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狮王进行曲》教案

2024-08-13 来源:华拓网
案例1: 《狮王进行曲》 [材料分析]

《狮王进行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的管弦乐与钢琴组曲《动物狂欢节》的第一段。(其中包括了整个组曲的引子,因此,一般别称为《引子与狮王进行曲》)。 1、圣〃桑是一位幽默、风趣,擅长以“漫画”式的风格来写作的作曲家。

在整个作品《动物在狂欢节》中,他对许多动物所作的性格化的描写,形象十分逗人爱。在《狮王进行曲》的引子中,由弱转强的和弦颤奏,使狮王出场前的气氛令人紧张不安,我们还没看到狮王的身影,就已听到隐约传来的一阵强过一阵的咆哮声。接着,随着一组快速下行的音阶,出现了军号的滴答声,这是王公贵族出场的信号。随后,狮王在威武的进行曲声中出现了。狮王的出巡由主题的反复进行来表现,它的仪仗队(军号合奏声)经常伴随着狮王威风凛凛的吼叫声(钢琴和低音弦乐器的半音进行乐句),直至全曲在狮王的一声大吼声中结束。

2、故事

在一座很大很大的大森林里,大树小树长得很密很密,把天都挡住了。因此,大森林里总是很黑很黑,让人感到害怕。这一天,狮王的吼声又远远地传来了,小动物们聚在一起商量怎样才能不被狮王当点心吃掉。突然,猴子从树上飞快地滑下来大声喊到:狮王来了!(全曲的引子)

仪仗队吹起号角,迎接狮王驾到。(引子) 狮王神气活现,趾高气扬地走来了。(A)

狮王得意地大声吼叫,想小动物们示威。仪仗队随着狮王的吼叫声为它伴奏。(B) 狡猾的狐狸带领小动物向狮王献殷勤。单狮王的肚子饿了,它大吼一声,一把抓住狐狸把它吃了。(A')

(故事是设计者为了帮助学前儿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而专门设计的。它在结构上突出了:全曲的引子;第一段的引子;第一段的ABA’的结构。它在形象上突出了:危机四伏的黑森林,仪仗队的号角声,狮王与小动物的不同的走路的声音,狮王的吼叫声。

该作品形象生动鲜明,但结构复杂长大,因此较适合于在幼儿园大班进行教学)。

活动设计1:

第一层次:初步感知作品

[主要活动]音乐欣赏

活动准备:自制教学挂图一张(挂图主要表现作品的结构和主要音乐形象)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通过聆听和观看初步感知和理解作品的内容、形象和结构; 2、通过想象、讨论和操作活动,锻炼幼儿类比联想的能力; 3、让幼儿体验感知、联想和参与的愉快。

(设计分析:在这些目标中,初步感知和理解的要求,对于第一次接触该作品的幼儿来说是比较适宜的。想象、讨论和操作,体现了幼儿的创造性参与过程,其中的讨论活动,特别适宜锻炼大班幼儿自我表达和相互学习的能力。)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

2、请幼儿用自己的动作和嗓音来表现故事中的主要形象:吹号、狮王、小动物走路、狮王的吼叫等。

3、教师请幼儿倾听音乐中的故事情节,鼓励幼儿边听边自由地做有关的表演动作。 4、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讨论图中各种符号各表现何种有关形象。

5、教师请幼儿边看挂图,边倾听音乐中的故事。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教师用手(或教鞭)随着音乐的进行在图上移动,指示出音乐与图的匹配关系。

6、请2-3名幼儿轮流站在教师的位置上,在教师的帮助下随音乐向大家展示结构图。其他幼儿随音乐做动作表演。

活动设计2:

第二层次:进一步体验作品

[主要内容]韵律活动 [活动准备]

狮王头一个,狐狸头一个,各种动物头若干,各种彩色纸和纸条若干,挂历纸卷成的纸棍若干。除狮王和狐狸头饰以外,其它动物头饰和纸道具分发在幼儿的椅子下面,每人一件。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学习用富有个性和表现力的动作表现作品的内容和形象;

2、教幼儿学习在没有结构图提示的情况下,正确地按音乐的结构进行动作表演; 3、让幼儿体验想象、创造和发表的愉快。

(在这些目标中,创造性动作表现的要求,对于已初步了解音乐内容、形象的幼儿来说是比较适宜的。通过第一层次的活动,幼儿对于音乐的结构以有了初步的了解,离开结构图独立表演的要求,有助于幼儿集中精力倾听和展开想象。)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作品中的主要形象:吹号、狮王走路、狮王吼叫等。

2、教师请幼儿用与他人不同的动作来跟音乐(教师弹奏有关的旋律)表演。教师组织幼儿相互观摩,并评介那些富有个性和表现力的表演方案。

3、教师引导幼儿表现狡猾的狐狸带领小动物向狮王献殷勤的场面。教师可提通过开放性的示范,向幼儿展示各种表现狐狸狡猾形象的动作的方案,并可通过提问或提示等方法引导幼儿想象和表现:小动物是怎样的心情?你是什么动物?你打算为狮王做什么事情?等等。

4、播放作品的A’部分,请幼儿自选角色跟随音乐表演要求在音乐结束时造型不动。连续表演2-3 遍,每遍结束时,教师用反馈的方法小结,提出问题并对好的表演方案给予鼓励。

5、教师戴上狮王的头饰,组织幼儿分配其他角色,跟随音乐完整表演。 6、教师戴上狐狸的头饰 ,组织幼儿分配其它角色,跟随音乐完整表演。

7、教师请幼儿推举两名合适的幼儿分别提任狮王和狐狸。教师自己拿出一件纸道具,向幼儿说明自己想扮演一个什么动物,并打算怎样运用这件纸道具。如:打算扮演猴子,后来又将叶子当盘子,给狮王送桃子,后来又将叶子当扇子给狮王扇风。然后,请幼儿自己设计准备怎样表演。

8、教师组织扮演狮王、狐狸、仪仗队和小动物的幼儿各自在规定的位置上准备好。教师自己扮演从树上滑下来报信的猴子。播放音乐。完整道德跟随音乐表演。必要时,教师可以改变角色,临时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幼儿。

该活动过程的设计,主要采用了韵律活动设计模式中的模式二—引导、探索、创编的模式。

该作品音乐形象较多,结构也较复杂。因此,在设计时,将活动分成3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用的是同一模式。

第一阶段(步骤1、2)的形象表现要求相对单纯,不作重点,也不必花太多时间。 第二阶段(步骤3、4)是该层次的重点和难点。因为,幼儿对表现狐狸的狡猾缺乏经验,而且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的活动方式也各不相同,幼儿在表现时难于相互吸收借鉴。因此,教师的组织、指导在这一阶段中显得更加重要。

第三阶段是一个完整表现和体验的阶段。这时,幼儿对作品中的形象已有了初步的创造性表现的经验,对作品的结构也较熟悉了。在这基础上,通过步骤5、6中教师以角色身份出现的 参与指导,幼儿以能比较熟练地按角色表演的方式完整表演。这时,道具和头饰的加入,才能起到扩大延伸幼儿的想象和丰富幼儿表现的作用。否则,过早地使用头饰和道具,反而会分散幼儿对形象和音乐的注意力,造成幼儿的过度兴奋和活动秩序的混乱。

活动设计3

第三层次:享受作品带来的快乐

[主要内容]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4-5个狮王头饰。将座椅排成4-5个半圆形,或将活动室分隔成4-5个相对独立的空间。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学习按小组用协商的方式分配角色和游戏。

2、教幼儿学习几个小组同时活动时能合理地交配空间,在表演中能相互交流配合。 3、让幼儿体会有秩序的游戏和体验合作的愉快。

(在这些目标中,合作的目标是重点。这些目标对发展大班幼儿的良好社会性品质是很

有很有价值的。而且,这些要求也是大班幼儿所能做到的。)

[活动过程]

1、教师从故事的结尾情节中引出:狮王最后抓住并吃掉的是狡猾的狐狸,并引导幼儿讨论得出:狮王最后一声吼叫结束后,小动物要立即跑到座位坐好。谁没有找到座位被狮王捉住,谁就是狡猾的狐狸。

2、将幼儿分成4-5组,每组幼儿同时开始协商角色并进行游戏。教师要求幼儿协商角色时,速度要快,声音要轻;表演时不要进入其他小组的活动范围;表演时要相互交流、配合。

3、教师请在步骤2中能较好地按要求活动的小组单独游戏,并让其他小组仔细观察、相互取长补短。

4、重复步骤2、3。

5、各小组成员自由交换,重复步骤2、3。

6、请全体幼儿将椅子排成一个大圆,教师当狮王,其他角色由幼儿自由选择,完整地玩一次游戏。

7、请4-5位幼儿同时当狮王,教师和 其余幼儿自由选择其他角色,在完整地玩一次游戏。

该活动过程的设计,主要采用了游戏活动设计模式中的第二种模式——先分解后累加的模式。

步骤2、3、4、5是合作练习的重点,教师组织的反馈和观摩活动是为了不断强化幼儿的合作观念和技术。因此,角色的界限应明确,谁担任何种角色,就要始终坚持同一角色,并以角色的身份去与他人合作。

步骤6、7实际上应看成是一个放松的活动。因此,设计将全体幼儿集中在一起玩游戏。这时,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和随意变换角色,因而在表演时可以完全放松。而在最后的追捉环节中,由于是教师或许多幼儿参加追捉,幼儿更可体验到紧张、兴奋所带来的快乐。

活动设计4

第四层次:创造性地表现作品

[主要内容]打击乐器演奏 [活动准备]

音乐结构挂图一张。大鼓、吊钹各一;铃鼓、串铃各若干;碰铃、木鱼各若干。铃鼓,串铃,碰铃,木鱼分成4组放在幼儿的座椅下面。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幼儿用集体讨论的方法设计打击乐器演奏方案和“图形总谱”。

2、要求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看“总谱”随音乐演奏。 3、教幼儿进一步学习看指挥演奏;轮流学习当指挥。

4、让幼儿体验创造和演奏的愉快。

(在这些目标中,设计配器方案和图形总谱是其中的重点。根据音乐形象设计打击乐器的配器方案,再根据配器方案所造成的音响形象设计图形总谱,这两种活动都可以锻炼幼儿的类比联想能力。这些活动是在教师具体引导、帮助下,通过集体讨论进行的,不要求幼儿独立设计,因而大班幼儿是可能做到的。)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音乐结构挂图,并请幼儿观察教师提供的6种乐器。然后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一部分一部分地讨论:用什么样的节奏,用什么样的乐器和乐器的演奏法来分别表现每个部分的音乐形象,用什么样的符号来表示乐器、演奏法和节奏,等等。

如幼儿认为:号角的声音很响,可以用6种乐器一起演奏,这种很响的声音可用“X”表示。

狮王走路的声音很重,可以用大鼓一下一下地慢奏,这种很沉重的声音可用“*”表示。 狮子吼叫的声音很粗糙、刺耳,可以用吊钹、铃鼓和串铃一起演奏:三样乐器一起强奏一下,然后,铃鼓和串铃猛然的持续摇动,这种声音可用“/~~~~~~~~”表示。

小动物走路的声音轻,可用木鱼或碰铃一下一下地快奏,这种声音可用“〃”来表示。 2、教师哼唱旋律。全体幼儿手拿乐器看着“乐谱”,用慢速度轻轻演奏1-2遍。教师用右手在图上指示音乐的进行,用左手指挥幼儿演奏。

3、教师将图中表示音乐结构的部分盖上,只剩下表示演奏方案的符号。播放音乐,用步骤2的方法指挥幼儿演奏。

教师盖上结构图,是为了是演奏方案的结构更家清晰。 4、教师拿走教学挂图,用双手指挥幼儿演奏。

教师拿走教学挂图,是为了使幼儿能更好地看指挥和听音乐。

5、幼儿轮流学习指挥。在更换“小指挥”时,可同时更换演奏大鼓和吊钹的幼儿,其他幼儿也可以自由交换乐器。

在这里,教师采用了退出的方法,以便幼儿能够有机会学习指挥和获得新的角色体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