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幼儿数学游戏化教学案例分析

2022-02-21 来源:华拓网
幼儿数学游戏化教学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幼儿数学教学纲要》明确提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要求我们与幼儿进行数学活动时要做到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玩”数学,并注重让幼儿感到有趣、有吸引力,主动参与游戏,从中积累经验,逐步内化数学知识。同时,参照皮亚杰所揭示的“儿童的数理逻辑知识不是来源于物体本身,而是来源于物体的操作和其他动作的内化”的教育思想,幼儿数学教育应从教师“教”为主转向幼儿“动”为主。因此,不仅要让幼儿操作,还要让幼儿主动探索。落实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游戏活动。

二、案例描述

案例一:数学活动《有趣的夹子》对于幼儿来说比较抽象枯燥,幼儿的兴趣不大。所以在设计过程中,我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首先,注重活动名称的设计。本活动实际上是关于“6的形成”的内容,为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避免幼儿在发现学习的乐趣之前就已经对学习失去兴趣,我把本该与数字6有关的词汇省略,换成幼儿平时有所接触的夹子。果然,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转移到老师手里的夹子上了。其次,在活动环节的设计上。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是把6的形成方法,在黑板上板书后,以死记硬背的形式强行灌输到幼儿的脑中。这样不仅幼儿的兴趣不能调动起来,更严重的后果是,幼儿将会对以后的数学活动失去兴趣。为此,在设计过程中,我把一些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设计到有趣的游戏当中,不断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案例二:如在比较物体的高矮、粗细时,我首先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来认识物体的高矮、粗细,然后在此基础上编出了游戏《找一找》:先让幼儿找一找自己身上什么最粗(腰)、什么最细(头发),班里的幼儿谁最高、谁最矮,什么比什么粗、什么比什么细。《想一想》:你上楼时有什么感觉(越来越高),

下楼时有什么感觉(越来越矮)……总之,采用多种多样的游戏方法进行教学,不但可以使幼儿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幼儿比较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促进了幼儿知识的增长和智能的开发。

案例三:如在“认识椭圆形”的数学活动中,我通过小兔和小熊的争论引出课题,让幼儿来进行评判。通过让幼儿观察圆和椭圆的外形,看看是不是一样,把两个图形分别比一比、折一折,说说发现了什么,在这一过程中,运用了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观察力、注意力都得到了加强;同时指导幼儿进行分析、比较、概括,促进了他们的思维能力;接着通过启发幼儿回忆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想象椭圆形组合的图形,幼儿在游戏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想象与思维,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

案例四:在执教分类时,我组织幼儿玩“拣树叶”的游戏,先把课前准备好的纸质树叶分发给各活动小组,孩子们面对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树叶(反面画有数字宝宝)欣喜若狂,他们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捡起“树叶”放置于不同的地方:有的孩子按照相同形状的树叶堆放在一起,有的孩子根据不同颜色的树叶堆放在一起,有的孩子把树叶反面相同的数字堆放在一个地方。这个游戏操作简便,有利于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有所获。类似的小游戏既能集中幼儿数数的注意力,又渗透了数学的基本概念,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三、案例反思

1.在游戏中发现乐趣,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幼儿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而数学又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就更需要依靠直接的兴趣来进行学习。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越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越强,学习的效果也就越好。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游戏不受外部的强制和干预,完全是幼儿自主自愿进行的,这是游戏的显著特点。案例一中幼儿在游戏中,活动和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动作、思维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就可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

使幼儿易于接受。因此,对幼儿进行数学教学游戏化,能极大地让幼儿在数学游戏活动中发现乐趣,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在游戏中感受数学,引发幼儿主动学习数学

通过案例二的游戏教学,我们知道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向幼儿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最佳途径。

3.在游戏中促进幼儿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学者布鲁纳研究了“游戏对3至5岁儿童解题能力的影响”,证实了游戏与儿童认知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游戏可以为幼儿提供没有压力但需要坚持性和毅力的良好的解决问题的环境,在案例三的游戏环境中,有利于幼儿思考和处理问题并取得结果。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为幼儿在活动中接触各种材料提供了条件。幼儿在操作材料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各种材料的特性,体会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以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仅发展了视觉、听觉、嗅觉、肤觉等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还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

4.创设愉悦氛围,促使幼儿产生浓厚兴趣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对刚刚步入数学领域的儿童而言,学习数学属于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因此,灵活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能使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真实情境变成幼儿容易接受的小游戏,学习兴趣倍增,活动效果显著。在尝试幼儿园数学游戏化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不同水平,根据他们能力的差异布置丰富多彩的小游戏,进一步拓宽孩子们的知识视野。

总之,数学活动游戏化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游戏,能使幼儿进行积极、主动的智力活动,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开拓幼儿的思维,培养幼儿的创新实践能力。游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准确把握幼儿喜新探奇的心理需求,采用灵活的游戏

形式来活化枯燥的课堂知识,让幼儿在玩乐中接受新内容,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幼儿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最后获得成功,对幼儿意志性格的培养和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自信心、自制力的发展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