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诗歌鉴赏作为中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举足轻重。综观各省市2008年中考诗歌鉴赏的最后一题,笔者发现这一类型的题目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注重整体感知诗歌,侧重考查思想感情 例1 (2008年湖南娄底) 泊秦淮 ⊙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最后一题: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对于典故的理解是理解本诗思想感情的关键,“后庭花”是指陈后主曾做的一首《玉树后庭花》,本诗作者借陈后主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晚唐那些醉生梦死的统治者不从中吸取教训,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 参考答案: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浙江金华、陕西、山东等十二个省市的诗歌鉴赏最后一题也是同样的类型,可见其重要性不容置疑。在复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联系作者身世、时代背景等与诗歌思想感情有关的资料,便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例2 (2008年四川乐山) 行路难
⊙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后一题: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解题思路:本题应从诗中的关键词入手,如“心茫然”可以看出诗人心情不好,还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前瞻后顾,整体考虑。
参考答案: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四川乐山、江西等地的诗歌鉴赏最后一题注重从整体出发来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变化,同时关注局部,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要把这类诗歌作为重点,在复习的过程中能透彻地理解诗意。
二、依托名句巧妙设题,理解赏析并驾齐驱 例3 (2008年四川成都) 赤 壁
⊙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最后一题: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 好不好?为什么?
解题思路:本题通过原句和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比较,考查对名句句意的理解和写法的赏析,设题非常巧妙。解题的关键在于能从某个角度赏析原句。
参考答案: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
河南、广西百色、湖北黄冈、浙江杭州等十三个省市的最后一题也对名句予以了相当的重视,这类题虽设题方式各有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在平时的复习中同学们应注重对名句
的理解与赏析,能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说说名句千古传诵的原因,还要把握名句的独特之处。 三、充分利用客观试题,增加试题考查容量
例4 (2008年辽宁沈阳)对《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A. 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诗中的一首 B. 首句极力渲染了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 C. “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红”自喻,咏物抒情 D. 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厌倦之情
解题思路:本题从写作背景、句意、思想感情、写作技巧等方面进行了考查,范围广,涉及面大,但最后一项在思想感情的理解上存在明显错误,同学们不难选出。 参考答案:D
云南、内蒙古自乌兰察布、辽宁沈阳等七省市诗歌鉴赏的最后一题是选择题,选择题有容量大的优点,但难易度不容易把握,因此这类题虽有增加比重的趋势,却不会成为主流。 另外,还有几种最后一题的类型出现得比较少,但值得关注: 例5 (2008年四川眉山) 卜算子·咏梅 ⊙ 陆 游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 ①断桥:残破的桥。②无主:无人过问。③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④一任:任凭。 ⑤零落:凋谢。
最后一题:从含义及作用两方面比较分析下面两句诗中“风雨”的异同点。 ①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解题思路:题目已提出明确的比较要点,同学们只要认真审题,具体到每篇去分析,然后找出异同点即可。 参考答案:(1)含义:都是指自然界的风雨,陆游笔下的“风雨”不仅如此,还象征人生路上的坎坷、挫折、困难等。(2)作用:都起到了烘云托月或反衬的作用,但烘托的内容不同:陆游以“风吹雨打”的恶劣环境反衬梅花的高洁、坚贞的品格;杜甫以“秋风破屋”“屋漏偏逢连夜雨”烘托诗人推己及人、关心民众疾苦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此类试题属比较阅读类试题,能使同学们在比较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在各省市中独树一帜,但难度有些大。在平时的复习中,同学们应该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例6 (2008年浙江萧山) 西江月 ⊙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最后一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解题思路:本题能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让大家更好地体会诗词的意境美。把词改写成散文化的语言对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种提高。词意不难理解,关键是要使用简洁和优美的语言。 参考答案: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
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此类试题属语言表达类试题,能让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语言美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引起同学们关注。 例7 (2008年贵州遵义) 淮上与友人别 ⊙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最后一题:结合诗句简析本诗抒情手法上的特点。
解题思路:从借景抒情入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中只说抒情手法,大家应该联想到借景抒情,这样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答案: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如一、二句使用“杨柳……杨花”等词,借“柳”“留”谐音,抒写了诗人与友人惜别时的满怀愁绪。
对于写作技巧的考查,从整首诗来分析,的确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考查有些难度。在平时的学习中同学们要有意识地体会这些表现手法的效果,从中总结规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