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议高中政治课互动教学 (1)

2023-07-06 来源:华拓网


浅析高中政治课互动教学

届 别 2010届 系 别 政治系 专 业 人文教育 姓 名 梁鸿 指导教师 郝双才

二零一四年五月

1

浅析高中政治课互动教学

学生:梁鸿 指导教师:郝双才

【内容提要】上课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可以促进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使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需顾忌,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活创新的潜能,扎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教学、师生互动、生生合作、学习效率、课堂气氛

一、互动教学的涵义

所谓互动教学,就是要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之间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和沟通,将其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相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合作的、人道的、民主的、互惠的关系,而不是权威性的命令控制(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启发者、指导者、合作者,能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让全体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施展;而学生则是教学的积极参与者、促进者,在求学中善思考、重探索、把握自我表现机会,参与的知识。因此,互动教学是以师生人格上的平等和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为主要特征的教学形式。在不断地实践中,它在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日渐突显出来,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互动教学的特点 1.对象的主体性

互动教学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互动教学强调启发式教育、优化知识结构和机会均等。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精神需求,帮助学生形成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学会学习、思考和研究,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的、主动的、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的社会主体。

学生不是现实的和完成了的“主体”,而是一种生成的、建构的、发展的主体,而且这种

生成、建构和发展只有在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实现。

2. 内容的生成性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科书知识占绝对优势,很少有教师个性知识的发挥和师生互动知识的生成。而互动教学模式是追求教学的真实、自然,及时捕捉那些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教学情景等信息,利用可生成的资源开展教学的模式。其教学过程不是书本知识忠实地传递和简单地接受,而是将教科书上的知识、学生原有的知识、教师的知识三者“投放”到课堂这个巨大的共振器中,经过相互碰撞、剧烈的震荡,促成这些知识间的融合、修正、生长和发展,从而内化到学生的情感体系和认知结构中去。 3. 方式的交互性

互动教学注重信息的多维互动,即信息发送、接受、理解、加工。不全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学生的单向度、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间、生生间双向的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的 ①

刘家访:《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互动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版

王升:《主体参与型教学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过程。这里面的信息, 不只是学科知识,它还包括兴趣、情感等要素。教师的作用就表现在对教学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激活”,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共同塑造一个“教学文本”,通过与文本的对话、理解和精神共享,促进学生的自我建构和自主发展,形成一种共同探索、教学相长境界。

4. 人格的平等性

在互动教学中,教师以平和的心态帮助学生选择信息,追求知识,培养能力,创造发展,以一个首席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与学生共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师生之间形成人格上的平等,由知识、经验的授受关系变成朋友式的对话与磋商关系。一切思想强迫、话语霸权、人格歧视等都让位于平等的对话、彼此的沟通和真诚的交流,使互动的课堂充满和谐、民主和自由。当师生的人格彼此平等的时候,学习个体才会形成心理上的自由和宽松,互动双方才可能向对方敞开心扉,彼此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二)互动教学的类型

课堂互动教学可以分为若干个类型,不同的课堂互动教学虽然都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手段,但是对于每一个学生个体来说,则具有不同的价值。从此意义上讲,课堂互动教学它本身也是一种教学资源。为了更深入的认识互动教学模式的功能与价值,提高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性,根据教学行为主体将其划分六种互动类型。

1.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

即教师行为指向全班或某一个小组学生群体的师生互动。这种互动主要发生在组织教学、课堂讲述、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课堂评价之中。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学生往往有一种自己对教师行为反应是群体反应的一部分,而不是区别于他人的独立个体行为的意味,因而思想奔放,愿意表现自我,容易迸发出创造的火花;教师也极容易形成并表达对学生整体的印象和期望,从而激励或者阻止学生的某些行为,实现教学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

2.教师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互动

课堂教学情景中,每个学生都有可能与教师发生交互作用。教师应善于与学生沟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学会倾听,和学生一道探索真理,并分享他们的情感和意识。这种具有预期目的与明确对象的互动模式,主要存在于课堂提问与应答、口头表扬与批评、以及个别辅导、眼神交流等过程中,教师表露出对学生的期望、印象或成见,学生则体验着归属、自尊、对自己的评价等。

3.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的互动

课堂教学中,学生个体之间不像教师与学生之间那样,存在着制度性的身份与地位的差别和悬殊,他们之间的交往活动更富有协商的色彩。“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学生个体间的互动,可以在情绪上互相感染,知识上互补偿,行为上互相制约,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为学生营造一种开放、真诚、关爱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学习氛围,达成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4.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

在这种互动模式中,学生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学生个体有大量机会与学习伙伴之间彼此争论,相互交流。学习过程充满温情和友爱,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而且可以使个体学生接受群体规范,服从群体任务和要求,从而形成善于人际交往和组织群体的能力。

张益乡:《高中新课程教师读本 [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3期

林志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2005年第6期

5.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的互动

这种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必然会相应地形成积极的团体动力场。这种“场”,能使不同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提高努力程度和合作技能,达到互相启发、相互合作,培养学生集体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和团队精神的目的。并将个别小组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的共识,达到对一些疑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促进他们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6.自我互动

自我互动就是学生自己跟自己交流,学生主我与客我之间的互动。我们平时所言的“心灵对话”就是一种自我互动。因为外在的知识、思想、情感都需要通过自我互动之后才能转换为个体内在的知识、思想和情感。在此的意义上可以说,自我互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终极目标,它是否发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自我互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只在自己的空间便可以了。很可惜的是这种互动形式过去往往被许多教师忽略了。

二、互动教学实施的原因

为了解决我国教育事业中的现实问题,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从根本上说,课程改革的动因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已经变了,让学生具备学习的愿望、兴趣和方法,比记住一些知识更为重要。真正对学生负责的教育,应当是能够促进他们全面、自主、有个性地发展。显然,全国“万校一书”的课程体系、“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肯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成就

长期以来,我国在互动教学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以下从课堂入手,浅析其相应成就。

1.课堂目标准确化。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了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模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有了一定的实现。比如哲学部分,过去只是明确地说明什么是矛盾,现在教师会以一定的物体、事件,让学生有了一个准确的心里定位,在定位的同时通过讨论、分析、相互纠错,学习、理解和记忆其对立统一的特性,从而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合理化。强调了不同内容和价值的课程中教师讲课与学生自主探知的时间结构,符合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突出的是学生综合认知能力得到强化,而不仅仅是趋向于课本知识的掌握。

3.课程实施兴趣化、能力化。不断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学会合作。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让学生逐渐走出由“四堵墙”封闭的狭隘的学校空间,一步步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课程评价激励化。以前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现在强调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促进发展。比如,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很用功,只考了58分,没及格,老师可以给他60分甚至65分,以促使他更有信心地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得到协调发展,摒弃了用僵化静止的观点看待学生,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①

林志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2005年第6期

皮连生 :《教与学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年9月版

5.课程管理方面针对化。一方面,教育教学已不再过分强调“标准化”,鼓励独到见解,标新立异。不断根据新课程方案对个性和多样化的要求,建立多样化的教学体系,包括多样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等;同时不断明确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向所有学生,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以前基本上是国家课程、教材一统天下,现在强调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充分调动地方和学校的积极性,也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教师在政治授课中通过教研活动和思维创新,逐步转变着落后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日趋灵活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了一定体现。同时,学生的上课参与性、自主性有了一定的提高;其学习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了起来;其学生的价值观与爱国情感有了相应的提高。

(二)弊端

值得注意的是,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严重的弊端。

1.互动过程中容易导致学生活动太多,一发不可收拾。一定程度上,活动成了课堂教学的全部,致使本末倒置,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在各类公开课、比赛课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教师采用非常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以此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进而争取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而课堂活动是其常见的手段之一,很多老师将这一理念片面化,认为一节课当中活动越多越好,越热闹说明越体现出互动教学要求,其模式基本如下:活动——讨论——发言,也就用几个小品或案例构成一节课,完全流于形式,导致课堂活动泛滥,却发现实际教学效果和主观期望并不一致,学生得到更多的可能是头脑中的快乐体验。甚至还会给学生传递这样的信息:上政治课就是高活动、玩小品的课,至于有没有掌握知识和能力倒是其次了。①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分清主次,明确目标。课堂活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师生互动,但是,这只是对学科教学起辅助作用。高中生的思想趋于复杂化,思想趋于深刻,因而高中政治的教学就不应该是为了让学生开心而设计几个小品和活动,更应该做的是分清主次,能做到让中学生轻松的同时可以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太过重视互动的技巧,忽视了政治教学应有的德育教学功能。

很多老师认为课堂互动活动越多越好,越热闹越能说明气氛越好。因此为了让活动效果达到最佳,老师们早早的就布置了任务,忽视了对教材的钻研。这样,教学过程也就成了表演过程。教师自编自演,学生就是一群群众演员,需要时说说,最后会导致师生不去关注课文,对社会生活不去思考,活动讨论也没有形成共识,小组讨论也流于形式,政治课也就成了“活动”课,课上大家热热闹闹的,课下雾里看花,摸不着头绪,这样的政治课堂看起来生动,却没有活力,缺少心灵的呼唤,也就失去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功能,尤其是忽视了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②

因此,要适当采用灵活的课堂互动活动,但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能够深入浅出的表达。并且要善于捕捉活动背后的深刻思想内涵,及时抓住活动过程中的闪光点,不失时机的将某些思想得到提升和深化,达到德育的境界。

3.在组织课堂互动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坚持适度原则。

课堂互动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但是如果营造氛围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就会形成放任自流,一盘散沙,甚至失控的局面。比如在课堂活动进 ①②

皮连生 :《教与学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年9月版 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11月版

行中,出现言语随意、粗俗,场面混乱不堪,甚至导致哗众取宠,致使课堂气氛格调庸俗,与教育本身完全南辕北辙。

因此,教师在营造氛围时要牢记自己“组织者”的身份,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合适的教法,结合学生特点对课堂教学作精心的安排和合理的组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保留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及时发现“散漫”的苗头并加以制止。因此,氛围的营造要坚持适度原则,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却不能把教师自己等同于学生,这样才能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互动教学的实施 (一)原则

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最有效的,它的应用要遵循下列三个原则。

1.和谐互动

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是新型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特征。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友好交流、诚恳辩论,营造一个和谐的上课氛围,从而带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并在互动中学习和发展。师生互动在思想政治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学生能否接受教育影响,取决于他们的态度和情感。有句谚语是:你可以把牛牵到河边,但你无法强迫牛喝水。积极的情感和接受的态度,是教育影响学生的关键。以往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实效性不强,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教学模式忽视了师生互动。因此,把师生互动置于教学过程的中心,并使其主导教学方向,这是互动课堂教学的本质要求,也是发挥其功效的根本所在。

2.真切体验

学生对所学内容必须得有来自内心深处的真切体验,这也是学习成功的关键。通过体验才能深刻领会知识,才能自我消化,产生情感变化,形成一定的综合能力。以往思想政治课教学有些脱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特别是一些例证材料和中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学生一时间难以理解和接受。而提高高中政治课教学实效的关键就在于紧密联系中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理论运用于实际,并切实地去操作,在师生互动中使他们产生真切体验和对知识真实的情感。

3.合作探究

探究应成为现代课堂中学生主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在高中教学中建议提倡师生合作探究。通过师生合作,鼓励学生敢于对现有知识质疑,勇于探索问题,创新知识体系。在师生合作中学习,并在生生探究中发展。只有在合作探究中,学生才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较强的认识能力和自觉的道德行为。因此,应该采取“接

受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结合,以“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

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主要是在理论与现实矛盾形成的“问题情境”中,开展积极的思考和讨论辩论。

(二)环节

任何一种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它都有其基本环节(或称操作程序),一堂成功的好课既离不开这些基本的环节,又不能囿于这些环节,要依据高中政治课的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和变化。

1.确定目标,问题引路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注重所讲授知识与社会生活和学生认知的相关性,利用多种教学 ①②

林志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2005年第6期

皮连生 :《教与学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年9月版

资源在对教材知识进行再加工,以自己的创新模式形成独特的教学视野。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索教学思路,把自己的理解转化为对学生的引导。理出教学过程中的切入点、连接点、困惑点。这样就使教材知识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支撑点,教师发挥其在学生学习过程的引领作用。

要强调的是必须正确把握备课内容与教学过程关系。教师向学生预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应依据教材、课程标准、社会背景、学生认知水平,确保知识的开放性和动态性和灵活性。如对农村基层群众组织这一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先介绍学生最了解周边农村的情况,引导学生选择和处理相关信息。通过讨论预设的情景问题,加深了对农村基层群众组织性质和作用的了解。

要让学生知道自己需要学什么和教学内容的价值。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产生期望、进取的心理倾向,让他们参与教学,与教师默契配合,引发互动。教师凭借教学目标,利用教材中固有的知识,以新旧知识的联系或冲突引发求知需求,实现互动。目标最好是在教学情境中引导学生自己生成,并能刺激学生对所学学科的兴趣,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

问题往往产生于学生难以理解、不熟悉的概念与知识,若果教学中学生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习就只能停留在表层和流于形式。因而,互动教学模式一般采用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学习的动机、思路和行为,注重抓住最佳时机,紧扣思维焦点,用问题“开其意,达其辞”,促进学生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质疑和交流,学生才能拥有丰富的学习体验,达到阅读的自悟、思考的觉悟、实践的感悟和交流的醒悟之境界。

2.思考探索,质疑问难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只有静听的权利,而没有思考的自由。互动教学模式把思考与探索视为核心环节,采用启发、引导和点拨等方法,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对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和自由表达,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兴趣,发散他们的思维,让其迸发创造的火花。在思考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教给相应的策略,使学生的新旧知识、纵向与横向知识以及此类与彼类知识之间产生联系,造成认知冲突,形成独到的见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

同时,善于提出有一定深度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艰苦思维的愉悦。学生认识兴趣的形成有多种制约因素,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趋向成熟的和正在发展中的心理力量和教材知识的相关度。对学生发展最有用的是教学条件能有力地促使学生处在的心理火花点燃,并激发其力的膨胀,并及时把它导向一定的目的。因此,教师要针对那些需要通过反复推敲才能准确把握的内容,包括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提问,并努力使设计的问题调动起学生自己的兴趣、经验、意向和创造力,让学生从发现、选择或重组的多种过程中获得答案,从中获得快乐的感受。

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切合学生实际的序列性问题,采用“以学习的个性和共性为基础的‘主题—探究—表达’模型”,教学过程一般设计为一个不断的设疑、破疑、再疑的过程。以导引学生的思路,形成思维波澜,使他们的思维力由潜伏转入活跃状态。互动教学模式大多沿着“无疑---有疑---无疑”这样一条波浪式的路线前进。教学中学生敢于向教师问难,向教材质疑,教师也敢于向教材质疑和向权威问难。教师一般在不易产生疑问之处或容易搞错之处设疑,唤起学生心理中的疑窦,产生求索志向和动机。

3.小组讨论 集中交流

互动教学模式为消解和弥补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批量化教育的缺陷,大多采用小组讨论这一环节。它要求小组保持“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特点。要求全员参与,围绕中心议题, ①

林志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2005年第6期

学。学生互相启发,尽情地交换各自的观点,可以演说、提问甚至争辩。同学之间的任何猜想、设想甚至幻想都应受到尊重,尽可能让他们自己做出解释,学会在聆听中交流想法、沟通中达成共识。让学生在思维与情感相互碰撞和激荡中,产生新的思想、观点和见解。当学生对相关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时,出乎意料的思维方式甚至对教师都可能有启迪与借鉴作用。

鼓励学生当“小老师”,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也能讲解一部分教材或为教师作一些课堂的指导。如果“小老师”在指导过程中遇到同学们提出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在台下可以给与及时的解释和补充。学生从模仿到创造,提高了学习自信心,并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和记忆。从而形成一种充分发扬学生自主精神的、生动和谐的课堂学习气氛。 4.积极对话,和谐课堂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适当表现的薄弱一些,目的是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教师以与学生平等的身份介入,师生展开积极对话,在反复探讨中达成正确共识。最后教师再对重点知识进行巩固性强调。值得注意的是,在对话中教师应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内心动态,并时刻保持眼神的交流,捕捉学生由眼睛显露出的心灵动态。事实上,师生的对话过程既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通过对话和师生相互影响,真正实现师生共同进步和课堂气氛的和谐、生动。

(2)激励学生质疑,让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可以引发最为强烈的学习动机。在自我实现方面,教师要使用一定的语言和教态使学生感到自己有才干、有潜力,能寻求挑战,并且取得一定的成功。为此还须提倡学生与教材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学生与社会对话,教师要激励学生质疑,适当地引领,帮助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在师生对话中各自的主体地位平等,促成了教学关系的高度和谐。

四、结语

事实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制约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和路径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互动教学法则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构建行之有效的师生互动,这样才能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使师生互动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日常教学中只有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以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为起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才是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要随时总结教学的得失,不断反思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在总结中与学生一起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效果。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版

[2]冯锐,任友群:《学习研究范式的转变及其价值取向》,2004年第3期 [3]林志红:《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2005年第6期 [4]盛群力:《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探讨》,2008年第9期

[5]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2版

[6]皮连生 :《教与学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年9月版 [7]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11月版

[8]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教基[2004]5号 [9]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28期

[10]席中华:《对政治新课改的认识[J]》.广东教育教研,2007,第4期 [11]余文森:《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教版社,2004 第2期

[12]张益乡:《高中新课程教师读本 [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3期 [13]广德明:《利用课程资源,推进有效教学[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年第4期 [14]王明全:《思想政治课教学》,2008年第5期

[15]刘家访:《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互动教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版

[16]史东根:《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年3月版 [17]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18]王升:《主体参与型教学探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版

[19]宋融冰:《信息技术与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20]欧阳芬:《多元智能与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6月版

[21]刘群英、程全洲:《信息技术教育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