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集

2021-10-17 来源:华拓网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1《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文章结构严谨,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说明“大自然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作为文章的总起。第二、三、四自然段均以总分的方式构段,用拟人的手法介绍风、水、动物。在第二自然段侧重对比的写法,把微风与狂风带给人的不同感受写得细腻、生动。第三自然段运用了顶针句式。第四自然段则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充分展示声音的魅力。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美读中走进大自然,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6个字及相关的词语,认识12个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了解课文的描写方法(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中描述过的声音,感受大自然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课文以清新活泼的笔调介绍了大自然中风的声音,水的声音和动物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及词语,注意读准“柔、敲、湃”这三个字以及多音字“呢”的字音。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让学生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声音,并感受美妙的声音,说说你有些什么新的发现。

【教学思路】

《大自然的声音》是一篇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课文。本课设计根据新课程标准,引导学生入境、想像、美读、感悟,让学生真正走进大自然,体验大自然,发现大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创设情境,走进文本。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让大自然带领学生聆听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空间距离,让学生置身于自然之中,俨然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在情境中感知,体会到大自然声音的美妙,与文本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美读感悟,放飞想像。

语文应以读为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本文没有生涩难懂的词语,文笔清新流畅,我始终以“大自然中这些声音真是太美妙了”贯穿始终,重点指导学生美读课文,抓住描写声音的词,边读边思考,大胆的展开想像,(入境想像、乐器感知想像、角色体验想像)有感情地读,配乐读,自由读,分组读,师生合读,全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班齐读,在读中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感受风声的美妙,水声的有趣,动物声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

3、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课后布置学生课后在大自然找一些新发现,着意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大视野,增长知识。让学生在课内外的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读准生字字音,了解课文大意,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学写生字。)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交了一个新朋友——大自然,他的家族里有好多无师自通的音乐家和歌手。今天,他想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场特殊的音乐会。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齐读课题)

2、不过,大自然说,要去参加音乐会,听那美妙的声音得带上这群小伙伴。(出示词卡)。认识他们吗?跟他们打个招呼吧!分小组开火车读词语。

二、入境想像,美读感悟。

1、教师过渡:我们跟着大自然出发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4自然段,看看你找到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在书上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做上记号。)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师:你们听到了哪些美妙的声音?(学生说出“风、水、动物”的声音,教师相机板书)

☆关于风的声音(大胆想像,美读悟妙)

1)师:那让我们先去听听风之曲吧!“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你们听……

2)播放手风琴变奏曲,教师根据节奏的变换范读相关句子,让学生在音乐的变换中体会微风和狂风带给人不同感受的对比。

3)出示相关句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壮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4)指名美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读时注意微风的轻柔读得轻、缓,狂风的雄伟读得急、猛,感受风声的美妙)再指名2~3人有感情朗读。

5)读得真好,让我们聆听了音乐会的风之曲。

6)男女生合作读(女生读“微风”部分,男生读“狂风”部分),教师适时用手势划出朗读的节奏和声音的高低起伏。

7)教师引读,学生接读:

正因为这样,所以,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

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8)教师小结:真是一位可与贝多芬媲美的音乐家呀!既会演奏舒缓的小夜曲,又能合奏出雄浑的交响曲,让我们发现大自然的风声原来如此美妙。

☆关于水的声音(直观感知,美读悟趣)

过渡:还有谁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在书上找一找,自己读一读。

(1)指名生回答,为什么这样说呢?出示相关句子: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场热闹的音乐会便开始了。滴滴答答……丁丁冬冬……所有的树林,树林里的每片树叶;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顶和窗户,都发出不同的声音。

①“滴滴答答……丁丁冬冬……”声音多好听啊!连水也能演奏,真是趣事,像这些描写事物声音的词,它有个名字叫“象声词”。想像一下,小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还会发出什么声音?你能不能也说几个?(劈劈啪啪……)

②同学们说的这些词所描绘的声音真像。如果把它们补充到课文中来,小雨滴这敲敲打打的音乐会,也是生动有趣、热闹非凡啊!谁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指名读,指导读好“滴滴答答……丁丁冬冬……”的不同音效。

(2)指名生说:小雨滴不仅会演奏,还会唱歌。出示相关句子:当小雨滴汇聚起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河流潺潺地流向大海,大海哗啦啦地汹涌澎湃。从一首轻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①指名学生读。是什么让小小的雨滴拥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唱出“大合唱”?一滴小雨滴能做到吗?

②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水之乐曲的美妙。想象小雨滴“汇聚”起来,从小溪→河流→大海的美妙经历。(体会不同水声的特点。)

③出示填空:当小雨滴起来,他们便一起唱着歌:小溪,河流,大海。从,唱到。指名学生填空。

④师生小组合作朗读。1组读小溪,2组读河流,3.4组词大海,老师读最后一句话。(从体会“淙淙、潺潺、汹涌澎湃”感受水声变化的美妙。)

(3)小雨滴又会演奏,又会唱歌,可真了不起!让咱们一起随着小雨滴的伴奏一起唱歌吧!(全班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你们喜欢这个自然段吗?喜欢就试着背一背吧!

(5)学生试背——指名当堂背诵——想背的一起背。

☆关于动物的声音(角色体验,美读悟乐)

(1)教师导语:听到了风之曲水之歌,动物们也不甘示弱,来到音乐会上一展歌喉。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谁想当这些小动物,来演一演。学生模仿出相应动物的叫声。大自然中,还会有哪些动物的叫声。看谁敢挑战难关,说说像课文中这样的词,学着叫一叫。

(3)情境互动。师:小鸟(小虫、蝈蝈),你在唱什么呀?出示句子“你知道他们唱的是什么吗?他们的歌声好像告诉我们:‘我在歌唱,我很快乐!’”教师范读句子。真是太快乐了,你们自己也读读吧。

(4)指名读,同座轮读,小组赛读。

(5)看来,大自然的每个角落都有歌声,快乐无处不在。全班一起齐读第4自然段。

三、回归全文,积累语言。

大自然的声音太美妙了,真有“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的感受。这样吧,让我们全身心地走进大自然,静心聆听这场天籁之声的音乐会。全班有感情地配乐朗读课文。

四、自主记、写生字。

1、学生齐读生字

2、怎样记住生字伙伴的样子呢?自由地和同座说一说,记一记吧。

3、你记住哪个字就说哪个字?(学生说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4、指导书写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5、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五、想像拓展,课外延伸。

大自然就在我们身边,当你走进大自然,用心灵去感受那些美妙的声音,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把你有趣的发现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大自然的声音 水 动物

美妙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2《父亲、树林和鸟》教案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3.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师:本课的教学课件。

生: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息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黎明”“幽深”“ 羽翎”“潮湿”“惊愕”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激趣伏情导入

1.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草丛是蟋蟀的家,朝阳小学是孩子们的家,那孩子们,小鸟的家在哪里呢?(课件展示:小河、蓝天、草丛、校园等图片)

2.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请你用“我喜欢鸟儿,因为------”说话。(板书课题)

3、和你们一样,我们今天也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 他们和你们一样,十分喜爱鸟儿。请读课题。 看图片,复习《家》唤起对家园的感性认识。说自己喜欢鸟儿的原因,定下感情基调。 读课题,进入学习情景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宁新词,标出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①大家看,课文里有好多生字娃娃,你们认识它们吗?能和它们做好朋友吗?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生字,注意正音。

②看来大家已经和汉字娃娃交上朋友了,不知道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抽生指明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老师相机进行字音指导,并强调多音字的正确读音。齐读课文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朗读、勾画、标注。

指明回答 教读 齐读 开火车朗读

自由朗读课文3遍。读通顺、正确。 交流朗读,评议。

结合同学老师的发言,纠正读音。 齐读课文 自己读,思考,批注。

三、指导写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

2.教师指导识记,继续巩固形声字的造字规律。

3词语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1)学生运用形声字扩词。

(2)教师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4.学生书写生字,师提示:注意根据字的间架结构合理安排书写。 学生自由和同桌、同组的同学交流。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的描写方法,感知春天刚来到时景物的变化特点。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课文生词。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孩子们,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这样的句子是总写,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总的内容分别告诉我们的。

二、品读欣赏

(一)引导自己读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自己认为最能够说明父亲喜欢林子和鸟的语句。批注:为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父亲看到叶子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这个可以说明什么? 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2)“还有鸟味” ①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 出示图片:鸟儿群居睡觉的图片。 ③ 请孩子们注意,我们上学期学习了引号的使用方法,知道引用别人的发言需要用引号,今天,你看这几个自然段,发现什么没有? ④ 听老师朗读父亲的话,看又能够体会到什么。 ⑤ 我们自己也来读读吧。

(3)“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快活”这个词语,用换词语的方法,可以怎样换? 为什么父亲能够说出这样的话? 对之后的一句话的理解是怎样?

(4)“鸟最快活的时候---------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你怎样理解“一瞬间”,生活中什么事情发生在“一瞬间”,来练习说话。 你又读懂了什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二)讨论升华。 你对课文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是怎样理解的。我们一起来讨论吧! 提示:如果父亲是猎人,又可能怎样呢? 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课后的第三题处。 组织交流汇报

(三)积累小结,再次回味

l.刚才我们一起聆听了一曲人间人与动物、植物和谐相处的动人的赞歌,现在,我们一起来加入这动人的旋律吧!分角色朗读。

2、练习。

3、交流朗读 自己朗读体会,勾画、批注。 继续学习方法 交流、倾听。

读句子,从句子背后读出藏着的意思来。 弄懂背后意思以后再朗读句子,感觉有什么不同? (鸟也有味?) 看图片直观感受。农村的孩子也可以结合养家禽的例子理解。 再读句子

三、拓展延伸

1.课题为“父亲、树林和鸟”,我们还可以怎样定课题? 在此之后补充几个字,就可以总结出我们这篇课文的思想感情了,你体会到的是什么?

2.你还搜集到哪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 父亲对我的谈话不仅是在对我说,更是对树林和鸟的谈话,是人和打自然的真情告白。父亲对大自然深深的爱 交流

作业 1、写词语。 2、摘抄佳词佳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3、造句: 一瞬间 舒畅

板书:

父亲、树林和鸟

看叶知鸟 闻鸟有味 知其快活 怕其受害

父亲深爱大自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3《带刺的朋友》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结合语境确定多音字的读音,根据情境、借助近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并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在老师指导下归纳文中刺猬的事,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从刺猬偷枣中朗读体会刺猬的高明、本事大,体会“我”对刺猬的喜爱与钦佩,并能细心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

2、归纳课文中记叙的刺猬的两件事例。

教学难点:

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

教学准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预习课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创设情景。

1、师: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认识一位朋友,它浑身长满刺,是一位带刺的朋友。

2、板书课题:15 带刺的朋友,轻声齐读课题。边读边想: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在课题中写刺猬呢?我们从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对刺猬的什么感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过渡:到底刺猬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让作者这么喜欢它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1、请大家听读课文,认真思考并完成填空。(板书:喜爱)

出示:作者通过讲述刺猬________事件写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提示: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地说一说。)

2、课文写了什么事?请找出对应的小节。

3、交流。(板书:偷枣:2-9)

三、读读议议,体验感悟:

(一)学习第一节

过渡: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两段文字,想一想哪一段中枣子更诱人?

1、出示: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

1)1、2组3、4组读,哪一句的描写更诱人?

2)交流。

3)小结:第一句简明扼要,第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把红枣的诱人写得生动具体。结合课文的内容选用第二句更合适,既写出了红枣的数量多、色彩艳,又写出了红枣香气诱人,同时引出刺猬偷枣的情节。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4)指导朗读:比喻要读得优美些,男女生读,想象齐读。

(二)学习2-9节“刺猬偷枣”

过渡:这么诱人的枣子,谁看了都会垂涎欲滴的,别说是小刺猬了。

1、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2-9节,找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刺猬偷枣这件事做出了评价,并用直线划出来。

1)交流,出示:我暗暗钦佩: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板书:钦佩 高明)

(1)板书,谁来解释“高明”?(技艺,见解,好得超过了一般水平 )联系上下文说说高明的意思?

(2)刺猬偷枣技术高超,所以作者暗暗钦佩。

2、交流、板书偷枣过程

过渡:作者暗暗钦佩刺猬偷枣儿的本领好得超过了一般小动物偷枣的水平,那么刺猬究竟是怎样偷枣的呢?指名开火车接龙读课文2-9节,其他同学用曲线划出刺猬偷枣的句子,并圈出能说明刺猬偷枣高明的关键词。

1)作者亲眼目睹了刺猬的偷枣过程,他是怎么写的呢?其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它的高明?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指名交流:读读句子,体会。

(1)那个东西,一定没有发现我在监视它,仍就诡秘地爬向老杈,又爬向伸出的枝丫„„

★①理解“诡秘”---(诡异、神秘)

②这个诡秘说明什么?(小心翼翼、警惕性高)(板书:爬树)

③指导朗读刺猬诡秘地向上爬着,读的时候语气要轻些。

(2)挂满红枣儿的枝杈,慢慢弯下来。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板书:摇枣)

①这里的“兴许“是什么意思?请你说说它的近义词?(好像、可能、大概„„)

★②这是一个表示猜测的词语,为什么作者不能肯定地表示刺猬是在用力摇晃?(天黑,看不清。作者表达前后呼应。)

③那作者是根据什么内容作的推测呢?与下文作者听到“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的声音,所以用“兴许”、“用力摇晃”。(用词严谨)

④★“摇晃”(想象刺猬“用力”摇晃的情景):说说这小刺猬给你的印象(有趣、聪明) 它一边摇,一边在想什么呢?请大家猜一猜!(我摇我摇我摇摇摇!多摇几个枣,给我小宝宝;多摇几个枣,好好吃个饱。)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读、背(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背、自己背)

(3)我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家伙“扑”的一声,径直掉下来。(板书:落地)

①★“径直”(结合语境理解):笔直、直接。

②为什么要直接掉下来?节约时间(动作快),这的确是一只聪明的刺猬。

③▲读、背(做动作背)

(4)它匆匆地忙碌着,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又“扑噜”一下,就地打了一个滚。(板书:归枣)

①★散落:示读音sǎn 没有约束;松开。

sàn分散地往下落;分散,不集中。

选读音sàn;那就意味着刺猬身边全是枣,左一个右一个、前一个(后一个)、东

一个(西一个),很凌乱,很分散,读。

②这时的刺猬高明在哪儿?(打滚),想象读:“扑噜”一下,打了一个滚,发现前面还有一个枣,再“扑噜”一下,打了一个滚,又发现左面有一个枣,接着又“扑噜”一下,打了一个滚,还发后面„„等把枣子滚完了,也转晕了,看看,到底还漏了那个“高明”的地方?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③★“归”(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聚拢。

④为什么要把枣子聚拢?(抓紧时间、提高效率)交流,这刺猬真 !

⑤★想象刺猬忙碌着把枣子聚拢在时,刺猬心里怎么想的: 。

⑥▲读、背(同桌互相背)

(5)你猜怎么着?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兴许是怕被人发现,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飞快地跑去了。(板书:打滚扎枣、驮枣快跑)

①★读准四个多音字的读音:怎么着、扎、长、兴

③那作者是根据什么内容作的推测呢?与下文作者听到“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的声音,所以用“兴许”、“用力摇晃”。(用词严谨)

④★“摇晃”(想象刺猬“用力”摇晃的情景):说说这小刺猬给你的印象(有趣、聪明) 它一边摇,一边在想什么呢?请大家猜一猜!(我摇我摇我摇摇摇!多摇几个枣,给我小宝

宝;多摇几个枣,好好吃个饱。)

▲读、背(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背、自己背)

(3)我没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树上那家伙“扑”的一声,径直掉下来。(板书: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地)

①★“径直”(结合语境理解):笔直、直接。

②为什么要直接掉下来?节约时间(动作快),这的确是一只聪明的刺猬。

③▲读、背(做动作背)

(4)它匆匆地忙碌着,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又“扑噜”一下,就地打了一个滚。(板书:归枣)

①★散落:示读音sǎn 没有约束;松开。

sàn分散地往下落;分散,不集中。

选读音sàn;那就意味着刺猬身边全是枣,左一个右一个、前一个(后一个)、东

一个(西一个),很凌乱,很分散,读。

②这时的刺猬高明在哪儿?(打滚),想象读:“扑噜”一下,打了一个滚,发现前面还有

一个枣,再“扑噜”一下,打了一个滚,又发现左面有一个枣,接着又“扑噜”一下,打了

一个滚,还发后面„„等把枣子滚完了,也转晕了,看看,到底还漏了那个“高明”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地方? ③★“归”(根据自己的理解解释):聚拢。

④为什么要把枣子聚拢?(抓紧时间、提高效率)交流,这刺猬真 !

⑤★想象刺猬忙碌着把枣子聚拢在时,刺猬心里怎么想的: 。

⑥▲读、背(同桌互相背)

(5)你猜怎么着?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长”大了一圈。兴

许是怕被人发现,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飞快地跑去了。(板书:打

滚扎枣、驮枣快跑)

①★读准四个多音字的读音:怎么着、扎、长、兴

②★这时的刺猬又高明在哪儿?驮、跑(动作描写)

③★这里作者又做了大胆的猜测,说明刺猬的机灵。

④▲读、背(读出刺猬偷枣时灵巧、敏捷的语气)

5)我们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刺猬偷枣的过程,但可以根据作者提供的一系列动作描写,我们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也能把讲个八九不离十,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板书,然后用“刺猬偷枣的本事真高明啊!”这

句话作为总起句,同桌复述刺猬偷枣的过程。复述时,请用到“爬、摇、掉、归、打滚、扎、驮、跑”着8个动词,还可以选用“先”、“再”、“然后”、“接着”、“最后”这些连

接词使自己的复述更连贯。

6)指明边看动画边复述刺猬偷枣的经过。

7)小结:这一连串可爱、调皮、聪明的举动都没有逃脱作者的眼睛,难怪小作者会说:“刺猬这小东西,偷枣儿的本事真高明啊!”。刺猬不仅利用身上的刺来偷枣,还可以利用刺来保护自己呢!这部分内容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教学目标】

1.通过口语交际,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的能力。

2.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3.留心生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用简要的话表达自己的看法;汇总小组意见时,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难点】

如实而有条理地叙述身边的小事,并描述自己的感受和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交流,引出主题。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几幅图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小组交流,说说图片上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导入课题: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来聊聊身边的小事。

(课件出示)身边的“小事”(板书:身边的小事)

二、围绕小事,组织交流。

1.教师示范:其实我身边就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有的学生爱边吃边走,吃饭说话……可能这些习惯现在许多人都有,但这些真不是什么好习惯。你边吃边走会让周围的人感到不爽,还边走边掉,掉还不捡,人家一看就是一个没责任心的人。吃饭说话,既不卫生又不文明,你说话时可能噎着,并且你口水可能会溅到别人的碗里,或菜里……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说说我们身边的小事,小组长作好记录。

3.根据小组长的记录,引导学生从“身边不文明的行为”和“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两个方面进行交流。

4.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身边不文明的行为。

(1)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其他同学适时补充,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身边不文明的行为(板书:不文明的行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随地大小便 乱扔垃圾 随地吐痰

在公共汽车上不让座 在墙上涂丫 乱闯红绿灯

在公共厕所用完后不冲水 小摊小贩占道经营 语言不文明

毁坏公共设施 浪费水、电、粮食 踩踏禁行绿地

见到老师不主动打招呼 破坏学校的环保标语牌 ……

(3)教师小结,升华感情: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生活在这个充满规则的社会大家庭中,为了每个人都各安其所,就要有各种行为准则来约束我们的行为。有了规则,遵守规则,人们才能和谐有序地生活。如果不遵守游戏规则,朋友就不会欢迎你;如果不遵守道德规则,就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也可能会留下终生的遗憾……(板书:不受欢迎和尊重 留下遗憾)

5.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1)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其他同学适时补充,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2)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随手捡拾垃圾 帮助有困难的人 随手关掉水龙头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在公共汽车上主动让座 语言文明 爱护小动物

见到老师主动打招呼 维护学校的环保标语牌 ……

(板书:令人温暖的行为)

(3)教师小结,升华感情:我们身边有许多好事可以做,只要我们留心观察、愿意去做,就会发现不论在学校、在家里、或是在其它地方能做的好事很多很多。只要我们有做好事的意识,处处留心,好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三、谈收获。

1.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

2.要养成乐于助人的习惯。 (板书:乐于助人 )

3.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个好人 。

四、课堂小结。

1.(课件出示)张居正说:“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行。”所以,我们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应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向他人释放正能量。(板书:正能量)

2.背诵积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课件出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习作《我有一个想法》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

2.能根据自己的发现找到积极的合理的解决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从积极的方面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难点】把自己的发现和自己的想法写清楚。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轻松导入。

1.(课件出示)课本上的两段资料。

2.学生自由阅读,说说自己的感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3.教师小结,导入课题:生活中有很多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果我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改进建议和解决方法,就能是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这节习作课我们就在作文中写一写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课件出示)我有一个想法(板书:我有一个想法)

二、围绕主题,交流讨论。

1.(课件出示)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问题引起了你的关注?你对这种现象有什么想法?

(板书:玩手机影响与人交往 办图书角)

2.小组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三、阅读范文,打开思路。

1.(课件出示)

我有一个想法

当前,社会上有一种现象,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总想让自己的孩子长大有出息,于是就强迫他们学习那些他们不感兴趣的东西,是孩子十分苦恼。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从我七岁时,妈妈强迫我去学电子琴。这本是件好事,可我对乐器不感兴趣,不愿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学,而妈妈却一心想把我培养成音乐家,成为有出息的人,我只好每周日去参加学习班。这还不说,每天放学后,我还要练习一个小时要是弹错了一个音符,爸爸的巴掌就会像雨点般打来。说实在话,爸爸妈妈都是很爱我的,他们这样,也都是为我好。这一点我很清楚,我也想好好的练,可就是练不好。同院的贝贝与我同病相怜。他的爸爸妈妈强迫她学习小提琴,每天晚上,她家都传出贝贝的痛哭声和那鬼哭狼嚎似的小提琴声。一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我没有任何起色,而小贝贝呢,也还是重复着拉老调子。

电子琴班结业了,我没有学到任何东西,小贝贝也是一样。我清楚的记得那天晚上,爸爸妈妈坐在沙发椅上,摇头叹气。爸爸说:“小健呀!我看你长大能有什么出息,白费了150元钱,这还不说,可你现在什么也没学成,长大又怎么办呢!”当时我心里真不好受,这时贝贝家又传出她爸爸的责骂声:“你这个笨蛋,长大能干什么,我打死你……”随即便是贝贝嘶哑的哭叫声……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家长们,我真心的希望你们能从我这件事中吸取教训,不要强迫自己的孩子干他们不感兴趣、不愿做的事吧!我建议:学校召开家长会时,不要只是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应劝导家长学些教育心理学知识,要多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引导他们主动学习,逐步培养他们多方面的才能,这样家长们高兴,我们也高兴。如果孩子没有那种天赋,家长也不要强迫孩子去学习,我相信,我们终将会成为国家各方面建设的有用之材。

2.学生阅读交流。

3.教师小结方法。

(1)生活中的现象。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改进的建议。

(板书:生活中的现象:望子成龙,课业负担重

改进的建议:减负 主动学习)

五、学生习作。

1.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2.利用实物投影展评优秀习作。

六、品读欣赏

1.小组内把全组同学的作文展示出来,指出不足,共同修改。

2.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交流如何做好摘抄,词句段运用 ,认真读词语,照样子写句子,积累语言。

2.通过诵读,体会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3.写铅笔字,练习写带有撇捺的字注意写得舒展。

【教学重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摘抄的问题,学会积累语句。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句子,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

不知什么时候,落起了春雨,轻轻地,听不见淅沥地响声,像一种湿漉漉地烟雾,轻柔地滋润着大地。春雨过后,太阳出来了,一片晴朗。整个世界像刚洗过似地,特别清爽,空气十分新鲜,呼吸一口,甜丝丝地,像喝了蜜一样。

评析:这段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春雨的惹人喜爱。

(课件出示)

春天来了!你看万紫千红的花开了,把可爱的草,树木,鸟,兽,虫,鱼都从寒冷的冬天中叫醒了,使得大地恢复了生机。那些野花像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眨着眼睛。

评析:这段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动植物人的思想感情,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恢复了生机的大地。

(课件出示)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读书,使人思维活跃,聪颖智慧;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入思想插上翅膀,感情绽开花蕾。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评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使文段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2.学生阅读,交流感受。

3.教师小结。(课件出示)

摘抄即从文刊、文件等里阅读 ,再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

(板书:摘抄)

4.鼓励学生结合课本上的内容,说说自己在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5.教师评议,方法指导(课件出示)

第一,不动笔墨不读书。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3)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4)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

第二,善于摘抄。

一是摘抄型笔记,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摘录下来。

二是提纲型笔记,将原来较长较深的书或文章用提纲的形式摘录下来。

三是感想型笔记,也就是读后感,把读书时的心得体会写成短小文章保存下来。

四是评价型笔记,可以品评谴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第三,摘抄注意的问题。

一是摘抄内容分门别类。如:语文方面的知识、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好的开头和结尾、精辟的议论、写作常识以及文章的结构提纲等;记历史、地理以及其他学科方面的知识或趣闻;记名人名言、警句、名人故事或英雄人物的事迹及豪言壮语等。

二是边摘抄边背诵,尽可能多的记下那些应该记住且能记住的好东西,使语言的积累更厚实。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板书:摘抄分门别类 边抄边背)

6.教师小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平时的阅读实践中,摘抄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要逐步形成影响自己一生的日积月累的摘抄好习惯,积硅步以至千里,积小流以成江河。培养好读书,勤积累,在不断的内外吸收中提高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照样子写句子。

(1)(课件出示7)

小家伙摔得还挺重。

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妈妈累得 。

得 。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2)指名读前三个句子,齐读,男女比赛读。

(3)小组交流,读读句子,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把后两个句子写完整。

(4)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5)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积累的这样的句子。

(课件出示)

他高兴得手舞足蹈。

太阳光把大地晒得热气腾腾的。

花儿红得好像燃烧的火。

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这片草原辽阔得一眼望不到边。

他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

老奶奶笑得直不起腰。

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1)学生自由朗读,谈感受。

(2)小组交流,说说发现了什么。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评议并小结。

第一句中加点的词语是“河流、大海”,这是水域不断变大的过程。

第二句中“月亮”“小桥”共同的特征都是“弯弯的”,如果接着往下说,“小桥的旁边是弯弯的小船”。

(4)朗读积累。

四、书写提示。

板块三:书写提示

(课件出示)

1.观察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发现它们的共同点是这些字都有撇和捺)

2.看提示

旁边的小朋友提示我们写这几个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提示了撇捺要舒展,才能写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得美观)(课件出示)(板书:撇捺要舒展)

3.写一写

(1) 先照着上面的笔顺写,一边写一边念笔画名称。

(2)再在田字格中写,写好之后对照比较,看看哪个笔画没有写好,再重写。

五、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板书:采莲曲)

(课件出示) 采莲曲

唐代: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采莲曲》是唐代王昌龄创作的七言绝句。《采莲曲》为乐府旧题,内容多为描绘江南水乡秀丽的风光、采莲女的纯洁活泼及她们真挚甜美的爱情生活。王昌龄的这篇《采莲曲》以民歌般的语言,歌唱了采莲女的劳动生活,内容健康活泼,如炎炎夏日中的阵阵荷风,给读者带来清新自然的感受。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3.(课件出示)

(1)罗裙:用细软而有疏孔的丝织品制成的裙子。

(2)一色裁:像是用同一颜色的衣料剪裁的。

(3)芙蓉:指荷花。

(4)乱入:杂入、混入。

(5)看不见:指分不清哪是芙蓉的绿叶红花,哪是少女的绿裙红颜。

(6)闻歌:听到歌声。

(7)始觉:才知道。

4.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5.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译文:采莲少女的绿罗裙融入到田田荷叶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脸庞掩映在盛开的荷花间,相互映照。混入莲池中不见了踪影,听到歌声四起才觉察到有人前来。

(课件出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作者简介: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他的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称王龙标,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