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 IN编辑I杨晴l i囊I zhiRyezaEzhi @1.63 oMom l 1教学研究 1/ 1. 0 -一,U E-ma加大课程体系改革,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文/李存霞姬瑞海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结合极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 力标准,为后续的课程设置提供参考。对每一工作任务 型,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 途径,是解决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国家高 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职业教育工 作的方针政策,提出了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 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 业教育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等四项重大任务。 目前,高职教育正处于由规模扩张向全面提高质量的 转折阶段。在此阶段,高职教育必须适应产业发展形势和 新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 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大力 提升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经济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 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 笔者所在学院的数字控制工程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在 技能竞赛成绩、数控加工硬件、师资队伍以及教学建设等 方面特色明显,成绩突出。该专业是浙江省示范建设专 业,并拥有一支省级教学团队。在国家六部委举办的四届 全国数控操作技能大赛中,学院学生获得四连冠佳绩,产 生了6名高职组冠军,占整个冠军数的一半。学院还在其 他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中频频获奖,在同类院校中引起 了极大反响。与此同时,企业对学院毕业生的满意度也在 不断提高,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学院学生的职业道德、职 业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由于学院 毕业生实践技能扎实、工作能力突出,不仅受到省内外企 业的欢迎,而且也得到中职学校的争先聘用。以上成绩的 取得,与学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质量为核 心,加大内涵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需要 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是分不开的。 m、以岗位需求为依据,开发项目化课程 体系 1.以职业分析为背景开发典型工作任务 学院依据“岗位描述、任务分析、能力定位、课程 固化”的思路和步骤,按照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确 定专业的首岗、转岗和发展岗,形成专业岗位调研报 告,为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提供依据。对应专业的首 岗、转岗和发展岗,学院邀请相关行业(企业)的技术 骨干、技术主管、工程师和一线工人,举办专业工作任 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会,分析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形成 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条目。在此 基础上,企业专家最终确定对每一工作任务的职业能 和职业能力,学院都有相应的课程予以支持,从而形成 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项目化课程体系,确定了“首岗能 胜任、转岗能适应、发展有后劲”的培养目标,以培养 “行知相融、德技双馨”的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 2.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开发课程 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的基础,它能够直接 反映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提高人才素质、保障教育 质量的核心环节。开发适合现代化教学要求的高质量特 色教材,可以弥补教材建设方面的短板,将该课程多年 的教学经验加以总结。 课程开发遵循“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主 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过 程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起点”的理念,依据专业教学 要求和课程目标,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学生应获得的知 识与技能、教学过程与方法,遵循教学规律,合理安排 课时和教学顺序,构建课程体系。 高质量特色教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程,能够提 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和学校的知名度。高质量特色教材应 体现在课程的内容、实施方式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上。 学院不断探索并推行“教、学、做、工”融合的人 才培养模式,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推行双导师、过程 监控等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立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 落实专业、课程负责人制,实施“学校一方+企业一方” 的课程建设模式,开发“任务和课题”形态的课程,将 企业用人标准和规格渗透到课程教学,加大行业、企业 人员参与学校教学的力度;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和实 训教材,并不断改变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传授 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式,构建以学生为本、以促进知识 创新和能力培养为主导目标的教学方式;积极推进CMM情 景教学法(客户会见机械师)、案例式、任务型、一体 化等教学方法和讨论式、合作式等学习方法,提高学生 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工作过程为逻辑组织课程内容 学院以工作任务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围绕工作任 务组织教学,注重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真实 工作或仿真环境中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培养学生的综合 职业能力。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典型的工作任务或工作项 目组成,确定的依据是工作任务与职业核心能力,但同 时应满足专业课程标准和涵盖国家、行业职业标准的要 求。 0CCUPATION 2O11 11 回 教学研究l 曼 教学改革 社会实践、顶岗实习、毕、I 综合实践等 环节的质最标 4-.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课程教学 学院根据学生基础与外部条件组织开展课程教学, 并结合学习情形及教学情境,不断调整与更新课程的活 动l』!I容,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促使学生由被动的接 受者变为主动的学习者,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 进行知识建构时,学院充分考虑学生个体能力的筹异, 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师要研究高职教育特点、课 程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学校及企业的条件与资源、教 学方式与评价方式等,精心设计课程并组织实施,并将 准,保障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积极改 实践教学内 容,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建立具有真实情境的车间犁校 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按照“实训场所车问化, 训教师 技师化,实训作。 广:品化”的思路,建设具备教学、,卜 产、培训、礼会服务和技术研发等功能的牛 校内生 产性实训基地,以引入设备、项目、, ・ 等方式逐步吸 引更多的知名企业入校共建基地。文践教学环 贯穿 “课程周”、“三班制”的实训教学组织彤式,实现了 实施效果作为评判课程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 二、改革教学内容 1.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 学院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确定教学内容,以真实 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使教、学、 做、工相结合,并合理安排实践环节,以满足学生职业 道德和素养的培养需要。 2.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学院在教材建设上始终 以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 精品课稗选用的优秀教材均由课程负责人或主讲教师土 编或参编。在实践教学上以项目驱动形式诠释课程内 容,编写校本教材,确定教学标准并与相应的技能证:忙 或职、J 资格证书相衔接。改革考核方式强化过程考核, 突出学生能力培养。 三、改进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1.在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上 学院以1:学结合为切入点,体现知识传授、能力培 养、素质教育,合理设计教学方法,摒弁传统的‘‘]真鸭 式”教学模式,引入多元教学法,运用基于案例的学习 办法,建立项目驱动的实训方法,力求做到教、学、 做、l:一体。 2.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上 学院配备了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多媒体教室、专业计 算机房以及相应的模拟实训软件系统。教师利用多媒体 课件讲解基本知识,用实际软件开发环境演示操作过 程,用应用软件实例辅助教学系统剖析系统原理,展示 运行效果。通过这些先进的教学于段,展示了教学的直 观性和生动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3.在网络教学资源上 近年来,学院加大投入确保了网络畅通,所有精品课 程在原有网上资源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更新充实了教学案 例、项目实例、视频录像资源、实践选题库、13测系统、 在线互动等网络资源栏目内容,变封闭式教学为开放式教 学,促进了学生的13主学习,从I 满足了教学的需要。 四、加强实践教学 学院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完善实验、实训、实习、 固I 0, 技能训练的“‘人 机‘岗”,使学生的职、l 素养 职 业技能明显提升。学院每年投入不少于1 000万元的资 金用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对新办专业的实验实 训室建设实施政策倾斜。学院小断完善实洲L卜l心管理机 制,促进人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令面提高仪器设备利 用率;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不断拓展校际之间、校 之间、学校与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加强校内外实习基 地的建设,满足实践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在职业情境或模拟的职业情境中参JJu特定的职业活 动是培养综合职业能力的根本途径。为此,学院与 共建实训基地或校内建立能模拟职业岗位群环境的实训 基地,让学员在实训基地中学习实践,增强实践能力, 培养职业素质,是解决教学环境与职业环境脱节的仃效 途径。 五、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学院和企、 发挥各白优势共同推进“双师掣”专、I 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实现专业带头人与乍间t任、教师 与企业师傅之问的身份互换,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水 平;发挥企业技术资源优势,聘任行'lk专家、技术骨下 和能工巧匠来校全程参与专业建设;由具有行业影响 力的专家作为专业负责人,企业派m技术骨T和能r 巧匠,双方按食"lk要求 同规划专、I 发展,参 教学活 动,如担任顶岗实习指导老师,承担各类项目化教材编 写任务等;发挥学校人 资源优势,鼓励教帅 动卜 、l 锻炼,丰富企业经 ,掌握生产‘线最新技术并 助企业车间主任进行班组管理,通过成果转让、联合攻 关、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等方式,开展科技项U合作, 为介业提供各种技术支持与服务,积极促进个、l 科技开 发与成果推广‘,提高企业广:品质量,提升企业・ 。 学院通过实施企业人才需求预约,推动学牛就业切 入点前移;将预约企、l 的生产性项目引入人才培养过 程,强化校内生产性实训;注重学生角色与企业员工角 色相结合,实施阶梯渐进人 培养方案,将专业 论学 习、校内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有机衔接与融通,搭建 体化工学结合实践教学平台,融教、学、做、r:为 体,强化学牛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从而培养 符合 企业长远发展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