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金樽、歧路”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展示课外资料,让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深入了解作者,并学会对诗词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诗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想象与拓展中,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1.学会如何鉴赏古诗词。
2.学习古人诗歌唱和的习惯,理解诗中典故的内涵。
3.结合生命细节,感受作者情怀,感悟人生规律,懂得得失与取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行路难(其一)》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中国历来被誉为诗的国度,而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在灿若群星的诗人中,有一个人恰如夜空中的太白金星,尤为耀眼夺目。他是谁呢?(学生猜测)对,他就是李白!(大屏幕展示李白的图片,感知李白的外在形象)“诗圣”杜甫曾赞叹:“李白斗酒诗百篇。”的确,李白一生诗酒相依,与酒缘定终生,难舍难分。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一首与酒有关的诗——《行路难》。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诗风天真自然,豪放飘逸。有《李太白集》三十卷传世,存诗约一千首。
2.背景资料
天宝元年,李白42岁,经朋友举荐,受玄宗皇帝诏聘来到长安,准备大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但是此时的玄宗已丧失了早年励精图治的精神,朝政已被奸佞把持;而李白那种不能摧眉折腰的嶙峋傲骨,也根本无法见容于近宦权臣。因此,李白逗留宫中近两年,一直没有得到正式官职,最后竟被玄宗找了个借口逐出长安。几十年的功业追求化为泡影,李白在政治道路上遭到第一次失败,于是写下《行路难》。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本诗是李白《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金樽(zūn) .投箸(zhù) .冰塞川(sè) .
歧路(qí) 济沧海(jì) ..
(2)通假字
玉盘珍羞(xiū)直(zhí)万钱(“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 ..
三、朗读指导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金樽:对酒杯的美称。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形容酒美价贵。
箸:筷子。
歧路:岔路。
长风破浪:比喻远大理想得以实现。
云帆:高高的帆。
济:渡。
沧海:大海。
2.重点句子翻译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金酒杯里盛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过黄河,冰雪堵塞了河流;要登太行,雪布满了山岭。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来到,到那时将扬起云帆远渡沧海。
五、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过本诗后,你知道能概括此诗主旨的是哪两句吗?
答案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从词语运用的工整和夸张修辞的运用的角度分析诗的第一、二句。
答案示例:金樽、玉盘——极言饮食器具之精美;清酒、珍羞——极言酒肴之珍奇;斗十千、直万钱——极言酒、菜之珍贵。可见,亲朋好友为诗人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但诗人的心情并不和宴饮的欢乐氛围一致。
2.第三、四句中有哪些典型动词和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停”“投”“拔”“顾”这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与“茫然”放在一起,表现了诗人极度愤懑、抑郁难平的心情。
3.试分析第五、六句中的“冰塞川”“雪满山”。
答案示例:“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宏大的事业,可是受诏入京后,他却没有被皇上重用,而且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像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性格的人,从“拔剑四顾”开始,他就表示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自己的理想。
4.请说说“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中典故的出处,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答案示例:垂钓碧溪: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吕尚(姜太公)曾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到周文王,被重用。乘舟梦日:传说伊尹在受成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诗人期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像古人一样,为统治者信任重用,建立一番伟业。
5.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示例:诗人用“长风破浪”比喻其宏伟抱负,接以“会有时”,肯定这一抱负有施展的时候。其坚定的信念,不屈的精神,表现得何等豪迈、直爽!“直挂云帆济沧海”由乘长风破万里浪推演而来,创造出一个雄浑阔大的意境,融入了诗人“辅弼天下”,大济苍生的宏伟蓝图。
最后的诗句中诗人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李白毕竟是盛唐的大诗人,他悲而不伤,那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包含了哪些信息?
答案示例:诗人忽然想到大有作为的姜尚和伊尹,他们的人生遭际带给诗人一线希望之光。这写出了诗人的不甘心,仍对自己从政有所期待,表现了诗人既对现实感到愤懑不平又寄希望于未来的复杂心情。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结合赏析过的内容,理解全诗的情感。
答案示例: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本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示例:巧用象征和典故。“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引用姜尚、伊尹等历史人物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悲愤、苦闷的心情及执着追求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
(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行路难(其二)
李 白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译文: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我不愿意追随长安城中的富家子弟,去搞斗鸡走狗一类的赌博游戏。像冯谖那样弹剑作歌发牢骚,在权贵之门卑躬屈节是不合我心意的。当年淮阴市人讥笑韩信怯懦无能,汉朝公卿大臣嫉妒贾谊才能超群。你看,古时燕昭王重用郭隗,拥篲折节、谦恭下士,毫不嫌疑猜忌。剧辛和乐毅感激知遇的恩情,竭忠尽智,以自己的才能来报效君主。然而燕昭王早就死了,还有谁能像他那样重用贤士呢?世路艰难,我只得归去啦!
六、课堂小结
李白作诗,以情纬诗,以才赋诗,以神取胜。情饱、才满、神足,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作品中,诗人合一,天人合一,他那追求自由与理想的执着精神,将永远鼓舞着积极向上的人们昂首前行,其中一定有我、有你、有他……
最后,让我们高声吟诵诗的最后两句,并以此互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
海。”
七、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八、板书设计
行路难其一
面对佳肴,食不下咽苦恼
心事重重,四顾茫然
世事艰难,怀才不遇希望
缅怀古圣,光明在前
长风破浪,自有其时追求
展望未来,信心益坚
积极乐观自信坚强
第二课时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一、课前复习
默写《行路难(其一)》。
二、新课导入
对于古代文人来说,遭受贬谪是常有的事。可是面对这些不顺利的人生际遇,他们当中很多人都保持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起来感受这种乐观精神吧!
三、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人。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为文长于说理,有《刘梦得文集》。
苏轼(1037—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有《东坡全集》。
2.背景资料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相同的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
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熙宁七年,苏轼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熙宁九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宫阙(què) 琼楼(qióng) 绮户(qǐ) ...
婵娟(chán juān) ..
(2)一词多义
似在人间何.何
年今夕是何.
代词,哪里代词,什么,怎样
(3)古今异义
一曲。古义:诗歌。例:今日听君歌.
歌
今义:歌曲;唱。
长向别时圆。古义:为什么。例:何事..
何事
今义:什么事情。
四、朗读指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五、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酬:答谢,诗中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怀旧:怀念故友。
翻似:倒好像。
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把酒:端起酒杯。
宫阙:宫殿。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影子也跟着舞动。
何似:哪里比得上。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
绮户:雕花的门窗。
照无眠: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指诗人自己)。
何事:为什么。
2.重点句子翻译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那沉舟的边上,已千帆竞发,枯树的前面,已万木争春。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
(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有悲伤欢喜、分离聚合,月亮有阴有晴、有圆有缺,这些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
六、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各联各写了什么?各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首联:抒情——凄凉地、弃置身——辛酸愤懑
颔联:用典——向秀作赋、王质烂柯——悲痛感叹
颈联:比喻——沉舟、病树——开朗豁达
尾联:点题——歌一曲、长精神——坚忍不拔
2.分别概括《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答案示例:上阕:对月饮酒,在天上与人间之间徘徊。
下阕:对月怀人,抒发对离别之人的祝愿。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理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释中的典故及其内涵、表达作用。
答案示例: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二十三年的感慨,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事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思念亲人的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答案示例:把酒问月,引出思念。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无眠”:因思念而难以成眠。
“何事长向别时圆”,从月圆想到人圆,再想到分别。
“但愿人长久”,渴望团圆。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中,除了借月表达对弟弟的思念,词人还表达出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联系背景:苏轼虽然一心报国,最后还是被贬密州。政治上的失意让他心情十分悲痛。因此,本词除了表达他对子由的思念之情,更传达了他政治上的失意。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答案示例: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诗人自己,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后人用此诗句,并不和刘诗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等。
2.你是如何理解《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的现实意义的?
答案示例:示例一:作者将自己喻为“沉舟”“病树”,但依然用欣慰的眼光去看待“千帆”与“万木”,这是一种很难得的积极心态,也很有现实的意义。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或许由于年龄、能力等原因,在事业上不能有太高的成就了,在社会上不能起先锋作用了,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态呢?不管当事人愿不愿意承认,他们多多少少都希望别人干得不如自己,干砸点什么,以此来向领导、向社会说明:没有我不行!自己已经是
“病树”了,也希望别人比自己更“病”。而作者却能够克服自己这种狭隘的心胸,用赞许的目光看着从自己这艘“沉舟”身边迅速掠过的“千帆”,在自己这棵“病树”前面生长得郁郁葱葱的“万木”,着眼于社会发展的高度,欣然接受自己的命运。
示例二:如果从“病树”“沉舟”的角度切入,也能给人深刻的启示,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失误和教训,要找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认真分析,加以总结,更要认识到“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危害,小的问题也不能掉以轻心,要力求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我欲乘风归去”体现出词人政治上的失意,那词人是不是要远离官场?他此刻的心情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不是。苏轼借助月亮表达了充满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却又害怕朝廷中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所以说苏轼这首词中月亮代表了两种情感:思念和失意。
2.《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几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变化?
答案示例:“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的意思是:明月你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词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词人毕竟是旷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代指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案示例: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首联自叙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基调;颔联悼念老友,写自己回归的情景,使愤激之情更进一步深化;颈联把自己的沉沦和新贵们的得势进行对比,使自己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尾联急转直下,以自勉、自励来结束全诗。全诗言简意深,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
(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赏析: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情由景发,情景交融。词中浑然一体的斜柳、楼台、春水、城花、烟雨等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细腻、生动地表现了词人细微而复杂的内心活动,表达了游子炽烈的思乡之情。将写异乡之景与抒思乡之情结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足见作者艺术功力之深。
七、课堂小结
刘禹锡通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感慨世事沧桑,抒发了被贬的悲愤,又表现了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奋发昂扬地重新投入新生活的热情,体现出历经磨难而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这就是刘禹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写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久未团聚,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愁,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八、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九、
板书设计
坎坷遭遇——渲染——辛酸辛酸
酬乐天扬州初归来感慨——用典——悲痛愤懑
逢席上见赠展望未来——写景——豁达坚定
点明题意——抒怀——昂扬乐观
望月问天
水调歌头
怀人问月
写景—情景交融抒情
乐观旷达
—议论升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