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变迁和时代特点

2024-02-25 来源:华拓网
教育科学文摘 2010年第4期 教育史 种情况与改革开放后我国急需大量科技人才有关。 在国别选择上,表现出更加开阔的世界意识。改 革开放后的留学生派出明显淡化了对家庭出身的严格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留学教育的 历史变迁和时代特点 张雪蓉 南京邮电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约9000字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留苏热和文革期间留学教育的中断 要求,考察出国条件主要以本人政治表现和业务水平 为主的较为温和的做法。 改革开放3O年留学教育从精英转向到大众 1981年开放自费留学政策后,越来越多的人走出 国门。 改革开放后大规模的留学热潮,是中国历史上规 模最大的留学潮,它的形成表现了这个时代独特的历 史特点: 首先,人数最多,范围遍及全世界。留学人员对留 学国别的选择呈多元化的选择趋向。 新中国成立后,迎来了它的第一个留学热。建国初期形 成了非常浓烈的留学苏联、东欧热。1950年,我国与波兰、捷 其次,人们的留学热情空前高涨,留学成为牵动老百姓 日常生活的社会热点。留学作为一种教育投资,深入地影响 着人们对教育的选择,人们可以通过取得国外文凭,获得高 职、高薪甚至社会地位,还可以在国外移民定居。留学作为 教育投资的新观念对社会大众的影响,是对留学成为牵动老 百姓日常生活的社会热点最好注脚,投射出了时代的变迁。 克等5个东欧国家共交换25名留学生,学习语言、历史等科 目。另外,重工业部和燃料工业部从革命干部中选出1O名 政治表现突出的留学生赴波兰、捷克学习技术,开启了新中 国公派留学教育之先声。从1951年起,为了适应国家经济 建设的需要,新中国开始正式较大规模地向苏联派出留学 生,用以发展重工业所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这一阶段的留 第三,留学的动机不是求学为第一,而有了更多个人功 利的考虑。留学是个人自我的选择,留学动机有了更多私人 的功利性,这反映了当今社会个人主体意识的增强。把留学 苏热,一直持续到6O年代中苏关系的恶化。 综观这一时期的留学教育,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新中国派遣的留学生限定在社会主义国家,其中主要 与生存相互结合,人们的留学观从狭义的地域观变成世界全 球意识。中国的人才通过留学教育参与了世界人才的竞争, 是苏联;第二,整个留学计划与国家工业建设计划密切结合 在一起。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留学教育被纳入计划经济管理 的框架中,呈现出这个时期留学教育的特色;第三,建国初期 的留苏学生,都是国家有计划派出的公费学生。 建国初期留苏学生的派遣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 养了大批人才,他们中的许多人归国后成为了我国全面发展 工业和全面建立科研体系的骨干力量,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 建设做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之初的留学教育及其特点 进入更广阔的世界竞争舞台。 新时期海归时代的至4来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在中国出国留学生数 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另一个人潮开始涌现,这就是“海归”潮。 当代留学归国人员的国际化视野、全球经济意识、驾驭 自我命运的能力都是别具一格的。他们不论是数量还是发 挥的功能,都日益呈现出新时期的新特点:首先,“海归”的数 量日益增大。以各种形式归国服务的“海归”的数量近几年 屡创新高。国内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是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 的主要因素。其次,表现出更多的自主意识。个人对自身受 教育权利和就业权利的选择和维护的自主性更强。第三,留 学生回国服务的方式呈现了多元的形式。第四,自主创业的 海归人士增多。大量的“海归”在职业的选择上,更热衷于自 己创业。 改革开放之初的留学教育主要是公派和精英教育,而从 上世纪8o年代末开始在自费留学政策的推动下,逐渐形成 一波高过一波的自费留学大潮,我国的留学教育呈现出多 元、大众化的特色。 改革开放后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在许多方面呈现出十 分显著的时代特点:首先,年龄较大。这一时期的留学生的 年龄主要集中在36~45岁之间,最大的49岁,最小的32 岁,平均年龄41岁。其次,以精英教育为特色。对留学生的 作为改革开放的一部分,新时期的留学教育连接着中国 社会的改革和进步。改革开放的3O年,不论是经济的改革, 还是教育科技文化的变革,“海归”都继续发挥着他们引领社 会进步的急先锋作用。他们在许多领域的贡献,填补与缩短 了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军事、文化、教育等诸 多领域的差距。今天,不论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教育科 技文化领域,“海归”的价值和贡献都是令人瞩目的。 资格作了严格的规定,在选拔程序上则需经派出单位初选、 全国外语统考、省级高教行政部门复审、教育部监察等四道 关。从实际选出的人员看,其中可查到材料的45名留学生 中,3o名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协和医 学院等5所国内一流学府。最后,以学习自然科学为主。这 ・ 60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