记。

五、 文章的表现手法。

中考频率高的几种:对比、托物言志、欲扬先抑、以小见大、情景交融、烘托、设置悬念。

1、 对比:

吴敬梓的《范进中举》。

范进中举前,胡屠户呵斥他,他只能“唯唯连声”,称“岳父见教的是”,辱骂得他“摸门不着”,也不敢吭声。二人表现为一恭一倨。

范进中举后,胡屠户慷慨地送肉送钱,称范进“贤婿老爷”,当众夸他“才学又高,品貌又好”,“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处处小心,处处奉承。二人表现为一尊一卑。

另外,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后主动拜访,赠银送房。众乡邻“有拿鸡蛋来的,有拿白酒

6

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等,这与范进中举前家里“饿了两三天”,母亲“饿的两眼都看不见了”却无人过问,也形成了鲜明对比。

揭露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社会现实,反映了整个社会追求功名富贵的普遍心理。

2.托物言志:

刘禹锡 的《陋室铭》。

《陋室铭》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颂扬“惟吾德馨”,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3、欲扬先抑:

茅盾的《白杨礼赞》。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这两句采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7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用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表现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

4、以小见大:

萧乾的《枣核》。

借小小的枣核表现了美籍华人朋友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表现了她深厚的民族感情和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

5、情景交融: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赏析:通过对春之景的细腻描,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初春万物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色,写抒发了对春的喜爱与赞美。

8

6、烘托:

茅盾的《白杨礼赞》。文中描写白杨树生长的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暗示在此生长的白杨树也一定是不平凡的。为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起正面烘托的作用。歌颂了北方军民团结抗战,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

7、设置悬念。

朱自清《背影》。

开头点出“背影”这个标题,并设置下悬念。接着追述往事,为“背影”的出现做渲染和铺垫,具体而细腻地描写“背影”,最后又通过“背影”再现,深化“背影”,照应标题和开头,使全文结构完整严谨。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的“背影”是全文描写的重点,也是作者抒情的高峰,通过背影的细致描写表达出了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