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观察是幼儿认识自然和从社会中获取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观察。观察能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因此,在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幼儿期,应当重视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 种植 培养观察力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211 1 源起:种植园中的一次对话
种植课上课了,笔者和小朋友手拉着手来到种植园里。正和身边的小朋友讲述如何播种的时候,听到了这样一段对话:
小朋友1突然大声喊起来:“大家快来看青菜叶上有一条青虫。” 小朋友2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
小朋友3抢着回答:“我知道,我知道,这叫毛毛虫。” 小朋友4仰着红扑扑的小脸蛋说:“我在我们家的田里经常看见的。”
这时,其他几个小朋友也大声说道:“我家田里也有的。” 这是笔者没想到的,原来平时小朋友们都挺注意观察周围生活。由此而感——笔者为何不利用我园的种植课程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呢!这一教育资源可是培养小朋友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啊! 2 “培养”策略
观察是获取周围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
开端。观察力既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能力,又是幼儿在感觉与知觉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能力。本文将从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角度着眼,结合日常种植园实践活动中的探究和反思,谈一谈在种植活动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1 营造幼儿喜欢观察的氛围
我园最优越的环境就是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可以使幼儿的生活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同时它也是幼儿学科学的重要场所。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可让幼儿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奥妙。如在“种植园地”观察种子发芽的活动中,引导幼儿在阳光充足及阴凉的不同环境下同时进行黄豆的种植。通过观察,幼儿就能发现,虽然同是浇水,阳光充足的地方,黄豆苗就长得非常茂盛;而在太阳晒不到的地方,黄豆苗却长不好。由此,孩子们知道了植物的生长既需要水的滋润,又离不开阳光的沐浴。 2.2 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原动力。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他们精心挑选他们所喜欢的、感兴趣的植物是关键。第一,选择合适的植物——容易成活,生长期短会开花结果的植物,这些植物便于幼儿观察。第二,教师要对观察给予积极的影响。
在种植课上,蒋昊小朋友在青菜叶上发现了一条青虫,笔者抓住机会利用问题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认识青虫。从寻找青虫的五官到观看青虫爬行,再观察青虫寻找的食物等一系列活动,有目的、
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在播种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不同的种子种植的方法也不一样,“种子宝宝什么时候能长出来?”“大蒜应该哪边朝上?”从收集种子——播种种子——给种子浇水施肥——除草松土,笔者采用了抛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孩子们自己说说播种的全过程。
经过实践发现在种植活动、户外活动、游戏、散步等自由、轻松的氛围中最容易捕捉到孩子的兴趣。因此,日常活动中我们要懂得保护和利用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观察得兴趣。 2.3 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
有了观察兴趣,还必须在观察方法上加以指导。
首先,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进行观察。例如在开展“蔬菜沉浮”的活动时,笔者给每组幼儿准备了四只容器、四种蔬菜,让幼儿自己猜一猜,什么蔬菜会沉下去的,什么蔬菜会浮上来。经过一番猜测,笔者再让他们自己操作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结果是否正确。笔者一边巡视,一边提出问题:“小朋友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孩子们争着说:“胡萝卜是沉的,大蒜头是沉的,青菜叶是浮的,韭菜也是浮的。”笔者对孩子的发现给予了充分肯定,孩子们个个充满着成就感,脸上洋溢着笑容。一次小小的实验让孩子们充分体验了观察的快乐。
其次,引导幼儿有比较地进行观察。在“蔬菜影子对对碰”的活动中,笔者把几种蔬菜放在一起,先让孩子们观察蔬菜叶子的大小、形状、颜色等,再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从而比较蔬菜
的异同,最后让孩子们说说哪种蔬菜对应哪种影子。这种比较观察的方法能使幼儿掌握事物的异同,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再次,引导幼儿利用多感官进行观察。在开展聊一聊“荸荠”的活动时,笔者让小朋友试着用手摸一摸、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闻一闻,充分借助身体的各种感官感知荸荠的外部特征,孩子们果然很有兴趣,有的用手摸摸,说荸荠是硬的、有点光滑,有点毛;有的用嘴巴尝尝,说荸荠甜甜的;有的仔细观察,说荸荠有的黑黑的,有的红红的。这时,笔者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的发现与大家一起分享。通过多种感官观察,使孩子们全面了解了荸荠的基本特征。 看孩子们聊得兴趣正浓,笔者又以表格的形式让他们说说其他蔬菜水果的基本特征:
[[蔬菜、水果\&颜色\&形状\&手感\&味道\&番茄\&\&\&\&\&黄瓜\&\&\&\&\&芒果\&\&\&\&\&] ]
以表格式聊聊事物的特征,孩子们很少见到,因此,孩子们各抒己见,对这一新形式的观察方法报以了极大的热情,他们个个讲得头头是道,把三种事物的基本特征表达得准确无误。由此可见,观察形式的多元化对于孩子观察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 3 “培养”思考
通过实践与研究发现,观察力的培养除了能发展孩子们的智力外,更重要的是孩子们的多种能力也能在观察过程中得以实现。
作为农村幼教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利用乡村丰富的资源来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和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瓜果、蔬菜交朋友,从而扩大幼儿的眼界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总之,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z]. [2]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唐国庆.创新教育与教学实践[m].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4]学前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5]唐燕.陈鹤琴“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幼教改革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8,(10).
作者简介:周巧亚,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西林街道中心幼儿园,江苏常州 213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