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心得体会

2022-12-07 来源:华拓网


对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的理论解读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给教师的建议》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著,书中谈到100条合理化的建议,每一条都深入浅出地就我们中小学教师所遇到的问题作以解答。既有实际事例,又有理论分析,让我们豁然开朗。下面我就从两个方面谈谈学习这本书的肤浅认识,有不妥的地方,请各位领导、教师批评指正。

一、对苏霍姆林斯基的认识

1.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他认为:“学校的使命就是培养和谐统一的人”。苏霍姆林斯基把孩子作为一个中心去研究,着重探寻如何使孩子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所以,我们对孩子的欣赏绝不能仅仅地停留在简单的分数上,其实作为教师,对孩子道德水平的欣赏更为重要。我们不能认为分数高就代表着学生优秀,分数低就代表学生不优秀,一定要全方面考查学生,不能只顾考分,而不顾其他方面的发展,使学生成为一个不完全的人。

2.他是一个把心献给孩子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写道:“教育者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人性,对孩子深沉的爱,兼有父母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相结合的那种爱。”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说,每当长时间见不到孩子们,感受不到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时,就记起这些话来。“年复一年,在我头脑中越发增强了这样一个信念:对孩子的依恋之感——这是教育素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没有对孩子的爱甚至依恋,就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而教师要具备这一素养就必须经常与孩子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彼此在思想、情感、感受上相互渗透。“教育——这首先是教师跟孩子在精神上的经常接触。”

与孩子的交流不能局限于课堂里,还要延伸在课后的生活里,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儿童的生活尤其是在低龄儿童的生活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学生对老师的信赖,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孩子在老师身上所看到的人道典范,这些都是基本的、同时也是最复杂、最明智的教育规则,教师掌握了它们就能成为真正的精神导师。”

3.他能正确看待对学生的评分

在如何评分的问题上苏霍姆林斯基向教师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他认为评分宁可少一些,但是每一个评分都要有分量、有意义。在他漫长的教学生涯中,他从来没有仅凭学生在一节课上的回答就给学生打分,他的评分总要包括学生在一时期内的劳动,并且包含多项内容,比如对好几种劳动的评定———包括学生的回答、对同学回答的补充、书面作业、课外阅读以及实际作业等。

苏霍姆林斯基是不提倡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的。他说:“如果学生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和情况而没有能力掌握知识,我是从来不打不及格分数的。”他认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如果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了,教育上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才是滋养思想大河生机蓬勃之溪流。我们用分数来衡量学生,从某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在一个阶段内的学习上的得失,对于一部分学生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斗志,这实为一种不错的手段。但如果教师太过于看重分数,只一味地以分数论千秋———分高的就好,分低的就差;高分的便品学兼优,低分的便横看竖看不顺眼。由此,很可能便形成两个极端:“好学生”会自命清高,“差学生”又始终生活在自卑中。不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不是对“差生”的放弃和纵容,而是想办法尽一切努力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学习上的差距,用真心和耐心帮助他们进步。哪怕是很小的一点进步,也许就会成为他们学习知识的快乐源泉,也许只是这一点点的“包庇”,带给他们的将会是一往直前的进步,和他们永远闪着自信光茫的灿烂笑脸。

二、我的收获和体会

从我学苏霍姆林斯基的实践中认为,一是以平等的爱,才能“打到心灵深处”;二是以真挚的

爱,才能化解顽童的顽固;三是以真情的爱,才能抚平受伤的心灵;四是以崇高而无价的奉献精神,才能真正的爱每一个学生。“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也是师德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和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当然,爱一个好学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的最大考验,而这也正是教师的天职。我们工作的主要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学生思想上遇到的困难,实现从思想到行为的转化。

总之,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认真研究学生心理及思维的发展规律,善于因势利导,进行积极的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个原则我们一定要遵守,不能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书限制我们今天的实践和思考,而是要促进我们更好地实践和思考。这就是我学习《苏霍姆林斯基》最大的收获和体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