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人体结构学试题

2024-07-23 来源:华拓网


一、名词解释:

1. 翼点: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其深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且深面有运动性语言中枢(额下回后部)

2. 海氏三角:又称腹股沟三角,位于腹股沟区前下部,是由腹直肌外侧缘、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围成的三角区。后面正对腹股沟内侧窝,前面正对腹股沟管浅环。

3.齿状线:部位肛管皮肤与直肠粘膜相连合处,可见到一条由肛瓣的边缘和肛柱下端连接所围成的一个锯齿形环形线,叫做齿状线。

4.胸膜腔:位于肺的周围,是脏胸膜与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转折、移行,形成密闭的潜在性的腔隙,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腔内呈负压。 膀胱三角:膀胱底内面的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口之间成三角形区域,此区域缺乏黏膜下层,直接与肌层紧密相结合,无论膀胱充盈或空虚,黏膜均保持平滑状态,该部位易患结核、肿瘤. 6.精索:精索是从腹股沟管深环至睾丸上端的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其内主要有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输精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和鞘韧带等,自皮下环以下,精索外被三层被膜(精索外筋膜、提睾肌、精索内筋膜)。

精索为一圆索状结构,由腹股沟管深环(又称腹环,经腹股沟管),延至睾丸上端,主要由3层被膜包裹输精管精索部、腹股沟部、睾丸动脉、蔓静脉丛、输精管血管、淋巴管、神经丛及腹膜鞘突残余等构成。

是位于睾丸上端与腹股沟管腹环之间的一对柔软的圆索状结构,由被膜包裹输精管、睾丸动脉,蔓状静脉丛所构成。

7.危险三角: 是指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区。因面静脉缺乏静脉瓣,并与颅内的海绵窦交通,故面部发生化脓性感染时,若处理不当,可导致颅内感染。

8.视神经盘: 视神经起始处的圆形隆起,中央有视神经和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穿过,此处无感光细胞,不能感光,故称生理性盲点。

9:纹状体:基底神经节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豆状核和尾状核。壳核和尾状核通过大量条纹状细胞桥互相连接,所以得名纹状体。根据发生的早晚可分为新、旧纹状体,新纹状体指豆状核的壳和尾状核,旧纹状体指苍白球,纹状体属锥体外系的结构,与骨骼肌的活动有关。 10.蛛网膜下隙:脊髓的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以及脑的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缝隙称之为蛛网膜下隙。隙内充满脑脊液,有脑神经根和脊神经根由隙内穿过,临床上可经腰椎穿刺,向此隙内注入麻药麻醉脊神经根,也可向此隙注入治疗药物或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测帮助诊断某些疾病。 二、简题:

1.简述膝关节的构成与特点。

组成: 由股骨下端与胫骨上端、髌骨构成。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

结构特点: 囊薄而松弛,囊外韧带有髌韧带、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囊内韧带有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前者可限制胫骨前移,后者可限制胫骨后移)。关节内有半月板(内侧半月板呈“C”形,外侧半月板呈“O”形)。关节囊的滑膜层形成髌上囊和翼状襞、髌下深囊等。

运动方式: 膝关节主要作屈伸运动;在半屈状态下,可作轻度的旋转运动。 简述胆汁是如何排到小肠的。

胆汁由肝脏的肝细胞分泌后从肝细胞间的胆小管引流到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管。在消化间期,胆汁经胆囊管进入胆囊贮存;消化期胆汁由胆囊排出,经十二指肠乳进入十二指肠,再

进入小肠内。

(ps:刚从肝细胞分泌出来的胆汁称为肝胆汁,贮存于胆囊内的胆汁称为胆囊胆汁) 3.列出人体五个可以压迫止血的动脉及压迫位置。

(1)头部出血:一手扶住伤员额部以固定大部:另一手压迫外耳前上方的颈浅动脉。 (2)颜面部出血:一手固定伤员头部,另手的拇指压迫位于下颌用前下方的面动脉。 (3)头颈部出血:站在伤员面前。一手放于颈根部.拇指在前,2~5指在后。拇指触到颈总动脉搏动后即将颈总动脉压在第六颈椎横究上。但要注意,紧急时才能采用颈总动脉压迫法,只能压迫一侧,绝对禁止同时压迫两侧,以免引起脑缺血。

(4)肩部出血:用拇指摸到锁骨下动脉,用力向后向下将动脉压向第一肋骨。 (5)前臂出血:在肘窝尺侧(通常测血压处)摸到防动脉搏动,用拇指压迫。 (6)手掌、手背出血:摸到挠动脉、尺动脉的搏动处,用双手拇指压迫。

(7)下肢出血:大腿根部腹股沟不沿摸到股动脉搏动处,用双手拇指重叠将股动脉往深处压迫。

(8)足部出血:摸到足背动脉或内外踝动脉搏动处,用拇指压迫 4.简述上、下运动神元损伤表现的区别。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

表现为肢体无力、发紧、动作不灵。因病变常先侵及下胸髓的皮质脊髓束,故症状先从双下肢开始,以后波及双上肢,且以下肢为重。肢体力弱,肌张力增高,步履困难,呈痉挛性剪刀步态,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若病变累及双侧皮质脑干,则出现假性球麻痹症状,表现发音清、吞咽障碍,下颌反射亢进等。本症称原发性侧索硬化症,临床上较少见,多在成年后起病,一般进展甚为缓慢。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

多于30岁左右发病。颅神经损害常以舌肌最早受侵,出现舌肌萎缩,伴有颤动,以后腭、咽、喉肌,咀嚼肌等亦逐渐萎缩无力,以致病人构音不清,吞咽困难,咀嚼无力等。如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前角者,称为进行性脊骨萎缩症,又因其起病于成年,又称成年型脊肌萎缩症,以有别于婴儿期或少年期发病的婴儿型和少年型脊肌萎缩症。倘病变主要累及延髓肌者,称为进行性延髓麻痹或进行性球麻痹。 三、案例分析

案例1 患者男,46岁,搬重物时突感腰部剧痛,疼痛向左侧大腿和小腿放射,并有麻木及刺痛感。体格检查发现脊柱腰曲变小,躯干歪向右侧,腰椎活动受到限制,右侧下肢上举时疼痛明显。

临床诊断:第5腰椎间盘突出。请回答以下问题: 1.椎间盘位于何处?由哪两部分组成? 2..椎间盘的毗邻结构有哪些? 3.为何易形成椎间盘突出?

1、椎间盘位于何处?由哪两部分组成?

位于脊柱上、下两个椎体之间。由 中央部的髓核、周围部的纤维环组成。(椎间盘为相邻椎体之间的纤维软骨结构,由髓核和纤维环构成,纤维环坚韧而富有弹性,可起到“弹性垫”的作用。随着年龄增大,纤维环老化,受重力压迫导致破裂,髓核脱出,称之为椎间盘脱出。) 2、椎间盘的毗邻结构有哪些?

椎间盘的前方是前纵韧带,椎间盘后方是后纵韧带,分别阻止椎间盘向前、后脱位;腰椎间

盘可以向各方突出,但由于前纵韧带坚强,前方及两侧纤维环均厚,在此突出的可能性不大。常见的突出部位及方向是向后外侧及后方突出。故椎间盘脱出多向后外方。 3、为何易形成椎间盘突出?

在脊柱负重情况下猛然屈转或慢性劳损时,有可能引起纤维环破裂,髓核易向后外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相邻的脊髓或脊神经,引起腰、腿痛。常发生在第4~5腰椎或第5腰椎与骶骨之间,占90%。

案例2 患者,女,36岁,10小时前出现脐周持续性钝痛,伴腹泻。此后,腹痛不断阵发性加剧,逐渐转移至右下腹,伴恶心、呕吐、发热,右下腹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度增高。

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请回答以下问题: 1.阑尾的位置有哪些?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2..阑尾易发生炎症的解剖学特点?

1、阑尾的位置有哪些?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位置:在腹部的右下方,位于盲肠与回肠之间,它的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但其方位变化较大,以回肠前、下位和盲肠后位较多见,其次是盆位。

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称麦氏点。 2、阑尾易发生炎症的解剖学特点?

阑尾具有管腔细窄、开口狭小,壁内有丰富的淋巴组织,且阑尾系膜短小,阑尾成弧形,因而易出现炎性病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