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创新施教
---浅谈新形势下加强与改进党员教育创新工作
创新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事业永葆活力、与时俱进的战略任务。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攻坚阶段和关键时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在面临新时期,遇到新问题的时局下,对全党增强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年前,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如今,党的“十八大”再度吹响了“创新”的新号角,新形势下如何开创新党员教育工作新局面,关键是实现全方位的创新。
一是加强与改进党员教育的观念和意识要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而观念决定行为,所以创新工作先要创新观念。观念是创新的先导,只有观念的创新才会有创新的实践。首先,牢固树立加强与改进党员教育是事关全局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工作的观念。教育是培养党员的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作用,每当形势任务发生变化的时候,我们党总是把教育作为先导性措施,大力培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党员队伍,对推进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牢固树立加强与改进党员教育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后劲的观念。一
1
级党政班子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是其发展观、政绩观正确与否的反映,党政主要领导只有带头参加学习培训,亲自抓教育培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在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工作中抓出成绩,抓出实效,把党员教育实实在在的成效体现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上。
二是加强与改进党员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创新
党员教育是高层次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提高党员队伍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新时期党员教育必须坚持“科学教学”,既寓教于乐,又务求实效,这就要求党员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不能再是单调枯燥的教学和形式主义的过场。教育内容“老三篇”,衡量标准“随大流”,教育方法“一刀切”、“一锅煮”等状况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要求。首先,党员教育要和工作实际相结合。着眼于提高能力、抓准观念、开阔视野、贴近实际、指导实践、突出培训特色,在改造党员的主观世界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设计教育内容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的特点,因人而宜,因岗而宜,设计合理的内容和方法。其次,党员教育要按需施教和因情施教相结合。党员队伍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体,年龄大小不一,文化高低各异,职业多种多样,思想千差万别。这就要求党员教育必须注重针对性,因人而异,因地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教育要满足不同行业特点,不同工作性质和不同类型党员的需要,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我们卫生行业,就是要围绕转
2
变医德医风,增强医疗服务意识及工作效率,促使其提高业务素质,成为骨干。
三是加强与改进党员教育的思路和形式要创新
近年,从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实际出发,加强了党员队伍教育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随着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党员队伍的不断壮大。教育环节也暴露出个别党员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工学矛盾处理不当的问题。更暴露出我们的教育与实际使用结合不紧密,学习的针对性、实效性欠佳等问题。面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惟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使党员教育既充分体现实事求是原则,又蕴涵着创新精神,首先,把新颖的教育内容和灵活的施教形式相结合。突出对党员教育的针对性,以需求为向导,做到:“要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供需切合点。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大胆将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化手段引进到教育工作中,把对党员灌输的知识真正转变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把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相结合。建党以来,党员教育一直是重中之重,只有在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审时度势,切实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增强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党员教育也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增大教育的科技含量,注重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扩大教育覆盖面,强化渗透力。再次,教育要系统化和制度化相结合。党员教育工作已不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模式,应围绕党
3
的最终目标和各阶段的中心任务展开学习教育。摒弃“零打碎敲”的随意性现象,教学计划、内容缺乏计划性,往往想到什么,教育什么,找到什么学习什么,真正形成一套系统性、长期性、实际可操作性的教育方案。
一言蔽之,党员是构成党的肌体的细胞,党员的质量关系到党的生命,党员教育更是党的生命基础,对全盘工作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面对新形势下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惟有不断创新党员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素质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